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大气压力》课堂实录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2 13:23
标题: 《大气压力》课堂实录

一、用“魔瓶”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魔瓶”,这里面装着什么呢?想知道吗?哪位同学上来把瓶盖打开?打开后你可要当心,假如出现什么异常现象,要迅速把瓶盖盖上。
  (一名同学上讲台打开瓶盖,并且很快地将瓶盖盖上。)
  [评:课刚开始,教师就用“魔瓶”给同学一个惊奇,一下子把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了起来。]
  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有红水从瓶子里流了下来,瓶盖盖上后,水就不再流了。
  师:为什么瓶盖打开后,红水就从瓶子中流了下来,而瓶盖盖上后,水就不再流了下来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做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评:激发了学习兴趣,给同学以悬念,为了解决“为什么”,他们就会自觉地认真地去学习,去研讨。]
  二、是什么力压住了活塞?
  师:我还带来了一样东西,谁能说出它的名字?
  生:注射器。
  师:现在我把一个弹簧放入注射器内,再把活塞顶入,松开拇指后,弹簧把活塞推了出来。想一想,怎样才干使活塞不被弹簧推出来呢?
  生:用手指压住活塞。
  师:这种方法行吗?请同学们自身去试一试。
  (同学实验)
  生:用手指压住活塞后,活塞不会被弹簧推出来。
  (同学边回答边演示。教师用“注射器”、“手指”模型在黑板上摆出同学的做法。)
  [评:用手指压住活塞不被弹簧推出来,可以使同学初步体会到手指对活塞的压力,为后面认识大气压力压住活塞作准备,这一铺垫做得恰到好处。]
  师: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能使活塞不被弹簧推出来呢?动手做一做,找一找。
  (同学实验。)
  生:先用手指把活塞压下去,再用手指堵住管口,松开活塞上的手指后,活塞就不会被弹簧推出来了。
  (同学边回答边演示。教师在黑板上用模型摆出同学的做法。)
  [评:两个实验分别用模型示意在黑板上摆出来,同学就会注意到手指的位置与活塞不被推出来的关系,便于比较出图1是手指的压力,图2是空气有压力的结果,并且容易明白,这时空气压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师:为什么用手指堵住管口,活塞就不会被弹簧推出来了呢?与第一种方法相比,是什么“力”代替了手指压在活塞上的呢?
  生:空气。
  生:是空气的压力代替手指压在了活塞上。
  师:假如是空气的压力压在活塞上,那么空气对活塞的压力是向什么方向的呢?
  生:是向下的。
  (大气压力的方向,看来在这里是可能解决的,让同学换各个方向试一试,或者提一个问题,同学会作出正确回答,而不必先得个结论然后再去纠正。)
  三、空气有压力
  师:刚才,我们是把一个弹簧放进注射器内做实验的。下面我们把弹簧拿出来,再来玩玩注射器。玩后说说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评:放手让同学去玩注射器,继续去发现新的有趣现象。这时他们的兴致甚高,因为有前面用注射器作实验的基础。同学通过自身动手,去发现新现象,是可以做到的。]
  生:我是把活塞推到注射器的底部,用手指堵住管口,再向外拉活塞的,感觉很重,一松手活塞又跑回去了,好像有什么东西压住了活塞。
  生:我也是这样玩的,不过是用橡皮堵住管口的。往外拉活塞时,感到非常的费劲,我想这是因为空气的压力压住了活塞的缘故。
  师:以上几个实验都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说明了空气有压力。
  生:说明了空气对物体有压力。
  四、空气的压力是怎么发生的
  师:空气的压力是怎么发生的呢?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44页,阅读第二自然段,结合屏幕上的图进行考虑,小组间可以进行讨论。
  (教师用投影仪打出宇宙中的地球,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
  [评:让同学自身去从课文中获取知识,要优于教师讲同学听。再结合看投影效果更佳。]
  生:因为地球周围包围着很厚的空气,所以发生了压力。
  生: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有2000~3000千米厚,它们非常的重,所以就发生了压力。
  师:刚才几位同学说得很好。空气的压力就是由地球周围一层厚厚的空气的重量发生的。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空气的压力也叫大气压力。(板书课题。)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大气的压力。
  师:现在,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刚上课时发现的问题吗?为什么“魔瓶”的瓶盖盖上后水不再流下来,而打开后则流下来?
  [评:用刚学过的知识来解释“魔瓶”的魔力所在,学以致用,求知欲得到了满足,更激起学习的兴趣。]
  生:因为瓶盖盖上后,空气不能进入瓶内。
  生:因为瓶盖盖上后,瓶下面的空气托住了瓶里的水,所以水不会流下来。瓶盖打开后,因为有空气进入瓶内,上面也有了大气压力,而水又有重量,所以它会流下来。
  师:瓶盖盖上,大气压力应该是向上的,瓶里的水才不会流下来,而我们用注射器和弹簧做实验时,知道大气对活塞的压力是向下的。那么大气压力到底是向着什么方向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个实验。
  五、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师:拿一个玻璃杯装满水,将一块纸板盖住杯口,杯里不要留有气泡,用手按住纸板,把杯子倒过来,松开手,纸板会掉下去吗?杯里的水会流出来吗?为什么?
  生:纸板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流出来,因为大气压力向上把纸板紧紧地压住了。
  生:大家动手做一做,看一看满杯的水倒过来是不是不会流出来?
  (同学实验)
  [评:这一实验与“魔瓶”相同,应放在研讨大气压力的方向之前进行。它既可以用来验证大气压力的存在,又用来研讨大气压力的方向,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将杯口朝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纸板和杯里的水又会怎样呢?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同学实验)
  生:杯口朝着各个方向,纸板都不会掉下来,杯里的水也不会流出来,因为各个方向都有空气存在,都有空气的压力。
  生:杯口朝着各个方向,纸板都不会掉下来,杯里的水也不会流出来。因为杯口朝左时,大气压力是向右的;杯口朝右时,大气压力是向左的;杯口朝前时,大气压力是向后的;杯口朝后时,大气压力是向前的。
  生:这个实验说明大气压力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以下局部略)
  总评:
  如何使用自然课本,根据每一课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和研讨的问题。
  在《大气压力》一课里,袁龙老师恰当地发明性地使用课本指导同学进行实验,阅读有关知识介绍。但又不完全拘泥课本,根据同学实际,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变卦。比方对塑料方便挂钩的原理,放在大气压力的应用一起研究。把课文布置的玻璃杯装水的两个实验合起来进行,再如注射器里装弹簧的两个实验设计也是有新意的,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也是好的。
  本课能把同学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使同学学得主动,其表示:
  一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尽可能地让同学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力的方向和其应用都是通过同学自身的观察、实验、研讨而自行获得的。
  二是同学的参与度高,由于实验器材准备充分,四人一个实验组,因而每个同学都能动手实验,研讨时大家都能动脑、动口,各抒己见。
  三是一改许多教师在新课教学之后的小结、巩固由教师复述强调的习惯做法,而是让同学自身讲讲在这节课里我们学到了什么。
  四是给同学质疑问难的机会,让同学就大气压力说一说还知道些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这样的学习就不再局限于课内教师所提和的内容。还可以激励同学关注周围的一切,主动地去认识大自然。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