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方法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5-15 13:02
标题: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方法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方法
摘要:一直以来写作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刚刚接受作文教学的小学生来说,作文的  “门槛”更是难以迈进,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小学生在作文的初步阶段逐渐产生兴趣和建立信心,达到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综合能力的目的,是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入手,针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进行探讨,并寻找出更为科学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 写作 培养 技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训练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认识世界,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需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作文教学规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落实“大纲要求”,在写作训练中实话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综合近几年的工作体会,我有如下几点见解:
一、激发兴趣,焕发写作灵感
  兴趣是乐学的先导,乐学是兴趣的结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因此作文教学离不开良好的情趣参与,否则,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情动于衷而成于言。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情感体验,能缩短学生与作文中人物的心理距离,使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化为设身处地得去体会、去感受、去写作。例如,在习作指导中通过利用电教媒体、小品表演、游戏等形式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激发学生共鸣,并创造条件,营造情感倾吐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厌烦心理,真正地喜欢作文,这也为学生自由表达,真实写作打开通道。
  注重感受,激发写作热情,笔为心声,敢想、敢说是敢写的前提。教师在作文训练过程中,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1)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3)不限篇幅和篇数;(4)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二、注重积累,扩展知识层面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写作文困难的学生虽然兴趣被激活了,但往往还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因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广泛地搜集素材。
  重视生活实践作文离不开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教师可以经常安排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事物,展开想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切实体验生活方方面面的酸甜苦辣,这样才能把学生思维的引线打开,使学生举一反三,去想生活中的事,从而积累生活素材,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广开阅读门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增加阅读量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方法。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读书能积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学生才能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积累,要赋予语言生活气息,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摘抄下来;同时教师还要抓住教学时机,布置名篇阅读。新课程实施以来,新选入的课文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教师要抓住每篇课文的特点,加强练习训练,使学生从中学到好的表现形式、手法,并应用于作文中来。
三、自由表达,倡导真实写作
  新课程标准从“以文为本”的角度提出了习作“自由表达”的新观念。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空间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语文学习是个个性化的行为,作为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体验,有独特的学习方式和写作习惯。因此,教学中,我们必须倡导学生无拘无束的“怎么想,就怎么说,就怎么写”,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让学生充分发挥习作的主体作用,而要实现上述目标,作文教学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
  1、注重观察,拓宽写作思路扩大生活范围,丰富见闻和经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只要留心,身边事事皆可入文。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对学生思路的拓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如在讲解《写周围的一处景物》作文课时,笔者提前把作文要写的对象布置给学生,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以观察为主收集材料,积累表象,深入分析,丰富想象。结果在课上,学生情绪高涨,都想把自己观察和想象到的说一说。通过交流,大大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这样写作文时就有话可说了。
  2、营造良好的表达氛围宽松、和谐、愉悦的写作环境是学生自由表达、袒露真情所必需的
教师要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习作氛围,消除学生畏难的心理,让作文成为他们的一种内在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习作的内容、形式、字数等不作任何限制,只要心中有话就可以写进去;可以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真实想法,做到我写我看的、我写我想的、我写我做的,增强他们写作的自信心;可以允许他们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看法。这样一来,学生敢想、敢说、敢表达了,作文也就不在是什么难事了。
    3、提供自由表达的平台,实现学生的表达欲望
教师在阅读课上要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小练笔。如写读后感,续编故事,把课文概述的内容写具体,为写景课文拟游人须知、编写广告语,为写人记事的课文增加细节描写。此类练习费时不多,却可以为学生自由表达提供广阔空间。学生练的多了,作文能力也就提高了。
  四、学会修改,提高写作技巧
俗语说:“三分文章七分改。”好文章都是经过反复修改而成的。唐朝贾岛“推敲”的故事,北宋诗人王安石修改“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故事不都是最好的证明吗?基于此,我也在培养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习作方面,学生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对于正处于写作入门阶段的学生而言,在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上主要强调的是错别字、标点符号是否正确、用词是否恰当、语句是否通顺。在写作讲评时,我就特意选择一到两篇在上述几方面问题比较典型的作文作为示范,组织全体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集体的讲评、修改,并贯穿作文修改符号的使用指导。在利用范例进行作文修改的指导后,再让学生模仿着进行独立与合作相结合的作文修改实践,以期达到让学生掌握方法,熟练修改的目的。
2、让学生进行作文修改的初步练习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给学生批改,目的在使他们达到自己能够批改的地步,自己能够批改了,无论写什么就比较稳当了。”“养成了自己改的习惯,这是终生受用的。”在老师指导完作文修改方法后,学生就根据老师的指导来进行作文修改的练习。首先,就从修改自己的作文入手。学生轻声朗读自己的作文,以读的形式来发现作文中的错别字、标点符号是否正确、用词是否恰当、语句是否通顺。如有问题,就立即修改。当遇到模棱两可的问题或不知该如何修改才合适时,可与老师、同学商量解决。
3、学生合作,相互修改作文
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在个人修改完自己的作文后,又以四人小组的形式从字、词、句、标点符号等方面展开作文的集体修改活动。这一次修改是小组的四名同学一起合作逐篇修改四人的作文。作文修改中,他们一起读彼此的作文,共同商量、讨论修改意见。从中他们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提高了修改作文的能力。在作文修改完后,学生们都发现自己的作文比原稿有了很大的提高,充分体会到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从而提高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养成了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当然,上面讲到的只是基本的作文修改方法,随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我还将培养学生在选材是否恰当、内容是否具体、详略是否得当、条理是否清楚等方面的修改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作文修改的水平,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总之,只要教师不断探索,丰富作文的教学形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学生在平时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切实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相信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一篇篇好的作文就会在他们的笔下诞生。
参考文献:
[1]王永梅.浅谈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3).
[2] 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3]张云鹰.开放式习作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