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0-4-8 13:05:00
|
只看该作者
《南辕北辙》优秀教案 3
【教材简析】
《南辕北辙》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下册第七板块----寓言故事的第一课。这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这个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充沛发挥自身的有利条件:假如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以对话为主,适于儿童分角色朗读或扮演课本剧。
【设计理念】
寓言是为适应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发生的,它是人们规劝和自我教育的生动形式。而“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干发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设计本课教学时,我遵循以下两点原则:一、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将寓言故事背后的道理紧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努力达到“教学做合一”。二、“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让同学充沛经历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合理想象,填补文本空白。课堂的学习是有限的,我们要教小朋友们学会举一反三,举一反三。开放性的作业,让同学进行大量阅读,无疑是对所学所悟的一个检验。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辕”“辙”的意思。
2.引导同学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大胆地去说,去读,去演,以领会寓意。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资源】
幻灯片、南辕北辙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同学考虑。
1. 课前活动:老师请一名同学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同学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
2.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同学翻书自由读课文,结合预习提出自身不懂的字、词。
2.认识理解“辕”“辙”。
A教师板书:“辕”“辙”字,请同学观察字形,你知道了什么?(都带车字旁)
B课件出示:“辕”和“辙”的图片,看课件理解“辕”和“辙”的意思。(辕: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当车往南走时,辕就会指向南方,(板书:南)。而当车往北走的时候,车辙就会伸向北方。(板书:北)。此时完成课题的书写。
3.指导书写“辕”字。
三、深入研读——体会故事道理。
1.叫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其它同学考虑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同学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我们能用故事中的哪段话来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文章的第一段)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楚国在南面,这个人却往北面走。)教师相机在黑板上贴楚国的图片,找同学贴出马车行走的方向。
4.再读这段话,你还读出了什么?(坐车人很愚蠢、固执等)
5.自身行走的方向跟目的地是相反的,他还硬要这样做,他真的这样愚蠢吗?他有没有自身的理由呢?
A生自由读书,找找坐车人的理由。
B师指名回答。(马好,路费多,驾车人技术好)
C出示坐车人与朋友的3段对话。同学自身读,边读边琢磨:朋友是怎么问话的,坐车人又是怎样回答的?
D填补文本的空白:为人物的对话加上恰当的提示语,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心理。加上提示语再指名读3段对话。
E师请两名同学现场上台来扮演,一人扮演坐车人,一人扮演朋友,教师协助叙述。在两名同学读的过程中,教师对不**物的语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F课文读到这里,这个前往楚国的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愚蠢、好笑、自以为是、不听他人的劝告)
6.课件出示:他不知道这些条件越好,离开楚国就越远。齐读这句话。此时,你面对如此愚蠢的坐车人,你想说些什么?
四、了解出处——与生活实际结合。
1.早在2300年前,魏国的大臣季梁就用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劝说魏王打消了企图依靠武力攻占赵国的念头,想不想看看?
2.欣赏故事《南辕北辙》,了解整个故事的历史背景。
3.魏王是个聪明人,当他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立刻接受了季梁的劝告。其实,别说在2300年前,就是现在,我们身边还经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见过吗?引导同学联系实际谈见过的《南辕北辙》现象。(如:某食品质量不过关,却通过精美包装去吸引顾客,耗费人力、物力也没能提高购买率。)
4.师提出当前同学在学习中存在的《南辕北辙》现象,(如:考试剽窃以达到提高成果的目的)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五、课处延伸——引导大量阅读
著名的儿童文学家严文井先生对寓言有过这样精粹的描述:“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你转身离开时,却突然变成一个哲理,严肃认真。”课下我们应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从这些小故事中,明白为人做事的大道理。
和: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北▲
方向弄错
结果: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南▼(楚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