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教学参考 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的《论语》读本──荐《丧家狗》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5-12-7 12:56
标题: 教学参考 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的《论语》读本──荐《丧家狗》
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的《论语》读本──荐《丧家狗》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 陈恒舒
    自从于丹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讲授《论语》之后,这部在20世纪几度被打入茅坑、批倒批臭的儒家经典又重新焕发了生机。一时间学者争讲《论语》,人民群众争读《论语》,出版社争出《论语》,《论语》的各种注本、译本、评点本、普及本、双语本、漫画本、少儿读本、老年读本、干部读本等纷纷占据了书店货架的显要位置。面对如此令人眼花缭乱的版本,应当如何选择?有语文老师问我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去读北京大学中文系李零先生的《丧家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我是2002年进入北大中文系的,待了11年,没有听过李先生的课,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他给03、04级本科生开《论语》课,我没赶上,“怅恨久之”。到了2007年,这个遗憾终于可以得到一点小小的弥补,因为李先生的《论语》讲稿整理出版了,就是这本《丧家狗》。

此书问世之初曾引起极大的争议,就是因为它那惹人眼球的书名。一些盲目尊孔且不学无术之徒,抓住“丧家狗”的提法,对李先生口诛笔伐,甚至恶语相向,好事的媒体又从旁煽风点火,随声附和,称其书“轻佻”“恶搞”,称其人“愤青”“侮圣”。事实上,“丧家狗”并非李先生的发明创造,也非哪个时代“批孔”的产物,而是经过孔子本人认可的评价。《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除此之外,《白虎通·寿命》《论衡·骨相》《孔子家语·困誓》都有类似的记载。李先生结合自己对《论语》的阅读体验,对这一评价有更为全面、深入的解读:“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时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恓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耐心读完这本书,你就会发现,这一评价是中肯的。李先生不过是力图除掉几千年来披在孔子身上的“圣人”外衣,恢复孔子的本来面目,正如他另一本关于《论语》的专著的书名所说──“去圣乃得真孔子”。  

当然,李先生以“丧家狗”为书名,恐怕还是难以逃脱“标题党”的嫌疑。但我推荐这本书,并不是因为这个书名。现在市面上的《论语》读本,或以阐发义理为主,训诂考证功夫不到家,失却孔子本意,甚至沦为强以《论语》为注脚的心灵鸡汤或神侃闲聊;或原原本本,扎扎实实,从学术的角度来说十分严谨,却少了一点可读性,需要人硬着头皮才能啃下去;而《丧家狗》一书,则把学术性和趣味性近乎完美地结合起来──这就是我推荐它的理由。

先说学术性。这部书的副标题是“我读《论语》”和“《论语》心得”的意思差不多,那么它比市面上其他的“心得”强在哪里?强就强在读它的人不一样,换句话说,强在它的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求实的作风,能在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联想能力之前,先把原文的本意给你讲清楚。李先生是著名文史学者张政烺先生的高足,长期从事考古、古文字和古文献的研究工作,打通古代文史的各个领域,学问功底相当扎实,学术态度十分严谨。对于《论语》中的每一章,从字词训释,到典章制度,再到历史背景,都力求讲通讲透讲明白。其征引的范围不仅包括传世文献,还有地下出土的材料,真正做到旁征博引,言必有据。特别是《乡党》一篇,原文没有什么对话,全用叙述,专讲孔子时代士阶层的各种“老礼儿”,一般讲《论语》的书在这儿糊弄糊弄就过去了,因为知道读者也没太大兴趣读,而李先生则耐心地对很多难解的词语做了翔实的考证和通俗的解释,决不忽悠读者。李先生还很注重用《论语》内部的材料,即不同篇章中孔子的说法来相互印证。这才是忠实于原著,也是李先生对自己的要求:“我读《论语》,是读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看原书。我的一切结论,是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讲话──不跟知识分子起哄,也不给人民群众拍马屁。”

再说趣味性。有人觉得学者写出来都是老百姓看不懂的“天书”,或者板起面孔教育人的“训诫”,其实并不尽然。文章写得好需要才气,一旦有了才气,读书读得再多也束缚不了。《丧家狗》不仅对原书原意把握得相当到位,同时也有不少借题发挥、针砭时弊、以古讽今的内容。比如在解释那句大家熟知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时候,李先生就说:“孔子学无常师,善于向各种人学习。……王朔嘲笑这话,说是废话。我觉得,这话平淡无奇,但有点意思。意思在哪里?主要是对批判知识分子有用。知识分子是知识分工体系下的精神残废,瘸子看不起瞎子,瞎子看不起瘸子,认两狗字,就以为谁都不如他心明眼亮,手中有真理,错当杀人刀,特拿自个儿当葱,逮谁灭谁。其实,仔细想想,谁不比你强?我就佩服各种有特殊技能的人,也别是知识分子以外的人,工人、农民、运动员和艺术家。”这样的解读,非大智慧之人不能道,颇值得细细玩味。再比如在解释“吾知免夫”(“免”的意思就是“拣回一条命来”,“夫”是虚词)这一句时,李先生甚至开起玩笑来:“现在的孩子,处于家庭、社会的交相摧残下,难免轻生。当爹妈的要防小孩自杀,可以起名叫‘免夫’。当然,女孩最好不要用这个名字,起这个名字,就嫁不出去了。”如此有趣的话语在书中比比皆是,令人不忍释卷。

说到趣味,不得不顺带说一下,这本《丧家狗》在貌似不大严肃的外表下,其实隐藏着一种悲悯的情怀。《自序》中有句意味深长的话:“不管他(指孔子)的想法对与错,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知识分子的宿命。”这样的情怀不仅在全书字里行间时时可见,在书末的“总结”中也有着集中的体现,而这恐怕不是今天的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能够完全理解的。但我想,这应该是一本长幼咸宜的书,一本值得重读的书,一本常读常新的书──我说的不仅仅是《论语》的原文。

最后说一点读书方法与版本选择的问题。

李先生在《自序》中介绍了自己读论语的方法:(1)通读:查考词语,梳理文义,解释疑难,把全部细节过一遍。(2)纵读:打乱原书顺序,以人物为线索,把《论语》当成孔子的传记读。(3)横读:打乱原书顺序,以概念为线索,分主题摘录内容,全面细致考查孔子的思想。(4)总结。(《丧家狗》一书主要是“通读”和“总结”的成果,“横读”和“纵读”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去圣乃得真孔子》一书中,两书互为表里,可以参看。)我想一般读者不可能在《论语》这本书上花这么大的功夫,既做不到,也没必要。但这种读书方法对我们阅读经典著作却有着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最重要的一条,尽管经典本身确实有着多种解释的可能,但入门时仍要以原典原意为主,有了这个基础,才不致流于六经注我,游谈无根。原典原意,字词句是根本,阅读时手边应该常备工具书,遇到疑难随时查阅,这样,不仅接受了经典的熏陶,也加强了古汉语基础的训练,更是对严谨态度的培养,一举三得。如果实在读到不可解处,跳过亦无妨。至于知人论世、书内互证等方法,则视个人情况而定,不必强求。

选择一个合适的版本也很重要。上面说了,读书要重视原典原意,那么选择版本时就要选一些学有根底、扎实可靠的。诸如钱穆《论语新解》、李泽厚《论语今读》、南怀瑾《论语别裁》之类,名气都很大,然发挥臆断者多,笃实考据者少,不宜初学阅读,特别是一度炒得很火的南氏之书,谬误丛生,张中行先生早年曾撰文批驳。《丧家狗》尽管也有不少发挥的内容,近似畅销书的写法,但都建立在扎实考证的基础上。当然,可能也有人不大喜欢这种风格,没有关系,可以读文风朴素但学风同样扎实的《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12年)或者《论语本解》(三联书店,2013年)。前者是古代文史专家杨伯峻先生的力作,注重文法,平实可靠,自问世以来一直广受好评,被认为是较好的入门读物,但毕竟成书年代较早,一些解释在今天看来略嫌陈旧。后者是我的太老师、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教授、北大“儒藏”主编之一孙钦善先生的大著。说是大著,其实也只是薄薄的一本;虽然只是薄薄的一本,下的功夫却极深。孙先生精研《论语》多年(也在北大中文系开课,可惜我同样没有听过),20世纪90年代就出版了《论语注译》(巴蜀书社,1990年)一书,近年来修订完善,成为今天这本《论语本解》。全书注解精当,翻译得体,最重要的,是将书内互证、以孔释孔的方法发挥到极致(因此称为“本解”),是一本非常值得信任的入门书。

(本文发表于2014年4月《外滩教育·少年书房》,题为《不鸡汤不肉麻不迂腐不神侃〈论语〉初读本上选》)

作者: 肖辉    时间: 2016-3-19 13:56
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