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 地形图的判读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5-7-18 17:40
标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 地形图的判读
课后反思 在课堂上预计让学生自己用橡皮泥根据地形图来捏制一个山脉模型,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是问题多多。首先,学生不会读地形图,没有预想到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其次,学生都没有准备橡皮泥,有两个拿来我们农村孩子玩的泥巴,即使这样学生的热情还不在创作模型,却是打闹玩笑;还有,就是学生创作模型的速度太慢,一节课中根本不可能完成模型的制作。以上出现的情况,我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再次教授本节课的时候,可以把创作模型的任务在课前予以布置,组织完成。橡皮泥可以由学校的地理实验室提供,老师可以亲自制作一个模型给学生用来示范,这样也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过程中,可以用钢尺将模型切开,可以让学生非常直观的看到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加深印象。有助于本节课的学习。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5-7-18 17:41
教学随笔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地形图的判读》这部分知识较为抽象,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立体空间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学习难度较大。所以本节课没有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针对学生感性思维仍起主导作用的特点,用问题导入,通过探险队探宝这一形式引入,多次富含趣味性的导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同时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演示一些相关生动、直观的课件,动手操作模型、画等高线图直观性、形象性比较强的方式,降低学生学习的困难,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效果较好。

从课堂上,我发现: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在第一时间里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如:导入中从学生测身高、领校服入手,通过学生亲身演示,调动学生的情绪和课堂气氛,然后抛出“一座大山的高度在从哪算起呢?高低不平 形态各异的地形如何在平面地图上表现出来?”这个问题后,学生的好奇心就被调动了起来,激发出了学生的兴趣,逐渐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为主动探究打下基础。

其次,给学生施展的空间,让学生动起来。

设计合理的导学案,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领作用,也是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和空间。再者,本节课设计了多个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如:制作地形模型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动手动口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小组成员之间协调合作、有效合作的能力。活动设计中,充分体现“情趣”教学的理念,这就给了学生多个动手动口  培养实践能力的机会,让学生手动起来,嘴动起来,思维动起来,将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 和谐统一的轨道,让地理学习更具生机与活力。

教学中,通过运用直观教具,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智慧潜能,使有着个体差异的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学生们都能够认真观察课件演示中的每一个步骤,积极发现、探讨问题,较快的掌握了“地形图的判读”方面的地理知识。特别是由于运用了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使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等教学重点和难点得到有效地突破。

但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课件还不能较为细致的表达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势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的形象思维与理解程度降低;课件没有完备的交互功能,部分学生不能参与到课件的操作演示当中去,对学生动手实践缺乏的有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把握等。今后要加强课件制作知识的学习,优化课堂结构,使现代教育技术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5-7-18 17:41
教后记    《地形图判读》这一节文字不多,但内涵丰富,是七年级地理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中,我以多媒体为载体,以海拔的认识——等高线图的判读——山地部位名称——分层设色地形图作为教学主线,较好的演示了等高线的基本原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分层设色地形图等知识,使教学变得形象生动,较好的强调了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获取知识。
     但是讲到等高线的形成原因时,表述有点不理想:我说这几个水平截面像几把刀一样,把这座山体切成四垂直距离相等(即等高距此文转自 相等)的几块,这每一块底部都有一个轮廓,我们将这些轮廓像盖章那样依次盖到同一水平面上,这就形成了这幅图,这幅图就讲作“等高线地形图”。
     还有辨析山谷和山脊时,我讲述为:这两幅图,我们该怎么来识别它们?这两种地形部位处发生了弯曲,它们到底向哪边弯曲的呢?我们先看山谷这幅地形图,我们会发现最外边的海拔是200米,而最里面的是800米,等高线由外向内弯曲凸出,那也就是说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所以(高处)凸高为谷;而我们来看看山脊,我们也会发现,这边的情况刚好跟山谷的相反,即是凸低为脊。好,请大家将课本上的内容做笔记……
    总之,如果语言的表达能更简短精确、风趣幽默,我相信效果会更好,还要继续努力。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