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教学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6-15 16:29
标题: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教学反思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教学反思
                                                                            临高中学:周治洪
一、教学内容、要求以及完成情况的再认识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在近几年高考的推波助澜下愈发突显出其应用性和问题设计的新颖和创造性,如火如荼的新课改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思路决定出路”,们明确教学设计应是为了“学生的学而设计教”,不是为了 “老师的教而设计学”。
1.学的重点应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含义与性质而非如何求概率
看过《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几个视频,大多采用“一个定义、三项注意、变式训练”的传授型数学概念教学模式,定义匆匆过,训练变式多,学生表示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时错误不断。这些错误集中指向是某些事件的概率求错,从而导致分布列的表示错误,老师又纠错,学生还犯错。整堂课反映出的教学重点是求随机事件的概率。孰不知学生出错的根本原因是在思维的过程中没有有意识的将分布列问题转化为求互斥事件的概率。历经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概念的教学过程并形成解题时将分布列问题转化为求互斥事件的概率的意识理应成为教学的重点。
2.数学概念的教学应是从创设概念的生长点的问题情境切入探究而不是抛给学生
“一个定义、三项注意、变式训练”的“抛式”数学概念教学模式,犹如过眼云烟,未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的数学概念的理解犹如空中楼阁,未建立在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的类比归纳的正迁移思维犹如断了翅膀的鸟,未历经数学概念的探究而进行的变式训练亦不过是模仿解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活动是由“情景问题”驱动的,“问题解决”是其主要的活动形式,创设可以连续变式的正多面体的问题情境,提出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发展的问题是历经数学概念再创造的好的开始。
引例1:某人抛一颗骰子,出现的点数有几种情况?如何表示?各种结果出现的概率分别是多少?
引例2:100件产品中有10件次品,任取其中的4件,出现次品的情况有几种?如何表示?各种结果出现的概率分别是多少?
引例3:扔一枚硬币,出现的结果有几种?能用数表示吗?如果可以,如何表示?各种结果出现的概率分别是多少?
以上三个问题,集中指向了先是随机变量取不同值时对应概率的表示,更加如何简洁的表示,而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也是概率的一种表示形式,古典概率就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知识生长点。这就是将数学概念的引入情境化、顺其自然、不强加于人,是要合乎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苛求与形式。
3.数学概念的含义和性质是剥洋葱皮式的探究而不是变式训练的强化
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往往是学生站的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合理、维度不全面,所以我借助于问题串、采用“剥洋葱皮”的方式从数学概念的外延出发探寻概念的内涵。问是深入思考的开始、是质疑探究的延续。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性质是概念的外延,而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列的内涵是一个必然事件分解成有限个互斥事件的概率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更主要的是应在概念的生成中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问题1. 通过以上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归纳出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具有哪些性质?(学生发现性质 )
性质2的理解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设置如下问题串:
问题2.性质2的含义是什么?
问题3.每一个分布列有多少个随机事件?
问题4.随机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
问题5.这些随机事件构成的复杂事件又表示什么事件?
通过以上问题串的探究,就是要学生历经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本质的认识过程,从而形成求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方法和步骤:
①明确随机变量的含义、确定随机变量的取值
②判定随机事件的关系、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
③列表表示分布列、检验是否构成必然事件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想避免学生在没有对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有基本了解的情况下就盲目进行大运动量的变式解题操练,导致教学缺乏必要的根基,是要培养学生数学用数学思维来解决问题。
在教学设计上要做整体的把握,应该从基本点出发,形成交汇点,进而达到制高点。教学的基本点就是“双基”: 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双基出发,使得基础知识形成网络、基本技能形成规律。教学的交汇点就是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中形成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
制高点是什么?制高点是重点,是可以达到必要深度的部分,但又不仅仅是重点。重点只是数学的结果,不指向如何应对;而制高点致力于探寻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站在制高点上进行教学设计,就是首先要准备贯彻什么样的教学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为支撑下的教学设计。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重视情境预设、更重视思维的发展历程,关注知识的内化、更关注形成知识的方法的理性建构。
数学思维的培养成长于每一节课堂、成败于每一点基础、影响于每一个细节,让每一节数学课堂都真正在有利于学生发展为本的道路上改革,牢牢把握这个制高点,成功就水到渠成了。
二、       值得注意的地方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通常会把自己当做课堂上的主人而过多的会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或者学生会因为长时间的习惯于听老师来讲解而忘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在建立新知的过程中,教师力求引导、启发,让学生逐步应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形成比较系统和完整的知识结构。每个问题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具体情况,力争提问准确到位,便于学生思考和回答。使思考和提问持续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学生的思考有价值,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不断的思考和讨论中完善和加深。但由于时间的把握,以及对学生的放手程度上‘实施落实的可能还不到位,有待改进。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需不断总结、反思。作为数学教师,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到每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就有一种成就感;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教师本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总结、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