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高中物理听课反思 有感于一节物理课的实验教学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5-11-24 08:16
标题:
高中物理听课反思 有感于一节物理课的实验教学
在灌云一中的“生本课堂”课堂教学改革研讨过程中,听了徐州一所学校的周瑾老师的《力的分解》课堂教学。
力的分解是高中物理第三章的一节重要内容,是对已学的各种力和力的合成的一种延续,解决力的有关问题的重要知识点。
周老师的课以两个砝码拉一大瓶可乐而拉不动,然后用一根长细绳把瓶系到远处,再用砝码挂在中间,却看到可乐瓶被拉动了,由此引入力的分解知识。
在力的合成的基础上,已学习了平等四边形定则,于是知道想要找出一个已知识力的分力,可以把这个力当作对角线,作平行四边形,求解两个分力。周老师为每个学习小组分了一张透明塑料板,并在板上做好一个箭头,让学生在没有条件限制的情况下作两个分力,在学生作了图以后,把几个小组的图重叠在一起,发现力的分解方式有很多种,不同的小组作出来的几乎是没有一样的,从而得出一个结论,力的分解在没有条件限制时,分解的结果是无数种的。
然后周老师用一个电子秤,在托盘上放一个木块,木块上系一根细绳,当用力斜向上方拉木块时,托盘的示数会减小,木块会被拉动。然后她又与课本上的拖拉机耕地的情况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出力的分解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分解,这样的分解,分力就是唯一的。
在说到力的分解实际情况时,她又拿出一个软木板做斜面,放一小物块小木块下滑时,又把斜面压湾。
在斜面上放一块竖直木板档一球,也可放一块垂直斜面的木板档一球,球对重力也产生两重效果。
解决课本练习吊装机对重力分解时,周老师用手指套线压手掌心来演示拉物体时力的效果,给学生直观的感觉。
通过实验的感觉,学生就能很直接的找到力的作用效果,这样分解力就容易多了。
然后回过头来解释开头的实验。
最后周老师还用小车上加板演示帆船逆风航行的情况,并把结果让学生研究,作为思考问题,留下了研究的县念。
周老师的这一节课中共用了至少八个实验,分别用在了引入、分析、应用、设计悬念等方面。而这么多实验给我们看来却是那么的自然贴切,毫无造作之感。
一、实验把学生的思维完全吸引到教学过程中
一杯可乐,生活中的一件小物品,但是用到教学中,就成了道具,而几个小实验则是把学生的思维完全吸引到了力的分解的教学中,特别是为什么同样一个钩码直接拉拉不动可乐瓶,但是挂在一根长绳上,则很容易就拉动了呢?给学生留下了很多的思考空间,为新课的教学设置了很好的悬念。
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含义。
这一节课中有这样几个知识点不容易理解:分力与合力的大小、分力效果的确定、分力方向的确定等,但是在周老师的课堂上,几个简单的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力的作用效果,准确确定了分力的方向,而且亲眼看到了分力的效果与我们想象的有很大差距,有时也可以“四两拨千斤”。
三、小实验解决了大问题。
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理解有时很抽象,比如斜面上的物体重力能产生几种效果,有的同学就是不理解,而周老师的软斜面却很直观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看到了物体下滑,看到了斜面被压弯,效果也就很直接,并且结合压力与摩擦力的方向再联系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问题,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力的作用效果,确定了分力的方向。
四、看出老师是一位细心的热爱生活的人。
周老师的每个实验就在我们生活中,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却很少用到,有些实验根本就没有想到过这样用,而周老师却是恰当的把生活融合到教学中,这一点没有相当物理教学意识还真是不容易做到,她对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把握得非常准确,也表明了她对生活的态度。
一节公开课是有许多表演成份在里面,但是能做到把一节课表演到如此自然流畅,表演到让全体听课老师都意犹未尽的情况,我敢说这样的表演还是会获得喝彩的。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