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初中物理实验课论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7-2 03:21
标题: 初中物理实验课论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初中实验课论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摘要             凸透镜 是本章乃至光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好题材。通过探究课,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教材提出了实验时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分别为:u>2f、u=2f 、f<u<2f、u=f 、u<f,同时给出了详细的实验探究步骤,教材这样处理,重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降低探究的难度,这样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探究的目的性,做到有的放矢,真正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关键词        凸透镜  成像规律  实验探究
注:①此表由参赛教师填写。请各地电教馆(站)组织参赛教师将填写完整的作品登记表设为参赛作品首页。
②网上注册号必填。

第二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课)
利川市箭竹溪初级中学  周万权
学生学情分析:
802班共58人,男生38人,女生20人,实验过程分12小组,从学生的性别比例来看,男生较多爱动手操作,这是本节课的有利之处。其次从上期的期末成绩来看,均分46.9,及格率70%,优分率30%,这些数据反应,该班学生基础较好,接受能力较强。
教学内容分析: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乃至光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好题材。通过探究课,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教材提出了实验时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分别为:u>2f、u=2f 、f<u<2f、u=f 、u<f,同时给出了详细的实验探究步骤,教材这样处理,重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降低探究的难度,这样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探究的目的性,做到有的放矢,真正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知道
(1)通过实验知道凸透镜能成不同的像
(2)通过实验,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通过实验,学会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过程和方法
(1)初步学会用光具座、烛焰、凸透镜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学习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合作、交流、分析、论证、归纳、表述等形式对透镜的成像规律形成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激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实验的规范操作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方案,从实验记录数据自己初步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器材准备:蜡烛、打火机、凸透镜、光屏及光具座12组
教学过程:
(一)小实验---创设情境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如果我在凸透镜前面放上一只燃烧的蜡烛,凸透镜对蜡烛光线又有什么现象呢?(教师把燃烧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演示实验)
生:通过观察并描述看到的现象。如:看到光屏上出现蜡烛烛焰倒立的像。
师:继续演示实验,使烛焰在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倒立、等大的像和倒立、缩小的像,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现象。
生:学生注意观察。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观察到的现象,请问在什么条件下,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倒立、等大的像和倒立、缩小的像呢?
(二)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了解到凸透镜能成像: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的,但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观察到的现像,就我的问题进行猜想或假设?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问题: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7-2 03:21

2、猜想假设
生1: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生2: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较近,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生3: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很近,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生4:成像的大小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师:刚才四位同学说出了自己的猜想,很好!究竟谁的猜想正确,我们光凭感觉来判断行吗?
生:不行。要靠实验来验证。
师:很好。
3、设计实验
教师介绍:物距(u)、像距(v)、实验器材。
师: 介绍实验器材
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用字母“u”。
像距:像(或光屏)到透镜的距离,用字母“v”。
师:从刚才同学们的猜想中都说到“物距”,光凭感觉来移动物体使之成各种像既浪费时间,又很茫然。因此物距要有一个参照来移动蜡烛,这样的实验既有效率,又还科学严谨。那么,物距以什么为参照呢?
生:凸透镜的焦距。因为在前一节我们知道了每一个凸透镜都有焦距,所以应以凸透镜的焦距为参照。
师:很好。那么同学们手中拿到的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呢?
生:要通过实验来测量。
师:那好。请大家结合老师刚才所讲的,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实验方案,并讨论试验中要注意的事项。
生:设计实验的方法、步骤,并向全班同学介绍、交流。
师:选择较好的方案并归纳学生讨论的实验注意事项,并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引起注意:
(1)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央,蜡烛和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使火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的尽量远的位置,点燃蜡烛,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为止,读出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3)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边缘清晰的蜡烛的像为止;记录现象和读出数据填入表格中。
(4)将蜡烛向凸透镜移到凸透镜的2倍焦距,重复上述操作,直到在屏上得到蜡烛清晰的像为止;记录现象和读出数据填入表格中。
(5)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段距离,使得物距在凸透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重复上述操作,直到在屏上得到蜡烛清晰的像;记录现象和读出数据填入表格中。
(6)将蜡烛向凸透镜焦点上,观察现象;并将现象和数据填入表格中。
(7)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试着用眼睛观察像在何处?像是怎样的?
4、进行实验
生: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共同实验。
师:学生实验时,老师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分工合作,边实验边记录数据,并填入表格。

实验记录表格: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cm        u和v关系
        倒正        大小        虚实               
u >2f                                             
u =2f                                             
f<u<2f                                             
u =f                                             
u <f                                             
5、分析论证
师:下面我们把探究的结果汇报一下。
生:学生出示各小组的实验记录表格。
师:在实验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把蜡烛放在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时,无论光屏如何移动,均无法在光屏上得到像?此时,若取下光屏,在光屏处直接用眼睛观察,你会看到什么现象?这个像和前两次成的像有什么区别?
师:在刚才的实验中,同学们看到了正立的放大像,却无法用光屏承接,是因为在成像的位置并没有光线在那里会聚,只是我们感到光线是从那里射出来的,是虚像;倒立的像则不同,在像的位置真的有光线在那里会聚,可以用光屏承接,像这样由真实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叫实像。
师:在同学们刚才的实验中,把蜡烛移到凸透镜的1倍焦距时,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在光屏上总是得不到像,拿开光屏,无论在哪个方向观察,也观察不到像,这是因为,蜡烛烛焰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变得平行了,所以此时凸透镜不成像。
师:我们从实验中获得了许多数据,并得出结论。请同学们根据成像的情况对结论进行归纳分类。
归纳结论:
1. 当u>2f时,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 当u=2f时,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3. 当2f>u>f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 当u=f时,不成像
5.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
师: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学习,你能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吗?
6、交流评估
师:通过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生:猜想时认为成像情况与物体到凸透镜距离的远近有关,探究结果对距离描述得更加准确。
师:通过这节课的探究,你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
生:讨论回答。
教学反思:
本节课做到了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全过程,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和观察实验现象,初步总结出凸透镜成像基本规律规律,以加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本人认为这节课是一节成功的公开课,但很多地方还不足,如:学生动手实验时,应多给予学生建议或指导,要求实验过程更严谨。

作者:周万权
工作单位:湖北省利川市箭竹溪初级中学
邮政编码:445413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