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6 12:58
标题: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教学案例
  师: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生: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水。读了这段话我仿佛见到了寂静的天山,又是充溢生机的天山。
  生: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寂静的清凉世界。
  师:我跟你们一样,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和其景物,是那么独特,那么令人神往。正像刚才同学们说的,这是一个寂静的,又是充溢生机的地方。作者是如何具体、形象地描绘这一景物的呢?
  生:(再次默读课文)我觉得作者不只仔细观察眼前的景物,而且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确切的比喻,把天山的景物形象地描绘出来。
  师:你们觉得哪些想象和比喻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生: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雪峰间的云影比作是银灰色的花朵,整个雪峰就变成像一块绣着花的白缎子,多漂亮呀!
  生:还有,作者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啊!
  生:作者还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那么的美,多讨人喜爱,这里也流露了作者当时那种喜爱之情。
  师:我很赞同同学们的看法,的确,生动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见的景物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觉。除了比喻外,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揣测,欣赏?
  生:我还觉得作者用词很巧妙,很有特点,如一开头写“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这个“抛”字,写雪水流下时用“飞泻”这个词,让人感到雪水流下时很有气势。
  生:我觉得作者在写这些景物时,层次非常清楚,从蓝天到雪峰,接着写溶化的雪水,最后写雪水汇成的溪流从上到下,很有条理。
  师:说得好。描写景物,要注意按一定顺序写。
  教学反思:
  通过本段的教学,让同学切身明白了要想写得生动而具体,就得学会使用恰切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同时景物描写也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写,才干做到层次清楚。在这篇课文其余各段中也有很多写得生动的地方值得探究发现,积累语言文字。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6 12:58

下午只有一节课,为了赶进度,我上了新课《七月的天山》。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一提起天山,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小时候看的小人书《七剑下天山》。在那片古老的雪峰上,盛开着千年不遇的天山雪莲,隐藏着身怀绝技的武林侠客,流传着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天山”二字,已经足以让人浮想联翩。越是人迹罕至的地方,越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自然之花就绽放得越为浓烈。
  文中令人拍案叫绝的字词比比皆是,可谓字字珠玑,读来让人回味无穷。对于这样的一片美文,如何依照自读课文的要求只在一课时的时间内既解决大量的生字词,又让小朋友们赏读品位文字,对于我们苏北的小朋友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能完成,还是要试试看。
  首先,在师生问好之后,我以散文诗般的语言将小朋友们带入既定的教学情境: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既有高耸入云的山峰,也有汹涌澎湃的大海,既有一马平川的草原,也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上节课我们跟随叶圣陶老人到金华的双龙洞走了一遭,这节课,我们将来到西部,新疆的天山。
  接下来,同学自读课文,要求对照拼音,将生字读准,将句子读通,较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读后检查同学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这篇课文的生字词颇多,如:矫健、断壁悬崖、饮马、绚烂、白皑皑,自由读,提读,教师带读,分组读。总算将生字词障碍扫清了。
  这篇课文的插图很小,而且不能充沛地展现天山的美,为了让同学更好的领会,我进行了范读,要求同学心到、眼到、手到,边听边考虑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把它们划下来。
  四年级的同学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是不太强,读完后我问同学作者在文章描写了哪些景物,举手的人竟然寥寥可数,无奈,我还是带领同学逐段找了一下。可能是我没有充沛将同学带领到课文的意境中,大局部同学无精打采,个别同学小朋友做小动作。现场气氛实在糟糕,令我十分沮丧。或许,还因为是下午的原因,小朋友们都累了。
  想像教参上的教学预计那样带领小朋友们赏析诸如“抛起水花”“银白的水链”之类的佳词妙句是不可能的了,教室里一时间成了我的独言堂。我自身也感到十分棘手,十分困惑,是不是好词好句一定要赏析一番才干内化到同学的脑子中去呢?我们的散文教学中有好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难道一定要把它表达出来吗?这样生硬地解剖,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硬着头皮终于把课文从头到尾过了一遍,让小朋友们再读,边读边划下自身喜爱的语句。好了,读完了,全班进行交流,这时班级里的气氛突然活了起来,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唯恐老师忽视了自身。趁热打铁,我问小朋友们天山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有的说野花,它五彩斑斓,满山遍野;有的说塔松,密密麻麻的枝叶之间只能漏下斑斑点点的日光;有的说小溪,它清澈见底,藏有活泼可爱的小鱼……
  我再浓缩了一下,要求大家用一个字来形容七月的天山,小朋友们异口同声:“美!”我说:“是啊,这单元里我们跟随作者们来到了风景旧曾谙的---江南,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白银一般的----洞庭湖,有着奇异的石钟乳和石笋-----双龙洞,我们发现,我们的祖国可真是----美!”
  此时,下课的铃声响了。为了进一步学习文章中的佳词妙句,我要求同学们在课后摘抄《七月的天山》的好词好句,做一篇读书笔记。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6 12:58

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境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前几天听了于小冬教师上的一节《七月的天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于是,在我上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的教学时,我也依照她的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就抓住一个问题展开:“七月的天山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同学马上蹦出一个词:“美!”自然后面就可以接着问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间啊?”指名的同学先说到了“雪山”,自然要体会其中的两处比喻,从中体会了比喻的妙处,再用朗读体现雪山的壮丽,由雪山的壮美再到雪水的欢快。接着同学找到了“花”、“塔松”、“鱼儿”三处,都进行了深入理解,并结合句子开展联想说话,用朗读表示。同学在理解中感受了美,而且有大到整体的理解,小到一个句子,一个短语,一个词语,小到一个字“浮”“捧”的深入理解;还从作者角度去理解他的写作情感,小到从“心爱”感受作者对天山的深情;一字一句都表示出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无形当中,对同学进行了写法的渗透。最后在赞美天山中结束了一节课的学习。同学明白了这天山美丽、幽静却又生机勃勃。正是雪山上的雪水给了这些花草树木、鱼儿浇灌,才会有那些生机勃勃的树和那些欢快的鱼儿。
  一课时完成是略读课文的要求,但以前我从没做到,今天做到了,不只同学理解深入,而且体会深刻。能做到这样我想主问题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看来要让课堂紧凑有效,一定要抓好主问题,切中要害,由点和面,由点成线,最后回到一个感情体悟的点,让课在书声中结束是比较理想的。
  但也有两点做得不够让我满意。一是同学在抓住重点语句表达的时候,语言组织得不够流畅,用词不够优美。二是同学在朗读技巧的掌握上还存在差异。这是我在以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努力去培养同学的两个方面。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