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新时代,新生活》教案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5-5-31 09:56
标题: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新时代,新生活》教案
《新时代,新生活》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人民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变化,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从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受祖国的巨变,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人们在各个方面的变化。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
教学过程:
一、举世公认的奇迹
1、师导入:你知道“洋火”“洋油”“洋钉”吗?为什么要加个“洋”字呢?
2、仔细看看教科书23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主要工业品产量的对比图,相互交流各自的看法。
3、我国的谷物、化肥、彩电、钢铁等许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你还知道哪些产品的产量也是位居世界第一?
4、探究:你所在的学校20年前或50年前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会有今天的变化?
二、知变化
1、明确任务,用最短的时间去发现家乡面貌的变化以及家乡人民生活的变化,收集好图片、资料、作好记录。
2、学生分组自由活动。
3、询问家长这些年里自己家里的变化。
4、寻找家乡的变化。学生调查家乡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如道路交通、桥梁建筑、公用设施、环境等多方面的变化;寻找人民生活的变化,如,衣、食、住、行及生活方式的变化。
5、整理资料。
学生自由选择资料的呈现形式。
(1)分类整理所收集的照片、图片,并配上文字说明,对文字资料进行整理,写出汇报材料。
(2)用收集到的有关数据资料制作统计图表。
6、同学进行交流、发言、畅谈对于这些变化的感想。
教师小结: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十分贫穷落后,缺衣少食、贫穷落后、饱受欺凌,是旧中国劳动人民生活得真是写照。1949年10月1日,心中诞生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愤图强,建设祖国,创造了举世公认的伟大奇迹。
三、说变化
1、学生采用新闻播报的形式把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汇报。
2、学生把收集的照片、图片、文字资料以及汇报材料、统计图表展示出来,贴在黑板上。可以分为过去和现在两个展示区,在展示作品上标出提供者的姓名。
3、学生参观。可以自由讨论,发表看法,也可以向提供资料的学生提问题,提供资料的同学也可以充当解说员。
4、讨论交流:这些年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
5、教师小结:改革开放,使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物质建设方面的,有精神生活方面的,生活中的新鲜事变多了,吃要讲究营养、热量;空衣追求时尚、美观;住要住得宽敞、舒适;行则要求安全、快速;用要满足省时、方便、高档的需求。位于前列的有:原子弹、洲际弹导导弹、各式各样的卫星、返回式卫星、战略潜射核潜艇,载人飞船、高速计算机、杂交水稻、高能物理粒子加速器、核电站、三峡工程,基因研测、三十万吨货轮;钢产量第一、煤产量第一、水泥产量第一、家禽产量第一、外汇储备、家用电器也是世界第一。
四、谈感想
1、学生谈:看到家乡的变化这么大,家乡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你的感想,家乡变化这么大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自由谈感想。
3、作为一名小学生,如何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5-5-31 09:56
《新时代,新生活》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交流“家乡的发展变化”、“祖国的发展变化”为载体和切入点,引起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关注,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对反映祖国伟大成就的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能力,让他们感受祖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立志建设祖国。
(3)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并掌握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同学们感受祖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立志建设祖国。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开国大典和建国60周年阅兵式场景,然后让学生说说从这些图中看到了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介绍开国大典和建国60周年阅兵式的历史背景,同时结合主题文字引导学生思考: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什么?学生可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也可以朗诵赞美祖国的诗歌,还可以歌唱亲爱的祖国,由此揭示本单元的主题:祖国,我为你自豪【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奠定整个单元的情感基础】。
2、同桌交流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新中国成立前人民生产生活各方面的状况。
3、学生汇报,谈谈自己的感受。
4、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提出问题:为什么过去要在“火柴、煤油、铁钉”这些名称前加一个“洋”字,称之为“洋火”“洋油”“洋钉”呢?以此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让学生明白: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十分贫穷落后,这些东西都要从外国进口,进口货称为“洋货”,当时洋货充斥中国市场。
5、过渡:缺衣少食、贫穷落后、饱受欺凌,是旧中国劳动人民生活得真是写照。1949年10月1日,心中诞生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愤图强,建设祖国,创造了举世公认的伟大奇迹。由此引出对本主题的探究。
【目的是让学生从搜集旧中国人民生活状况的资料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辨析明理
1、感受祖国经济的腾飞。
(1)通过看“胜利油田海洋钻井”图,谈谈石油工业的发展,通过对比,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出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主要工业品、农业品产量对比图,让学生观察,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从图中数据的对比了解到工农业的飞速发展。
(3)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产品的产量也是位居世界第一?
(4)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小结:位于前列的有:原子弹、洲际弹导导弹、各式各样的卫星、返回式卫星、战略潜射核潜艇,载人飞船、高速计算机、杂交水稻、高能物理粒子加速器、核电站、三峡工程,基因研测、三十万吨货轮;钢产量第一、煤产量第一、水泥产量第一、家禽产量第一、外汇储备、家用电器也是世界第一。
【目的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生活现象,通过联系实际,初步认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个举世公认的伟大奇迹】。
2、感受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过渡:在旧中国,对很多人老说,上学读书只是一个永远实现不了的梦想。现在,我国已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国民素质和社会文化程度明显提高。经济的腾飞,推动了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小结:
然后提出问题:关于现在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你们了解多少?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进行汇报,分别说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通过以上分析,你们明白了什么?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也有力的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目的让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具体分析、讨论,让学生意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突飞猛进,蓬勃发展,以此形成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以及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
感受人民物质、精神生活的变化。
(1)举行人们衣食住行变化新闻发布会。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展示汇报发生在每个学生身边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如:四大件、霓裳华服、丰富的食品、四通八达的交通、温馨的住宅小区……以此鼓励学生做生活得有心人,细心发现、用心感受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的变化。
(2)过渡:改革开放,使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有物质建设方面的,还有精神生活方面的,让学生说说所了解到的相关内容。如:青少年参加少年宫活动、成年人业余时间学习、假日旅游……
(3)教师小结:生活中的新鲜事变多了,吃要讲究营养、热量;穿衣追求时尚、美观;住要住得宽敞、舒适;行则要求安全、快速;用要满足省时、方便、高档……
【目的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为家乡的变化而自豪,为祖国的繁荣而鼓舞,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联系生活,导引行动
1、教师提问:看到家乡、祖国的变化这么大,我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你有什么感想?
2、学生可联系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在以上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要让学生讨论我国为什么会有今天的发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要让学生认识到:人民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是因为党的政策好、还有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教师再提出:作为一名小学生,如何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想法,对学生的想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目的让学生落脚在实处,从小处入手,从自我做起,从生活实际入手,谈出自己的做法,提升自身的素养】。
四、拓展延伸,课外实践
课后安排一项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所在的学校20年前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会有今天的变化?畅想20年后的学校会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通过采访学校老工友、老教师、老居民,寻找老照片、实地考察等形式,了解学校的历史和发展变化,让学生步入社会、走入生活。
【目的让学生浅显的认识,内化为道德品质,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受到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5-5-31 09:57
《新时代,新生活》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2、从祖国的发展变化,感受祖国的巨变,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祖国的逐渐强大而自豪。
3、感受祖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立志建设祖国。
教学重点:
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学难点:
是同学们为祖国的发展而自豪。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了解祖国的变化
1、同学们去发现祖国面貌的变化以及祖国人民生活的变化,收集好图片、资料,作好记录。
2、学生分组自由活动。
3、寻找祖国的变化。
学生调查祖国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如道路交通、桥梁建筑、公用设施、环境等多方面的变化;寻找人民生活的变化,如,衣、食、住、行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以下方法或途径供学生参考。
(1)到图书馆、博物馆查询资料了解家乡的过去。
(2)询问社区老人、村(居)委会干部,了解家乡的过去。
(3)城市学生可以调查商店的店主、交警、环卫队及自己的长辈,农村学生可以调查农户和老人,了解农民家庭的变化。
4、整理资料。学生自由选择资料的呈现形式。
(1)分类整理所收集的照片、图片,并配上文字说明,对文字资料进行整理,写出汇报材料。
(2)用收集到的有关数据资料制作统计图表。
根据学生整理的资料适时提出问题:为什么过去要在“火柴、煤油、铁钉”这些名称前加一个“洋”字,称之为“洋火”“洋油”“洋钉”呢?以此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让学生明白: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十分贫穷落后,这些东西都要从外国进口,进口货称为“洋货”,当时洋货充斥中国市场。
5、过渡:缺衣少食、贫穷落后、饱受欺凌,是旧中国劳动人民生活得真是写照。1949年10月1日,心中诞生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愤图强,建设祖国,创造了举世公认的伟大奇迹。由此引出对本主题的探究。
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二、同学相互讨论祖国的变化
1、学生将搜集来的资料进行交流。
2、学生把收集的照片、图片,文字资料贴在黑板上。可以分为过去和现在两个展示区,在展示作品上标出提供者的姓名。
3、学生参观。可以自由讨论,发表看法,也可以向提供资料的学生提问题,提供资料的同学也可以充当解说员。
4、讨论交流:这些年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
5、教师小结:改革开放,使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物质建设方面的,有精神生活方面的,生活中的新鲜事变多了,吃要讲究营养、热量;穿衣追求时尚、美观;住要住得宽敞、舒适;行则要求安全、快速;用要满足省时、方便、高档。科技水平显著提高。我们不得不惊叹这种可惜的成果。
(我国科技水平位于前列的有:原子弹、洲际弹导导弹、各式各样的卫星、返回式卫星、战略潜射核潜艇,载人飞船、高速计算机、杂交水稻、高能物理粒子加速器、核电站、三峡工程,基因研测、三十万吨货轮;钢产量第一、煤产量第一、水泥产量第一、家禽产量第一、外汇储备、家用电器也是世界第一。)
过渡:在旧中国,对很多人老说,上学读书只是一个永远实现不了的梦想。现在,我国已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国民素质和社会文化程度明显提高。经济的腾飞,推动了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
思考:关于现在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你们了解多少?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进行汇报,分别说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分析,你们明白了什么?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也有力的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三、谈谈这些变化给你的感想
1、学生谈:看到祖国的变化这么大,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你的感想,祖国变化这么大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自由谈感想。
3、请社区德高望重的老人或村居干部现身说法,也可以选播一些宣传片,让学生感悟祖国的变化。
四、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1、看到家乡、祖国的变化这么大,我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你有什么感想?
2、试想20年、30年后,我们的祖国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又会是什么样子?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