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0-4-5 10:17:00
|
只看该作者
“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现象,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
通过这局部知识的学习,同学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学会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并在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培养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其中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距离和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下面就本节课的教学,谈谈我的一点想法。
一、让同学在生活情境中学习
《数学课程规范》强调同学的数学学习内容是“实际的”、“重视从同学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十分重要。所以在本课的导入局部我用了动态出示了游乐园中经常见到的事物:观光缆车、小火车、滑滑梯、摩天轮、小飞机、旋转木马等,引导同学进行观察、比较、分类并用手势比画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式,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从而形成表象,引出课题。然后让同学到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平移和旋转的现象。最后让同学来判断生活中的一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学习完这一环节,同学会发现数学就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关心、解决数学问题。从而也培养了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巧妙突破平移距离的难点
平移距离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教学平移距离时,从建构主义观看,同学很难想到要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只要去数某个点移动的格数.因此,我注意将问题情境化、童趣化,激发低年级同学的学习兴趣。公开课教案时,我设计了蚂蚁搬家的故事情节,引出认知难点——小房子到底平移了几格?这样的预设,有效地激起同学的思维碰撞,引起同学的讨论。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起同学的重新考虑。但欠缺的是怎么样很自然地把同学的注意力引向图形上点或线的移动.当同学面对一些数学现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时,都会发生猜测,有时虽然是错误的,但它是同学思维活动的显现,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组成局部。在同学说出自身的猜想后,再引导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最后进行验证,让同学经历“猜测——探究——验证”的学习过程,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数学探究的方法。我想这样上也许能更好的突破这一难点。
三、充沛利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材只为同学提供了生活中一小局部的“平移和旋转”的实例,同时教材又是静止的、平面的。为了克服教材的局限性和单一性,这节课我结合多媒体教学给同学更为直观,更为生动地体验。如在第二个环节找对应点,数平移距离时,能在两个对应点之间设计数的过程,能让同学更好更快的掌握数格子的方法。
四、我的失败之处
在最后教学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这一环节中,没能深入的考虑怎样同学才干很好的掌握画法,假如当时能够只提一些引导性的语言让同学说说准备画的想法,或者教师画一步同学跟一步。也许同学能够更好的掌握画法。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要上好一堂课是很不容易的,必需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还要根据班级同学的生活实际和同学的认知规律,再重新组织教材,重新建构教学过程,在重点难点的突破中还要多下工夫,课还是需要多研,多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