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5分钟) | 让学生做两个小实验: [学生实验1]“水折断铅笔” 在玻璃杯中盛满水,把铅笔斜插到玻璃杯的底部,从侧面观察杯子,会发现铅笔好像折断了(如图1)。 图1 [学生实验2]“空碗现硬币” 事先在空的碗里放一枚5角硬币(如图2),使硬币刚好被碗的边缘挡住而看不到。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另一名同学慢慢地向杯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者看到了硬币,还会发现硬币升高了。 图2 上述实验中,学生能看见水中“折断”的铅笔和“升高”的硬币,是由于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了一种光现象,这就是本节要学习的光的折射,由此引入新课。 | 学生进行实验,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 以魔术的手法,让学生亲自体验神奇的现象,激发学习兴趣,引出物理问题,体现从生活到物理的课程理念。 |
新课教学(30分钟) | 一、光的折射 老师:出现上述不可思议的现象,是因为光在水和空气中传播时发生了一种光现象。如果能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就好了,为此需要光源──激光笔。怎样把光在空气和水中的路径显示出来,你有什么办法? 老师进行演示实验:将激光笔固定在铁架台上,往水槽内加一定量的开水,把激光笔发出的光射向热开水上面的“白气”中,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请同学们猜猜,如果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光是否还沿直线传播?老师接着演示:将激光笔发出的光从不同角度斜射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在水中的径迹。特别注意进入水中的光线向上还是向下偏折(如图3)。 图3 指出: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让学生把刚才观察到的情况画出来。提醒大家注意:画的时候要画出空气和水的分界面,画出射向水面的光线,进入水中的光线,特别注意进入水中的光线向哪个方向偏折。 指出:为了描述光折射时的规律,需要引入法线,它是过入射点与分界面垂直的直线。结合学生刚才画的图,讲解光的折射现象的定义,了解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等有关名词(如图4)。要特别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图4 学生实验:用玻璃砖探究光的折射特点。 (1)器材:激光光源、玻璃砖、量角器、直尺。 (2)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去观察: ①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吗?(若不改变,光路应为什么方向) ②与入射光线相比,折射光线是偏离还是靠近法线? ③使入射角增大,则折射角如何变化?入射角减小呢? ④发散、深化提问:上面讲的是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是斜射。若直射(垂直入射)呢? 由教师引导学生仿照光的反射定律,总结出光的折射定律。 (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折射角随入射角同方向变化)。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均为0)。 我们已经知道,光在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那么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否可逆呢? 在刚才的玻璃砖实验中先让光由空气射入玻璃中,记下入射光线、入射点、折射光线的位置;再让光线逆着折射光线方向射入,观察光线是否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 总结: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 学生交流并回答:在水中加些牛奶或肥皂水,可以显示光在水中的路径。在水面上方喷烟雾,或者利用热开水上面的“白气”,可以显示光在空气中的路径。 学生:光沿直线传播。 学生: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时,会有一部分光反射回空气中,还有一部分光进入水中,但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学生观察并和老师一起画光路图,熟悉与光的折射有关的几个术语。 学生进行实验,并回答问题。 学生实验并讨论得出结论。 | 学生前面学习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时,曾借助漫反射来显示光路,此处进一步运用,体现知识的前后联系。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为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做好铺垫。 由学生亲自体验得出的结论,不仅印象深,还能培养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 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很自然地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 |
二、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1.通过画出光的折射光路图,解释池水“变浅”,告诫学生千万不要贸然下水。在解释池底变浅时,要强调从池底折射出的光进到了眼睛,人才能看到池底。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觉得折射光线好像是从交点射来的。再跟平面镜成虚像的情况对比,说明眼睛看到的是池底某点的虚像,位置在池底之上。眼睛看到的池底各点都如此,所以看起来池底升高,池水变浅了。 2.叉鱼问题:你们认为渔民用叉瞄准水中的鱼能叉到鱼吗? 光的折射现象不仅能发生在两种介质中,同种不均匀介质(如大气)中也能发生光的折射。大气中的折射现象:太阳变形、海市蜃楼、星光闪烁等。 思考: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对不对?应该怎样说? | 学生:不能,因为看到的是鱼升高的虚像,实际的鱼在看到的鱼的下方。所以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 学生:不对,应该说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利用物理知识解释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与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对照,体现知识的前后联系,避免学生混淆。 | |
课堂小结(5分钟) |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或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恰当总结。 | 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老师同学交流,最后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