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摆的研究》教学案例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2 13:15
标题: 《摆的研究》教学案例

教学设想: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第四课。
  其教学目标主要为:
  △过程与方法
  对问题能够提出自身的假设,并能够搜集数据来验证自身的假设。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自身动手做一个摆。
  2、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3、知道影响摆快慢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意识到搜集证据、验证假设的重要性。
  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
  为达到以上目标,我认为让同学充沛行使探究的权利非常重要。为此,在进行整个说课稿时,我注意掌握了以下两个原则:
  一、降低难度,引导同学主动探究
  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有许多,一般教材都把摆角的大小、摆锤的轻重、摆线的长短这三项作为研究对象。虽然降低为只有三个变化因素,但对四年级的小同学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要想研究其中的一个因素,必需控制好另外两个因素。于是我在一开始就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同学发现摆的快慢实际与摆角大小无关,从而减少了一个因素。剩下的两个因素,同学只要控制好其中一个条件,这样制定计划、收集数据的难度就大大的降低了,从而增强了同学探究的信心,为同学充沛参与探究发明了积极的条件。
  二、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同学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在研究完摆的影响因素之后,我想增加一个环节,让同学设计一个10秒钟摆动5次的摆。其目的不只仅是让同学对前面所得结论灵活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它打破同学的思维定势,让同学意识到实践出真知。在引导时,我计划刚开始把摆线缩短一半,让同学猜想摆动次数,同学头脑中的思维定势是摆动次数增加一倍。但实验过后,发现这样的想法错了。于是在此基础上为了让同学有更深刻的认识,我让同学设计一个摆动次数减半的摆。这样的设计动身点是与一般的教学思路不同的。相信通过实验,一定可引导同学进一步认识到摆的快慢和摆线的长短存在关系。同时,在实验中可让同学进一步体验探究的乐趣和严谨的探究态度和精神。
  教学过程
  一、认识摆,激发同学探究的欲望。
  1、欣赏摆钟图片(课件出示),让同学在观察中发现摆。
  2、教师出示摆(用线和装胶卷的盒子做成,线用铁夹子夹在铁架台上),引导同学了解摆的构成。
  ①谈话:老师今天给大家做了一个摆,看一看,它主要有几个局部组成?
  ②讲解:摆是由两局部组成的。
  上面这局部叫做摆线,下面这局部叫做摆锤。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让同学学会怎样做摆:铁夹子可以控制摆线的长短,打开胶卷盒同学发现里面放的是玻璃球,玻璃球的个数是可以自身调整的,也就是玻璃球可以控制摆锤的轻重。
  示范:自然松手,像这样来回一次叫摆动一次。
  在示范时,要让同学明确两点:摆线要拉直;手不能加力。(否则对研究摆的快慢就会发生许多干扰因素。)
  (评:课堂一开始,教者就抓住同学好奇的心理,引导同学在图片欣赏中初步感知,然后以实物进一步激发同学探究的欲望。)
  二、研究摆,探究影响摆快慢的因素。
  1、玩摆,引入研究问题,同时排除摆角对摆的快慢的影响。
  玩之前先让同学猜想lO秒钟内摆动多少次?(教师计时,同学数。)
  ①做一个摆角较大的摆
  这时同学猜想的根据则是钟摆的启示,对于同学的猜想,不存在谁对谁错,而是要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
  ②做一个摆角较小的摆
  让同学再次猜想这次10秒钟内摆动多少次呢?
  同学的猜想可能有:
  小于8次:角度小,摆动的力量就小,所以摆动次数少。
  大于8次:摆动的距离短了,速度也就快了。
  还是8次:直觉(不要小看直觉,有时科学发现就是从直觉开始的)。
  对于这三种可能性,猜第一种可能性的人可能最多。
  猜想之后教师演示,同学数数。当他们发现结果还是8次,并不和自身的想象相符的时候,他们会感到惊奇,而更多的则是考虑。这时教者提出“对于这种现象你们有什么想说的?有什么想问的?”
  同学会发现:摆动次数和摆角的大小没有关系。
  同学可能会问:为什么摆的速度和摆角大小没有关系?摆的快慢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谁决定摆的快慢?
  引入本节课研究的问题:摆的快慢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评:在探究中,教者抓住同学好玩的特点,在玩中巧妙地把教材提出的任务转化成了同学内心需要探究的问题。同时,排除了“摆角”对摆的快慢的影响,降低了同学探究的难度。)
  2、对问题进行假设
  同学猜测:摆的快慢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同学的猜想可能有:摆锤的轻重,摆线的长短。至于摆角的大小一开始的对比实验就把这个因素排除掉了。)
  3、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教师提问:你打算怎样证明你的想法是对的呢?同学小组讨论,讨论时,让同学明确以下几个问题(出示课件):
  实验中改变什么?哪些坚持不变?该怎样改变?要做多少次才干说明问题?
  (对于两个变化因素的研究,教师可以宏观调控,让每个组选择一个进行研究,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同时又合理地共享了资源。)
  4、同学分组实验
  ⑴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①合理分工,1人做摆,1人计时,1人记录,其他同学数数。
  ②边实验,边做好记录。
  ③实验后一起分析收集的数据,交流发现。
  ⑵同学实验
  (在同学实验时,教师要注意:小组成员是否都有事可做;每次研究是否都只有一个变量;记录是否真实;发现是否与所收集的数据相吻合。)
  5、汇报交流: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进行反思:和你们刚才的想法一样吗?
  综合两个因素的研究,有什么发现?
  同学发现:
  摆的快慢和摆锤的轻重没有关系。
  摆的快慢只和摆线的长短有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6、小结
  (评:“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对影响摆的快慢因素的研究就是一次探究,而“同学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探究中同学自身作出假设,自身制定研究的计划,在小组成员的一起努力下完成实验,收集数据,得出结论。老师只起到了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作用。)
  三、设计摆,深化研究。
  1.猜想:假如把摆线缩短一半,10秒钟会摆动多少次?
  同学根据刚才得出的结论:摆线越短,摆动越快,很快知道这时的摆动应该比10次多,但究竟具体到多少次,同学可能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会认为摆线缩短一半,摆的次数会增加一倍。
  2.教师提出“说了不算数了算”。演示:摆线缩短一半的摆lO秒钟内摆动的次数。
  同学数过之后,惊奇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16次,而只有11次、12次。
  3.设计摆:做一个10秒钟内摆动4次的摆。
  (1)预测:你打算用多长的摆线?
  这时同学的预测就有了一定的根据。
  根据一:摆线缩短一半,摆动11-12次,要想摆动4次,摆线应比原来的两倍还要长。
  根据二:刚开始研究摆线长短是否影响摆动快慢的小组可以从自身研究得出的数据中获得启发,他们的数据中摆动的次数有可能和4次相接近的。
  (2)记录:给你一张表格,你会记下什么?
  让同学记下摆线的长度以和摆动的次数,使他们意识到前一个数据对后面的设计有启发。
  (3)同学做摆,要求同研究摆时一样。
  在同学设计的同时,老师要做的是:
  观察同学的操作是否规范,由于此时的摆线很长,教师要提醒同学注意,摆假如碰到其他物体,这次数的次数就不算了,应该从头来做。
  提醒同学考虑:刚才做的与要求相比较是快了,还是慢了。假如快了,该怎么调整;假如慢了,又该怎样调整。
  由于同学喜欢见好就收,教师要提醒同学一次偶然的胜利并不能算是胜利,要经过多次验证。
  (4)交流:哪些小组完成任务了,用了多少次?
  检验:是不是在10秒钟内摆动4次?让同学把设计的摆带上演示台来演示。
  其他小组同学负责监督,监督的内容有:
  摆线的长度是否和他们记录的相符。
  他们的操作是否规范(手上是否加力,放摆的同学是否和计时的同学同步进行)。
  最后是不是正好4次,不多也不少。
  最后对于胜利的小组给予褒扬,对于在讲台上没有胜利的小组进行鼓励,并引导他们进行反思:为什么在下面做胜利了,在台上演示就没有胜利,可能在哪些地方出了过失?鼓励他们课后继续尝试。
  (评: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并不是探究的最终目的,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之上不时应用,并进行进一步的探究直至发现的新的知识或使探究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四、总结: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并且同学是探究的主体”,对影响摆的快慢因素的研究就是一次探究。在探究中,同学自身作出假设,自身制定研究的计划,在小组成员的一起努力下完成实验、收集数据、得出结论。而老师只起到了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作用,对他们进行宏观调控,协助他们最终完成探究任务。“同学是科学探究学习的主体”在这一节课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同学自主探究的权利得到了充沛的行使。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注重探究,强调合作
  本节课的前半局部为研究影响摆的快慢因素,依照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一般思路,让同学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收集整理数据――表达交流,让同学经历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在科学探究中,强调合作,先是全班合作,在两个因素中让每个组只选一个因素研究,教师进行宏观调控,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资源共享。再者在小组研究的过程中,让同学主动提供自身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同时合理地分工为小组实现个人价值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二、抓住同学的好奇、好玩、好动、好胜来组织教学
  小同学的心理有四大特点:好奇、好玩、好动、好胜,教师进行换位考虑,从同学角度动身,利用“四好”组织教学,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一开始,教师就抓住了同学的好玩、好奇心理,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同学对摆角的大小不影响摆的快慢感到很惊奇,进而发生问题。接着教者抓住同学“好玩、好动”的天性,让同学自身动手去研究。当然,在同学动、玩的同时,有一定的任务,教师也要给予一定的指导。最后教师抓住同学好胜的心理,让同学在有限的时问内设计一个摆,小组与小组之间便会展开一种无形的竞争,这种竞争将会激励他们向更好的方面发展。
  三、重视科学态度的教育
  本节课里同学有多次猜想与预测,每次猜想之后教师都让同学明确“说了不算做了算”、“猜了不算数了算”,使同学意识到“证据”的重要性,对于同学设计胜利的摆,让他们上台演示,其他同学负责监督,4次多一点不算胜利,缺乏4次也不算胜利,让他们从小形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至于“偶然的胜利并不能算是胜利”,让他们多次验证,知道“真理是经得住多次验证的”。
  总之,在科学课上,只有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充沛行使探究的权利,在教师予以一定指导下自主探究,才有可能让同学插上探究的翅膀越飞越高。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