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7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音乐艺术之花在语文课堂教学上绽放—试论音乐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03:19: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音乐艺术之花在语文课堂教学上绽放—试论音乐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内容摘要]音乐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基于对语文教学学科性质的重新认识。在新课标的冲击下,音乐与语文教学的课堂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改变了语文教学中传统、简单的文本分析形式,既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增进了语文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音乐艺术  初中语文  教学整合  情感熏陶

音乐通过有规律的组织音符,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表达人们情感的艺术。然而,语文也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表达人们情感,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贝多芬称音乐为“人类精神的火花”,而语文课也是“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可以说,语文和音乐在表达情感,反映生活,倡导美的境界等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音乐同文学中的诗歌一开始就结为姻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适时放飞音乐,把音乐的阳光洒进语文课堂,让音乐在语文课堂上响起来,二者能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一、在讲读课文前采用音乐导入:抛砖引玉、创设氛围、调节情绪。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如于老师所言,在教师将学生引领到未知领域的征程中,敲好这“第一锤”,敲响这“第一锤”,显得至关重要。用音乐导入,可以营造与课文意境相和谐的气氛,创设情境,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赏析文本奠定感情基调。
㈠、抛砖引玉:曲在此而意在彼。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采用音乐导入新课,目的为了“引出”,它是一折“垫戏”。垫得好,可起烘云托月之效,曲已是“百尺竿头”,意却要“更进一步”。如在教学《口技》一文,我精选了《百鸟朝凤》中群鸟朝贺一段乐曲,一杆唢呐,吹得整个课堂群情雀起。这时就势导入:小小一杆唢呐便把群鸟欢腾争鸣之声摹拟得栩栩如生、惟妙维肖,实为难得。然而,今天,我们要来看一种,不,是听一种无须借助任何乐器,仅凭一张嘴,就能摹拟各种声响的更为令人惊叹不已的绝活:口技(板书课题)。一时间,学生就被“撩拔”了起来,踊跃地投入到这节课的学习当中,其热情之高涨不言而喻。
㈡、创设氛围:以求得引人入胜。
不管是哪一门学科的教学,只要教师能让每一个同学“入戏”,可算得上是教学上的高境界了。这里创设氛围便尤其显重要。播放的乐曲能让学生因其喜而喜,因其悲而悲,因其怒而愤,因其虑而忧……从而进入角色,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矣。比如,《三颗枸杞豆》是一篇深含哲理的美文,文章描写了虚度一生的三叔临终前的悔恨和他的悔恨对“我”的教育,告诉人们:“要抓紧时间,抓住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的深刻道理。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先罗大佑演唱的《童年》,以求引人入胜。并要求学生听后以简短的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以乐曲带入新课,并为学生理解作品作一个铺垫。
㈢、调节情绪:让学生轻松学习。
有些文章,特别是说明文,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学习中恹恹欲睡的情形也时有发生,因而讲说明文,我们更应注意注入“音乐的阳光”。例如,在讲《中国石拱桥》时,以欢快的民歌《小放牛》导入,随着“赵州桥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过,什么人推车压了一道沟嘛依呀海”乐曲流荡,学生马上兴趣盎然,从而以愉悦、轻松的情绪进入这节课。
二、在讲读课文中适当播放音乐:感染学生、陶冶情操、活跃气氛。
讲读是为了理解,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由于学生情感经验的缺失,理解文本难免肤浅,甚至有困难。有人说:“音乐是不需要中介的语言,它往往通过直感式的体验,让听者从音响感知中产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起人们的类似联想。”在讲读中引入音乐,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带着自己的独特体验去解读文本。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样可以适当的让音乐的阳光洒向课堂,感染学生。如在《醉翁亭记》的教学配上一段古典名曲《月儿高》,其中的音乐形象使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景色优美,乐曲所表达的诗情画意深深感染了学生,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白杨礼赞》的教学中配以《我爱小白杨》烘托白杨树的伟岸挺拔的形象,收到了震撼心灵,引发激情的理想效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03:19:36 | 只看该作者

再如,《安塞腰鼓》是一篇宏扬激荡生命,歌颂磅礴力量的文章,文章气势恢弘,词语简洁,语句铿锵,节奏鲜明,表明了生命因力量而得到渲泄,而力量又带动生命奔腾升华的情景。在教师表情范读文章后,学生配乐小声跟读。教师提出整体感悟文章内容的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了“热烈、豪放”等总体印象。此时,教师再次播放《锦绣中华》,让学生边听边默读文章,思考文章在内容、表达等方面的问题,准备就这些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学生能较准确地把握这些内容。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高原人跟文中恢宏气势的内在联系,让学生领会到黄土高原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领悟到黄土高原人“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星汉灿烂,若出其中”的豪迈气慨。
总之,在讲读过程中渗透合适的音乐,可以为学生理解文本创设情境。融入音乐的同时,将自己置身在与文本相统一的环境中,积极地去寻找相应的心理体验,有了这种体验作铺垫,学生就不再局限于自己的情感世界,他们应该会有感同身受的体会,那么理解课文自然容易得多了。当语文遇上音乐,可以为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搭起桥梁。
三、在课文结束时采用音乐煞尾:巧留余韵、余音修长、绕梁三日。
语文教学是美的艺术而不应该只是技术。一篇美文,往往会产生“余音绕梁”的美感。一堂好课也是如此。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㈠、音乐煞尾:重申主题、画龙点睛。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让自己的课堂波澜起伏,用音乐妙助结尾,可以为课堂创设高潮,对文章的理解达到另一个高度,学生的思想也会在音乐声中得到升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教学著名作家萧乾的《枣核》时,开头我选用了《我的中国心》引入,使学生一下进入歌曲创设的氛围中,结课时,我又精选了另一首表现对祖国深切眷恋情怀的歌曲《指南针》,随着曲中“我出生在指南针的故乡”、“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都不能改变我的心”、“祖国是我的根……”的深情倾诉,《枣核》一文中身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拳拳赤子情也随深情的旋律一泻如瀑。
㈡、音乐煞尾:水到渠成、自然结篇。
课堂是需要亮点的,在合适的时间引入与课文相呼应的音乐,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课文的精髓与音乐的灵魂融为一体。由此产生的巨大的感染力自然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无论是单纯的文字,还是文字背后的深厚情感。学习岑桑的《失败是个未知数》,在对“面对失败所应持的正确态度”进行分析总结时,我自然地嵌进《真心英雄》歌词,以演讲的口吻大声疾呼:“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的梦……”,从学生反应看,毋庸置疑,这里把整堂课推向了一个高潮。
再有,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作一番心灵的游历,充分感受美的魅力,对提高课堂效果无疑是大有益处的。如,我在教学宋学孟的《柳叶儿》时给学生演示了一道“探究学习”课件:抢柳叶儿吃,这本来是一件极苦的事,但童年的我却感到无穷的乐趣,在这乐趣中你是否品味到别样的滋味?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面对着“我们今天饭桌上的佳肴”,你又想跟同龄人说点什么?就在学生陷入深思的当儿,我悄悄的播放了儿童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在潜移默化中,课文的内容借助音乐形象再次得以烘托渲染,不仅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感受文学的艺术魅力。
㈢、音乐煞尾:推波助澜、巧留余韵。
语文教学是美的艺术而不应该只是技术。一篇美文,往往会产生“余音绕梁”的美感。一堂好课也是如此。文言文《愚公移山》够经典的了,在分析“愚公精神”之后,我便把江涛的《愚公移山》引进到课堂中来,如果说歌中的“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的是一身肝胆……/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是愚公不屈形象的再现,那么结句中的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无路难哪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则是对愚公顽强精神由衷的礼赞。听听那慷慨激昂的旋律,品品这耐人导味的歌词,心头便会有一种斗志在涌起,有一股激情充溢……而这些正是我们要留给学生的“余韵”。有了这些,文章才会绵长、醇香,令人念念不忘。
四、以乐曲引导写作,展开想象,启迪心智。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音乐,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绘画,是凝固的文学;而音乐,则是流动的文学。其中的美妙,我们可以流泻于笔端。不同风格的音乐,都可以使人们的内心受到不同程度的震动,只要细心聆听,插上想象的翅膀,我们同样可以使文字在音乐中飞翔。例如,我在指导题为“有一种辛酸叫自食其力”的看图写作时,为了使学生深刻体会画中两位残疾人在风雨中修车的辛酸,进一步感悟敬业精神的美丽和可贵,快速的进入想象的天空,将读和写有机结合,我播放了郑智华演唱的那首充满激情的《水手》,学生沉浸在音乐声中,透过歌词加深了对画面的理解,激发了对劳动者勇攻难关,顽强拼搏精神的敬佩和赞美。音乐渲染了情境,使学生的思维驰骋想象开去,将感受付于笔端,最终妙笔生花。
从探索性的实践中,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语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如临其境,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自身去体验,感悟那些难以言传的弦外之妙。也就是说,音乐与语文课堂相结合,可以调动学生低落的学习兴趣;可以填补他们理解上的空白;可以自由放飞想象的翅膀;可以不经意地把握朗读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在音乐中他们接受了美的熏陶、美的教育、美的培养。所以,把音乐的阳光洒进语文课堂,定会给语文教学引来活水,注入生机;借助音乐艺术,定能激活学生创新思维;让音乐为语文课堂教学润色,定能让艺术之花在语文课堂教学上绽放。

[参考文献]
[1]夏大祥.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J].太原:教学与管理,2000(04)
[2]丁绪萍.浅谈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沈阳:青海教育,2003/23
[3]雷自友.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南昌:江西教育科研,2001(ZI)
[4]蒋冬娟.略论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上海:基础教育,2003/12
[5]刘莉萨.音乐在语文课堂中的审美[J].郑州:河南教育,2005(04)
[6]余启明.语文教学整合音乐元素的探索与思考[J].山东•曲阜: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5(10)
[7]高萍.音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武昌: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05)
[8]教育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16:3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