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4-8 12:52:00
|
只看该作者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的含义。
3、能动手实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
【过程方法】
创设情境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
培养同学勤于考虑,大胆质疑的精神,乐于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具学具】
鱼缸、金鱼。
【课时分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设疑,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13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动手做做看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喜欢给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今天他的问题又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他提的问题,并读一读。
研讨:上课伊始,教师提出的悬念就吸引住了同学,并相机提出了读书要求。同学兴致盎然,教室里一片朗朗的读书声。
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勾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同学学完以后)谁来读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不只找得正确,而且读得流利,声音也响亮,真不错!还有没有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1:是因为鱼的重量很轻,它浮起来,水就溢出来了。
生2:是因为杯子很小,所以水会溢出来。
生3:是因为鱼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所以水溢出来了。
生4:要知道答案,就应该做做实验!
……
研讨:给同学充沛说话的空间, 尊重同学的独特见解。
二、动手实验,解决疑问
师:看来同学们的看法不一,同学们说得好,百说不如一做,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师:(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同学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
师: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研讨:尊重同学的心理需求,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同学,让同学自主选择学习形式,给了同学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同学自身在动手实验、观察中得出结论。体现了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相结合,语文教学活动化的现代教学理念。
三、回归课文,感情朗读
师: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师:谁来说说自身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
(师褒扬他们读出了自身的感受。)
师:他们的体会各不相同,也读出了自身心中的独特感受,让我们像他们一样,读读这句话,读出自身的体会。
师:课文中还有两个小朋友,他们是怎样说的呢?请同学们找到两个小朋友说的话,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生:同桌分角色自由练习朗读。
师:请一组同桌分角色朗读两个小朋友的话。
生:一组同桌起来朗读。
研讨:师让其他同学评读,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同学,生生互动,一起提高。
师引导:想也不想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个词来代替?
(师相机指导,让同学读出自身的这种感觉)
生:分男女生读这两句话。
生:齐读这两句话。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
(师导读,生接读)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天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生:“一个杯子装满了水……这是为什么呢?”
师: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
生:“一定是金鱼身上有鳞。”
师:另一个小朋友肯定的说──
生:“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师: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于是回去问妈妈,妈妈鼓励她说──
生:“动手做做看。”
师:伊琳娜做了实验,觉得朗志万说的不对,她找到朗志万,大声质问他说──
生:“你为什么要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师: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
生:“我不是……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研讨:教师毫不吝惜地给了同学充沛读书的时间,同样是读课文,一次次形式都不一样,而每一次都充沛激发同学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教师的激励语言无疑为同学注入了催化剂,同学读得那么投入,那样认真,真正从学习中体验到了成绩感,自我价值和胜利自豪感。教师领着同学一起读书,既很好地培养了同学的语感和概括能力,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又凸现了教师带领同学一起走向教材的新教学理念。
四、质疑过渡,深化认识
师:现在,你们赞同“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师板书)
研讨:同学通过自主合作,从读书、质疑、实验、探究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出正确的认识。
五、静思名言,深化认识
师:在本节课将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名言:“实践出真知。”(师出示名言)希望你们永远记住它,让它指引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漫游!
生:齐读名言,背诵名言。
研讨:既注重了语言的积累,又体现了价值观的导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