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教研文章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及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5-12-8 16:55
标题: 教研文章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及反思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已引起了教育的深刻变革。合理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应用,有可能带来整个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模式、教育过程的积极变革。但实践也让我们看到,缺乏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和有效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的课堂应用也存在诸多误区。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应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开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手段之一。再者,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合理应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教学能力,拓宽解题思路,发展智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另外,更促进了教师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
    作为一名当代数学教师,如果能够熟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并能依据教学标准,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调从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将实际问题抽象化,与学生价值观等得到进步和发展。再者,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教学媒体,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及常规教学手段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迁移,并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体现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已得到相当的实践,并体现出诸多优势,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图、文、音、像并茂,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注意力和兴趣。
(二)直观,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突出要点,有助于一些教学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三)化静为动,反映概念及过程能有效地突破难点。
(四)更强的交互性,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现实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认知结构。
(五)通过信息技术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
(六)教学过程的可重复性,有利于突破难点和克服遗忘。
(七)针对性强,使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成为可能。
(八)大信息、大容量,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九)使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变成具体的可观的画面图,即化抽象为具体。
(十)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教师由传统的管理者和解释者的地位转变为技术助理,合作者和帮助者。学生的思维过程更侧重于调动各种认知策略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的确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反思

    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方面的效应,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不例外。我们在看到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优势的一面,也应看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走入误区的一面。因此,我们必须及时发现误区,分析误区,走出误区。

(一)多媒体教学不可忽视学生的合作过程

    合作学习指的是一种教学方法,指学生们在其成员能力各异的小组学习中从事学习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已经到来,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取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群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在素质教育中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故此多媒体程序要设计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设计学生的反思过程,设计学生表述过程。情景学习的研究表明: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学生之间的合作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对于交互式教学,应该设计一些过程和内容,让学生进行讨论,合作解决,以提高教学效率。要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学习情景,将学生分组,一起讨论问题,发现问题,辩论问题,这一切能确保学生有机会进行清晰的表述,“使缄默的知识变成清晰的表述知识”,从而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二)有扬弃而不独重多媒体要画龙点睛

    信息技术不是用的越多越好,而是要恰到好处,画龙点晴。还要多给孩子动手的机会,给孩子想象空间,想象的空间同时也是创造、探究的空间。信息技术的优势很多,但使用不当也会有副作用。欲善其事,先熟其器,了解工具的特点,扬长避短,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有的老师在尝到多媒体的甜头后,便在一些课上从头到尾都用多媒体教学,忽视了其它常规媒体的作用。有些教师甚至干脆用多媒体代替黑板与挂图。现代教育心理学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融合体现个性风格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可使教学生动活泼,富有特色。要防止教学思路被多媒体所左右,自己好的教学风格被计算机演示的程序所湮灭,最终失去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如:一堂课的教学思路按顺序把它写在黑板上,下课后学生仍然可以看一看,想一想,这样会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当堂课的内容。尽管信息技术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常规媒体的一些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投影、幻灯的静态展示功能和实景放大功能,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都有其良好的教学功能,有的甚至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信息技术与其它常规媒体有机配合,优化课堂教学。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可忽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不能因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介入而被忽视。例如,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数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也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所决定的,在教学重量单位时,要注意让学生用的掂一掂实物;同学们不用手掂一千克物体有多重,怎么能感知道更重的物体有多重呢?教学长、正方体、角等几何图形时,要让学生动手触摸,感知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和物体的角,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再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这样教学,符合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四)不能让信息技术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交流的障碍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学中,教师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种对学生心理所产生的正确影响,是任何媒体所不能达到的。因此,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机械、单纯地操纵机器,应随身携带麦克风、电子教鞭,适当走动,不能像离不开讲台似的,尽量多地关注学生感知、情感等方面的变化,用体态语言、面部表情及口头提示与学生交流信息,活跃课堂气氛。优秀的课件可以说是教师教学经验,教学思想与信息技术之间无缝结合,适合教学实际的产物。不能仅考虑知识的表现和媒体能否运行,还要考虑学生的感受,例如一位数学教师设计的“加法计算”课件,当学生答错时,屏幕上出现的不是满怀期待的“请你再试一试”,而是冷冰冰的“你错了”。这种设计就缺乏人性化,阻碍了计算机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情感的交流,也会阻碍知识的交流。

(五)要避免滥用“效果”分散学生注意力

    信息技术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生动性,在课堂设计和使用时,一些老师在追求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时,容易忽略心理学中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规律。在课件中过多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音乐、动画,只会使学生把更多的无意注意放在添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而无法专心这些画面和音乐所蕴含的教学内容,效果往往适是其反。因此,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选用信息技术的效果。

(六)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关系

    现代教学手段有其突出的特点,但传统教学手段也有自身的长处;而且至今仍是确有成效且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克服传统教学手段的缺点,将传统教学的优点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也能改善师生教与学的环境。

    信息技术是辅助手段,其目的也只能是弥补教学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的不足,只能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必要的技术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可以理解为传统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包括计算机)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在设计信息技术教程时要把握好信息技术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教学时间(此时指操作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例如把几句话的结论板书在黑板上,不一定就比放幻灯片效率低,因为它节约了操作时间。再如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课,几何图形并不复杂,只需教具已非常直观,甚至比多媒体演示还直观,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其知识,这样就没有必要搞多媒体图形显示。因此不应动不动就来一段多媒体显示,这样,反而会降低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必须把两者相结合,合理应用才以更好地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我们应用正确,辩证地对待信息技术,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才能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