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过去的老房子,饮食习俗等,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过程与方法:.探究家乡的老房子,饮食习俗及文化生活的形成与气候、地形、历史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考查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饮食习俗,认识自己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 ||||||||||||||||||||||||||
重点 | 通过考查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饮食习俗,认识自己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 ||||||||||||||||||||||||||
难点 | 能真正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 ||||||||||||||||||||||||||
教法 | 三疑三探 | ||||||||||||||||||||||||||
学法 | 自学、合作、探究 | ||||||||||||||||||||||||||
课前准备 | 1、教师准备电子课件2、教师准备音频文件《说方言》《二人传》。 3.学生准备家乡吉林的相关资料。 | ||||||||||||||||||||||||||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吗? 生背诵: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师:乡土的芬芳、故园的眷恋、根的追寻.这是人类特有的情怀。尤其是那些身在异乡的人,听到家乡话,看到家乡人,更会感到格外的亲切与温暖。因为我们就是在这浓浓的乡音、乡情中长长大的。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家乡,了解这片黑土地的民俗文化。了解家乡文化渊(板书课题)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议一议: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的脑袋里产生了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把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预设:家乡有哪些文化习俗?家乡有哪些美食佳肴?) | |||||||||||||||||||||||||||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我国地域辽阔,方言众多,可以说是“南腔北调”,我们的家乡话叫什么呢? 小组之间互相说说家乡一两个词语也可以。 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各地有各地的艺术,现在来说一说我们家乡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哪些呢?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一方水土也养一方建筑。比如新疆地区干旱少雨,屋顶就不是人字坡顶而是平顶;因为蒙占人为游牧民族,蒙占包建成圆形可以适应任何方向的大风。同学们,我们家乡的气候、地形、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呢?民居又是怎样适应这一特点的呢? 家乡的街名、地名和老房子一样,也记载着家乡的历史,你知道家乡的哪些地名?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大致可概括为八个字“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作为家乡人你品出家乡菜的特点了吗?知道家乡有哪些著名的美食吗? 结合书中17页内容,想一想家乡有那些文化习俗?人们喜欢哪些娱乐活动? 二、解疑合探 1、学生充分自探后,小组合探,然后教师出示展示评价分工表,进行展示评价,教师强调重难点。
: 评价要求: 声音洪亮,条理清晰,突出重点,语言简练 点评解题方法及思路,重点点评优缺点及总结方法规律。 非点评同学认真听讲,有疑问或见解及时提出来,补充或阐述不同观点。 点评同学对展示内容从规范性、正确性及方法总结的合理性上对展示同学打分,满分10分。 2、自探提示问题中的2学生自主解决不了需要合探。 随着社会的进步,方言在我们的生活中渐渐隐退了,看看你们能把这些东北话翻译成普通话吗? 课件出示一些典型的东北方言 合探:东北话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很多演员把它运用到小品、相声、评书等艺术表演之中? 师:东北活最接近普通话,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是最富亲和力的一种语言。白山黑水养育了我们豪放、热情的个性,东北话也带有这一特点。 各地方言都带有当地人鲜明的性格特征,下面就请大家来听一听。 [课件播放:侯宝林的相声 三、质疑再探: 学完本节知识以后,你还有什么想再探的问题,请提出来,我们大家共同解决 (学生提问题时,老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对于有价值的问题,要给予表扬。) 运用拓展 (一)结合课前收集的家乡相关资料举办家乡文化节,展示一下我们家乡的风采。 全课总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 今天,通过学习交流,你们对家乡文化一定有许多的想法、问题和感受。现在,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吧! (学生交流,谈感受) 教师总结。 踏一方土,饮一江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家乡这片土地上,有我们割舍不断的乡土情怀,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根就在这里,让我们共同珍视这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吧。 课后拓展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对家乡是不是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受?我们试着写一首小诗或者几句话表达我们对家乡的感情。 课后学做一道家乡菜。 | |||||||||||||||||||||||||||
板书 设计 | 浓浓乡土情 乡音 民居 艺术 地名 饮食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