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7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教研小论文 评价的力量——五年级作文评价探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5 09:33: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学生作文评价主题及目的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教材是围绕“我爱阅读”这一主题来编排的,所选的四篇课文——《窃读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的“长生果”》都紧密地围绕阅读。配合本组专题,教材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多项训练内容,并开展了“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与爱读书的人交流读书体会;了解图书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并做书目;选择不同角度说、写读书经历或访谈、辩论等,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会。

      本次单元习作题目紧密结合单元主题,鼓励学生借助自己真实的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契合单元教学读写训练点,也是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读写知识和能力的一次迁移,与此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书面表达能力。

    二、班级写作和评价现状

    (一)班级写作概况

本次习作上交62本,学生字数大概在500——800字左右,特别优秀加星的文章有两三篇,优秀等级的有三分之二,良好等级的有三分之一,有个别几篇是及格等级。

本次习作学生能围绕主题,描绘自己在读书经历中的故事或体会,多数学生能写清事情的经过。还有的学生一边写从小到大的读书过程一边谈自己的收获。

    (二)作文评价现状

     评价标准:

1、          写自己在读书经历中的故事或体会。

2、          语句通顺,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          中心明确,重点突出。

4、          事件的过程要写清楚,注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作文评价步骤及可行性分析:

第一步:根据上面的评价标准,学生针对四条标准按照ABCD的等级进行评价。这个评价方式简单,可操作性强。

第二步:学生认真阅读作文,批改文中的错别字、标点,同时圈画文章中的优美词句,对文章内容进行眉批。这个评价方式最受学生欢迎,学生乐于找出别人习作中的优美词语和错别字,效果较好。

第三步:通读几遍文章后,在文末写出总评。这个环节需要学生2-3人合作完成,交流彼此想法后,组织语言,书写评语。这个评价方式难度系数最高,是锻炼学生批改能力和自身习作能力的最佳最有效途径。

    作文评价结果汇总:

1.学生选取的事例不够新颖。去书店看书是很多孩子表现自己爱读书时常选的内容,小作者要想让自己写的内容吸引读者,就要在选材时别出心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2.文章的条理有些乱。例如:有的学生先写自己体会到了读书的好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再写自己读书的感受,读起来有点别扭。你想想看,我们通常是不是因为在读书中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才会觉得“书是甜的”;然后,我们是不是又因为醉心阅读使自己得到了报偿——写作水平提高了,更让你觉得“书是甜的”。

3.叙事中缺少细节描写。在课文《窃读记》中,作家林海音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的滋味写得具体生动。而在孩子们的作文中,细节描写欠缺,将读书的“滋味”渲染得不够。

4.语言还需要锤炼,要朴实自然。比如: 名言引用不当,与后面所要表达的意思连接不上。恰当的引用能为文章增色,过多却有累赘之感。再如:对妈妈的描写有“过”之嫌。如“瞪了我一眼,冷笑一声”。

5. 要详略得当,文章过长,对材料的取舍、详略安排要恰当;对次要人物的描写要舍得删。

6.小作者在标点符号的使用方面、句子的正确说法方面,还是有所欠缺。

三、习作改进措施及建议

1、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把一个过程写具体,方法有很多。每一个场景都有不同的细节,不同的观察思路可供选择,关健在于小作者要好好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想象生活。

2、写故事,就是“我手写我心”,是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自己的风格。

3、写作时,能先对全局做个构思,细想生活中有哪些素材可以选择,再开始动笔写作。日积月累,相信小作者写作功力一定会有个出人意料、让人惊喜的提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5 09:34:25 | 只看该作者
转自  幸福萤火虫 的博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9:2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