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定安县富文镇中心学校 莫明珍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教学准备: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 2、板题,读题,质疑 一个是动物,一个是探测装置,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一个“和”字,说明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那是什么联系呢? (生: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
二、探究蝙蝠
1、蝙蝠身上有什么本领?课文哪一段写蝙蝠的飞行本领高?(第3段)自由读一读,划出有关词句。
2、反馈: (1)引导找出重点词:从来没有、极细、无论等 (2)指导朗读。读出敬佩之情,强调重点词语语气要加重。
3、如果你是一位科学家,你观察了蝙蝠夜里飞行的情景后,你会怎么想?会有什么启示?(引导学生用“如果„„那么„„”说说)
4、真是有创意!能将动物的本领给运用到了飞机上了。 我们的科学家也想到了,在100多年前科学家们就用尽了方法来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
三、反复实验,提示秘密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4、5自然段,同桌合作完成表格。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2、指名交流汇报
3、这三次试验到底能证明什么呢?你是科学家,你怎么总结?在书上找找:科学家们是怎么总结的。
4、出示第6自然段
(1)齐读
(2)“配合”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能去掉吗? (这就是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与严谨性) 四、深入探讨蝙蝠飞行的原理
1、过渡:科学家终于揭开了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那么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配合探路呢?
2、默读,第7自然段,弄清飞行秘密。
3、指名说,师生共绘蝙蝠飞行图
4、指导朗读
5、读到这里,老师不禁有所感触,我们轻松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可是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却历经千辛万苦,风水宝地们,课文哪里写出了科学家们下了很大的功夫?
6、你体会到什么?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1)抓住“反复”“终于”,体会科学家的坚持不懈、执著追求的精神。
(2)指导朗读
五、发明创造,解决问题
1、默读第8自然段,弄清雷达的工作原理,尝试画出示意图
2、填空梳理:(通过示意图,我们发现:)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发出的 。
雷达的 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3、现在飞机在夜间飞行的问题解决了吗?怎么解决的?
小结仿生学
六、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仿生学的例子?
2、总结:同学们,自然界有太多的秘密等待我们们去发现,等待我们去创造,只要我们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感情大自然,以自然为师,我相信同学们将来一定会成为最出色的科学家的!
七、作业超市
1、推荐阅读《开心小博士——奇妙的仿生学》。
2、把今天学到的有关知识与伙伴、家人说说,让他们也明白这些秘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