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2015年秋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下载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07
标题: 2015年秋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下载
      本套审定2013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资源。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案下载方法:直接点击下面的教案附件,保存在桌面上或你的电脑上解压缩即可使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zip (84.74 KB, 下载次数: 15221)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07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015-2016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2015~2016年)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树叶中的比
第四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五单元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六单元 百分数
互联网的普及
第七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1)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2分钟左右)
1.导入:回忆我们已经学习的平面图形。
(出示课题:长方体的正方体的认识)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学过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二、自学例1(15分左右)
1.明确例1中的自学要求提纲。
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纸盒,仔细观察,自学书本第1~2页例1。
2.自学 导学单
(1)长方体有( )面。 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 )面。
(2)长方体的各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相对的两个面有什么特点?
(3)长方体有( )条棱。相对的棱长度( ).
(4)长方体有( )个顶点.
(5)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量一量你准备的长方体,长、宽、高各是多长?
3.小组交流。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08

交流内容 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导学单上)
导学要点:
什么叫棱?
什么叫顶点?
什么叫长方形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棱有几组?上来指一指。每组4条棱长度一样吗?
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的点评。
(1)得出结论
(2)结合实物同桌互相完整地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面 棱 顶点
6个面都是长方形 有3组棱
每组相对的面 4条棱的 8个
完全相同 长度相同
(可能有一组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
总结:
(1)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3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3)长方体有8个顶点。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5.自学例2。
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并在小组里交流: 导学单: 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
6.比较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联系和区别。
三、练习(13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判断
①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是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
②正方体的6个面一定是正方形。( )
③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
④1个长方体中如果有2个面是正方形,那么这个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
⑤1个长方体中如果相邻的2个面都是正方形,那么这个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2.做练习一第1题。
让学生说说第三个图形这个长方体的面的形状有什么特别之处。
点拨:找准相对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注意单位。
(二)对比练习
做练习一第2题。
点拨:第(1)题根据图中标出的数据进行判断。
第(3)题通过讨论明确:这个长方体前后的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余的4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三)强化练习
1.做练习一第3题。
点拨:让学生根据图中标注的数据有条理地写出有关面的长和宽,以强化对长方体面和棱特征的认识。
2.做练习一第4题。
点拨:判断出摆出的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指一下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再说说分别是多少厘米。
(四)创编练习
1.用铁丝焊成一个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
点拨:棱长总和就是4个长+4个宽+4个高
2.焊接一个正方体框架,一共用去铁丝24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框架的棱长是( )分米。
点拨:铁丝的总长就是正方体总棱长(12条棱长的总和)
四、课作(10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 1 页上第1、2、3、4、5题
『提高题』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08

一个正方体的8个顶点被截去后,得到一个新的几何体(如图),这个新的几何体有多少个面?多少个顶点?多少条棱?
五、家作
1.《课课练》第 页第 题
2.数学阅读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3分钟左右)
1、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下?
学生上讲台,拿着长方体、正方体的模型介绍各自的特征。
2、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出示:
(1)正方体的底面面积是( )平方厘米。
(2)要焊接一个长方体框架长10厘米、宽8厘米,高4厘米,一共需要多少铁丝?
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自主学习例3(15分左右)
1、学生拿出剪好的正方体展开图,在小组里交流,并熟悉其他同学的剪法,再通过把各种展开图复原成立体图,以及进一步展开、复原的操作,从而使学生逐步熟悉正方体展开图中的位置。
2、自学 导学单
1、说一说,指一指正方体展开图哪2个正方形是原来正方体中相对的面(编号),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2、想一想,试一试按其他棱去剪,看能看到怎样的展开图。
3、观察正方体的展示图,说一说它的特点。
点拨:展开时,正方体的面两两相连,并用折一折的方法或把正方体复原等方式加以说明哪2个面是相对的面。
3、全班交流,上台展示
1.介绍找到正方体的各个面在展开中的位置的好办法。
2.分析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总结:把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的展开图,但无论展开图的形状怎样变化,它们都是由6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组成,都可以通过折叠找到3组相对的面。
针对出现错的情况,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
4、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根据刚才展开正方体的步骤,独立操作展开,再看看长方体的展开图,想想有什么发现,最后找一找3组相对的面! 全班交流,找各种不同剪法的相对的面。
出示各种不同的剪法再找一找相对的面。
总结:从长方体的展图中,找出三组相对的面时,既可以根据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进行判断,也可以根据相对的面在展开图上的分布特点进行判断。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08

三、练习(12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按要求在展开图中进行标注后,让学生具体说明思考的过程。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二)比较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6题
学生小组交流,独立操作验证。
想一想,先判断其中哪些图形能成为长方体,再通过实际操作进行验证自己的相法。
2.完成练习一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说说自己连线时的思考过程。
(三)提升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8题
提醒:先说涂色部分是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哪一个面,在计算涂色部分面积。
2.完成练习一第9题
完成后组织反馈和交流
点拨:回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总和,再完成填空。
(四)创编练习
(1)“坚”在下,“就”在后,胜利在哪里?

(2)如果“你”在前面,那么谁在后面?

四、课作(10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 2、3页上第1、2、3、4、5题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高题』
1.要围成一个长方体或一个正方体,至少要用几张硬纸片?这几张硬纸片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2.学生按小组分别准备若干张如图的硬纸(每种6张)。(书p5动手做。)通过操作逐步掌握其中的规律。
五、家作
1、《课课练》第 页第 题
2、数学阅读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1分钟左右)
1.导入:前两节课我们探索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2.交流预习作业
预习作业:
选择其中1、2题说说你的想法。
二、自主学习例4(15分左右)
1.明确例4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情景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学习。
2.自学 导学单
想一想,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
各个面之间的关系。
2.尝试解答(你遇到什么问题)
3. 想一想,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启发:请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思考,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可以怎样计算这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点拨:有几种方法求出问题。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 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之间的关系。
2. 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导学要点: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可以了,从而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
4.全班交流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08

学生思考问题,并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明确: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小结:要求长方体表面积关键要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面的长和宽。
学生独立列式,汇报交流。
6×4×2+5×4×2+6×5×2
(6×4+5×4+6×5)×2
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可以的,做题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5.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导学要点:
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 导学单
1.学生独立尝试解答试一试
2.小组交流方法
6.全班交流揭示表面积的含义。
总结: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三、练习(12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做“练一练”。
学生独立计算后说说思考过程。
2.做练习二第2题。
提示启发学生运用第(1)题的计算结果,解决第(2)题中的问题。并注意这个图形的特殊性,可用多种方法解决。
(二)对比练习
1.做练习二第3题。
2.做练习二第4题。
点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及注意点。
(三)创编练习
(1)求一个长、宽、高分别是12cm,12cm,18cm的长方体的表面积。
(2)这是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你能求出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吗?(想一想,说一说)
四、课作(10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 4、5页上第2、3、4、5题
『提高题』
如果把一个长方体切分成两个长方体时,这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比原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为什么?
五、家作
1.《课课练》第 页 第 题
2.数学阅读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第 4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2分钟左右)
1.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说说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正方体呢?
2.学生自己读题,口答方法。
一个长方体纸盒,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15厘米。做这个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
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算的?有不同的方法吗?
指出: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与表面积有关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5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解决的问题。
出示:例5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 自学。 导学单:
(1)想一想:要求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就是求哪几个面的面积,这个长方体鱼缸哪个面的面积不用计算?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08

(2)要求这几个面的的面积之和,可以怎样列式?
(3)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4)与复习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导学要点:
要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计算哪几个面面积的和。
可以根据长方体的特征,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求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就是求长方体哪几个面面积的和?可以怎样计算?
(2)还有其他方法吗?
(3)用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5×3+5×3.5×2+3×3.5×2
(5×3+5×3.5+3×3.5)×2—5×3
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提醒学生要求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上面的面积不用算。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练习二第5题。
2.第7页“练一练”。
3.练习二第6、7题。
点拨:
(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2)提醒学生问题情境不同,需要计算长方体哪几个面的面积也就可能不同。
(二)拓展练习。
1. 练习二第8题。
提示:木板的面积就是上下左右四个面面积的和,纱网的面积是前后两个面面积的和。
2.练习二第9题。
提示:(1)教室的地面(也就是相应长方体的下面)不需要粉刷;(2)算出顶面和四面墙壁的总面积之后,还应扣除门窗及黑板的面积。
(三)比较练习。
1.练习二第10题。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提示:测量哪几个数据。
点拨:内盒是求除了上面以外的5个面的面积之和;外盒是求上下、前后4个面面积之和。
(四)创编练习。
一个游泳池的长为50米,宽30米,深2米。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要在游泳池各个面上抹一层水泥,需要抹水泥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点拨:占地面积就是求底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抹水泥的面积是求除了上面之外的5个面的面积和。(游泳池没有上面)
四、课作。(8分钟左右)
1.《补充习题》第6页。
2.提高题:
如果把一个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切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时,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为什么?
五、家作。
1.《课课练》相关题目。
2.阅读数学报等课外阅读材料。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题:体积与容积 第 5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操作等具体的数学活动,初步理解并掌握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并能厘清体积和容积的关系。
2.在操作、交流、练习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体积与容积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08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2分钟左右)
什么是体积,什么是容积?生活中听说过吗?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容积与体积”(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15分钟左右)
1.自学例6、例7,明确自学要求。
2.自学。
导学单:
(1)例6的两个实验分别说明了什么?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你能举例比较两个物体体积的大小吗?
(2)什么是物体的容积?例7是怎样说明的?
(3)体积与容积有什么异同点?
点拨: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教材用了两个实验来证明物体占空间有大小的。
第一个实验说明杯子中一部分空间被桃占有了。
第二个实验说明物体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是不同的。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你能举例比较两个物体体积的大小吗?
(2)什么是物体的容积?
(3)体积与容积有什么异同点?
导学要点: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相同:都表示物体的大小。
不同:每个物体都有体积,但不是每个物体都有容积,突出:容器两字。 一般情况下,一个物体的体积总比容积大。
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5.学生汇报所了解到物体的容积或体积的一些具体资料。
一只冰箱的容积是212升,它的体积可能是( )升。
(1)200(2)212(3)250
引导学生交流所了解的一些资料,在交流与分享中内化体积与容积的概念,并具体感知其大小。
概念辨析:关于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想的?
突出:容器有厚度,因此,一般体积比容积大。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试一试;
2.练一练;
3.练习三第1题。
点拨:
引导学生说说想法,并适当追问。
第1题,提示:因为它们都是由同样大的8盒饼干堆成,所以它们所占空间的大小也相等。
(二)变式练习:
1.练习三第2题
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同样的体积但形状可以各异。引导:它们的体积一样、形状不一样,表面积呢?
2.练习三第3题;
变式:王阿姨买了甲、乙两瓶不同的饮料,倒入同样大小的杯子中,甲瓶倒了3杯多一些,乙瓶倒了2环多一些,哪瓶的容积大?
引导学生概括出结论:同样的一瓶饮料,倒的杯数越多,杯子越小,反之也成立。
3.练习三第4题;
提示:体积一样的两个物体,材料越厚,其容积也就越小。
(三)创编练习:
两只水桶,一只的容积是70升、另一只的容积是40升,能否用这样两只桶量出20升水?
四、课作(8分钟左右)
《补充习题》第7页。
提高题:
一个长方体,如果长减少4分米,表面积比原来减少40平方分米,且剩下部分正好是一个正方体。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五、家作。
1.《课课练》相关题目。
2.阅读数学报等课外阅读材料。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题: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 第 6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类比、联想等活动认识体积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大小的观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08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具体感知三个体积单位的大小。
教学难点:形成正确的三个体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2分钟左右)
设疑:假如有两个物体,一个是由8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摆成,另一个是由7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摆成,你能比较它们的体积吗?(两个物体中的小正方体不一样大)
二、自主学习。(15分钟左右)
1.自学例8,明确自学要求。
2.自学。 导学单:
(1)阅读书本第12~13页例8。
(2)思考:你是怎样比较例8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大小的? 体积单位有哪些?你能比划它们的大小吗? 容积单位又有哪些?
(3)准备小组交流。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你是怎样比较例8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大小的?
(2)体积单位有哪些?你能用数学语言表述它们的大小吗?请你比划它们的大小。在生活中,又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它们?
(3)容积单位有哪些?
(4)你有什么发现?
导学要点:
一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这个物体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组织学生观察、比划、举例、交流,从不同的角度体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
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
沟通容积与体积单位的联系。。
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练习三第7题。
提示:注意数清楚被遮住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2.练习三第9题。
引导得出方法:先确定用到的是什么单位,再确定具体的单位。
(二)综合练习。
1.比较练习:练习三第6题。
2.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一个游泳池的容积是2000( )
一只火柴盒的体积是16( )
一本数学书的封面大3( )
一枝铅笔的长18( )
一只热水瓶的容积大约是2( )
一间教室的空间大约200( )
(三)拓展练习。
1.练习三第8题。
2.练习三第10题。
3. 15页的思考题。
重在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创编练习。
用6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图形,要求:
从前面看是
从上面看是
从左面看是怎样的图形?
引导学生展开空间想像,找到问题的答案。
引导学生先化整为零,再数数得出结果。
四、作业(8分钟左右)
《补充习题》第8、9页。
提高题:
有一个长方形的铁皮,长30厘米,宽20厘米,在这块铁皮的四角各剪下一个边长为2厘米的小正方形,然后制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
(1)求这个盒子的容积。
(2)做这个纸盒用了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
五、家作。
1.《课课练》相关题目。
2.阅读数学报等课外阅读材料。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08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 第 7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操作、观察、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中,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教学难点: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2分钟左右)
1.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说说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指出: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体积有关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9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解决的问题。
出示:例9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 自学。 导学单:
(1)回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它又是如何推导的?
(2)把例9中的长方体按图中1厘米标准用铅笔分成若干个正方体,数一数各成到几个,想一想每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写在对应的图下面,思考长方体体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表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4)完成P26页“试一试”
导学要点:
长方体体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先沿着长来摆,再沿着宽来摆,最后沿着高来摆。它的体积就是长×宽×高,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c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它又是如何推导的?
(2)例10中,数一数每个长方体各成到几个,每个小正方体体积是多少?每个长方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那么长方体体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你发现了什么?
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因此它的体积就是棱长×棱长×棱长,或者是棱长3
V=a•a•a=a3
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试一试。
2.“练一练”1、2题。
点拨:
(1)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计算公式。
(2)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3)注意13、103、0.13的计算。
提示:遇到小数的乘法计算,要格外细心。
(二)拓展练习。
1. 练习四第1题。
2. 练习四第2题。
3. 练习四第3题。
提示:(1)求容积可以根据体积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容积和体积的区别。
提示:看清问题再进行计算。
(三)比较练习。
1.用3厘米厚的木板做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箱子,从外面量,箱子长56厘米,宽36厘米,高43厘米。这个箱子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所占空间的大小是多少立方米?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点拨:计算容积时要减去模板的厚度。而体积只要直接计算就可以了。
(四)创编练习。
有一块长22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在这块铁皮的四个角上各减去一个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然后焊接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已知这个盒子的容积是432立方厘米,求原来长方形铁皮的面积。
点拨:可以画画示意图,标出长、宽、高,再思考。
四、课作。(8分钟左右)
1.《补充习题》第11页。
2.提高题:
一个长方体木箱,从里面量得长10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现在要在木箱内放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小木块,一共可以放多少块
六、家作。
3.《课课练》相关题目。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08

4.阅读数学报等课外阅读材料。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 第 8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能计算它们的底面积,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另一个计算公式。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另一个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2分钟左右)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今天我们一起继续研究“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
二、自主学习。(15分钟左右)
1.自学例11,明确自学要求。
2.自学。
导学单:
(4)什么是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底面积?
(5)找几个长方体实物指一指它的底面积与高。
(6)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又可以怎样计算?用公式表示又是怎样的? 导学要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作它们的底面积。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即V=Sh
4.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4)什么是底面积?
(5)选择一个物体,指一指底面积。
(6)还可以怎样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
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 练一练1、2、3题;
点拨:
引导学生说说想法,并适当追问。
第3题,提示:把长方体竖起来,横截面就是底面。
2. 练习四第4题。
第4题,提示:看清运算的符号。
(二)变式练习:
1.练习四第5题
2.练习四第6题;
提示:“所占的空间”指的是体积。
(三)比较练习:
1.练习四第7题
2.练习四第8题;
提示:规则的跑道、马路所铺的三合土、塑胶都可以看成一个很扁的长方体。
(四)创编练习:
如图,有一个长方体容器,长30厘米、宽22厘米、高14厘米,里面的水深7厘米。如果把这个容器盖紧,再垂直竖起来,容器里面的水深多少厘米?
提示:实质上水的体积不变,运用水的体积不变解决问题。
四、课作(8分钟左右)
《补充习题》第12页。
提高题:
一个正方体的高增加4厘米,就得到一个底面不变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96平方厘米。求原来正方体的体积。
五、家作。
1.《课课练》相关题目。
2.阅读数学报等课外阅读材料。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题:体积单位的进率 第 9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会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
2.让学生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发展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归纳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08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4分钟左右)
学生回忆并再次经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导过程,在小组内互相讨论。 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想想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请画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上。
1~2名学生代表他们的小组上台述说。
展示: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示意图──将边长1分米的正方体纸盒画上100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展示出来。
二、自学例12。(16分钟左右)
1.自学 导学单
1.思考我们学习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自学书本P30例12, 思考: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3.分别算出它们的体积,并比较,说说你的发现。
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交流导学单内容
2你还有其它的方法证明你的发现吗?
3.全班交流
学生说说怎样推导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生: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
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
总结:正方体棱长1分米,也就是10厘米,体积就是(10×10×10)立方厘米。 用同样的方法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总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三、练习(10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 练一练
(二)比较练习
1. 填写书上P.21第9题。
学生说一说,所学的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各有哪些,它们分别是计量物体的什么的?
总结:长度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长度的;面积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表面大小的;体积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
2.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指名说说换算思路。
学生说说面积单位换算与体积单位换算的区别。
点拨:你知道怎样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怎样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方法计算一个数乘或除以1000。
集体订正。
3.第11题。
(三)创编练习
1.第12题。
提问:做这题时,你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
变式:2.7L=( )cm3
350ml=( )dm3
完成后交流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13 页上第2.3.4.5题。
『提高题』
3.8L=( )cm3
70ml=( )dm3
五、家作
1.《课课练》第( )页第( )题。
2.阅读小数报、时代报第几版什么内容或布置其他数学课外阅读材料。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练习 第 10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08

教学重点: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换算。
教学难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4分钟左右)
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谁能说一说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怎样的?它与面积单位、长度单位有什么不同?
怎样将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怎样将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注意什么?
二、多层练习(28分钟左右)
(一)口答练习
1.21页第13题。
看屏幕口答
问:每堆木块的体积与它右边的容器的溶剂有什么关系?知道了一个容器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能推算出它能盛多少毫升水吗?
提醒学生认真审题。
(二)整体练习
1.第14题。
学生独立思考,再学生看图算出两堆木块的体积。
订正时,请学生说一说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练习七的第15题。
交流时引导学生注意每一个计算结果的单位写得是否正确。
3.做练习七的第16题。
4.第17~19题
第17题。引导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题中的两个问题求的是长方体的什么?有什么区别?
第18题。花坛的占地面积就是这个花坛的底面积;求填满这个花坛大约需要多少土,就是求花坛的容积;求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木条,就是求这个花坛的侧面积。 第19题。引导学生说说从里面量的数据和从外面量的数据分别有什么关系。
完成后比较求体积应该选择什么数据?容积又要选择什么数据?在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三)提升练习
思考题
学生读题后,先集体进行分析,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四)创编练习
把一块棱长是8分米的正方体钢坯,
锻成横截面面积是4平方分米的长方
体钢材,锻成的钢材有多长?
三、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14页上第2.3题。
『提高题』
一个无盖长方体形的玻璃鱼缸,长
0.8米,宽0.5米,高0.3米。
1.做这个鱼缸需要多少玻璃?
2.它的前面和左边的玻璃被打碎了,要修好它,需要配多少平方米的玻璃?
3.这个鱼缸能容水多少升?
四、家作
1.《课课练》第( )页第( )题。
2.阅读小数报、时代报第几版什么内容或布置其他数学课外阅读材料。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1) 第 1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梳理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进一步完善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2.通过练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基础的知识, 形成知识体系。
3.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的反思和罗列知识内容,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进行知识梳理,进一步完善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结构。 教学难点:进行知识梳理,进一步完善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结构。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整理。(8分钟左右)
知识整理单(8分钟)
1.快速阅读书本第1页到第22页所有内容。
简单记录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知识?(结合
书本第23页上面的“回顾与整理”)
(1) (2) (3) (4)
2.本单元哪些地方我掌握得不够好?
(1) (2) (3)
3.本单元哪些练习我经常出错或不太会做。
在书上折上角,用笔作上记号。
二、集体梳理重难点(10分钟左右)
几位同学展示自己整理的知识点及有疑问的地方。 其余同学作适当的补充及答疑解惑。
导学要点:根据学生整理的知识点,在黑板上系统梳理。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08

体积(或容积)单位:
三、巩固练习。(14分钟左右)
1.自主完成练习单,完成后可在小组中先交流自己的想法。 练习单
在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
一、基本练习。
完成书本第33页第1~3题。

点拨:
第1题:说说这三个图形有没有特别之处?在计算表面积时可以怎么计算比较简便?
第2题:你是怎么想的?土豆的体积就是什么的体积。
第3题:在做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二、创编题
1.判断
(1)一个长方体可能会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
(2)至少要4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
(3)表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它们的体积也一定相等。( )
(4)表面积相等的两个正方体,它们的体积也一定相等。( )
2. 将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切成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将切成的小正方体排成一排,共长( )分米。
3. 一个长方体盒子从里面量长是15分米、宽是12分米、高是6分米。如果放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最多可以放多少个?(可画画图帮助你解决)
思考:解答以上题目的关键是什么?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时间8分钟)
2.集体交流。
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适当点拨。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16页上第1~5题。
『提高题』
有一块长35厘米、宽25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在四个角上分别剪去面积相等的正方形后,正好折成一个深5厘米的无盖铁盒。求这个铁盒的容积。
五、家作。
1.《课课练》第( )页第( )题。
2.阅读小数报、时代报第几版什么内容或布置其他数学课外阅读材料。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2) 第 1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长方体、正方体的底面积、体积和表面积的联系和区别,恰当的选择相关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有条理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在练习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7分钟左右)
1.学生自主完成书本第23页第4题。
(1) 引导学生思考: ①如何求底面积? ②如何求高? ③如何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④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有哪两种算法?
(2)学生思考,全班交流。
归纳:方法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bh)
方法2:统一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2.学生自主完成书本第24页第5、6题。
导学要点:让学生明白第5题通过数就可以知道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而第6题却需要先测量再计算表面积和体积。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08

二、情境练习。(18分钟左右)
⒈学生自主完成书本P24第7~8题(只列式,不计算)。
导学要点:根据学生解答的内容,收集一些典型错例准备用于展示。
2.小组交流。
要求:小组中,每人选择一题说一说解题的要点。
⒊选择一个小组,进行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
第7题,第(2)问要让学生明白,算花坛里的泥土有多少立方米的时候,要考虑砖墙的厚度。
第8题算铝合金条的长度实际上求的是长方体的楞长。
第9题要考虑用了多少玻璃是算几个面。
三、拓展练习。(5分钟左右)
1. 把一个六面都图上颜色的正方体木块,切成64块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
(1)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
(2)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
(3)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
2.集体交流。
点拨:引导学生观察每种涂色情况的小正方体的分布特点,再让学生根据分布的规律依次解决题中的三个问题。
四、课作。(10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17页上第6~9题。
五、家作。
1.《课课练》第( )页第( )题。
2.阅读小数报、时代报第几版什么内容或布置其他数学课外阅读材料。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3) 第 1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橡皮泥和给定长度的小棒做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在实际操作中再次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和棱的特征。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3.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教学重点:做出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作出客观的评价。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整理。(5分钟左右)
1.揭示课题。
2.回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以及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 学生小组里说一说,教师选重点板书。
二、探索与实践(25分钟左右)
1.活动一:P25第11题。
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
(1)让学生观察它的特点。发现橡皮泥球和小棒分别做长方体的什么,各需要多少。
(2)让学生选择材料,制作长方体、正方体框架。
思考:做一个长方体要用几团橡皮泥球和几根小棒? 做一个正方体呢?
(3)展示、交流操作结果。
交流选择小棒长度的理由。
(4)变式:你能解决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问题?
可以求出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等有关问题。
2.活动二:P25第12题。
(1)小组交流:所收集家电的长、宽、高,以及相应的表面积和体积。
(2)猜家电:不说出是什么家电的包装盒,根据所给数据想像包装盒的大小,猜猜是什么家电的包装盒。
(3)创编:这里面涉及到哪些数学问题呢?
如:①计算包装盒的表面积和体积。
②制作这个包装盒,你打算准备多大的硬纸?怎样剪裁?
3.活动三:求出一张纸的体积。(P25第13题
(1)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①怎样计算一张纸的体积? ②小组按照形成的方案,动手操作、计算。
(2)全班交流
展示自己小组的方案,找出较为合理的方法,给予重点点评。
4.思考题。
独立思考完成,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并能用算式求出总个数。
提醒要有序思考。
三、课作。(10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18页1、4题。
提高题: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08

又一个长方形的铁皮,长30厘米,宽20厘米,在这块铁皮的四角各剪下一个边长为2厘米的小正方形,然后制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
(1)求这个盒子的容积。
(2)做这个纸盒用了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
四、家作。
1.《课课练》第( )页第( )题。
2.阅读小数报、时代报第几版什么内容或布置其他数学课外阅读材料。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题: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探索规律) 第 14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表面涂有颜色的正方体切成若干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探索表面涂有颜色的小正方体的各种情况以及其中隐含的简单规律的过程,进一步积累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法杖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2.使学生在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结构美,获得成功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应用发现的变化规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变化规律的探索。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提出问题。(5分钟左右)
1.出示一个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提问:照此切开后,得到的小正方体的表面可能有几个面涂色?
2.再把这个正方体的每条棱都被平均分成了2份。(如教材所示)
提问:能切成多少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每个小正方体有几面涂色?
3.变式:由这个例子还能想到什么?
引导提出把正方体的棱平均分成3份、4份、5份„„结果会怎样的问题。 活动二:自主探索。(12分钟左右)
1.出示每条棱都被平均分成3份的正方体,并和平均分成2份的正方体比较。 思考:切开后,与上一个的涂色面的不同之处?
3面涂色、2面涂色、1面涂色的各有多少个?分别在大正方体的什么位置?
2.自主探索每条棱分别平均分成4份、5份的正方体,完成书本的表格。 提醒:每种情况,都要从小正方体的个数和所在位置这两方面思考。 活动三:发现规律。(12分钟左右)
1. 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①观察填出的表格,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②完成书本P27的字母表达式。
引导归纳并总结规律,并用字母得出一般式。
活动四:回顾总结。(2分钟左右)
回顾探索过程,说说体会。
提高题:
一个正方体切成64个小正方体,三面涂了红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两面涂了红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一面涂了红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全没涂上红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
五、家作。
1.《课课练》第( )页第( )题。
2.阅读小数报、时代报第几版什么内容或布置其他数学课外阅读材料。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分数与整数相乘(1)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含义,初步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等思维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09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预设3')
出示例1
1.理解题意。
理解图意,明确:把1米长的绸带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3份表示做一朵绸花
3要用的绸带,求做3朵绸花要用多少米绸带就是求3个 米是多少。 10
2.尝试列式
提问:要求做3朵绸花一共要用几分之几米绸带,可以怎样列式?
谈话:求3个3 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本节课起,我们10
开始学习分数乘法。
2.观察33 ×3或3× ,说说这两道乘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1010
揭示课题:分数与整数相乘。
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预设12')
1.围绕导学单自主学习。(时间:5分钟)
导学单:(1)想办法算出3 ×3的积。 (2)小组交流:说说怎样算的?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2.全班交流 说说怎样算的?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点拨:
3131两种思路:一是联系分数的意义思考: 是3个 ×3就是9个 ,所10101010
以3933333+3+3×3=。二是联系同分母分数连加思考:×3= + 10101010101010=3*39 = 。 1010
3小结:计算 ×3时,可以用3×3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不变。 10
3.出示问题2,学生尝试列式计算。
小组交流:(1)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式?
(2)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明确: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4.小结计算方法
比较刚才两道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你发现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明确:分数与整数相乘,要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计算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三、分层练习,巩固内化(预设15')
1.基本练习
(1)做练习五第1题。
3追问:题中的 ×2可以表示什么? 7
(2)做“练一练”第1题。
指出: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2、专项练习
做“练一练”第2题。
提醒学生: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3.应用练习
做练习五第3、4、5题。
提醒学生:先联系实际想想怎样列式,再准确计算。
4.创编练习
电梯上升一层需要
时间?
点拨:从1楼到10楼电梯上升9层。
四、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19页第1~5题。
29提高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31 30
五、家庭作业
《课课练》第27页第一、二、三题及拓展应用。
1 分,李叔叔从1楼到10楼办事,中途电梯不停,需要多长20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分数与整数相乘(2)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分数乘法所表示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并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应用分数乘法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联系已有的只是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过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法所表示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法所表示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09

一、交流前置作业,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
交流前置作业
1.说说下面每个分数的意义。
1花生产量是小麦产量的 。 4
4火车的速度是汽车的 。 3
2.篮子里有12个蘑菇,把这些蘑菇的3 分给小白兔,小兔分得多少个?
(1)先在图上画一画。
(2)列式计算出结果。
(3)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并根据它的意义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出示课题)
二、自学例2。(预设12分钟)
1.学生自学例2。
教师出示例2。
导学单:
(1)读题后说说 “ ” ”表示什么意思。
(2)要求“红花有多少朵”,可以怎么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
(4)比较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为什么用乘法计算的结果和用除法计算的结果一样?
(5)要求绿花有多少朵,可以怎么做?还可以怎么做?你能体会两种方法间的联系么?
小组交流:重点交流不同的那种列式,说说为什么两种计算方法结果一样。 12 是红花, 是绿花,是以“10朵绸花”作单位“1”,红花朵数是10朵绸花25
12的 ,绿花的朵数是10朵绸花的 。 25
学生可能列式:10÷2=5(朵)
11在此基础上指出:求10朵的是多少,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因为做10× ,先22
约分,约分的过程实际上是做10÷2,所以结果一样。
2联系:10朵的 ,也就是把10朵花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计算5
210× 时要先约分,实际上也就是先用10÷5,求出1份是多少,再乘2求出25
份是多少。这两种算法的道理是一样的。
得出: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师小结:分数与整数相乘,除了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之外,还可以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汇报时说出解答问题的思考过程,突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算。
三、分层练习。(预设15分钟)
1.基础练习:
“练一练”第1题。
学生按要求在图中涂色,然后列式计算。
2.专项练习:
(1)“练一练”第2题。
3.对比练习:
(1)练习八第6题。
4.综合练习:做练习八第7、8、9题。
5.创编题:
2果园里有200棵果树,其中 是苹果树,其余的是梨树,梨树有多少棵? 5
四、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
《补充习题》 P20第1、2、3、4、6题。
提高题:一堆煤12吨,用去一部分,还剩下
五、家庭作业:(预设15分钟)
《课课练》P28第一、二部分。
5 ,用去了多少吨? 6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分数与整数相乘(3) 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继续学习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丰富对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认识,拓展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所表示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理解题中分数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弄清题中分数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这个分数对应的是哪个量。
教学准备:课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09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预设1分钟)
121.出示:学校的花坛里有84棵花,其中 是月季花, 是杜鹃花。这两种花各63
有多少棵?
学生口答,说说什么是单位“1”。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并根据它的意义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例3(预设15分钟)
出示例3中的条形图。(只出示黄花的10格)
1.导学单:
(1,请在图中涂色表示出红花的朵数。 (2”多出的是图中的哪个部分。 (3)要求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就是求哪部分的朵数?试着列式计算,说说算式的含义。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追问:50朵的1是指什么? 10
2出示:绿花比黄花少 ,绿花比黄花少多少朵? 52.导学单:
1.在图中画出表示绿花的图。
2.就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 3:列式计算。
3.思考:理解用分数表示数量关系时,关键是什么?
得出:理解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时,关键是弄清这个分数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有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
三、分层练习。(预设16分钟)
1.专项练习:
(1) “练一练”
(2)练习五第10题。
2.基础练习:
(1)练习五第11题。
(2) 练习五第12题。
(3) 练习五第13题。
3.对比练习:
(1)练习五第14题。
(2)练习五第15题。
追问:这两道题为什么都用乘法计算?比较它们有什么异同点?
4.创编题
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
书?
先把“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3 ”这句话补充完整,说说谁是单位“1”。 253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25
可以先算出增加的册数,再加上原来的。也可以算出今年的册数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再用乘法计算。
四、课作(预设8分钟)
1.《补充习题》 P22、23第2、3、4、5题。
11111211199提高题:已知 + =1- + - = ,那么 + + „„+ =? 1*22*322331*22*33*4100
五、家庭作业:(预设15分钟)
1.《课课练》P29第一、二部分。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分数乘分数 第 4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09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先列式,再口答。
18千克的是多少千克? 4
26厘米的是多少厘米? 9
(2)只列式,不计算。
11 千克的 是多少? 24
32 米的 是多少? 59
2.揭题:分数乘分数
二、自主学习
1.出示例4。
导学单:
111.涂色部分表示这张纸的,斜线部分各占的几分之几? 22
2.斜线部分各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3.你能在P34例4下面的括号中列出算式,并看图写出结果吗? 自主学习,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
仔细观察,然后列出算式。
2.出示例5。
导学单:
1.先根据乘法算式,在图中用斜线表示。
2.看图得出结果,再填空。
自主学习,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
仔细观察,然后列出算式。
观察算式,思考: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
提醒:仔细观察四个算式,思考: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
总结:分数乘分数,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3.完成试一试。
(1)独立完成在书上。
(2)交流:算式怎么填的?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适用于整数乘分数吗?为什么?
说说书中告诉我们在计算分数乘分数时,可以怎么计算?
三、练习。(预设10分)
(一)基本训练:
1.“练一练”。
(1)学生独立完成在书本上。
(2)集体交流。
说说分数乘分数怎么计算,要注意些什么?
2.练习六第1题。
点拨:
第1题:说说怎么想的?
3.练习六第2题的第一行。
第2题:直接校对结果,说说注意点。
(二)判断练习。
1.练习六第3题。
(1)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09

提醒:
第3题:根据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判断这两题计算是否正确。若有错误,指出错误原因。
(三)对比练习
1.练习六第4题。
第4题:计算时注意看清楚运算符号等。
(四)综合练习
1.练习六第5题。
提醒:
第5题:说说怎么想的?
四、课作
完成《补充习题》P24、25部分题。
提高题:
五、家作
1.《课课练》P30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分数连乘及实际问题(1) 第 5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分数连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连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并正确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
2.在研究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找出应用题中不同的单位“1”,分析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
1.全班交流预习作业,集体订正。
先说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是把谁看作单位“1”,再把数量关系式补充完整。
1、一块菜地的2/11种西红柿。把 看作单位“1”,( )×2/11= ( )
2、小明的体重是小刚的9/10, 把 看作单位“1”,( )×9/10= ( )
3、一条公路,已经修了全长的5/6, 把 看作单位“1”,( )×5/6= ( )
4、摩托车速度的3/5是汽车速度,把 看作单位“1”,( )×3/5= ( )
2.揭示课题
二、学习例题6。(预设15分钟)
1.自学课本第35-36页, 出示导学单:
(1)找出关键句,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话的?
(2)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
(3)围绕线段图进行分析。
(4)列式计算。你有几种方法?
2、小组交流 根据导学单进行交流。 师生共同画图理解题意。
要求三班做了多少朵,你准备怎么办?
注意让学生说清三班做花朵数的线段的画法及依据。题中分别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引导学生画线段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说说列式的方法。
方法一:135×8/9=120(朵)
120×3/4=90(朵)
方法二:135÷9×8=120(朵)
120÷4×3=90(朵)
方法三:135×8/9×3/4=90(朵)
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看看能发现什么?
小结:今后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题意,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既可以用分步算式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计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分数连乘。
3.比较归纳,揭示规律。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09

使学生明确三种方法解答,分析的思路是一样的。
让学生说说怎样算更简便。明确:计算分数连乘是能约分的可以一次性约分,再直接算出得数。
三、分层练习。(预设15分钟)
1.基础性练习
“练一练”以及练习九的第6题。
关注学生计算的正确性,格式是否规范,进行纠错。指名说说约分的过程。 点拨:三个分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得出的积再和第三个数相乘。但为了简便,可以先把所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约分,再把约简的分子、分母分别相乘。
2.专项练习
练习九第7、8、9题。
学生独立完成,要画图分析数量关系再集体校对。
校对时要让学生再分析一下题里的数量关系,每步算的是什么,以谁作单位“1”。 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弄清解决每一个问题时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3.创编练习
商店运来32吨水果,其中橙子占水果总数的5/8,上午卖了一部分后,橙子还剩下1/4没卖,还剩下多少吨橙子?
学生独立完成。 点拨:先要求出橙子共有多少吨。
四、课作。(预设8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p26第1-4题。
【提高题】
六(4)班有45名学生,现在有两种报纸要订阅,每人至少订阅一种报纸,其中4/5的同学订阅了《时代英语报》,2/3的同学订阅了《小学生数学报》,两种报纸都订的同学有多少人?
五、家作。
完成课课练第31页第一至三题。
提高题:第31页的拓展应用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分数连乘及实际问题(2) 第 6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正确、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并正确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通过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乘法的积与因数大小的规律。
2.在练习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能力,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分数乘法,掌握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发现分数乘法的积与因数大小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3分钟)
学生自主整理前面已经学习的内容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计算 应用
分数与分数相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分数连乘→ 用分数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
二、多层练习:(30分钟)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2511 ×3 × 4×7632
522219× × × 123753
追问:整数和分数相乘时,整数应和分子还是和分母约分,为什么?
2.单位换算:
独立完成第10题
提醒:要先看清两者间的进率,再看清是求进率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二)专项练习:
1.独立完成第11题
2.比较每组算式和得数,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归纳:一个数与比1小的数相乘,积小于原数。一个数与比1大的数相乘,积大于原数。
3.不计算,在圆圈里填上“〉”“〈”或“=”
513135135×○ ×○ 711117117
77155×16○× ×1 ○ 991677
让学生运用规律进行判断。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09

(三)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练习单 在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
1.完成书本第38页第12~14题。
2.完成书本第39页第15题。 想办法验证你答案,确保做对。
组织交流时,让学生具体说说列式时的思考过程。
第15题追问:求血液里水的千克数为什么要先求出小东的血液重量? 创编题
一个乒乓球从50分米的高处下落,每次弹起的高度是下落高度的2/5,第三次下落时能弹起多少分米?(时间10分钟)
三、课作:(7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27页上第1~4题。
『提高题』水果店里有苹果240千克,橘子比苹果多1/5,梨比苹果多1/6,橘子比梨多多少千克?
四、家作:
1.《课课练》p32页。
2.阅读小数报上的内容。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倒数的认识 第 7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知道0没有倒数,1的倒数还是1。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让学生认识数之间的相互联系,增强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意识。
4.让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为什么可以用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求倒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预设2分钟)
157104× = × = 3× = 354107
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积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你还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二、自学例7。(预设15分钟)
1. 明确例7中的数学信息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例7
导入:你能给这些数字找朋友吗?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 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什么是倒数?倒数的概念中哪几个字比较重要?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2.回答书本茄子老师的问题。
3.观察互为倒数的两个数,说说他们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4.0有倒数吗?为什么?
3. 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你在找一个数的倒数时遇到过怎样的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2.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
3. 0有倒数吗?为什么?
导学要点:
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的积都不会是1,所以0没有倒数。
4.全班交流。
交流重点:
1.说一说: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为什么要说“互为倒数”?
2.怎样求整数的倒数?带分数与小数呢?
导学要点:
倒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不是孤立存在的。
求整数、带分数、小数的倒数,
可以化成真分数或假分数的形式,再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三、练习。(预设15分钟)
(一)基础性练习。
1.书第36页“练一练”
提示:注意书写格式。
2.练习六第16题。
3.练习六第17题。
4.练习六第18题。
(二) 综合练习。
1.练习六第19题。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09

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几分之一的倒数都是整数;非零自然数的倒数都是几分之一。
2. 练习六第20题。
提示:想想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公式与体积公式。
3.练习六第21题。
2点拨: 的含义不同,因此数量关系不同,解题方法也不同。 5
(三)创编练习。
b ×( )=1 (a、b是不为0的自然数) a
25 2×( )= ×( )= ×( ) 34
点拨:要使3个积相等,在括号里填已知因数的倒数,使每个积都等于1,这样填比较简单。也可以填因数的倒数的2倍、3倍„的数。
231□+ = ×□=□—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542
点拨:要使等号成立,使每个结果都等于1,这样填比较简单。
四、课作
完成《补充习题》 P28第1、2、3、5题。
提高题:
书本第39页思考题。
五、家作。
1. 《课课练》第33 页第 一、三、四题及拓展应用
2.阅读小数报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整理与复习(1) 第 8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以自主整理、小组讨论的方式,梳理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进一步完善有关分数乘法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2.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并能运用分数乘法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运用分数乘法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整理。(8分钟左右)
知识整理单(8分钟)
1.快速阅读书本第28页到第39页所有内容。用你喜欢的方式简单记录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可结合书本第40页上面的“回顾与整理”)
2.本单元哪些地方我掌握得不够好?
(1) (2) (3)
3.本单元哪些练习我经常出错或不太会做。在书上折上角,用笔作上记号。 交流要求:
1.重点交流你是怎么整理你学到的知识的,在学习这些知识时有什么注意点?
2.善于倾听,及时补充和提问。
二、集体梳理重难点(10分钟左右)
请几位同学展示自己整理的知识点及有疑问的地方。
其余同学作适当的补充及答疑解惑。
导学要点:根据学生整理的知识点,系统梳理。 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法
分数乘分数
分倒数的意义
数倒数
乘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解决实是多少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09

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14分钟左右)
1.自主完成练习单,完成后可在小组中先交流自己的想法。
练习单
一、基本练习。
完成书本第40页第1~3题。
第1题,提问:涂色时,你是怎么想的?
第2、3题,收集学生中的典型错误让学生改错。提问:计算分数乘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专项练习。
完成书本第40、41页第4~6题。
第4题选择其中的两道题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第5题,提问:求一共喝了多少升,也就是求什么?求一瓶牛奶大约含钙多少克,也就是求什么?
三、创编题
3337. + +„„+ =( )×( )=( ) 555
60个
ab8.已知a和b互为倒数,那么 × =( )。 32
239.如果甲数的 等于乙数的 (甲、乙均不为0),那么甲数( 34
)乙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10.一本书共80页,贝贝第一天看了 ,第二天应从第( )页看起。 8
第8题,提问:a和b互为倒数说明什么?
第9题,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第10题,提问:要求第二天应从第几页看起,应先求出什么?
2.集体交流。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29页上第1、2(第一横行)、3、4、5、6题。 『提高题』
某学校举行科技活动,六年级一班有64人,其中女生占9 ,有30人报名参加16
了科技兴趣小组。参加科技兴趣小组的女生最多可能是多少人?最少可能是多少人?
五、家作。(18分钟左右)
1.《课课练》第34页第一、二、三部分。
2.拓展题:完成《课课练》第35页“拓展应用”,阅读小数报。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整理与复习(2) 第 9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解决用分数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2.通过找规律的活动使学生经历分析、比较、猜想验证的过程,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反思,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熟练解决用分数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5分钟左右)
导入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分数乘法。
1.学生自主完成书本第41页第8、9、12题。
第8题提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有什么联系? 第9题说说每个分数表示什么含义?
哪种食物的蛋白质含量高一些,哪一种食物的脂肪含量高一些。
第12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集体交流。
二、专项练习(6分钟左右)
1.学生自主完成书本第41页10、11、13题
第10题师介绍峰时段电价和谷时段电价的含义
第11题两个数量比较时,是以哪个数量为单位“1”的,单位“1”的量的几分之几表示什么?
第13题中两个问题有什么联系?
三、对比练习(预设4分钟)
1.出示补充题: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09

1(1)有两块布,白布长15米,花布是白布的 ,花布有多少米? 3
1(2)有两块布,白布长15米,花布比白布长 ,花布比白布长多少米? 3
1(3)有两块布,白布长15米,花布长 米,白布比花布长多少米? 3
导学要点:弄清楚哪两个数量之间在比较?
2.小组交流
(1)分别说说题中的分数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2)比较3题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3.选择一组全班交流。
四、探索与实践(15分钟左右)
1.独立探索第42页第14题 小组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导学要点:(1)仔细观察前三个数之间的关系,发现后一个分数总是前一个分数1的。 2
(2)方法同上,关键是注意观察。
2.独立探索第42页第15题
(1)按要求完成画图
(2)回答第一个问题
(3)根据条件提出乘法计算的问题
预设:黄色方格有多少个?画斜线的方格有多少个?
3.独立探索思考题
(1)独立思考、完成。
(2)组织小组交流。 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还可以写哪些算式?
师总结:分母是相邻的自然数(不为0),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它们的差等于它们的积。
四、总结评价反思
完成第42页评价与反思
五、课作(预设10分钟)
1.《补充习题》第31页第5、6、7题。
711152.提高题:已知a×=×b=×c,并且a、b、c都不等于0,把a、b、c31215
这三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说明理由。
六、家作(预设15分钟)
1.《课课练》第36页一、二
2.拓展:《课课练》第36页拓展应用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分数除以整数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分数除以整数与整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2.在经历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变化,以及适当转化的思想。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以及根据实际灵活选择算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难点: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2分钟左右)
交流预习作业
11.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2,18, 3
2.妈妈买了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苹果? 你会用图表示分的过程吗?
让学生简要回答算式和结果,并说说想法。
揭示课题:分数除以整数
二、自主学习例1(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1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例1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
1、读题后画图表示分的过程,再算出结果。
2、你是怎么想的?你能把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3、看书P43,你的想法和书上的一样吗?
导学要点:要根据实际问题,先画图再解题。
可以根据自己对题意的理解,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09

1.你是怎么画图的?你是怎么用算式把你分的过程表示出来的?
2.小组里同学有不同的方法吗?你能理解书上的两种方法吗?
4.全班交流
学生思考问题,并全班交流,通过师生对话明确:把4∕5升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4∕5升的1∕2是多少,可以用4∕5 × 1∕2算出得数。 小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除以整数,通常先要转化为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试一试。
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得出分数除以整数的基本方法
先说说题目的意思。
明确:这一题就是要求五分之四升的三分之一是多少。
讨论交流,归纳计算方法: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2.练一练1~3题
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
着重让学生说一说每道算式的含义,以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拓展练习
1.练习七第1题
2.练习七第2题
前面两组练习明确分数除以整数和分数乘整数在计算方法上的区别;后两组练习要让学生体会到整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对分数乘除法也同样适用。
3.练习七第3题
4. 练习七第4题
组织练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两小题之间的联系。
补充:(3)运6次后还剩这堆苹果的几分之几?
5、总结
学生自主总结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及计算时的注意点。
(三)创编练习
一共有120千克水果糖,每袋装1/4千克,第一天阿姨们装了这批水果糖的3/8,第一天装了多少袋?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32页3~5题
【提高题】
x×8/9=y÷8/9,那么x和y的大小关系是x( )y。
五、家作
1.《课课练》P39页第 题
2.数学阅读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整数除以分数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整数除以分数的式题。
2.使学生进一步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整数除以分数的算法
教学难点: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预设7分钟)
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学习整数除以分数。
交流预习作业
幼儿园李老师把4个同样大的橙子分给小朋友。
每人吃2个,可以分给几个?每人吃1个呢?
1每人吃 个,可以分给几人? 2
列式计算,想一想,求可以分给几个,用什么方法计算?
1每人吃 个,可以分给几人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写出或画出思考过程) 2
→提问:求可以分给几个人,用什么方法?
11每人吃 个,可以分给几个人?算式怎么列?你是怎样想的?和2有什么关22
系?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09

11→追问:每人分 个,可以分给几个人?每人分 个呢? 34
→启发:括号里的乘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二、自主学习例3(预设10分钟)
1.明确例3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学习。
2.自学: 导学单
1.思考:求可以分成多少段就是求什么?
2.怎样画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呢?
3.在图中分一分、数一数,算出得数。
4.想一想:4该怎样计算呢?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根据分的段数来思考,4的结果是6,4与4的结果完全相等。 2. 如何计算整数除以分数的除法?
4.全班交流
比较例3和例2的算式,想想整数除以分数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进行交流汇报。
三、练习(预设15分钟)
(一)适应练习
1.完成“练一练”
2.完成“练习七”第5题
点拨: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算式的得数,再用乘除数的倒数的方法算一算。
(二)比较练习
完成“练习七”第6、7题
(三)提升练习
完成“练习七”第8题
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和交流
(四)创编练习
1小明在计算6乘一个分数时,不小心把乘写成了除号,这样计算结果是 ,正确4
的结果是多少?
四、课作(预设8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 页第 题
提高题:一种零件,张师傅生产12个用了3/5小时,李师傅4/9小时生产了16个。谁的工作效率高?
点拨:比谁的工作效率高就是比什么?
五、家作
1.《课课练》第 页第 题
优生自主学习《走进数学王国》相关内容,阅读《小学生数学报》《时代学习报》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分数除以分数 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比较以前所学的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归纳、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类推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归纳、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预设3分钟)
导入: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数除以分数。
交流预习作业
351.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14, 416
5332.计算:25÷ 12÷ ÷18 644
823.量杯里有升果汁,茶杯的容量是 升,这个量杯里的果汁能倒满几个茶杯? 99
列式计算,你有几种方法计算出结果?
选折其中1、2题说说你的想法。
二、自主学习例4(12分左右)
1.明确例4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情景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学习。
2.自学 导学单
1.想一想,求能倒满几杯应该怎么列式。
2.思考9/10÷3/10的计算方法,尝试解答。
3. 联系前面学习的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你能说一说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吗?
3.小组交流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09

交流内容
1.说说9/10÷3/10的计算方法。
2.联系前面学习的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说一说怎样计算分数除法。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总结:分数除法计算法则
点拨:为什么加“0除外”
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完成“练一练”
点拨:先让学生在图中涂一涂、分一分,得到结果;再按计算法则算一算看得数是否正确。
2.完成“练习七”第9题
(二)比较练习
1.完成“练习七”第10题
学生计算后组织学生比较发现商和被除数大小之间的关系。
引导:让学生发现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
2.完成“练习七”第11题
先根据题中乘数或除数的特点进行比较,再交流思考过程。
点拨:运用第10题的规律直接填符号
3.完成“练习七”第12题
先计算,再比较。
引导:被除数和除数调换位置后,算出的商与原来的商有什么关系?
(三)提升练习
1.完成“练习七”第13题
2.完成“练习七”第14题
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和交流
点拨:每个问题是把什么平均分?用谁作为被除数?
3.阅读你知道吗。
(四)创编练习
李明将一个数除以5看成了乘5,算出的结果是25/17,那么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多少?
四、课作(10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 34、35页上第3、4、5、6、7、8题
『提高题』
小明2/5小时做了18个幸运星,张楠3/4小时做了27个幸运星,谁做得快?
五、家作
1、《课课练》第 页第 题
2、数学阅读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第 4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列方程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感受方程思想及其应用价值,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养成独立思考、与他人合作交流和自觉体验等良好习惯,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关键句子,正确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5分钟左右)
1.口算热身。
内容见PPT。
选择其中的1~2题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得出: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2.读一读,找准单位“1”,把数量关系式填写完整。
梨子个数是苹果个数的3倍 。( )×( ) =( )
一袋大米,已经吃了2/3 。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09

( )×( ) =( )
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4/5。
( )×( ) =( )
柳树的棵数的4/5相当于杨树的棵数。
( )×( ) =( )
二、自学例5(12分左右)
1.明确例5中的自学要求提纲。
出示教材例5.
提醒:浏览自学要求,明确自学流程。
2.自学。 导学单
(1)阅读题目,找出关键句子。
(2)根据关键句子写出数量关系式。
(3)根据找出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4)对自己做的进行检验。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思考:大瓶的果汁和小瓶的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分析这些量是否已知?
(2)找出单位“1”的量,思考:单位“1”的量未知时,用什么方法来解答? 导学要点:
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关键句子写出数量关系,再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当单位“1”未知时,一般用方程来解答。
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的点评。
三、练习(13分钟左右)
(一)基础练习
1.书P49“试一试”。
(1)独立填写。
(2)集体交流。
说说是怎么想的?
点拨:讨论:这里中的两个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这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大瓶的果汁量×2/3=小瓶的果汁量。
2.“练一练”。
各自独立解答后,进行交流汇报。提倡学生尝试用方程和除法两种方法进行解答。 点拨:画出关键句子,写出数量关系式,再解答。
(二)巩固练习
做练习八第2题。
(1)读题,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句。
(2)让学生说一说“一桶油用去3/5”和“黑兔是白兔的2/3”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说出并在书上写出数量关系式。
(4)独立解答,并指名板演。
(三)强化练习
做练习八第3、4题。
(1)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
重点交流解题思路。
(四)创编练习
六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六一班植树的棵树是六二班的4/5。(补充一个条件和问题,使它变成一个分数乘法问题或分数除法问题。)
单位“1”已知,乘法计算,单位“1”未知,除法计算。
四、课作(10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36页上第1、2、3、4、5题。
『提高题』
把下面的题目补成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再改成用方程解答的问题。
1-------------,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2
五、家作
1.《课课练》第42页点击课堂。
2.数学阅读、拓展应用。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09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练习 第 5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使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数量关系,掌握相应的分析方法。
2.通过分数意义在实际问题情景中的不同运用,渗透当分数表示一种关系时,一个量与另一个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3.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反思,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难点:分数意义的具体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4分钟左右)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来解决简单分数除法实际问题,它的方法是怎样的?
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说出解决简单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列出方程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揭示课题:列方程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练习
二、基本练习(28分钟左右)
1、写出数量关系式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5/4
(2)一桶油用去了2/3
(3)本月用电量比上月节约了1/9
(4)实际比原计划增产了2/7
问:如何正确地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完成练习八第5题。
提问:每题第一步怎样写?根据是什么?第二步做什么?依据是什么?注意书写格式。
三、多层练习
(一)适应练习
完成练习八第6题。
完成练习八第7题。
读题后,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提问:分别是根据题目中的哪句话,找到了怎样的数量关系?
用算术方法解答呢?还是列方程解答呢?
(二)对比练习
完成练习八第8题。
完成练习八第9题。
先让学生进行比较两题的异同点,再独立完成,最后交流。
提问:第一题为什么用算术方法,第二题用方程?
总结:单位“1”已知用算术方法,单位“1”未知用方程解。
(三)创编练习
补充条件和问题后再计算。
( ) ,红花朵数是黄花的4/5,( ) ?
三、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38页上第1、2、3题。
『提高题』
一袋大米,10天吃了它的4/5,这袋大米几天能吃完?
四、家作
1.《课课练》第( )页第( )题。
2.阅读小数报第几版什么内容或布置其他数学课外阅读材料。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 第 6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清楚地理解数量关系,并联系用整数或小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用不同方法列式解答。
2.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在计算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使他们能根据具体数据选择合适的约分程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分数连除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连除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转化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09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2分钟左右)
学生口算并回答问题。
1.(出示口算)择题说说口算方法。
2.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板书课题)
二、自学例6(15分左右)
1.明确例6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导入:题中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
(1)题中这些信息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信息之间的组合,我们还可以获得什么新的信息?
(2)要求3盒果汁可以倒多少杯,你准备怎样列式?先分步列式,说一说每一步的含义。
(3)你会列综合算式吗?并尝试完成计算。
点拨:分步列式的话,你有几种方法求出问题?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题中这些信息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信息之间的组合,我们还可以获得什么新的信息?
(2)怎样分步列式,说一说每一步的含义。
(3)你会列综合算式吗?你是怎样计算的?
(4)在计算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时,我们可以怎么做?
点拨:可以先算3盒果汁一共有多少升,再算这些果汁可以倒满几杯;也可以先算1盒果汁可以倒满几杯,再算3盒果汁可以倒满几杯。
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的点评。
点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把除法转化成乘法后,一起约分计算比较简便。
5.探究分数连除的计算方法
学生自主思考计算,并在小组里交流:
导学单:
(1)这题是分数连除,我们可以怎样计算?
(2)独立完成在书本上后再在小组里交流算法。
点拨:计算分数连除时,也要先把其中的除法转化成乘法,再用分数连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6.体会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总结:计算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时,先要把其中的除法转化成乘法,再按照分数连乘的方法计算。
三、练习(13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做“练一练”。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二)拓展练习
1.练习八第11题。
2.练习八第12题。
11、12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怎样分析数量关系式,怎样列式解答的。
3.练习八第13题。
点拨:抓住题中表示数量关系的条件,有条理的进行分析,逐步求出各个州的面积。
(三)创编练习
王师傅和李师傅一起生产零件,王师傅生产零件个数的1/3 和李师傅生产的2/5 相等,已知李师傅生产了30个,王师傅生产了多少个?
四、课作(10分钟左右)
1.完成《补充习题》第39页上第1、2、3、4题
2.提高题
小明和小红都养了一些金鱼,小明把自己金鱼条数的1/5送给小红后,两人的金鱼条数同样多。已知小明原来的金鱼比小红多8条,小红和小明原来各有金鱼多少条?
五、家作
1.《课课练》第 页第 题
2.数学阅读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比的意义 第 7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10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让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3.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一种关系。 教学难点:沟通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2分钟左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要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比较方法,叫做比。(板书课题:认识比)
二、自学例7、例8。(15分左右)
1.明确例7、例8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电脑呈现例7、例8主题图。
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
自学例7、例8,完成以下问题:
(1)2杯果汁和3杯牛奶,可以怎样表示果汁和牛奶杯数之间的关系? 你是怎样得到的?
(2,也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 ),记作( )。
(3,也可以说成( ),记作( )。 (4)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跟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一样吗?区别在哪里?
(5)小军的速度是( ),列式( ),也可以表示为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 )。
(6)小伟的速度是( ),列式( ),也可以表示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 )。
(7)从上面的这些算式中你发现,比跟学过的( )有关,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 )。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交流自己遇到的不理解的问题。
(2)根据例7、例8,说说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
(3)说一说例7、例8中各个比的比值。
导学要点:
介绍比号,比的读法与写法,以及比的各部分名称。
介绍比值的概念。
点拨:比值是表示结果的一个数,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求比值,结果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同时也可以是分数;求比就只能用比表示。 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以适当点评。
思考: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练一练”第1、2题。
说一说每一个比及其比值表示什么含义。
2.“练一练”第3题。
3.“练习九”第1题。
说说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二)变式练习。
1. “练习九”第2题。
2. “练习九”第4题。
点拨:比是哪种量和哪种量的比?比值表示什么?
(三)创编练习。
甲数比乙数多8,乙数是4,甲、乙两数的比是( ),比值是( )。 点拨:要先求出甲数,再求比和比值。
四、课作。(8分钟左右)
1.《补充习题》第 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10
七、家作。
5.《课课练》相关题目。
2.阅读数学报等课外阅读材料。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第 8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培养学生合理的猜想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后续的学习增强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简成最简整数比。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钟)
1、明确课题。
2、认定目标。
宣布任务: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7分钟)
1、独立完成导学单一。
(1)填空:
240÷40=( )÷4=( )
2/4=4/( )=( )/16
13÷18=( )/( )=( )︰( ) 说说这三个填空帮助我们回忆了哪些知识?
(2)猜想:除法中有商不变的规律,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而比与分数和除法都有联系,请大胆猜想,比中会有怎样的性质?把你的猜想写下来。
(3)完成第55页的例9,观察比值相等的3个比,看看和你的猜想一样吗?
2、全班交流。
(1)校对第1题,说说帮助我们回忆了哪些知识? 预设: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性质;分数、除法、比之间的联系。
(2)说说你的猜想。
(3)展示交流例9,借助例题,具体说说你的猜想。
(4)同桌说说比的基本性质。
3、观察三个相等的比,说说哪个比比较简单?这个简单的比有点类似于分数当中的什么分数?
预设:最简分数。
明确:这个比可以叫做最简整数比。我们可以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一些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4、完成导学单二:
(1)独立完成例10。 思考: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怎样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组织交流:
在交流中适时追问:前项与后项要为什么要除以(或乘)几。
特别是第2组,要多请几位学生说说。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全班交流:
A具体说说你是怎样化简每一组比的?
预设:第1组:前项与后项同时除以6就可以了;第2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12;第3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100。
B结合例10,说说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怎样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预设:
A、整数比化简的方法:一般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B、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以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C、小数比化简的方法,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以一个数,使前、后项都成为整数。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0分钟)
1、完成“练一练”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在书本上。
(2)集体交流。
重点说说化简的方法。
2、完成“练习九”第6到8题。
(1)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
第6题:说说每一种类型化简时是的注意点。
第7题:化简后你发现了什么?
第8题:说说你的发现?
四、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
学生自主回顾总结。
五、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10

《补充习题》第41页。
六、家庭作业:
必做:《课课练》第47页中的习题。
选做:《课课练》第47页中的拓展应用。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课 第 9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
2.通过学习,能让学生熟练准确地化简比。
教学重点:运用比的基本性质熟练准确地化简比。
教学难点:运用比的基本性质熟练准确地化简比。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要点
1、学生回顾整理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重要的知识?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重点内容。板书:
比的意义
比各部分的名称
什么叫比值
比的基本性质
二、典型例题引路
校对第9题
选择一题说说怎么化简比?怎么求比值? 导学单
1.思考怎么化简比?怎么求比值?
2.完成P57上的第9题,结合题目想一想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
通过此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求比值的方法有时也可以用来化简比,而化简后比的结果有时也可以看作比值。
但化简比和求比值是有区别的
2、交流内容
1.交流导学单内容。
2.你还有什么方法化简比和求比值。
3、全班交流 化简比是为了得到一个最简整数比,其结果用比的形式或分数形式表示,而求比值是求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得到的结果是一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
三、多层练习巩固。
1、适应练习:
化简下列各比
1.2:1 5396 : 21736
学生独立完成后统计正确率,重点抓错例进行反馈。
2、专项练习
P57第10题
先估计一下红、绿两部分的关系,再估一下红、绿与彩条全长的关系。最后测量、调整自己的估计,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数感 。
3、综合训练
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怎么做的?
第12题
独立完成后交流。
提醒:认真审题,写比时要弄清是哪两个数量在比较。
提高题
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
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点拨:你选哪个斜面?为什么?
此题要让学生体会到:斜面最高点的高度与木板长度的比的比值越小,斜面与地面的角度就越小,斜面就越平缓,工作起来就越省力。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课作:补充习题上相关习题
拓展:书本58思考题
家作:选择一课一练P 页上的习题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第 10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能运用比的知识灵活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10

一、揭示课题。(2分钟左右)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说说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指出: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按比例分配的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15分钟左右)
1、自学例11。
导学单:
1.读题理解题意,找出关键句子,说说根据关键句子你知道了什么?
2.想一想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3.用你喜欢的一种方法解答,并进行检验。
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7)怎样理解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
(8)说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9)还可以怎么解答?
导学要点:
3:2表示红色方格占了总格数的3/3+2,黄色方格占了总格数的3/3+2,也可以先算出每份有几格,再分别算出红色有几格,黄色有几格。
教师巡视,帮助有需要的学生。
3、尝试完成想一想
导学单:
1.用例11的经验尝试解答
2.小组交流你怎么理解1:2:3的?
4、学生独立解答试一试。
小组交流方法
提示
植树棵数按各小组人数的比分配是什么意思?就是把72棵树苗按8:7:9的比进行分配。
5、全班交流。
观察思考:这两条题有什么共同点?
导学要点:
像这种题,我们叫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在解决时要注意两点:想清楚要分谁?怎么分?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基本练习:
1. 练一练1、2、3题;
2. 练习十第1、2题。
针对学生的错误情况,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地方。
(二)变式练习:
1.练习十第3题
看图估一估,并交流估计时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2.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度数比是1:2,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多少度?
弄清题意,是把多少度进行按比例分配?
(三)创编题:
用一段长96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比是5:4:3,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要求体积,先要知道什么?求长宽高时要注意什么?
四、课作(8分钟左右)
《补充习题》第44~45页第1、2、5、7、8。
提高题:
某图书室买来540本新书,其中三分之一是连环画,其余的是文艺书和科技书,文艺书和科技书的数量比是3:2,。三种书各有多少本?
明确要求文艺书和科技书的本书,先要知道什么?
五、家作。
1.《课课练》相关题目。
2.阅读数学报等课外阅读材料。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按比例分配问题练习 第 1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实际意义。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比”的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巩固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10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3分钟左右)
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比”的知识,关于“比”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用学到的知识和本领一起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多层练习(25分钟左右)
(一)基础练习
一种黄铜是由铜和锌按照3︰7熔铸而成,生产这种黄铜20吨,需要锌和铜各多少吨?
提问: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二)整体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提问: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度数的和是多少度?
2.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指名说说药液、药粉和水的关系。
思考:
(1)当药粉400克时,水的克数与400克有什么关系?
(2)当水400克时,药粉的克数与400克有什么关系?
3.完成练习十四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
4.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第(1)小题让学生分析题意,找出三种材料的比。
第(2)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3)小题,先让学生思考:当黄沙全部用完时,水泥要多少吨?石子呢?
(三)提升练习
思考题
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
通过展示和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要使分成的两部分的面积比是1:1(或1:2),就要把原来三角形的某一条边按1:1(或1:2)的比进行分割就可以。
(四)实践练习
动手做
独立完成,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
点拨:虽然测量时容易产生误差,算出的比值可能不完全相等,但它们都比较接近0.618,可以用0.618表示每个比的比值。像这样的三角形叫做黄金分割三角形。
三、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46页
提高题:实验小学五、六年级共有学生175人,分成三组参加植树活动。第一组与第二组的人数比是
5:4,第三组有67人。第一、二两组各有多少人?
四、家作
1、《课课练》相关题目。
2、阅读数学报等课外阅读材料。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整理与练习(1) 第 1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分数除法的运算能力。
2.使学生联系现实情境,理解比的意义,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理解比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熟练求比值和化简比;能应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除法计算方法,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钟)
1、明确课题。
2、认定目标。
二、自学整理。(预设18分钟)
1.明确回顾与整理中的自学要求提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10
纲。
2.自学导学单1
学习内容:书本第63页第1和第2题。 学习过程:
1、小组讨论:
怎样计算分数除法?
2、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1题和第2题。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先展示正确的计算过程。再通过展示收集到的错例,使得学生对于分数除法的计算加深印象。 得出结论 分类别说一说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预设: 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分数除以分数:等于分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甲数除以乙数(乙数不等于0),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自学导学单2:
学习内容:书本第63页第3和第4题。 学习过程:
1、小组讨论:
举例说明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以及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解决有关分数、比的实际问题时,应怎样分析数量关系?举例说一说。
3、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3题和第4题。
4、小组交流。
点拨: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写出不同的比。组成比的两个数量可以是题中的已知条件,也可以是根据条件求出的新的数量。
如:二班男生与全班人数的比是24:(24+25)。
三、练习(预设12分钟左右)
(一)分类练习
1.做练习与应用第5题。
点拨:
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让学生按指示的前项或后项写出比值是2/3的比。
2.做练习与应用第6题。
启发学生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法进行化简或计算。
(二)综合练习
做练习与应用第7、8题。
(1)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自己的做法与想法。
(3)集体交流。
重点交流第8题 预设:
第1小题:工作总量÷工作时间=每小时工作量
第2小题:每小时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第3小题:工作总量÷每小时工作量=工作时间
点拨:
让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再交流分析数量关系的思考过程和列式计算的结果。
(三)创编练习
A、画一个长方形,面积是24 平方厘米,长和宽的比是3:2。
B、画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6厘米,长和宽的比是5:3。
导学要点:
(1)独立练习。
(2)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在画的时候注意了什么?有什么窍门?
四、课作(预设10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 47 页第2、4、5、6、7题
五、家作
1.《课课练》第 51 页。
2.数学阅读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整理与练习(2) 第 1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应用分数除法和比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3.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是信心。
教学重点:在练习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热身(4分钟左右)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10

找准单位“1”,写出数量关系式。
(1)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1/4。
( )×( )=( )
(2)一本书,看了4/5。
( )×( )=( )
(3)男生比女生多5/6。
( )×( )=( )
(4)本月用电量比上月节约1/10。
( )×( )=( )
2、算一算,比一比。
(1)商店运来115千克的苹果,运来的梨子是苹果的4/5,运来梨子多少千克?
(2)商店运来92千克的梨子,运来的梨子是苹果的4/5,运来苹果多少千克?
二、基本练习。(6分钟左右)
1.学生自主完成书本第64页第9题。第10.11题.
(1) 引导学生思考: ①如何解方程? ②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2)学生思考,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题中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三、综合练习。(17分钟左右)
⒈学生自主完成书本P64第13题。
(1)独立解答. (2)小组交流。
要求:小组中,每人选择一题说一说解题的要点。
(3)选择一个小组,进行全班交流。
讨论:解决这两个问题时,为什么要把相同的比转化成不同的分数? 比较每道题不同的解题思路.
比较这两题不同的数量关系.
2.完成探索与实践第14,15,16题.
点拨:14:可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或商不变的规律来说明. 15:根据小明所买水果的数量,分别算出小华和小军所买水果的数量,再根据个人所买水果的数量和总价算出单价,然后与图中水果单价相对照,判断每个人各买了什么水果.
16.(2)长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那么长与宽的和是多少厘米?按比例怎么分配?
16题(1)
导学单 思考: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可能有哪几种情况? 哪一个长和宽的比是3:2
17题
1.利用课前测量的数据,算出脚长与身高,头长与身高的比.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评价与反思。
(1)围绕评价指标回忆相关学习过程,实事求是地对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2)进行小组评价。
三、拓展练习。(3分钟左右)
小华读一本24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读1/4,第二天又读了一些。这时,已读的页数是未读页数的7/5。小华读了多少页?
四、课作。(10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48页上第1,3,5,6,7,8题。
五、家作。
1.《课课练》第( 53 -54 )页第一,第三题。
2.阅读小数报、时代报第几版什么内容。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树叶中的比 第 14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计算、比较、分析等活动,初步发现虽然树叶的大小各不相同,但同一种树的树叶长和宽的比值都比较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
2.使学生在探索并发现树叶中比的有关规律的活动中,初步感受自然现象中蕴含的简单规律,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树叶中比的有关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10

教学过程:
活动一:提出问题。(时间:)
1.展示学生收集的各种树叶。
预设答案:
①树叶有大有小,有长长的,有圆圆的。②不同的树,树叶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③相同的树,树叶虽大小不同,但形状相似。
2.在小组内观测树叶,说说自己的想法?
预设答案:
①测量每片树叶的长和宽。②算出同一种树叶长与宽的比值③算出不同树叶长与宽的比值。
二、探索实践。(时间:)
1.示范测量,掌握方法。
示范测量方法:沿树叶主叶脉方向量出树叶最长部分的长度(不含叶柄),沿垂直于主叶脉方向量出树叶最宽处。
2.导学单:
1.认真测量同一种树10片树叶的长与宽,并记录。
2.用计算器算出它们的比值。
3.观察记录表,你有什么发现?
4.时间:4分钟。
小结:同一种树叶,长与宽的比值都比较接近。
3.小组交流:
1.说说自己测量的是哪种树,长与宽比值的平均数是多少?组长记录。
2.综合全组的测量和计算结果,你们有什么发现?
3.时间:3分钟。
小结:比值比较接近的不同树叶的形状比较相似。
活动三:回顾反思(时间2分钟)
回顾探索过程,说说体会。
总结:自然界中隐藏着很多有趣的规律,通过测量、计算和比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你还想测量比较身边的哪些物体?
家作:《课课练》P57拓展自我。
第四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1)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 让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假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解答一些简单的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明确学习目标。
(预设1分钟)
出示: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人6个小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提问:可以怎么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二、自主探索实践,研究假设策略。(预设15分钟)
出示例题1,师:还能像刚才那样直接用720÷7吗?为什么?
小结:这些果汁既分给了大杯,又分给了小杯,也就是出现了两种未知的量,不像刚才那样将果汁全部分给了同一种杯子,所以不能用除法直接计算。这种题可以怎么解答呢?今天就来研究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的策略。(出示课题) 围绕导学单自学
※导学单——
(1)先自己静静的思考至少1分钟。
(2)然后拿出信封里的学具同桌互相摆一摆。
(3)独立在作业纸上试着算一算。
(4)完成以后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3、交流学习收获,完善认知结构。
请学生到前面一边用学具操作,一边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至少请两位同学讲解两种方法。
导学要点:(两种方法,多种思路)
思路一:假设全倒入小杯或全倒入大杯。
思路二:画线段图,再解答。
思路三:列方程解。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10

指出:不管用哪种思路哪种方法,都是通过假设使原来含有两个未知量的问题转化为只含有一个未知量。
三、回顾解题过程,凸显假设价值。(4分钟)
1、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从而体会检验的全面性。
2、没有说完整的其他同学补充。
3、重点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假设?怎样假设?
4、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你有什么体会? 回顾原来用过这一策略,如果学生想不到,老师先举例,通过交流体会到:无论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怎样的问题,都是通过假设,使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
5、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四、分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2分钟)
1、完成练一练
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后学生独立练习。
介绍不同的方法及解题步骤。
检验。
2、播放广告,完成填空。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的1-3题。
集体评讲,学生来说说每题的解题思路。 及时订正。
4、拓展练习
设有谷换米,每谷一石四斗,换米八斗四升。今有谷三十二石二斗,问换米几何? 提示:
1石=10斗 1斗=10升
五、课作。(8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50页上第1-3题。
『提高题』《课课练》中的拓展应用
五、家作。
1.《课课练》第61页
2.阅读小数报
第四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2)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假设替换”的策略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用“假设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假设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用假设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2分钟左右)
回顾一下昨天学习的策略。
1.用假设替换的策略可解决怎样的实际问题?
2.如何用假设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3.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自学例2。(16分钟左右)
1.明确例2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2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怎样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你想用什么策略去解决? 发生什么变化?(你还有不同的假设方法吗?) 答,再进行检验。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交流题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2.说说怎样用假设替换的策略去解
决问题。
导学要点:
1个大盒里的球的个数+5个小盒里的球的个数=80
1个大盒里球的个数 -8=1个小盒里球的个数
1个小盒里球的个数+8=1个大盒里球的个数
假设6个全是小盒(大盒),球的总数会发生什么变化?你是选择哪种去替换的?为什么?
如何检验?
4.全班交流。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10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交流不同的方法和各自的想法。得出要在不同的假设替换方法中选择比较简单的。
5.总结归纳。
回顾学过的例1和例2解决问题的过程,说说用假设替换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点拨:例1是倍比关系,替换时总量不变;例2是差比关系,替换时总量变了,数量不变。
明确:倍比关系替换时,可以是“一个物体换几个物体”或“几个物体换一个物体”。差比关系替换时只能是“一个物体换一个物体”。在实际生活中遇到数学问题时,我们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和依据,合理地选择解题策略。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基本练习】
(一)适应练习。
1.第71页练一练1、2题。
点拨:(1)想清楚每一题的数量关系。
(2)选择把什么假设替换成什么。
(二)计算练习。
1.练习十一第4题。
提示:解决这道题的方法有多种。
(三)多层练习。
1.第73页第5题。
先填空,再回答白菜老师的提问。说说自己的想法。
变式:解决这道题的方法除了假设其他两种树和苹果树一样多以外,还可以怎样假设呢?你喜欢用哪种?
2.第73页第6、7两题。
完成后说说解题的策略。
(四)创编练习。
学校买来10个皮球和5个篮球,共500元。
(1)每个篮球的价格是皮球的3倍。每个皮球和每个篮球各多少元?
(2)每个的皮球价格比篮球便宜60元。每个皮球和每个篮球各多少元?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51页上第1-3题。
『提高题』
四~六年级同学参加劳动实践一共去了210人。六年级去的人数是四年级的2倍。五年级去的人数比四年级多10人。四、五、六年级参加劳动实践各去了多少人?
五、家作。
1.《课课练》第62页
2.阅读小数报
第四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课) 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景中巩固运用假设替换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替换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巩固用假设替换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综合地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2分钟左右)
1.回忆并同桌互相说说已学的策略。
师:这几天我们学了什么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请你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2.明确今天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二、基本练习。(10分钟左右)
1.根据练习单要求独立练习。 练习单
1.在探究本上独立完成练习十一中的8—11题。
2.全班交流
重点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交流解题思路。注意如果学生完成情况较好,不必过多纠缠。
3、师生小结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10

用假设替换策略解决问题时,要弄清假设前后的数量关系,要在不同的假设方法中选择比较简单的。
三、综合练习(15分钟左右)
1.按练习单的要求独立尝试解答。 练习单
在探究本上独立完成练习十一中的12—14题。
提醒:
(1)先画图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再解答。
(2)思考后有困难的可以在同桌间进行小声的交流商量。
(3)有困难有疑惑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2、全班交流
(1)逐题交流解决。在分析同伴的错例中关注相应的注意点。
(2)如果有错误的,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错误的原因及改正后的思路。
四、拓展练习(书本思考题)(5分钟左右)
先读题分析题意,可以画图帮助理解,关键弄清楚“小力就要给小华16元”中的16元对应的是几千克苹果。再尝试独立解答。
五、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52页上第2、3、6题。
六、家作。
1.《课课练》第63-64页
2.阅读小数报、时代报等课外读物的相应内容。
第五单元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并能运用运算律简便计算,正确率达到85%以上。
2.验证验算的习惯,培养做题的责任心。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铺垫。(预设3分钟)
1.计算。
511235÷ × 12× 8124118
3.2×99+3.2 120÷0.25÷40
请学生说说运算顺序,指出整数、小数的运算顺序同样适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学生说说已学过的运算律。
二、自学例1.(预设12分钟)
1.明确例1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导入: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与问题,围绕导学单进行资助学习。
导学单(时间:5分)
1.根据问题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2. 思考有不同的方法吗? 3. 两种不同的算法之间有什么联
系?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小组交流。(时间3分钟) 2.
交流内容
1.互相说说各种方法的道理及计
算过程。
2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适用吗?
3.整数、小数的运算律对分数适用
吗?
3.全班交流。(时间:4分钟)
学生到展示台展示各自的方法,并说明各自的理由。
大家列出了怎样的综合算式?说说你的方法的道理?你是怎样计算的? 说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简便的依据是什么?
三、练习。(时间:15分钟)
【基本练习】
(一)适应练习。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10

1.第75页练一练第1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指出:先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再计算。
2.第75页练一练第2题。
注意先观察分数的特点,想一想怎么简便计算?
(二)巩固练习
1.第76页练习十二第2题。
按运算顺序计算。
提示:先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按顺序计算。
2.第76页练习十二第3题。
用简便方法计算。
提示:先观察,再想一想怎样简便,如果以开始看不出简便方法,先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或先计算一步后再观察怎样简便?
(三)实际应用。
1. 第76页练习十二第4题。
请学生说一说怎么想的?
2. 第76页练习十二第5题。
先列出综合算式,再计算。
(四)创编练习。
11食堂原有36袋大米大米,吃了后又购进原有大米的 ,食堂现有大米多少袋? 34
从条件出发怎么思考?从问题出发怎么思考呢?
四、课作。(10分)
1. 完成《补充习题》第54页1、2、3题。
12. 拓展练习:要使等式(16×□-□÷ )×3=51成立,方格代表几?(□表示9
同一个数)
五、家作。
1.《课课练》第( )页第( )题。
2.阅读小数报第( )期第2版内容。
第五单元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2. 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作业习惯。
3.强化并提高估算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处理数字信息,使学生的数感得到进一步增强,在实践中掌握合理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合理选择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分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运算律和运算性质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认标,举例梳理(8分钟左右)
1.口算训练:
118111 - ÷ + 3493144
23311 × 1÷ ÷ 3841015
654 +1 × 775
2.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练习十二第7题左边3题) 导学单:
(1)先同桌互相说说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
(2)同桌互批,指出错误原因,再订正。
提问: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怎样才能却保正确?你有哪些独到的见解与体会?还有哪些需要教师或同学帮助解答的地方?
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15分钟左右) 练习单 在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
(一)基本练习。
1.辨析练习: 判断下面的计算是否正确,并说说理由。 ÷4 =0) =0 =4÷1
=4
强调:运算顺序的重要性。不能自认为可以简便。
2.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
提示:先把方程左边化简,再应用等式的性质求得方程的解。及时进行验算。
23重点讲解:x+ x= ,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方法。 74
3.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想办法验证你的答案,确保做对。
交流: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10

点拨: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所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上
1底+下底)×高×。 2
(二)应用练习。
列综合算式完成练习十二第9、10、11题。 同桌相互说说数量关系。
讲评:你是怎么想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第10题:引导学生根据平均数的含义列综合算式解答。
第11题:每小题均有两种解法,一一罗列,评讲,理清思路。 (三)创编练习。
一批化肥50吨,先用载重
运,还要几次才能运完?
三、课作。
完成《补充习题》第56页第1题的第一小题;第2题。
提高题 书本77页思考题。
四、家作。
1.《课课练》第 页第 题。
2.阅读小数报。
55吨的汽车运了8次,余下的改用载重吨的汽车来24第五单元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课题: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 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部分数与总数比较)的基本数量关系,能运用“画图”策略正确解决。
2.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习惯养成。
教学重点:正确找到单位“1”的量;通过对数量关系的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教学难点:能运用“画图”策略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预设3分钟)
1.出示准备题:岭南小学六年级45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9,男运动员有多少人?
2.启发学生口头列式计算,并说说列式的依据。
预设:求男运动员有多少人,就是求45人的9是多少人,可以用乘法计算。
二、自学例1.(预设13分钟)
出示:教材例2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1.改变问题,引出例2。
55
2.自学。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仔细观察线段图,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想一想,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
(2)认真倾听,有不同的方法及时补充。
4.全班交流。
(1)交流画图:
先画一条表示运动员总人数的线段(在图中标注“45人”)要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几份?为什么?在图上表示出男、女运动员所占的部分。
(2)交流列式:
45-45×9 或 45×(1-9)
(3)检验
提问:可以怎样检验?
(4)回顾与反思。
请大家回顾上面解决问题的过程,说说是怎样画线段图表示题意的,怎样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解答的,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三、练习(预设8分钟)
【基本练习】
(一)适应练习
完成第79页“练一练”。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集体交流。
【对比练习】 55
5,还剩多少千克? 6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10

5(2)一桶油漆重18千克,用去,用去多少千克? 6(1)一桶油漆重18千克,用去
学生仔细读题弄清题意,独立完成,组内交流评议。
学生独立列式后,说说这两题有什么联系,要注意什么。
四、课作(预设8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57页1-4题。
【提高题】
学校买来720本图书,分给四年级2,剩下的按3:4分给五、六年级。三个年级9
各分到图书多少本?
五、家作。
1.《课课练》第( )页第( )题。
2.阅读小数报。
第五单元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课题: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 第 4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一个量与另一个量比较)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习惯,体会“数形结合”以及“对应”的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一个量与两一个量比较)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时数量关系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策略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2分钟左右)
书本第81页第3题。
选择其中的1—2题请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二、自学例3。(15分钟左右)
1.出示例3,默读。
导学要点:从“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
2.自学。
导学单:
(1)认真审题,尝试画线段图表示条件和问题。
(2)根据所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
(3)尝试列式解答。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比比谁画的线段图最合理、最完整。
这里的单位“1”是谁?题中包含了怎样的数量关系?
你的算式是怎样的,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吗?
4.全班交流。
完整地介绍解题思路和数量关系式。
交流检验的方法。
说说画线段图表示题意,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与方法。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1”这句话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1.适应练习。
书本第80页练一练1、2题。
选择其中一题用线段图表示条件和问题,并解答。
2.对比练习。
1学校食堂买来450千克大米。如果买的面粉比大米少,买的面粉有多少千克? 5w
1学校食堂买来450千克大米。如果买的面粉比大米多,买的面粉有多少千克? 5
说说每道题分别是把谁看作单位“1”?包含了怎样的数量关系?可以先求什么? 两道题有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解答时要注意什么?
73.创编题。妈妈的体重是54千克,爸爸的体重是妈妈的,小明的体重比妈妈6
4轻,爸爸和小明的体重各是多少千克? 9
为什么求爸爸的体重只需一步计算,而求小明的体重却需要两步计算呢?
四、课作。(8分钟左右)
《补充习题》第58-59页第1、3、4题。
提高题:星星服装厂去年共生产服装11520套,今年引进新技术后,平均每月要1比去年多生产,今年平均每月生产多少套? 8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4 15:10

五、家作。
1.《课课练》第 页第 题。
2.阅读小数报。
第五单元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课题: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练习 第 5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用分数运算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借助线段图正确分析和理解数量关系,能选择适当的策略解决问题。
2.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练习,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利用所学知识解答一些稍复杂的、与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的分数运算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6分钟左右)
1. 学生自主完成书本第81页第6题。
2. 学生自主完成书本第81页第7题。
在小组里交流解答这两个问题的数量关系式。
提问:为什么求已经铺设的米数,可以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而求还要铺设的米数,要先求出已经铺设的米数?
二、多层练习。(26分钟左右)
(一)对比练习。
学生自主完成书本第81页第8题。
理解题意,独立解答。
提问:分别比较两道题的条件和问题,谁能说说在解题方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整体练习。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单,完成后可在小组中先交流自己的想法。 练习单: 在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
1.基本练习。
(1) 完成书本第82页第9题。
(2) 完成书本第82页第10题。
(3) 完成书本第82页第11题。
第9题:谁来说说解答这道题你是怎样思考的?
第10题:谁来说说要求五、六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要先求什么? 第11题:谁来说说这两个问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创编练习。
1(1)丁丁和当当去商店各买了9/10米的彩带,结果丁丁用去了,当当用去一31些后还剩.你知道他们俩谁剩下的多?(用不同的方法比较) 3分析比较。
①两道题都是求还剩多少米,为什么列式不同?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的分数运算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6分钟左右)
1. 学生自主完成书本第81页第6题。
2. 学生自主完成书本第81页第7题。
在小组里交流解答这两个问题的数量关系式。
提问:为什么求已经铺设的米数,可以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而求还要铺设的米数,要先求出已经铺设的米数?
二、多层练习。(26分钟左右)
(一)对比练习。
学生自主完成书本第81页第8题。
理解题意,独立解答。
提问:分别比较两道题的条件和问题,谁能说说在解题方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整体练习。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单,完成后可在小组中先交流自己的想法。 练习单: 在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
1.基本练习。
(1) 完成书本第82页第9题。
(2) 完成书本第82页第10题。
(3) 完成书本第82页第11题。
第9题:谁来说说解答这道题你是怎样思考的?
第10题:谁来说说要求五、六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要先求什么? 第11题:谁来说说这两个问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创编练习。
1(1)丁丁和当当去商店各买了9/10米的彩带,结果丁丁用去了,当当用去一31些后还剩.你知道他们俩谁剩下的多?(用不同的方法比较) 3分析比较。
①两道题都是求还剩多少米,为什么列式不同?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