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答疑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3-5 07:47
标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答疑
“绿树成阴”对吗?



人民教育出版社审读室 谭桂声





旧版《现汉》只收“绿阴”“树阴”“树阴凉儿”“林阴道”而不收“绿荫”“树荫”“树荫凉儿”“林荫道”。其根据是 l985 年 12 月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的规定:“荫”统读 yìn,“树荫”“林荫道”等应写作“树阴”“林阴道”等。这一规定不仅对“荫”的读音和义项作了调整,而且还涉及词形的改动。据此,“绿荫”“树荫”“树荫凉儿”“林荫道”“绿树成荫”等词语中的“荫”应一律改为“阴”。而新版《现汉》却与之相反,全面恢复了“荫”字在“树荫”一义上的传统用法:不仅增收了“绿荫”“树荫”“树荫凉儿”“林荫道” 4 个词条,而且将其作为推荐词形;同时将《现汉》第 4 版的“荫”字头释义中的“树阴:绿树成荫”,回归为第 3 版释义中的“树荫:绿树成荫”。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荫”统读yìn,“树荫”“林荫道”等应写作“树阴”“林阴道”等。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从系统性原则考虑,让“荫”“阴”分担不同的语义,但公众难以接受。“荫”字本身就有“树荫”一义,加之“艹”覆盖于上、“阴”被覆于下,其字形给人的心理暗示作用远非无遮无盖的“阴”字所能比,所以人们在“树荫”一义上对“阴”字的排斥就是很自然的了。不以“荫”而以“阴”表示“树荫”一义,造成通用性原则(树荫 86,树阴 8;林荫路 5,林阴路 0)与系统性原则的强烈冲突,凸现了约定俗成和人为规定的尖锐矛盾。新版《现汉》恢复了“荫”字在“树荫”一义上的传统用法,即充分考虑到公众的使用习惯。

从总体上看,新版《现汉》对异形词的规范,既较好地体现了通用性原则,又较好地兼顾了理据性原则与系统性原则。例如,“荫”“阴”与“树荫”一义都有语源上的联系,都有其理据性,但“荫”的理据性更强,用“荫”既合乎通用性原则,又比用“阴”更合乎理据性原则。

对新编图书的选文、引文或资料等,须忠实于原文。对其中采用的异形词的词形,不必改动,也不应改动。由于旧版《现汉》的影响,这几年来我社教材、图书改“唯”为“惟”成风。这样做,既无必要,也不妥当。如今新版《现汉》在词形选用上将“唯”“惟”易位互换,我们不应重蹈覆辙,再颠来倒去,徒生混乱。

对列入现行国家标准或国家试行标准而未采纳其规定的个别异形词,可参照上述第二种情况选用词形。

绿荫—绿阴、树荫—树阴、树荫凉儿—树阴凉儿、林荫道—林阴道,均可采用前一种词形,即新版《现汉》的推荐词形。但鉴于近年来我社教材、图书在 “树荫” 一义上已多用“阴”,而用“阴”也符合现行国家语言文字标准,因此可不作修改;但须注意,如有相关的后续教材、图书,应保持词形的一致。如果不属相关的后续教材、图书,统用“荫”或统用“阴”,均无大碍。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3-5 07:47
标题: 回复: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答疑
“斜”应读哪个音







问:《山行》一诗中的“斜”字,原读作“xiá”,如今注音为“xié”,字义相同,为何而改?是为减少小学生的麻烦吗?那么又怎样去解释旧体诗的押韵呢?



答:“斜”应读xié



斜,《辞源》注:今读xié,旧读xiá。



唐杜牧诗“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按诗的韵律,应读 xiá。但是,多数现代汉语词典中已无xiá的音,仅有xié的音。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根据现代汉语和普通话的习惯,将“斜”注为xié音。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3-5 07:48
标题: 回复: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答疑
“丁丁冬冬”是不是应该为“叮叮咚咚”?







  “丁冬”“叮咚”“丁东”是一组异形词,都是可以使用的。

  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对于未列入《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的异形词,在原则上可以自由选用词形,但一般采用社会通用的词形。我们大多以《现代汉语词典》为重要依据,采用《现代汉语词典》的推荐词形,并参考其他权威性辞书(《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辞海》《汉语大辞典》等)来选用词形。
  

  在前几年使用的旧版《现代汉语词典》(第四版)里,“叮咚”被弃置不用,而以“丁东”为推荐词形,“丁东”“也作丁冬”。2001年编写教材的时候,我们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主要依据,选用了“丁冬”作为教材用词。
在2005年最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对未列入《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的异形词,以通用性原则为基础,兼顾理据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进行了调整。对于这个词语的处理,以“叮咚”为推荐词形,“也作丁东,丁冬”。
最新的《现代汉语词典》取“叮咚”为推荐词形,充分考虑了通用性原则。“叮咚—丁东、丁冬”“叮当—丁当”,对这两组异形词,旧版《现代汉语词典》多年来大力推荐使用“丁东”,并以“丁冬”为副条,结果“丁东”“丁冬”的词频统计均很低。“叮咚”的词义是表示声音的,它们的词形带有表示声音的“口”旁,词形本身就能显示词义,使人产生由形及义的联想,因此构成人们乐于选用“叮咚”“叮当”的稳固的心理基础。


  综上,“丁冬”这一词形的选用,是在当时条件下作出的选择。教材修订时,我们会考虑调整为新版《现代汉语词典》最新推荐的词形。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3-5 07:48
标题: 回复: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答疑
二年级教学要求与一年级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一年级的教学重点以识字、写字为主,文章的作用一是识字的文本,二是熏陶与体会阅读的乐趣。



二年级与一年级教学要求最大的区别:



(1)培养语感,渗透理解。体现在:



●由主要靠读中感悟到通过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由说简单句子到说比较复杂的句子;



●由知道标点符号到使用不同语气的四种标点符号;



●由正确的读的指导到有感情朗读的指导;



●积累由词语到句段。



(2)简单运用,学习写话。



(3)进一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鼓励开展课外阅读。



(5)加强习惯培养。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3-5 07:48
标题: 回复: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答疑
低年级朗读应该达到什么要求?教学中怎样指导?







朗读应达到的要求:(1)正确读准每一个字,尤其是前鼻音、后鼻音、平舌音、翘舌音,或根据地方方言特点指导容易读错的音。还要读准轻声、儿化、变调。(2)读通句子。包括不多字、不少字、不错字,不颠倒、重复字句;读准标点符号的停顿和表达的语气;读好长句子中词语间的停顿和难读的句子。(3)流利朗读,并有一定语气。



低年级读书是应该有个层次的,大体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正确读──流利读──理解读(或有感情读)。



对于低年级来说,朗读的要求不是很高,能正确读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正确的基础上,逐渐达到流利,有感情。这个“有感情”也只是“读出合适的语气”“把句子的意思读出来”。这个要求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些难度的,需要老师的示范和点拨指导。所以指导低年级学生朗读课文,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举几个成功的例子:



例一:《画家和牧童》



师:戴嵩听了牧童的话是怎样说的?请你们读读课文,画出他说的话。谁来读读?



生:读“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了?”



师:如果去掉几个字,你们再读读,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生:读“我愿意听到你的批评,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了?”



生:这样说,好像戴嵩没有礼貌。



生:我觉得少了“很”字,好像戴嵩不是特别真心愿意听到批评。



师:那戴嵩真的愿意听到批评了?



生:是啊!



师:那好,请读读他的话,看怎样说也让牧童知道他很愿意听到批评,面对批评一点也不生气呢?



例二:《画家乡》



生:读“……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师:我们看看他画的画,看他家乡的海到底有多宽有多蓝?



生:他家乡的海看不到边,非常非常宽。



生:大海像蓝天一样。



生:大海非常蓝,像蓝色的宝石,还好像透明呢!



师:所以课文中说:



生:读“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师:你们读出了海的蓝,海的宽。能再读一遍吗?让我们再欣赏一下他家乡的大海的美丽吧!



例三:《三个儿子》



生:读“谁也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师: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生:说他嗓子好。



师:好到什么程度呢?



生:谁也比不上他。



师:你是这样读的,“谁也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想听听老师怎样读吗?看看我们谁读出了她妈妈要说的意思。



师:“谁也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怎样读是夸他?



生:老师这样读是夸他,说他谁也比不上。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3-5 07:49
标题: 回复: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答疑
二年级教材全文不注音,教学有难度,怎么办?







拼音是识字的拐棍,有利有弊。拐棍给到什么时候?需要进一步研究。但希望老师在现有条件下研究解决办法。如,第一遍读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允许查查、问问,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要有耐心。这对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有好处。长此以往,学生识字巩固了,朗读能力也就随之提升了。



另外,学生的学习有一个过程。希冀学生通过一次学习,就全部达到目标,是不现实的。学生在识字有遗忘的情况下,读书出现困难,要给学生时间。还可以借鉴阅读连环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多种方法帮助阅读。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3-5 07:49
标题: 回复: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答疑
二类字需要教结构吗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核心是准确把握两类字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把握不准,如果是把要求认识的字当成要求会写的字去教,提高要求认识的字的教学要求,不仅加重课业负担,疲于奔命,而且造成“认”“写”相互掣肘,必然导致该认的不巩固、该写的写不好的结果。


  实验区的老师在思想上要十分明确: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课文中认识,搬个地方也还认识,没有其他要求;要求会写的字,要能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写得正确、端正,大体了解意思,并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运用。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指导学生认识要认的字时,自觉不自觉地让学生分析、识记字形,在这方面想了很多办法,花了很多时间,结果呢,认字的巩固率并不理想。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严格按课标关于两类字不同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把时间、精力以及教法的改革用在刀刃上。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3-5 07:49
标题: 回复: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答疑
量词“枝”与“支”的用法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归类识字(三)第3课有这样一句话:

“姑姑给我一枝钢笔。”

在1998年2月印行的教科书上用的是“支”,而1999年3月印行的教科书上却改成了“枝”。经查核,“枝”与“支”通用。为什么同是人教版(1995年10月第二版)教材,前后会出现不同的字?对小学生来说,已习惯用“一支笔”的“支”,我该如何教孩子呢?恳请贵刊编辑部帮助解答。

河南省潢川县双柳镇中心小学 李 莉

吉林省辉南县大椅山镇董家小学 刘 春

据商务印书馆1996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量词“枝”的用法为:“用于杆状的东西:一枝枪、三枝钢笔、一枝蜡烛。”(见第1611页)量词“支”的用法为:“a)用于队伍等:一支军队、一支文化队伍。b)用于歌曲或乐曲:两支新的乐曲。c)用于电灯的光度:四十支烛光、二十五支光的灯泡。d)纱线粗细程度的计算单位,用单位重量的长度来表示,如1克重的纱线长100米,就叫100支(纱);纱线愈细,支数愈多。e)同‘枝’。”(见第1610页)

《现代汉语词典》中凡是用“x同y”表述的,编者都倾向于用y而不用x。量词“支同‘枝’”,表示用于杆状的东西时,“支”与“枝”可通用,但倾向于用“枝”。小学语文教材将“一支钢笔”改为“一枝钢笔”正是基于这一点。

但是,国家“八五”规划重点图书《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语文出版社,1998年)没有采用“x同y”的表述方式。该书在谈“支”的量词用法时说:“a)用于杆状的东西:一支笔、一支蜡烛。b)……(以下同《现代汉语词典》)在谈“枝”的量词用法时说:“a)用于带枝的花朵:一枝桃花。b)用于杆状物:一枝木枪、两枝铅笔。”由此看来,用于杆状物时,量词“支”和“枝”都是规范的,没有必要把“一支钢笔”改为“一枝钢笔”。《现代汉语规范字典》所提出的标准是“国家”级的标准,《现代汉语词典》所提出的标准是“专家”级的标准,前者更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令 怡)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3-5 07:50
标题: 回复: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答疑
量词“枝”与“支”的用法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归类识字(三)第3课有这样一句话:

“姑姑给我一枝钢笔。”

在1998年2月印行的教科书上用的是“支”,而1999年3月印行的教科书上却改成了“枝”。经查核,“枝”与“支”通用。为什么同是人教版(1995年10月第二版)教材,前后会出现不同的字?对小学生来说,已习惯用“一支笔”的“支”,我该如何教孩子呢?恳请贵刊编辑部帮助解答。

河南省潢川县双柳镇中心小学 李 莉

吉林省辉南县大椅山镇董家小学 刘 春

据商务印书馆1996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量词“枝”的用法为:“用于杆状的东西:一枝枪、三枝钢笔、一枝蜡烛。”(见第1611页)量词“支”的用法为:“a)用于队伍等:一支军队、一支文化队伍。b)用于歌曲或乐曲:两支新的乐曲。c)用于电灯的光度:四十支烛光、二十五支光的灯泡。d)纱线粗细程度的计算单位,用单位重量的长度来表示,如1克重的纱线长100米,就叫100支(纱);纱线愈细,支数愈多。e)同‘枝’。”(见第1610页)

《现代汉语词典》中凡是用“x同y”表述的,编者都倾向于用y而不用x。量词“支同‘枝’”,表示用于杆状的东西时,“支”与“枝”可通用,但倾向于用“枝”。小学语文教材将“一支钢笔”改为“一枝钢笔”正是基于这一点。

但是,国家“八五”规划重点图书《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语文出版社,1998年)没有采用“x同y”的表述方式。该书在谈“支”的量词用法时说:“a)用于杆状的东西:一支笔、一支蜡烛。b)……(以下同《现代汉语词典》)在谈“枝”的量词用法时说:“a)用于带枝的花朵:一枝桃花。b)用于杆状物:一枝木枪、两枝铅笔。”由此看来,用于杆状物时,量词“支”和“枝”都是规范的,没有必要把“一支钢笔”改为“一枝钢笔”。《现代汉语规范字典》所提出的标准是“国家”级的标准,《现代汉语词典》所提出的标准是“专家”级的标准,前者更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令 怡)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3-5 07:50
标题: 回复: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答疑
关于朗读指导







关于朗读的指导。要重视朗读指导。起始阶段的阅读教学,主要是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要舍得花时间,使学生读正确,通顺,流利,逐渐形成语感。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以及感情的变化。反对离开课文背景,对句子语气进行支离破碎的朗读指导。可以进行必要的范读,如,长句子的断句,句间的停顿,轻声,儿话,疑问句。(备选笑料,“老师的心跟同学的心贴在一起。”四川人说:“老板,给我来碗面块儿”,重读“儿”产生的效果)



教师范读,可以用一些更平等的方式,如,我也来试试,这样读是不是好一些?教师的指导读要把握恰当的时机。有时,为了突出自主学习,兜圈子,一定要让学生说出怎么读,或是不停地尝试,但又达不到教师的要求,心理受挫。



存在的问题:朗读指导缺乏有效的方法。



如,《泉水》一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片段。



环节一:



老师:齐读第二自然段,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讲了许多有关课文内容的话。



老师:你觉得泉水怎样?



学生:泉水很多,很热情。



老师:读出泉水的多和热情。



指几名学生读 ,老师评价:泉水真多呀,谁能比他更多。



又指名学生读。



环节二:



老师:齐读第三自然段,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



老师:你觉得泉水怎样?



学生:泉水很清澈。



老师:读出泉水的清澈。



指名学生读。



环节四:



老师:齐读第四自然段,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



老师:你觉得泉水怎样?



学生:泉水很甜很甜。



老师:读出泉水的甜。



指名学生读。



评析:缺乏对语文阅读教学本质的理解和把握。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同时强调,“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这种能力的养成主要通过学生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通过学生个性化的感悟和思考来实现的。以上教学活动,没有情的激发,没有思的启迪,朗读又何来感情?试问:什么样的感情叫“很多、很甜、很清澈”的感情?



再者,对学生了解不够。小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是以形象为依托,离开了具体的形象,理解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空洞而贫乏。以上教学,教师应该找一些生动的泉水的图片,有反映泉水源源不断地涌现的,有反映泉水清澈见底的,还有泉水丁冬丁冬流淌声的……,学生在这些形象作为依托的基础上,再通过现象,泉水除了照见了美丽的杜鹃花的身影,还照见了谁的身影?果树会结出哪些又大又甜的果实?从而丰富自己的生活世界,提炼自己的生活经验。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3-5 07:51
标题: 回复: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答疑

写话的指导







写话的批改



主张少改多保留,基本通顺的不改,勉强通顺的少改,真正不通的少改,这样批改对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有好处,斯霞老师曾给我们举过这样的例子:



(1)昨天,有个法国阿姨,到我们学校来参观,法国阿姨是女的,我们请她坐小汽车。(此例老师们可能都知道了,仅是参考)



(2)向日葵一天天的长大了,有的比老师还高,有的比同学还高。



(3)……有一天,我下课的时候,到厕所里去小便,看见一个小朋友小便在外面,我就对他说:“以后不要小便在外面。”



例(1)斯霞老师这样说,孩子唯恐别人不知道阿姨是女的,就写上了那么一句,这正是孩子的特点。因为在儿童时期,他们对阿姨等词的意义还不完全理解,只要他们不说“法国阿姨是男的”,我觉得没有什么关系。



例(2)斯霞老师这样说,孩子有长度的观念,可是不知道怎样来表达。在生活中他知道老师比同学高,就把高的向日葵与老师比,矮的向日葵与同学比,成人绝不会这样比。但出于孩子的思维,是可以保留的。



例(3)这个孩子已经在习作中写了学校的许多可爱之处,劝小朋友不要小便在外面是一件小事,于前面说的都不并列,完全可以不写上去。可是他思想上认为这是爱护自己学校的具体体现,那么,这就不是非删去可可的了。



尽量保留儿童习作中的一些词句,是批改中注意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习作中出现的不通词句,前后不衔接的地方,也还要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该删的删,该改的改。写话中,有词不当是最常见的,如“我怀着愉快而又高兴的心情到学校”“我刚刚才上一年级……”“天下着细毛大雨”,这些情况是不能放松不管的。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3-5 07:51
标题: 回复: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答疑
口语交际的编排及教学建议







从名称的变化可以看出教学内容的变革,从单向的“听话说话”转向“交际”。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交际性例析



(一)话题选定体现交际性



  片段一:《我们的画》

   ……

   学生经历了评画、改画、说画的过程后,教师指导学生举办画展。



师:现在,我就是“一年级图画展”的主办人(挂“主办人”牌)。谁想参加画展,就把画贴在黑板上。



师:我们将从这些画中选出“最受欢迎的画”。



师:现在要成立评画组,谁想当评委就要先在小组中自荐,然后大家推荐一位说得最好的同学担任评委(挂“评委”牌)。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就是“副评委”。



师:每小组在评委的带领下选出最受你们欢迎的画,可以是一幅,可以是多幅,并说出你们喜欢这些画的理由,最后由每组的评委总结大家的意见上台发言。



  获奖同学上台谈感受,台下学生随机提问。



评析:为了更好地创设生生互动的情境,教师以“举办画展”为话题对原有的话题进行了必要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创造了良好的交际契机。“举办画展”属于无中生有的教学设计,但它确是老师基于话题又不拘泥于话题的大胆尝试。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报名参加画展”“自荐和推荐小评委”“选画并说出理由”“总结发言和随机提问”等教学环节,既有个别表达,也有小组交流,交际的形式比较丰富,使学生在言语品质上也得到了较好的锤炼。



(二)情境的创设体现交际性



(一)奇妙的动物世界



1.师生交际,交流互动。



    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身边有哪些动物?然后创设情境,播放《动物世界》录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动物。在观看录象的基础上请学生说说了解了哪些动物的习性?除了录像里介绍的动物,还了解哪些动物的习性。



2.组内交际,生生互动。



  学生选定自己比较了解的一种小动物;向组里的小朋友介绍它的生活习性;谈谈自己和小动物之间发生过的有趣的事。同学讲的要用心听,有不明白的地方随时提问,讲的同学要给予说明,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



3.全班交流,大家补充。



  组内选代表讲给全班同学听,大家提问,请发言的同学补充。



评析:



1.情景创设是否具有交际性。录象所呈现的情境是动物介绍,提供了有关动物种类和生活习性的常识。这一情境对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他们产生亲近动物的情感有一定的作用,但从交际层面来看,情境本身蕴涵的交际因素不够。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在观看录象的基础上”“说说了解了哪些动物的习性”,此时,学生的口语交际以独白为主,是一种单向的言语输出,缺少与同伴的互动,这种状况的产生,与创设情境的局限有关系。



2.情境创设是否最优化。第一个案例中,录象情境的创设比较孤立,所发挥的的功能也比较单一,只是在交际活动的初始阶段起到激发兴趣,引出话题的作用,对后继的口语交际活动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微乎其微。



3.情境是否引发学生内需。交际情境的创设应当应发学生交际的需要,只有发自内在的交往需求,才可能产生实效的口语交际活动。从第一个案里来看,学生的言语活动基本停留在“说”的层面上,即便是所产生的口语交际现象,也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情境的创设很难学生主动交际的需求。



(三)路径选择体现交际性



(一)保护有益的动物



1.了解动物面临的危险



播放课件:有益动物被伤害的录象。



2.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3.如果你是被伤害的动物,你想说什么?



4.说说你所知道的伤害有益动物的现象。



5.讨论:如果我们继续伤害、捕杀有益的动物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评析:教师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了能触动情感的动人画面。教学情境的选择对促进口语交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从交际主体和交际对象的互动过程来看,这一组设计,侧重从交际主体角度出发,言语形式以主体独白为主,交际对象很难介入,缺少互动的可能,这种单向输出式的交际路径影响了口语交际质量。







(二)有趣的动物、植物



师:今天,老师把一个小家伙带到教室里来了,你们瞧……



生:是小金鱼!



师:快给小金鱼打招呼。



生:小金鱼你好!



生:小金鱼欢迎你到我们教室里来。



师:小朋友真热情呀。小金鱼说些什么呢?让我听听。(老师将小金鱼放在耳边,侧耳倾听)



师:小金鱼说:“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来到你们的教室真是太高兴了。



师:小金鱼这么可爱,你们想对它说些什么呢?



生:……



师:小朋友夸小金鱼长得漂亮,小金鱼可开心了。你们瞧,它摆动着尾巴高兴得跳起了舞。



评析:在这个设计中,老师显然把“小金鱼”当作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对象,但小金鱼不能运用口语,学生无法与它进行你来我往的交际活动,因此,这个设计缺少了口语交际的最基本条件──交际对象,使得交际明显减少了回路。其次,当交际对象无法回应主体时,老师越俎代庖,替代了“小金鱼”成为了学生口语交际对象,这就使生生之间的交际路径被截断,演变成了单一的师生交际。



二、口语交际的层次性



给教师的建议:



(1)尽可能让人人都参与,让学生互动起来,不要变成少数人的活动。使全班所有同学的口语交际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采取不同的形式:三三两两,同座,小组。全班交流,在短时间内参与人数多,老师要有要求,培养学生的习惯和兴趣,不致流于形式。要鼓励内向胆小的同学多发言。



(2)任何话题的讨论都不要追求统一答案,各抒己见,甚至可以展开辩论。可以采纳同学建议,如秋游,让学生觉得自己是主人,有成就感。



(3)有些口语交际事先要做些布置和准备。



(4)口语交际的大部分话题应该是让学生有话可说的。但仅供参考,老师不妨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话题,这也是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好时机。



(5)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儿童,适时评价,如,“这个词用得真好”“刚才你问问题的时候,能看着他的眼睛,还带着笑容,真有礼貌。”要注意在恰当时机规范学生的语言,注重交际性,听仔细,说清楚,说完成交际目的,不一定强求说完整的句子。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3-5 07:52
标题: 回复: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答疑
教材容量太大,每学期都觉得时间很紧张,怎么办?







教材容量大的意图:一是给孩子提供更充分的阅读材料,阅读机会;一是通过增加教学内容强制改善教学,引导教师不过细分析内容;一是方便安排生字,以避免某课生字量突破一定比例,给学生学习造成更大的困难。



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把握两点,一是巩固识字,二是流利朗读。到二年级,孩子有了一定基础,再慢慢提高要求。



教材容量大的处理提示:(1)整合教材;(2)领会编者意图,把握低年级阅读教学要求,训练朗读,不重在理解上;(3)根据课型,突出重点。把拼音、识字课、阅读课等课型一定要区分开。(4)简化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方法。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3-5 07:52
标题: 回复: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答疑
低年级写话要达到什么要求?







关键是兴趣的激发。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



没有学过的、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图画代替。(学过的字要会写!)



基本的要求:语句通顺。语意清楚。无错别字。



学生写话要求:对写话有兴趣,愿意把自己想说的话和想象中的事物写出来,写话中每次都能积极地把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运用到写话中。



学生写话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内容清楚,语句通顺,书写不潦草,容易辨认,(可以拼音夹汉字)。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学习运用四种标点符号。



具体做法提示:一年级以说为主,二年级说写结合。



(1)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一年级首先要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愿意并敢于说话。二年级可以训练说完整的话,例:谁干什么?你早晨怎么来上学的?力求完整、通顺;其次给孩子一些词语,鼓励学生用到句子中,使句子变得生动一些;最后,看图和结合实际说话,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训练,指导观察及观察有顺序。



(2)训练写话不重复罗嗦。写完整的话,通顺的话,真实的话。



(3)通过问答、听写培养学生连贯写话的能力。每一个问题,前后必须有联系。



(4)观察写话。



(5)想象写话。



(6)教师讲评重表扬。评价重点: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能正确使用标点。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3-5 07:52
标题: 回复: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答疑
二年级上册识字教学建议







在认写分开条件下的识字教学,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识字要求,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会使教学实践出现偏差。



本册安排450个要求认识的字,绝大部分都是常用字。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偏旁部件认记字形,发现识字方法,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要相信学生有独立识字的能力,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认记这些生字。



有些字词,如,“整齐”的“整”,“攀登”的“攀”,“摘棉花”的“摘”, “镰刀”“篱笆”,“躲藏”的“藏”,音义不难掌握,但字形结构复杂,笔画繁多,要初学汉字的儿童掌握书写比较困难,这些字词,没必要在认得它的同时,就让孩子书写。而以后他们学生学的字词多了,偏旁部首书写熟练了,书写也就不难解决。有些字,音、形、义儿童能掌握,但字义运用与儿童实际有一定距离,如,闪闪的,三心二意,万众一心,就暂时不要求运用。这种情况,在三四年级仍然存在,如,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绚丽多彩等词语,硬是让学生学了马上运用,学生就只好依葫芦画瓢。但是,还有一些字词,如,工人、学习、劳动、上、下、日、月,音、形、义等不难掌握,实际生活中也常遇见,儿童接触到这些字词时,就要求“四会”,事实告诉我们,是可能的。







误区:过细。分析到笔画,或字字要求写。有的老师持怀疑态度:不写,能巩固吗?不引导学生分析字形,学生能记住这些字吗?有些很典型的字引导学生分析字形,编编儿歌,猜猜谜语,确实有助于学生记忆。比如:“笔”。但是这样的分析一定要在认识字音之后。有些很简单的字,如“太”,很多孩子都会认了,还来分析,不是多此一举吗?在字形的指导上要从整体出发,可以考虑字形的结构特点,辅以重点部位的指导,帮助儿童建立音形义的联系,但切忌细致到指导每一个笔画,不要进行繁琐的字形分析,如,“叠”“藏”“舞”“柳”。



过简:一带而过,本课中认识,搬了家就不认识了。



总之,识字的第一步,就是放低要求: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就算认识。同时,通过各种形式,如,把生字和以前学过的字组成词语,句子,短文,让学生多读,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与生字反复见面,从整体上把握字形。通过提早阅读来复习汉字,巩固和发展识字。从人教社学期末提供的测查意见中,可以看出我们的这一观点。



《纸船和风筝》



  “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这一自然段有两个重点词“漂流”和“飘荡”需让学生理解。学生熟读课文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了简笔画“河流”和“高山”,随手将词卡“漂流”贴在河流上,将“飘荡”贴在高山上。启发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有水就漂,漂流的漂是三点水旁”。



  “有风就飘,飘荡的飘是风字旁。”



  学生略加思考,即抢着回答。而且再读时把松鼠和小熊吵架后互相不愉快的语气也读了出来。



  一对易混的生字,一对不易理解的词语,由于老师导向性的提问,竟然由小学生自主发现,并将字的音形义,结为一体,而且读中感悟,体验了情感、理解得多么深透啊!

(1) 找到文中含有“病”字的词语。学生画圈,理解词语(病床、病房、传染病,病了)    以词语为切入点,自然恰当。



(2)自由读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细细体会。畅所欲言,想象科利亚的“不能”和“只能”,体会科利亚的孤独和寂寞。



(3) 引读重点句段,体会科利亚躺在床上的感受。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3-5 07:53
标题: 回复: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答疑
在教学中以读书为主线的阅读过程怎样进行







要把握好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最好能读出感情。还有一个重要任务:认字学词,积累语言。此外,还要培养读书习惯,习得初步的读书方法,体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体现由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练读的过程。



下面我想以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为例来谈谈在教学中以读书为主线的阅读过程怎样进行。



一读,读正确。首先教师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 “小熊迷路了,它家就在北方。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它吗?”帮助别人的快乐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饶有兴致地自由读课文,碰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然后在四人小组里互相读课文,正音。这个环节的读书主要是读正确,字音读准,不掉字,不添字。



  二读,读通顺。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读的:“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像指南针一样能辨别方向的好朋友呢?默读课文,思考。然后最喜欢哪个好朋友就找到相关的段落多读几遍,再读给小组同学听。这一次读,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并互相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直至把课文读通顺,流畅。



  三读,读懂。就是要读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对文章的理解,虽然是低年级,这一步必不可少,否则就会走入泛泛读读的误区。这一步不是分析课文,而是根据课文具体情况,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帮助学生去感悟语言。看这位老师怎样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课文读顺了,现在能帮维尼找着回家的路吗?”老师这里有一幅图,中午的太阳当空照,谁来找一找小熊的家在哪个方向?语言文字化作生动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老师现在就是小熊,谁告诉我怎么回家呀?”学生兴致勃勃,争着告诉小熊怎样根据太阳和树影找到北方。课文的语言在这样的交际运用中内化成了学生自己的语言,学生真正读懂了课文。



  四读,读出感情。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读出感情,学生在前面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得了情感体验,对课文有了自己的感悟,便能逐渐读出感情并熟读成诵。这位老师是这样推波助澜,把学生的感情推向高潮的:“我们的小熊终于到家了,它给我们的太阳公公写了赞歌,我们来拍手唱一唱:太阳公公住半空,东西南北都精通,中午它就指南北,早晚靠它辨西东,要是迷路别害怕,看看太阳老公公。”再读课文,学生的情感体验应该又有提升。读出感情就是发自内心的独特体验了。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3-5 07:53
标题: 回复: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答疑
该如何教学生读好长篇课文?









  提问:该如何教学生读好长篇课文



  责编蔡老师与您交流



  教学篇幅长的课文,要把握教学重点。就朗读课文来说,课上如果让学生多次朗读全文,恐怕没有那么多的教学时间。朗读训练要分出主次,重点段落、句子要多读,生字集中的句子、长句子、不好理解的句子也要多读,朗读全文的次数不宜多,可以布置学生课外练习读全文。另外,问题不要提得太多,太碎,要精心设计,抓住重点。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3-5 07:53
标题: 回复: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答疑
第一课《找春天》的第一自然段中的“奔向田野”中的“奔”该读第一声还是第四声?









  《找春天》一课的“奔”,应读第一声。请参看《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注释。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3-5 07:54
标题: 回复: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答疑

怎样教二年级的孩子学会积累?







  您问题中提到的“积累”,估计是指词句的积累。我看到有的老师是这样做的: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读给同学听;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课外读物中好的词语、好的句子;鼓励学生把会写的词语或自己想写的词语、句子,抄在词句集锦本上;借助展示台展示自己书面积累的词句等。有的教师还引导学生将积累的词语运用于口头或书面表达之中。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词语的习惯,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词汇,发展学生的语言。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3-5 07:54
标题: 回复: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答疑
二年级下册的识字量又增多,要求会写的字更多,如何在课堂上较短的时间内指导学生完全会写这些字呢







  二年级下册全册识字量没有增加。这一册识字量与一年级上册识字量相同,比一年级下册少150个字,比二年级上册少50个字。这一册的写字量是增加了,比二上多写50个字。这套教材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低年级在识字、写字的安排上采取多认少写的编排原则。一年级认字多,写的少,是考虑对于初入学的儿童来说,写字比认字难度大。从二年级开始逐渐减少识字量,增加写字量,这样做是考虑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字基础,适当增加写字量也不会给学生造成负担。
  至于在二年级下册写字教学中如何操作才能节省教学时间的问题,我们提出几点建议供您参考。

  1、要明确本学期写字教学的重点。

  本学期写字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写字质量,不但要把字写正确,还要把字写美观。

  2、指导写字时,要抓难点。

  教学时,不要字字分解笔顺,也不要不分难易逐字做指导,只有这样做,才能节省教学时间。例如第9课要写的字:“岛、纱、环、绕、胜、隐、约、省、盛”,组成这些字的偏旁和部件学生都写过,就不要再一笔一笔做指导。教学时,只需提示“纱、省”中的“少”第一笔不要写成竖钩,“绕”不要多加一点,写字时要先观察范字,书写时要摆好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就可以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做个别辅导)。重点指导“展、建、茂”的书写。

  3、不要字字分析结构。
  汉字结构的知识要给学生,可以用典型的字例来说明。如:以“朗、钉”等字为例,认识左右结构;以“迈、迷、冈、厚”等为例,认识半包围结构等等。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3-5 07:54
标题: 回复: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答疑

请问第四册中的第27课是“揠苗助长”还是“拨苗助长”,







  提问:请问第四册中的第27课是“揠苗助长”还是“拨苗助长”,可是成语词典中却是后者,我们应该怎样给学生解释

  回答:“揠苗助长”、“拔苗助长”都是对的,推荐使用的是“揠苗助长”,建议您手边备一本《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商务印刷馆),关于字词音的问题,可随时请教它。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3-5 07:54
标题: 回复: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答疑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第一题是看图让学生说比喻句。请问哪句是比喻句?









  提问: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第一题是看图让学生说比喻句。请问哪句是比喻句?



  1、飞机像蜻蜓。

  2、蜻蜓像飞机。

  3、剪刀像燕子的尾巴。   

  4、撑开的雨伞像蘑菇。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说出了这样的句子,实在是分不清对错。



  责编蔡老师与您交流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的第一题,不是让学生说比喻句。这道题的编辑意图是启发学生观察和想象,发现图上事物的形状有相似之处。通过学生的表述“扇子像银杏叶”,使学生初步感知语言中的比喻。教学时,千万不能讲解比喻句的概念,也不要让学生辨别比喻句,这不是低年级的教学任务。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