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谈农村初中物理实施创新教育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08-3-3 08:12
标题:
谈农村初中物理实施创新教育
安徽庐江县店桥中学 安徽庐江县新渡教办室 张贵林 王宏俊
学完《电功电能》一章后,我布置了一道习题:在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在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学过电功率后,大家猜想一下,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功率有何特点,能用你学过的知识作出证明吗?
这是一道开放性习题,可以有多种方法解决,如可以利用理论推导法,根据公式P=UI作出证明,也可以根据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作出证明;可以采用实验法证明等。
检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采用惯用的方法,利用公式P=UI给出证明,采用新方法和新途径的为数极少。
统计结果反映出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差,女生比男生创新能力更差,但男生惰性大。纠其原因主要有:
1.农村学校受“应试”教育影响大,平时“严格管理”,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加之客观条件的限制,创新活动开展少,以保证学生“学会”为目的,思维活动受阻。
2.受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农村女生大多“文静”、“循规蹈矩”,不越雷池半步,自然创新学习也就无从谈起。
3.在农村新的“读书无用”思想抬头,念书要化大钱,到时还找不到工作;念不好书,照样挣钱,所以部分“差生”对学习无兴趣,懒惰厌学的多。
4.农村教师素质低,师资紧缺,加之农村教师待遇低,所以教师积极性不高,进取心不强,使得教学方法停留在老套子上,课堂无生机。加强农村初中物理教学,重视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已迫在眉睫。怎样在农村初中进行创新教育呢?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活教师的创新精神
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作为教育,既要继承前人留下的丰富人文、科学遗产,更重要是发展和创新前人所想不到、做不到的事情,显然,培养下一代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全社会,尤其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教师的创新素质是进行创新学习指导的重要前提,没有善于创新学习的教师自然也就培养不出善于创新学习的新一代。作为学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必须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促其从靠拼体力、争时间换质量的“老黄牛精神”转变到高效率的“创新精神”上来,从“严格管理”、“整齐化一”的教学模式转变到“张扬学生个性”的“创新教育”上来。
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在介绍一些重要实验时,注重对科学家的设计思想作介绍
物理教材中有许多以科学家的姓名命名的实验,这些实验的设计思想对启迪学生创新意识大有作用。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怀疑”权威
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我在授课时,对可能出现的结论,总是先让学生提出“猜想”,然后再用理论推导或实验验证。如在做“导体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先让学生猜想可能与这相关的因素(长度、质量、体积、横截面积、硬度、颜色、形状、材料……);再引导分析,除去重复的因素,验证可能的因素,从而在探索创新中解决问题。
3.经常举行科普讲座渗透科技前沿知识
通过举办科普讲座,介绍最新的科技发明和科技成果,如激光、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纳米技术、神州三号宇宙飞船等。通过介绍既增长了学生见识,又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对创造的崇尚,启迪他们广袤的思维和想象。
4.物理作业的布置体现个性化
以往物理作业同其它学科一样,主要是书面作业,学生感到机械、枯燥、繁难。我们现在布置作业采取多种形式,有书面的、动手操作(实验、小发明、小制作)的、实践性(调查、参观)的等。作业布置注重实践性、应用性、开放性、拓展性。
三、挖掘教材创造因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教材是物理教学的凭借和载体。充分挖掘教材的创造因素,并把它们和物理教学内容和教学途径方法进行整合,探索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不仅优化了物理教学,也推动了物理素质教育的开展。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演示和学生实验中,要引导学生探索方法,设计步骤,认真观察,积极思考。
2.对讨论启发的内容,要设法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力求引起学生思考和争论,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和“标新立异。
3.物理计算题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的思维训练。
4.对像“科普讲座”、“物理学史”等自学的“阅读材料”内容,要提高趣味性,指导学生阅读,并加以总结。
四、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必须优化教学环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一种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条件和氛围,使学生在客观情境中获得具体的感受,从而激发其相应情感,积极的态度倾向,刺激积极思考、探索的需要,培养其创造能力。
1.“开放”物理课堂 “动”化课堂
要从每一堂课入手,精心组织,更新课堂管理、新课堂结构,使课堂完全“开放”比如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放手让学生做实验,自主讨论,归纳结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设题;培养学生自己编题、自己命题考试等。将学生一步步引向“疑问~设想~探索~创新”的思维王国。
2.利用“鲇鱼效应”“活”化课堂
所谓“鲇鱼效应”是指挪威渔民利用鲇鱼好动的特性以增大沙丁鱼的活动频率、激发其活力,使得沙丁鱼的活期得以延续的现象。在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几个兴趣广泛、思维活跃、能力强、学习成绩突出的“鲇鱼”。如通过学科竞赛赛出“小博士”,开展“三小”活动评出“小小发明家”等。利用他们出色的表现,影响全班学生,使全体学生引起强烈的反响,产生紧迫感和危机感,激发其自尊心、上进心,从而产生强烈的竞争意识,就会打破沉闷,开创新局面。
3.实施STS教育“深”化课堂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收集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引导学生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如中央电视台的“科技博览”、“人与自然”等栏目,定期不定期开展“科普讲座”,并让学生举办“STS黑板报”,以扩大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经常带领学生走上社会,用学的知识服务社会。如向农民提供盐水选种,到店桥矾矿调查废水、废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并提供整改的方案。
学生中蕴含着无限的创造力。一位学生发现人工点播费时费力,便开动脑筋,制作出了一个自动点播机,当用手牵动绳子所系的轮在地面滚动时,与轮同轴的一个凸轮就不停地启动“开”、“关”就自动点播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五、培养创新情感健全创新人格
1.给学生以信心,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创新素质不可或缺少的养料与气候。只有激起学生强烈的创新情感,才能发展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多表扬、多鼓励,善于捕捉学生创新的萌芽,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和老师质疑,使学生学习状态积极主动。
2.改革评价模式健全创新人格
过去衡量学生的学业成绩是用考试分数作为唯一标准,严重束缚、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现在我们评价一个学生应该既要考察智力因素、又要考察非智力因素。评价从多渠道,多途径进行,如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平时的“发明创造”还给以奖励分。这样多方面、多角度评价出的学生成绩,就可以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身心得以和谐发展。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