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小学英语》教材内容丰富,题材新颖,贴近生活。教学内容涉和家庭、购物、旅游、生态环境等,富有时代气息,容易激发同学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但它的容量较大,有的老师因课时少而忽视知识教学,教科书中的“发音和拼法”被舍去不做交代,致使不少同学因记不住单词而掉队;有的老师不敢讲语法,怕被批评“走老路”。英语教学似乎也总是徘徊在教材与考试之间。在这个重视成果的年代,老师们往往是靠走“老路”获得“成果”。 上《牛津小学英语》这几年来,经历了许多困难,也经常感到当前英语教育体制带来的种种困惑。这一切都会让人考虑:怎样一种牛津英语教学模式能让同学既学得开心,又能应付考试呢?
牛津英语这套教材有着我国保守教材无法比拟的优点:结构新颖、图文并茂,贴近生活、涉和面广。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对于国内同学来说,本套教材词汇量大,语法“零乱”,却也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协助同学既能有效地记忆单词,准确地运用语言,又要坚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一难题自然摆在了教师面前。我在教学中针对词汇、语法这两大难题做了以下两点尝试。
一、巧妙编游戏,单词易记又有趣
由于同学没有系统的学过音标,对词的读音尚处于机械模仿阶段。同学要在短时期内掌握大量的新词确实存在很大困难。我在教学中一方面启发同学采用谐音联想的方法,将“音”同“义”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动脑筋,编游戏,想方设法协助同学迅速准确地记忆单词。
例如,我编了一个从词中找词的游戏叫“Word in word”。在这个游戏中,教师向同学出示卡片,要求同学迅速找出词中词,如:flat(at),small(all),than(an),woman(man),beach(each),peach(each),weight(eight),cage(age),bus(us),brother(other)等等。这样的单词很多。由于这些“词中词”与本单词的读音和拼写都有直接联系,同学很容易就可以把新旧单词联系起来,既达到了温故知新的目的,又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极其有效地协助同学掌握单词的正确发音和拼写,使枯燥的单词变得生动有趣,简单易学。
再比方“改头换面”游戏(Change the face)。我向同学出示一个单词,要求同学将所给单词,或添或减或换一个或几个字母后变成新单词。如给出“right”, 要求对字母“r”做变化。同学便会积极开动脑筋,想出很多词,如“light,bright,fight,night,height,eight,weight”等等,有些可能老师都没有想到。做这个游戏时同学的积极性被充沛调动起来,大脑处于兴奋状态,积极去挖掘去回忆已有的词汇,完全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个游戏同“Word in word”一样,可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同时又可以协助同学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一些字母组合规律。
二、语法规则不用愁,只须记住“顺口溜”
牛津英语强调以同学为本,以同学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同学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一点在本教材的编排体系上已得到充沛体现。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完全抛开语法。不可否认,对于一个受母语影响已经很深的中同学来说,了解语法规则对于语言的学习是有协助的,也是必要的。但如何使枯燥的语法变得生动有趣,简单易记,却让人费尽心思。我在给同学归纳语法现象时采取编“顺口溜”的方法,因为“儿歌”同游戏一样深受小朋友们喜爱。这种方法,同学学起来容易,记起来扎实,同时也便于在以后的语言运用中以此来修正错误。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同学会说出这样的句子:
We are go to school together.
I'm play football.
He like to watch TV.
这标明同学在时态的运用上还存在问题,没有找到规律。针对这一现象,我编了两则“顺口溜”,协助同学掌握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的构成。举例如下:
我总唱歌,我常喝茶,动词是啥就用啥。
他、她、它后面动词长尾巴。
我怎样,他多大,你在哪儿,
看不见动作用am,is,are。
有了这个“顺口溜”,教师只要向同学简单讲解:
1.当表示某人“经常”、“总是”做某事时,第人称单数后的动词有变化,其余都用原形。
2.当表示怎样”、“年龄”、“存在”时,没有动作,用am,is,are表示。
再比方,“正在做事要注意,动词前有be,后有i,n,g”。简单一句话就可协助同学掌握现在进行时的构成了。当同学出现语病时,教师只要提和“口诀”,不需反复讲解,同学便会自我发现问题所在了。
在一系列的英语教育改革过程中,不难发现英语教育越来越倾向于注重同学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这可以从牛津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的对比中就可见一斑。牛津英语教材与以往的教材内容相比,形式有较大的不同,词汇量大增,语法难度加深。由于与原有的小学教材不能衔接,对同学造成极大的困难,对我们老师来讲也是一种新的挑战。不过,刚开始接触牛津英语,就感觉这套教材趣味性强,贴近生活,时代感强,同学容易感兴趣。牛津英语教材的编排是以一个个主题划分单元,如Hobbies, Festival, Asking the way等。同时,在每个主题下又和有几个小主题,如在 6A课本中,在Festival这个主题下,有 Chinese Festival, 谈和中国节日的,有West Festival, 有关外国节日的等。更为重要的是,在每个小主题中,教材都相应地提出了一些任务要求,这使得牛津英语教材与任务型教学模式相适应,为近来广泛推行的任务型教学提供了重要基础。“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是以促进同学主动发展为宗旨的新型教学模式。因而,这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将有利于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
教育部新颁发的《英语课程规范》明确指出: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倡议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胜利,强调同学能用英语做事情。根据《英语课程规范》对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将英语的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当中,使同学在使用英语完成任务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学会英语,更主要的是培养同学运用英语的能力。
教师在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6 20:33
课上传授完某个知识点,必需确定同学已初步掌握这个知识点的前提下才干组织同学去作调查。例如:在教6B Unit 6的句型:“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I like…”和“Why? Because …”时,教师先引出句型,然后让同学进行pair work,再请几对同学来演示,等同学对此句型基本熟悉以后,再进行调查,比较适宜。因为经过pair work,同学对survey中需要用的词汇、句型,在听、说和写等方面已相当熟练,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查活动,起到了巩固当堂教学内容和培养同学口语交际能力的作用。在同学熟悉survey所需要用的词汇和句型的前提下,先组内进行survey,相互调查,做到人人开口,并做好记录。那样的话,在小范围内,每个同学得到了口头操练。这还不够,因为这还是group work,面还较小,那么接下来就是请各位组长去调查其他小组的成员,活动范围一下子扩大了,局部同学可以在教室内自由走动,行为不受拘束,调查对象不受限制,想去调查谁就去调查谁,这样就把group work扩展到free work。在做survey的时候,大局部同学都饶有兴致地做调查,个别同学被这气氛所感染了,会主动地去问老师或同学,此时老师的任务是个别辅导这些基础较差的同学,鼓励他们,让他们战胜自我,消除恐惧心理,大胆地开口表达,并控制好课堂节奏,这样一来,课堂上做到百分之百的人人开口,达到了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教的目的。
牛津英语这套教材整和了听、说、读、写,容量比较大,大概一周一个单元,在这一周里,每堂课都是新课,比原来的新教材更有趣。培养同学的听说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核心。听是接收语言,说是输出语言。它们是一对不可分离的结合体。我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将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视教学内容的需要先说后听,或先听后说。我通常要求同学先听后说,目的是要求同学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平时我很注意同学朗读单词和课文。在组织课堂听说活动的时候,通常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即依照同学的能力和英语水平分成若干小组,通常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小长,组织同学进行口语活动,每个同学在小组活动中都有机会表示自身。在操练的过程中,大家一起分享信息,丰富信息,重组信息,相互刺激,激发思维,能力较差的同学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借助群体的力量,克服胆怯心理,增强自信心,激发智慧和潜在能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相信:只要有心就会有法。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同学走出课本,让英语走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