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优秀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8 12:57
标题: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优秀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1
[设计思路]
这首古诗大致依照读诗文——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方法进行教学。首先让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将古诗多读几遍,读通读熟。再引导同学借助课后的注释试着弄懂每句诗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教师重点引导同学展开充沛的想象,进入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心情,入情入境地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营造诗意氛围。
1、背诵《赠汪伦》: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别深情,引出另一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品读诗题:题目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同学自由谈谈对古诗题目的理解。)
3、教师小结:(一边讲述,一边板书)送孟浩然去广陵的,这是谁呀?——(李白)孟浩然是李白的好朋友,也是一位著名的大诗人。这一次,孟浩然去的地方是——(广陵),广陵也就是诗中的扬州城,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在黄鹤楼的下游。说起黄鹤楼,那可是武汉的骄傲,(课件出示黄鹤楼图片)谁来给大家自豪地介绍一下?
(同学简单介绍黄鹤楼)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一位大诗人送别另一位大诗人,从江南名楼到江南名城,那将是一场怎样的送别呀?请同学们自身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碰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看看注释,还可以问问同学,问问老师。开始自身学习。
2、自读自悟:同学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了解诗的大意。
3、查读正音:通过指名朗读古诗,和时正音。
4、集体交流:你读懂了这首诗的哪些地方?
(教师重点提示:“西辞”、“碧空尽”、“天际流”的意思。)
1、理解大意:用自身的话说说这首的意思。
三、重点引导,入情入境。
1、赏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教师引导:不只仅是两位大诗人,不只仅是名楼名城,这场送别还发生在一个美好的季节,什么季节?——(烟花三月)
(2)展开想象:想象一下,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引导同学对春天美好景象进行充沛的想象。)
(3)观看欣赏: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季节里的扬州城。
(课件播放扬州风景,教师在《春江花月夜》的曲调中介绍:在唐朝,扬州是江南最繁华最迷人的城市,唐朝的诗人都向往到扬州一游。而三月,更是扬州最美的时候,瘦西湖畔,杨柳依依,从宁静的楼阁向外望去,一片烟雨迷蒙,一湖春水之上,小船在慢慢悠悠的摇晃着,等到百花盛开之时,整个扬州城都沉溺在幽幽的花香之中。)
(4)指导朗读:想到孟浩然要去的是这样一个地方,李白的心里会怎样想?那我们来读一读前两行诗。
(指导同学读出孟浩然此行的美好,读出李白的向往,读出诗句的美丽。)
2、品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拓展想象:李白和孟浩然在一起的情景。
(教师引导:孟浩然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的心里很羡慕,很向往。但是,当李白看着孟浩然渐渐远去的时候,他的心里又是什么滋味?要知道,离他而去的是谁呀?——(孟浩然)在诗中,李白称他为——(故人),是故人,是好朋友,想象一下,两位好朋友,两位诗人好朋友在一起的情景。)
(2)自读自悟:在读中去感受李白送别孟浩然的情景。
(教师引导:真是一段美好的日子呀!现在,孟浩然就要走了,我们和李白一起去送送孟浩然,请同学们自身读一读后两行诗,看看李白是怎样送孟浩然的?)
(3)集体交流:从这两行诗中,你看出,李白是怎样送孟浩然的?
(教师在同学的理解中抓住“目送”重点引导:)
①情境体验:让我们随着李白的目光,一起读:(手势提示)孤帆——远影——碧空尽;随着李白的目光,再读:孤帆——远影——碧空尽;随着李白的目光,再读:孤帆——远影——碧空尽。
②内心体验:李白久久地望长江水,望着滚滚的长江水流向天际,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4)指导朗读:这深深祝福,这依依不舍,这浓浓情意,像这滚滚长江水连绵不时。把这两行诗读出来。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朗读全诗:李白的情深义重感动了我们,感动了孟浩然,感动了千百年来的中国人,人们深深地喜欢上了李白的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们一起读整首诗。
2、练习背诵:我们把这美好的情感,把这千古佳句永远地留在心中,好吗?那赶快背下这首诗。
3、背全诗。
精彩片段
(品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孟浩然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的心里很羡慕,很向往。但是,当李白看着孟浩然渐渐远去的时候,他的心里又是什么滋味?要知道,离他而去的是谁呀?
生:孟浩然。
师:在诗中,李白称他为——
生:故人。
师:是故人,是好朋友,想象一下,两位好朋友,两位诗人好朋友在一起的情景。
生:他们在一起游览名山名水,欣赏风景,碰到自身喜欢的风景,就作一首诗。
生:黄昏的时候,他们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欣赏明月,对着明月朗诵“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谈天说地,谈论国家大事,生活中的见闻,心中的理想。
师:真是一段美好的日子呀!现在,孟浩然就要走了,我们和李白一起去送送孟浩然,请同学们自身读一读后两行诗,看看李白是怎样送孟浩然的?
生:(自由朗读后两行诗。)
师:从这两行诗中,你看出,李白是怎样送孟浩然的?
生:李白一直站在江边,看着孟浩然渐渐走远。
生:李白看着孟浩然的船越走越远,直到船不见了,他还在望着。
生:李白在江边站了很久很久,他的目光一直跟随着那只船。
师:让我们随着李白的目光,一起读——(手势提示)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随着李白的目光,再读。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随着李白的目光,再读。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从李白的目光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看出李白很舍不得孟浩然。
生:我看出李白很想跟孟浩然一起走。
师:那你来读读这句诗。
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这是不舍的目光。请你读。
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这是神情的目光。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小船消失在蓝蓝的天空,孟浩然走了。李白久久地望长江水,望着滚滚的长江水流向天际,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生:他在想,孟浩然,祝你一路顺风,在扬州玩得快乐。
生:孟浩然,这一别,我不知什么时候才干再见到你?
生:孟浩然,不知我们什么时候才干相聚,到时候,把扬州的情况给我讲讲吧!
师:这深深祝福,这依依不舍,这浓浓情意,像这滚滚长江水连绵不时。把这两行诗读出来。
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孤帆已尽,但祝福不尽,思念不尽。(示意另一名同学读)
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这情意像江水一样深,像江水一样长。一起读。
生:(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真是情意深长啊!李白的情深义重感动了我们,感动了孟浩然,感动了千百年来的中国人,人们深深地喜欢上了李白的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们一起读整首诗。
生:(朗诵全诗。)
点评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教师引导同学感悟古诗,不只仅停留在诗句字面意思的理解上,而着重于引导同学展开充沛的想象,通过想象去体味诗句背后的意境和情感。在想象中,同学似乎看到了李白和孟浩然在一起的情景,感悟到李白送别孟浩然的画面,体味到李白那颗充溢向往、不舍与祝福的心。同学身在课堂,却在想象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8 12:57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同学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
    目标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师:听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谁:他是唐代著名诗人,好饮酒。酒后绝妙的诗词随口成诵,人们盛赞他“斗酒诗百篇”,称他为“诗仙”。
    2、师:真棒!一猜就准!在古代,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别就难再见面。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相互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你们还记得李白的送别诗吗?
      (生答《赠汪伦》。教师叫生齐背。)
    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送别诗的传世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屏幕出示全诗。)
  二、解题,介绍背景资料
    1、齐读诗题:
      师:这首诗是李白三十多岁时写的。孟浩然是与他同一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李白非常仰慕孟的才气、人品。他在诗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因此,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请同学们借助注释,想想题目讲的什么意思。
    2、指名讲题目意思:
      相机板书:
     
  李白 送 孟浩然
  
   
  
  
  三、初读,理解诗意
    1、师:李白为好友孟浩然送别,心情如何呢?请同学们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同学读古诗。)
    2、指一名同学:老师见你读得津津有味,能给大家读读吗?
      (同学读。)
    3、师:真不错!第一次就读得这样好!谁想再读读?
      (2~3名同学读。)
      师:一起来一遍。
      (生齐读全诗。)
    4、大家读得真好!只是每行诗的意思你们明白吗?请你们对照注释,试着用自身的话讲讲。
    5、首先学习第一、二行诗:
     ⑴ 自由读这两行,找出不理解的字、词。
       (同学质疑。)
     ⑵ 指名讲诗意。
       (2~3名同学讲。教师引导同学把话讲通顺。)
     ⑶ 齐读这两行诗。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讲诗意。
    6、学习三、四行诗。(用学习一、二行的方法进行。)
    7、师: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
      (1~2名同学讲大意。)
  四、深入理解,感悟诗情
    1、师:大家学得真好!请默读古诗,找出哪两行叙述了李白与孟浩然送别的事情,哪两行写了李白送别时看到的景色?
    2、师:读得真细致。知道他们分别的时间吗?
      (生:烟花三月。)
      师:能描绘一下烟花三月的具体景象吗?
      (同学口头描绘。)
    3、“烟花三月”是美呀!唐代诗人杜牧以一首《江南春》向人们展示了江南春天秀丽的风光。
      出示: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⑴ 教师读诗,让同学体会江南美景。
       师:大家想读读吗?
       (同学齐读。)
     ⑵ 老师讲解大意:
       诗中的江南,无边的翠绿映衬着鲜艳的春花,到处莺歌燕舞。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酒旗在微风中轻轻的飘舞。多么明丽的江南啊!后两行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朦胧迷离的江南雨景:一座座楼台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影若现,似有似无。多么诗情画意的江南的春啊!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江南的美景吧!
       (生齐读《江南春》。)
       师:是呀,在这千年胜地的黄鹤楼上,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诗人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何其美哉!但今天,老朋友却离李白而去。李白的心情会怎么样呢?
       (同学作答。)
       师:诗人在平淡的叙事中,依依惜别之情自然地流露出来。写法太绝了!
    4、后两行诗写景,更是绝妙!来品品吧:
     ⑴ 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⑵ 师:“尽”的是什么?不“尽”的又是什么?
     ⑶ 是啊。李白目送着孟浩然走到江边,登上小船;目送着帆船缓缓离岸,渐渐远去,看不见朋友的身影;目送着朋友的小船消失了,只见一片儿白帆;最后连那点儿白色的帆影也不见了。此时,李白离去了吗?(生:没有。)他在干什么?(生:他久久地不愿离去,仍注视着帆影消失的地方。)师:李白看见了什么?(生:滚滚的长江水向天边流去。)
     ⑷ 师:这滚滚流去的仅仅是长江水吗?
       (同学分组讨论。)
       生讨论,汇报。
     ⑸ 对!李白独立江边,久久凝望,他的目光,他的心紧紧与朋友相随。他们真是“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他们的友谊真是“情深意长”。
  五、朗读并背诵古诗
    1、师:我们已体会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假如我们现在就站在江边,看着好朋友乘着帆船渐渐远去,心中感慨万千,吟出这首送别诗吧!女同学先来。
    2、这是柔情地相送。男生。
    3、这是豪壮地送别。
    4、一起来吧!
      (能背就背,不能就读。)
    5、配乐齐背这首诗。
   
  六、拓展,延伸
    1、李白后来又为这次送别写了一首五言诗:
      (《江下行》。)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师:这首诗非常的直白,就像上面这首诗的注释。来,一起读一读。
      (同学齐读两遍,把诗誊写在书旁。)
    2、老师给你们推荐一首流行歌曲。这首歌的词儿是根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的。听了会协助你们更深地理解这首古诗。播放吴涤清歌曲《烟花三月》。
  【板书设计】
   
  目光送
  李白 情深意长 孟浩然
  心相随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8 12:57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
   4?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生:课前熟读古诗;收集李白的诗歌、生平资料;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试着理解诗歌。
   师:生字、词卡片;声像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质疑导入
   1?你听说过李白吗?他是个什么人?你学过他的什么诗?
   2?你愿意再学一首李白的诗吗?
     出示课文题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齐读课文题目。
   3?解释课文题目,生试着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师相机点拨。
   4?看了课文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黄鹤楼在哪儿?孟浩然是谁?怎么“送”的呢?谁“送”谁呢?
  二、初读课文,略知大意
   1?师配着悠扬的古筝音乐,声情并茂地朗读诗歌。
   2?你也希望像老师一样读读这首诗吗?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3?出示生字卡片,同学抢读。
     师: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读?给大家提个醒。重点指导:“孟”、“陵”的读音。
   4?抽读,全体同学当小老师评价,适时鼓励。
   5?把生字娃娃放回文中,让同学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把诗句读通顺。
   6?小组竞赛读。要整齐、声音洪亮,读出感情。生互评。
   7?反复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大胆形成自身的理解。
   8?小组边读边议古诗,试着解决开始提出的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
  三、深入探究,精读感悟
   1?小组交流刚才的学习情况,准备在全班交流。(老师此时巡回指导、收集整理同学在小组中提出来的问题,拟定接下来的导学重点。)
   2?全班交流,了解诗意。
    (1)结合课文题目理解“故人”指谁。简介孟浩然其人,并说明他和李白是忘年交,“黄鹤楼”点明了送行的地点,“烟花三月”点明了时间。
    (2)反复朗读前两句。结合书上的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在黄鹤楼(李白)送别老朋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春光烂漫的三月里,朋友坐船顺流而下到扬州去。
    (3)把后两句作为想象意境、体会感情的重点,引导同学抓住“孤帆”、“唯见”展开合理的想象。
      (好朋友的船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滚滚地向天边流去。)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意境。
    (1)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2)生练习朗读,并加上动作。
    (3)扮演读。(一人扮演李白,一人扮孟浩然,扮演黄鹤楼送别的情景,另一名同学配音。)
    (4)闭上眼睛,低吟古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景象。
  四、指导背诵,加深感悟
   1?听录音范读,体会古诗的情绪节奏。
   2?分小组读,分别选出一名同学在全班赛读,在朗读中表达自身的感受。
   3?练习背诵。
   4?拓展练习,学习课后古诗《黄鹤楼》。
     黄鹤楼风景优美,自古就被许多文人墨客所喜欢。他们常在这里观赏胜景,写诗交友,所以留下了不少诗文。下面我们一起再来读读另外一首很美的诗。
     展示崔颢的《黄鹤楼》。
   5?生读,简略理解诗意。试背。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不但学会了一首古诗,还结交了几个生字朋友,愿意把它们记住吗?
   2?分析形体,分类识记。本课生字左右结构的最多,找出来比一比。“浩”、“唯”、“陵”是左窄右宽的字;“帆”、“故”、“鹤”左右相当;“影”是左宽右窄的字。
   3?把这些字美美地写在田字格里。
   4?展示评价写得美的字。
  六、教师总结
  和:板书设计
            2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辞〖 〗黄鹤楼
               孤帆尽〖 〗长江流   朋友情谊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