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关于构建中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探索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7-4 01:22
标题: 关于构建中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探索
关于构建中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探索
摘要:结合中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特点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通过实践进行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全盘否定原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在原来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符合新课标的做法保留,对不符合新课标的做法结合学校、学生、专业等特点进行修改、创新。不断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生教学方法。不断通过变换各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打造轻松高效的课堂。改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
关键词:生物化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生物化学是介于生物与化学之间重要的边缘学科,是物理、化学等理论与技术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所产生的交叉学科,是一门集理论与实验为一体的专业基础课程,在相关学科的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具有知识密集、内容复杂、信息量大、记忆性强、实用性强、实验技术更新快等特点。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和中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前景看好,而毕业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应用不充分等问题,护理专业的学生把生化课称之为“神话”课,足以看出课程的难度之大,但是该课又是本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需要学生必须掌握其基本理论、基本原理,故本文就针对传统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生物化学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在后面的专业课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高考升学或就业开一个好头。本人通过10年的中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实践经验结合对高中《生物学》和《化学》等相关学科的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是落实教育教学目标的主渠道,而要扎实地落实新课程标准,必须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如何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是每个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以下是本人在中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中关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与同行共同学习。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关键。
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是关系到新课程标准能否落实、课题教学模式能否创新的关键因素。在课程改革初期,有些教师没有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仍然留恋原来的课堂结构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习惯于原有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双基教学,只注重教学的结果,不重视学生的理解和思考,不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过程,面对学生在课堂或课后的疑问,用“考纲不要求”、“给你讲你也听不懂”等终止学生思考的语言,把教学看成是只给结论或知识的传授。这种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教学模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另外,还有个别教师完全抛开原有的课程体系,以为地追求课堂的新颖、热闹,不再从头讲到尾,而是出现了从头问到尾,从头讨论到尾,或从头到尾都是知识问答,或模仿秀等“放羊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缺乏了思维的活力和创新,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的培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还有部分教师唯高考大纲是从,只管抓学生的考试成绩,运用题海战术,急功近利,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过程,虽然成绩比较好,但是学生比较辛苦,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缺乏创造力。因此必须要落实新课程标准,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面对新课改,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去学习、探索,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这样才有可能摸索出适合本校学生的教育教学新方法、新模式。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念。平时要通过各途径、各渠道、各机会积极参与新课改方面的学习、培训等。面对新课改既不盲从,但也绝不内心排斥,要一分为二的,实事求是的认真对待,参与研究、改进,以不断形成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的模式。
二、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有效探究。
    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全盘否定原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在原来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符合新课标的做法保留,对不符合新课标的做法结合学校、学生、专业等特点进行修改、创新。
(一)以问题讨论为主线,设计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以问题的讨论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围绕问题的解决,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这种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是: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得出多个结论。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次“再发现”。因此,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是学生进入探究状态的导火索。问题由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发现,这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很大作用,改去了过去的“填鸭式”教学中学生不自愿接受的弊病,由教师想尽一切方法让学生听转变为教师设疑师生或生生共同探究(主体是学生)。当然,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方面和引导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方面尤为重要,要能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内化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该作好多方面的引导。创造平等、和谐的气氛,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勤于提出问题;点拨提问技巧,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也就是说,让学生有提问的胆量、习惯和技巧。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产生问题的策略有多种:1.捕捉新奇提出问题。生物化学领域中有许多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新奇的,像呼吸本质(为什么我们人类吸入的是氧气而呼出时转化为二氧化碳?)、糖尿病机制与糖代谢、有机磷农药中毒机理与酶、淘米次数过多与水溶性维生素的关系、DNA分子机构与遗传、重金属中毒后喝牛奶为什么就可以自救、为何动物冬眠不会冻死、为何人不吃肉也会长胖、维生素E在医学美容上有什么作用等。学生对这些知识感到新鲜好奇,很容易产生“为什么”的求知欲教师围绕这些创设出各类问题,通过学生预习、课堂自学、小组讨论、教师释疑等途径达到课堂教学目标。2.发现矛盾提出问题。如在学到脂类代谢是可提出为什么沾了油的衣服用水洗不掉,而用洗洁精能洗干净,学生自然产生疑问,油是什么物质?洗涤剂是什么物质?为什么能洗干净油呢?既然油和水互不相溶,以水为主要成分的雪糕中的奶油怎么可均匀分散在雪糕中,使我们吃的每一口都很香甜呢?借助问题的讨论和老师的点拨,不仅化解了疑点,而且激发了求知欲望,增长了实践知识。3.纵横比较提出问题。生物化学中出现很多相近或相反的概念,加氢与脱氢、水解和脱水;脂与酯;水化、乳化;氨与胺等。通过比较可产生一系列问题,讨论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诱导不仅仅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使学生不断解决这些问题。实施探究式教学,学生不仅构建了新知识,也提高了科学探究的能力。4.案例分析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如在胆红素的来源、运输、转化、排泄”的教学时,设下此问题情境:一位50岁的建筑工人,在一小时前大量吐血,急诊入院,主诉其早上在建筑工地搬运水泥袋时,突然呕血,心悸昏眩,无力。患者有十多年的酗酒史,皮肤和巩膜有黄染。曾因食欲不振、乏力、肝区疼痛去医院就诊,被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实验室检查结果为:尿标本呈深茶色,尿胆红素++,尿胆原++++。那么请问:患者胆红素代谢呈现了哪些异常?黄疸有那些类型?而患者呈现的黄疸病症属什么类型呢?患者的血液、尿液和大便中,胆红素及其代谢产物可能会呈现什么变化?通过案例导入或设问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该知识的欲望。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7-4 01:22

(二)以平等交往为前提,设计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主题讨论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发挥学生的群体效应,使学生在交往中学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互动式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双方能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能达成共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能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实现教学相长。生物化学互动式教学设计是以平等交往为前提的。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人人参与的平等对话。要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平等交往,教师应主动转换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只有这样的互动交往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实际教学中,常见的互动方式有:(1)趣味引动。即用学生感兴趣的事例,把他们带入课堂知识的学习中,用生活中的事例如比如,在讲解呼吸链抑制剂鱼藤酮的抑制原理时,可以先讲古代日本渔民打渔趣闻,他们用生长在海边的一种藤条状的植物在水中浸泡,鱼就会自然死亡,后来研究发现鱼的死亡是由于呼吸链被抑制,细胞缺氧而死亡,就把这种抑制剂称为鱼藤酮。这样的讲解,使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知识点。又如,在讲解DNA的双螺旋结构时,除了将结构模型展示给学生看外,可将它比作一个围绕一垂直中轴的、右手螺旋的双扶手楼梯,磷酸和脱氧戊糖组成的两条链相当于楼梯两边的扶手,两条链之间的碱基对相当于楼梯的台阶,台阶(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稳定两条链的主要力量,台阶平面与中轴垂直,台阶之间的间距为0.34nm,每一螺旋含有10个台阶(即螺距为3.4nm)。这一形象化的比喻,使得学生牢牢记住了复杂的DNA双螺旋结构。再如,利用糖代谢知识分析糖尿病“三多一少”产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利用酶原激活的知识讲述急性胰腺炎产生的生化机理。利用酶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原理介绍有机磷农药的杀虫机制、利用氧化磷酸化解偶联的知识解释感冒的一些症状等等以及趣味实验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产生求知欲望。(2)实验带动。实施实验教学,可把学生带入思维互动的新天地,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假设和推论,都能使学生以积极的思维状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三、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生物化学教学方法。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课堂教学发展,这些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普及与运用。计算机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领域应用相当广泛。在生物化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比如在蛋白质、DNA、RNA、糖类、脂类等的分子结构教学中,通过幻灯片及flash动画等“图文并茂、活灵活现”的展示给了学生,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习兴趣。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情景。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如在教学“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一课时,采用蛋白质生物合成FLASH动画导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这样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教学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节约时间。
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比如在糖类的有氧氧化教学中,几十步的化学连锁反应,不断变化的反应部位、反应条件、能量的生成与消耗、水和二氧化碳的生成等复杂的内容,利用PPT直观形象的展示每一步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等,突破了教学难点,节约了板书的时间。
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很多,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开展和实施,相信先进的教学模式会不断产生,作为一个生物化学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进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尝试、实践。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学生的化学成绩、科学素养及综合能力也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四、不断变换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打造轻松高效的课堂。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这种方式往往出现“教”大于“学”,即教师教的知识学生无法全部吸收,只能掌握其中的一部分。对于一些学困生,还可能会出现有“教”无“学”。这种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自主性,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造成师生负担过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使一些学困生产生厌学情绪。而单靠补课,对学习、纪律双困生效果不大。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因此,如何转变教学方式,采用哪些有效的教学方式(如互动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和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的整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广大师生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关注学困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曾经听德国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尼希特莱恩教授讲“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不断的改变方法”。开始我觉得不断改变教学方法,会不会有学生适应的问题,通过近期本人的试验,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活”了,学习效率也自然提高了。接下来我将几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与同仁们共享: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7-4 01:22

(一)对文章独立做标记画下划线:
在“学案导学”教学教学模式下,学生必须会独立对文章(或所学知识)进行理解。正确地做作标记和画下划线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要在开学初将“阅读标记划线法”(前面已介绍)的规则和注意事项进行培训学生。具体步骤:1.学生尝试对一篇文章作标记(试验):学生围圈坐着。分发练习纸,学生用约5分钟的时间来处理。接着随意分成3-6个小组。在小组中学生比较和交流作标记的文章。2.学生制定对文章作标记和画下划线的规则:学生通过自己的比较确定,他们对文章作的标记和画的下划线是不同的。但是在作标记时有一些原则应该注意。学生安静地填充文章“为什么要作标记和画下划线”,他们以此来制定这些原则。约10分钟以后,每三个人比较一下他们填充的文章。通过处理“阅读标记下划线法”的规则来加深题目,约10分钟后让一位学生读出答案供比较。3.教师对正确画下划线的说法:教师举例再次清楚地表明,为什么正确对文章画下划线如此重要。4.学生正确地对文章作标记和画下划线:现在学生根据制定的规则处理练习文章。
(二)用图案卡片培养交往能力的方法:
这一方法的特殊目的:共同思考一个问题的表述;利用学生现有的能力;激发学生开动脑筋,以此来促进学习过程;所有学生都应能够在无恐惧的氛围中发言——“坚冰已经打破”,没有需要为说错什么而害怕;许多要能够说出来。具体步骤:1.所有学生围坐成一圈。2.每个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思考3分钟。3.在此期间教师在学生圈子中间放上约30张不同的图案卡片(A4纸)。4.每个学生有机会安静地观看这些图案卡片。5.每个学生自己找出一张对他来说对问题最有针对性的卡片。(允许几个学生挑选相同的卡片)。6.组成四个小组(站立着)。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组里说名,为什么他选这张卡片。7.等站着的学生都轮到后,大家再回到座位上。在事先没有确定发言顺序的情况下,每个学生再作一次说明,为什么挑选那个图案。在陈述前先向大家展示一下图案,然后将那张图案卡片放到圈子中间,这样可以产生出不同图案的“拼图”。
(三)滚雪球法:
这一方法的特殊目的:培养集体能力;利用思维的多样性;积极解决问题;一个班级的学生应借助这样的学习过程很快相互了解。具体步骤:1.每个学生得到一张上面写着问题的小卡片。2.每个学生在卡片上写上针对这此问题的四个答案,约用5分钟的时间。3.写完答案后,随意分组(小组人数按卡片背后的数字而定)。4.从大家带来的建议中小组成员筛选出四个最重要的答案,每个小组成员记录下这四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又在每个学生的卡片背后贴上不同颜色的小圆点(对这一过程约安排20分钟时间)。5.获得相同颜色小圆点的学生组成新的小组。6.在这一小组中,要把各种建议统一成每个小组成员都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五条。五条中的每一条都将写到一张小卡片上,以后评价时要用到。活动结束时教师在每个小组中随机确定一个学生向全班作小组活动结果的汇报(对这个新小组的活动时间安排约20分钟时间)。
(四)记忆卡片:
这一方法的特殊目的:针对一个提问或者问题应用创造性的方法尽可能找到多种答案或解决办法,而不要在此过程中受到分类模式的局限。方法步骤:1.题目总是位于圆圈的中心位置。2.记忆卡片从纸中心产生,并向外扩展。3.主要句子,分枝,分枝的分枝把主题分成不同的范围。4.想法用短语/关键词记下。每个短语关键词形成一个分枝或更小的分枝。5.记忆卡片尽量用彩色笔来记录,除了词以外也可以用符号或小的图案。6.为使学生进行真正的创造性学习,应能让他们在教室中找一个可以放松学习的地方,还应有播放很轻松的背景音乐。7.当学生独立活动约10分钟后, 他们可以在小组中继续设计记忆卡片。8.组成五人小组。根据个体思维图,在海报纸上制作一张共同的思维图。对此安排约20分钟的时间。9.结果演示由小组成员完成,教师用随机方式决定,例如,小组中生日在一个月最前面一天的学生。
(五)图片启示法:
这一方法的特殊目的:共同思考对一个问题的描述;利用学生现有的能力;激发学生开动脑筋,以此来促进学习过程。所有学生都应能在无恐惧感的氛围中发言—“坚冰已被打破”,没有人需要为说错话而害怕;许多观点应能被表达出来。方法步骤:1.所有学生围坐成一个圆圈。2.每个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思考约3分钟的时间。3.在此期间教师在圆圈中放上约30张图片(图片数要多于学生数)。4.学生有机会安静地观看图片。5.每个学生找一张他认为对提问最有联系的图片(允许不同学生找同一张图片)。6.分成四个小组(站立着)。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组内说明他为什么要选那张图。7.接下来小组统一意见,选出一张对教师提问最有针对性的图片。8.在战立活动结束后大家再回到排成圆圈的座位上。带图到小组的学生向大家作介绍。在陈述前他把图片展示给座位上的所有学生,然后将图放在圆圈中心,这样可以产生不同图片组成的“拼图”。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7-4 01:22

(六)接力演示法:
这一方法的特殊目的:每个学生对共同得出的小组活动结果承担责任;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具体步骤:1.在接力演示前所有的学生站成或坐成一个半圆。2.小组活动结果的演示将由挑选出的小组发言人来完成(写有答案的小卡片将贴在板报上,然后进行说明)。3.在贴卡片时教师要注意,卡片要按题目重点来分类。以此逐步形成问题范围的结构。4.当所有的卡片都被贴上后,教师同学生一起检查,卡片的分类是否正确。如需修改,要同全班学生一起商定。5.现有的结果应是以后课堂活动的出发点,如笔记的编排。
(七)轴承法:
这一方法的特殊目的:只有学生对一个事实情况能表述出来时,他才真正理解了它。激发学生开动脑筋,以此来促进学习过程。所有学生都应能在无恐惧的氛围中—“坚冰已被打破”,没有人需要为说错话而害怕。许多观点应能被表达出来。方法步骤:1.学生把座位围成内圈和外圈,相对而坐。2.教师说明交谈规则,如内圈的学生向对面的外圈学生说出他的想法。可以给出5分钟的时间。听者(这里指外圈的学生)重复对方的理由,对此有2分钟的时间。接着交谈双方用2分钟的时间讨论题目。3.面对面坐的学生交换角色,用以上述方法进行第二轮的交谈。4.交谈完后内圈的学生按顺时针方向换一个位子。新的对话伙伴有机会用同样的方式,交换看法。
(八)闪电法:
这一方法的特殊目的:表达想法。所有学生都应能无恐惧感的氛围中发言,因为没有人必须在小组前辩解。许多观点应能被表达出来。方法步骤:1.所有学生围坐成一圈。2.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你们对今天的课感受如何?”学生对这个问题有约1分钟的时间考虑。3.每个学生有机会对所提问题的座位内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和学生都不能进行反驳。4.当没有学生再要发言时,教师结束这个方法。
(九)分歧法:
这一方法的特殊目的:通过分歧法可以表明,即便在一个相当一致的小组内(这里指:一个班的学生)对某个题目范围完全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看法,这一点以前是不会轻易被接受的。方法步骤:1.教师举例提出几个论点,它们被贴在黑报上(以幼儿卫生保健课程为例):论点一:幼儿要注重开发右脑,协调左右脑。论点二:幼儿兴奋占优势,抑制过程不完善,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论点三:小脑的发育相对较晚,是幼儿早期肌肉不协调的主要原因。2.为使每个学生不受其他同学的影响作出决定,他会得到写这些论点的卡片,要求他们来打分(给出评分范围从﹢3到﹣3。﹢值表示同意这个论点。上面没有“零”,为的是让学生表示出明确的观点)。3.当学生对卡片上的论点打好分以后,将自己的决定反映在黑板上,他们用小圈点贴在相应的栏目内,或者用笔打钩。这个方法能很快得出所有学生对这些论点的看法。
(十)金鱼缸法:
这个方法是对前一个分歧法很好的补充。这一方法的特殊目的:学生应该学习进行持相反论点的讨论。方法步骤:1.要讨论的论点应写在黑板或板报上。2.七个坐位呈半圆型地摆放在黑板或板报前。3.半圆顶端的位子坐着交谈主持人。他的左右两边各坐一位对论点持强烈赞同或反对意见的代表。留出一个空位子,给班级的“客人”有机会短时间加入讨论。4.主持人把握好一般的交谈规则,如:让人把话说完,发言不能过长。被请进交谈圈的“客人”,有优先发言权,表述完后重新离开交谈圈,使别的“客人”也有参与的机会。
(十一)交流站:
这一方法特殊的目的:培养团队能力。培养交往能力。方法步骤:1.将对题目的不同陈述用文字或图片的形式固定在牌子上,放在室内不同的墙面上。2.四至六人组成的小组在“转一圈”的过程中讨论这些题目(每一站停留时间约4分钟)。由教师给出示意交换站点。之前不允许任何一个小组离开自己的站点。3.当每个小组去过所有站点后,会得到其中一个站点上的题目,进行讨论。约15分钟后每个小组的发言人汇报结果。
参考文献:
[1]陈瑜,林德馨.适应学科发展开展生物化学教学改革[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1,2(2):39-40.
[2]江 渝,钟小林等。病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评价[J]. 西北医学教育,2001,9(2):86-87。
[3]郭 平,王 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 中医教育,2003,22(3):39-41。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