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8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海泛舟》公开课教案(云城中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科海泛舟》公开课教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同学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崇真求是的科学态度;
   2.引导并协助同学深入、全面认识科学,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3.培养同学正确地把科技信息传达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的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教师准备
   1.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科学家如何迷上科学的故事,或向同学讲述,或提供资料让同学阅读,以激发同学兴趣;
   2.在活动之前,教师要引导、协助同学了解科学小品、科学童话、科技说明文的写法,或提供一些例文,以便同学模仿,或让同学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
   3.教师对科学技术的两面性作一些查阅和了解,甚至搜集、掌握一些这一方面的观点和信息。
  三、活动指导
    本次综合性学习设计了四项学习内容,可以根据兴趣、特长以和学习条件、资源等不同情况,让同学有选择地、有偏重地开展活动。
  1.关于“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开展这项活动,旨在促使同学回忆自身从童年到少年时代如何第一次与科学结缘,从而重新唤醒和提高对科学的兴趣。教师对活动的指导,要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同学自由畅谈。只有在自由畅谈中,才干相互启发,让沉睡的记忆重新激活。教材中提到:“你第一次迷上科学是在什么时候?是因为一件玩具,一本书,还是一次难忘的活动?”事实上,儿童对科学发生兴趣的原因有很多,或是在上学路上,或是在玩耍之中,或因花开花落,或因鸟鸣虫唱……教师要启发、协助同学活跃思维,展开思路,让同学谈得有趣,谈出心得。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有的同学来说,可能保存在他记忆中的不是“第一次如何迷上科学”,而是对科学的着迷第一次如何受到挫折,如何被折断了对科学入迷的感情幼芽。对于这种经历无妨也允许、鼓励同学谈一谈,或许在反思中让自身和他人都能受到启迪。
  2.关于“考虑自然的启示”。开展这项活动,目的是培养同学写作科学小品和科学童话的能力。根据同学的学习兴趣,可以从科学小品和科学童话中任选一项。教材出现了两则小故事,都说明了科学道理,但比较而言,第一则故事更适宜于写科学小品,而第二则故事更适宜于写科学童话。当然,教师和同学若有更适宜的资料,也无妨一用。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同学写科学小品、科学童话不能要求过高;对同学作品评价的主要方式应是交流、展览和选择优秀作文在班上朗读。
  3.关于“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开展这项活动,旨在培养同学在科学的大世界中“动口又动手”的习惯和意识,推动同学成为科学技术的推广者和宣传员。教材中列出了两项活动内容,一是查阅资料,为最新科技效果写一篇说明性文字;二是向他人介绍自身的小发明、小制作。对于第一项活动的指导要注意两个问题:(1)要求同学介绍的应是“最新的科技效果”(当然,“最新”是相对而言的);(2)要求同学写一篇说明性文字。比较而言,“说明性文字”比“说明文”的写作要求要低一点。因此,不要求每个同学都写成说明文,只要把“最新科技效果”介绍、说明清楚即可,而对于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要求写成较为规范的说明文。对于第二项活动的指导,教师要鼓励同学大胆地把自身的小发明、小制作展示出来,有必要的话,可以让同学边演示边讲解、介绍(这项活动可以与其他学科老师比方物理、劳技课老师取得联系,邀请他们参与活动,参与评价)。至于写“新闻稿”,可以由发明者、制作者来写,也可以让观众(同学)来写。
  4.关于“科学技术两面观”。开展这项活动,是为了提高同学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培养同学在科学追求的进程中具有人文关怀的意识。关于对科学技术全面、辨证的认识这一话题,我们在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走上争辩台的“关于克隆的争议”这一主题活动中已经涉和,开展那项活动是“让同学进一步认识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推动同学深入考虑如何运用科技之剑,……为同学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打下初步的思想基础”。开展本次活动正是对前次活动的接续和提升。教师在指导这一活动时应注意,首先让同学充沛查阅、了解科学技术的“正面功能”和“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把重点放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人文关怀”上。通过讨论,在对科学技术作出全面、辨证认识的基础上,养成同学的人文情感。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激发同学加强讨论,甚至激烈争辩。
  四、活动建议
  1.本次活动是在“科海泛舟”,但在“泛舟”时不要忘记了“捕捞”语文,在活动中应努力将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语言表达、母语意识、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起来,将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结合起来;
  2.本次活动具有体验性和智力挑战性,所以,要着力引导同学加强科学情感、态度的体验,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同时,要激发同学广泛涉猎科技知识、热衷于科技新课题,以此来提高同学科学素养和语文素质;
  3.本次活动可按四项内容划分4~8个学习小组(亦可称为合作小组)进行,在学习小组充沛开展活动的基础上,由各组推举代表到班上统一汇报与展示。
  五、活动评价
  1.运用分层评价的方式。同学在小组学习活动阶段主要由学习小组成员相互评价、同学自我评价和小组长评价;同学在全班交流、展示阶段主要由教师评价和同学推举代表来进行评价。
  2.运用分项评价的方式。可以分别对搜集查阅资料、口语交际、写作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发现同学语文基本素质的强弱,以便有针对性地协助同学取长补短,重点加强。
  3.既关注过程也关注结果。评价同学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态度、行为表示尤其是情感态度的变化和能力的提高(自我的纵向比较);评价同学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取得的效果,评价同学搜集资料、口语交际、写作的实际水平(同学的横向比较)。
  六、有关资料
  1.科学小品的脚步(赵雪、赵之)
  科学普和的形式并不限于文字,在文字中更不限于文学。作为科学知识的载体,特别是作为科技新动态的载体,无论发表的速度、数量,科学小品的重要性都不如并不注重文学表示的科普短文。科普短文的优点,是直截了当;直截了当和随之而来的快捷,是大众传媒需要的两种重要品质。虽然如此,科学小品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科学小品和科普短文的主体都是科学,但科学小品是美文。和诗歌、戏剧、小说相比,散文小品的优点是善于兼容逻辑笼统思维与艺术形象思维,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故能舒卷自如,更便于游弋于科学与文学两个领域之间。要而言之,科学与文学相结合的“科学小品”的文学功能,一在窥视科学的素质和科学内含的趣味,二在发现科学与社会、生活、文化、人生的联系。
  科学小品因其篇幅的短小,只能撷取宇宙的一粒微尘,大海中的一滴水,认识体系之树上的一枝一叶,或科学与人生之网上的一二小结节。但只要作者有真知识,真情感,他就能大中见小,小中见大。
  我国科学小品的萌芽,可以上溯到先秦,至南朝的郦道元,北宋的苏轼、沈括,明代的徐霞客、王圻,以至清代的小说家蒲松龄,更已有独立成篇、足以传世的科学小品。但我们这里说的“科学小品”,特指现代科学小品,即除了现代文学观念之外,它所运用的和反映的,是现代科学观念和现代生活观念。在我国,这种意义上的科学小品发生在提倡科学与民主、与“中学为本、西学为用”相对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据我们能查找到的最初的科学小品作者,也只有沈雁冰、李四光、竺可桢、贾祖璋、邹韬奋、刘薰宇等不多的人。但那时的科学小品还只有科学小品之实,而无“科学小品”之名。科学小品这个概念的形成,还需等到这类文章多了以后。1934年9月20日,是科学小品史上可纪念的日子。30年代中期,正是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秋,中国文坛上发生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关于小品文向何处去的大讨论。呐喊中,陈望道在他主编的小品文半月刊《太白》创刊号上,通过发表周建人、贾祖璋、顾均正、刘薰宇的4篇科学小品,建立了“科学小品”专栏。作为散文小品的一个分支(也是科普写作的一个分支)的科学小品,从此有了名字。于是在“科学小品”的名目下,团结了一批作家,造就了一批作家。
  1934年“科学小品”之名在呐喊中诞生,是科学小品发轫以后一件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此后,在“文化大革命”的文化大寂静之后的1983年,全国18家晚报以联合举办科学小品征文的活动,为它树立了第二座里程碑。此后,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又在1986年、1994年促成了第二届、第三届科学小品联合征文,每届应征的文稿也都在万件上下。影响之巨,前所未有。同时,这三届联合征文也是我们有机会了解了科学小品作者群的构成状况。如今这个作者群中的绝大多数,是生活在科研、教学、生产第一线上的科技人员。他们写的是自身熟悉的事物,自身的课题,自身的观察、积累、灵感、领会、探索、发现,原无作文之意,却被“科学的惊异”与社会的需求卷进了这片科学与文学结合的领海。因此新人随时不时出现,成了这支队伍的重要特征。
  借此结集的机缘,简略地回顾科学小品的特征和历程,对读者和科学小品的作者可能不无意义。因为科学小品是什么以和它的历史,虽说都是客观存在,自有客观规律和规范,但规律和规范的发现,却只能在百花齐放的自由创作中间和百家争鸣的独立探索中间。独立的探索,是“科学精神”必有之义。
  (选自《中国科学文艺大系·科学散文小品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最好的科学老师──大自然
  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日本化学家福井谦一在写给中国青少年的信中说:
  我希望青少年们知道我所走过的学问之路,是一条尊重自然的路。自然对于我来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老师,同时也是令人无比敬畏的客观存在。
  在福井谦一刚懂事时,就经常蹲在庭院里,瞪大眼睛盯着叫不知名字的杂草出神。他有时还会把杂草连根拔起,那翠绿的嫩叶会让他仔细地看上半天。蝴蝶飞舞的季节,小谦一会为追逐蝴蝶情不自禁地跑进和近的山里去。山里的景色真是太美了!大自然的杰作令小谦一百看不厌,并使他发生了探索大自然奥妙的遐想。而每一次的新发现,都会让小谦一兴奋好几天,并终生难忘。
  福井谦一在上学以前喜爱收集植物标本。他把许多知名或不知名的花、草和树叶采回家,摆放整齐,持久地看着。在旁人看来,他老是对着一堆枯草败叶发呆,似乎有点傻里傻气,但他却从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
  上了小学后,他的收藏升级了,由植物转为矿物和昆虫。他直到老年时也忘不了曾经在大阪帝冢山一带的丘陵采回的一块树状矿石,同样喜欢矿物的表哥告诉他这是沼铁矿石,是远古时代沉到湖泊或沼泽里木头上的铁。这令小谦一激动不已:天啊,今天的这一片丘陵在远古时竟然是湖底!而这是由我亲自发现的!
  福井谦一采集蝴蝶标本的喜好一直坚持到他老年以后。他成名后到美国讲学,一次在佛罗里达一座机场和近的森林里为了追捕一只美丽的凤蝶而误了航班;另一次在游览亚里桑那大峡谷时为了捕获一只蛱蝶而累得精疲力竭,竟未顾得上好好欣赏著名的大峡谷风光。
  福井谦一的家长认为:亲近大自然是人类的第一特权,所以他们鼓励小朋友们去郊外游玩。父亲还经常在工作之余带着小朋友们去郊外钓鱼,并给他们讲述鱼类和钓鱼的知识。福井谦一上中学后,一家人每年夏天都会在海边租房子度假,在那里钓鱼和游泳。
  福井谦一在谈到他是如何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时说:
  我生长在一个与科学没有什么缘分的普通家庭,正是在大自然中积累起来的丰富切身体验,促使我后来选择了从事科学研究的道路。大自然不只把我引向了化学王国,它也是我探求化学理论时的一位不可缺少的老师。我的理论获得了供认,并且荣幸地获得诺贝尔奖。每当提起此事,我就不能不感谢我的家长,是他们为我的少年时代发明了一个能与大自然自由交往的家庭环境。
  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生理学家吉尔曼出生于法国东部盛产葡萄酒的布尔戈涅地区。这里景色宜人,一派田园风光。孩提时代的吉尔曼经常骑着自行车到郊外去采蘑菇。说是采蘑菇,其实是大自然美丽的风光、芬芳的气息和令人心旷神怡的感觉吸引着他。只要一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各种绚丽、奇特的花草和树叶就都会成为他采集的对象,并制成标本,汇集成厚厚的标本册。翻阅和欣赏这些标本册,是他的一大嗜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05:00 | 只看该作者

《科海泛舟》公开课教案二
【活动目标】
  1、不时培养同学的科学探索精神,激发同学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强烈兴趣。
  2、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3、引导并协助同学深入全面的认识科学,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4、培养同学积累科学知识以和有关科学家故事的能力,培养同学写作简短说明文和科学幻想小说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科学家如何迷上科学的故事,或向同学讲述、或提供资料让同学阅读,以激发同学兴趣。
  2、在活动之前,教师引导同学收集有关的资料,向同学介绍科学小品、科技说明文的写法,或提供一些范文,以便同学模仿。
  3、教师对科学技术的两面性应该作一些了解,甚至收集一些这一方面的观点和信息。
〖活动过程〗
  总结对第三单元的学习。
  介绍:科学小品以和科技说明文
  同学分组活动:
  小组对小列问题进行讨论、搜集或者探究
  1、收集有关科学的名人名言(不少于5条)
  2、讲述科学家的故事。
  3、讲述“我第一次迷上科学”的经历。
  4、科学技术影响了我们一家人(讲述一个故事)
  5、做一个手工作品,并且介绍它的制作过程。
  6、收集科学正反两方面效应的资料或者观点,谈自身所受到的启发。
  同学集中展示:
  同学写作一篇科学幻想小说。
  准备的话题有:
  1、人类与环境
  2、宇宙探索
  3、未来的陆地和海洋
  4、自然奥妙探索
  5、人类历史探索。
 
【参考资料】
〖名人名言:科学〗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德·马克思
  伟大的科学者在实验室里的生活,是对物体和对周围一切的执着地斗争。
                           ──法·居里夫人
  科学不论现在和过去,是对一切事物存在的观察预见,虽然是渐进的,然而它是对即将发生事物的认识。
            ──意·达·芬奇
  科学需要人的全部生命。
            ──俄·巴甫洛夫
  天才只有和科学相结合,才干结出最大的果实。
                     ──英·斯宾塞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待可以等来的.假如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考虑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
      ──中·华罗庚
  自然科学理论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它是从实验开始的.
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于自身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许多人从事科学研究的时间并不长,而接连出效果,我认为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有事业心。
                         ──中·丁肇中
  人的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脑袋里的知识。
                     ──中·袁隆平
  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
                         ──达尔文
  科学是使人的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
                   ──布鲁诺
  人借助于科学,就可纠正自然界的缺陷。
                   ──梅契尼科夫
  科学需要人的全部生命。
            ──巴甫洛夫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想喝水时,仿佛能喝下整个海洋似的──这是信仰;等到真的喝起来,一共也只能喝两杯罢了──这是科学。
               ──契柯夫
  科学始终是不公道的。假如它不提出十个问题,也就永远不能解决一个问题。
  ──萧伯纳
  优秀的科学家肯定是某种程度的狂人。
                  ──卡皮察
  科学不能或者不愿影响到自身民族以外,是不配称作科学的。
                            ──普朗克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学者属于祖国。
     ──巴斯德
  科学总是革命的、非正统的;这是它的本性;只有科学在睡大觉时才不如此。
   ──萨尔顿
  科学的永恒性就在于坚持不懈地寻求之中,科学就其容量而言,是不枯竭的,就其目标而言,是永远指日可待的。
                 ──卡·冯·伯尔
【参考资料】
〖科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故事·祖冲之
  祖冲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誉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喜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公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假如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争辩。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协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争辩,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公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他更大的成绩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对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
  祖冲之晚年的时候,掌握宋朝禁卫军的萧道成灭了宋朝。
 
“笨头笨脑”的科学巨人爱因斯坦
  面对那么多成绩卓越的人,也许你会自惭形秽地说:“我这么笨,怎么可能成才呢?”,“我太平凡了,根本不是成为伟大伟人的料!”下面我就给你讲述一个老师、校长都认为他很笨的人的成才故事。
  这个人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个当年被校长认为“干什么都不会有作为”的笨同学,经过艰苦的努力,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开创人和奠基人,成了现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1879年3月14日,一个小生命降生在德国的一个叫乌尔姆的小城。家长为他起了一个很有希望的名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看着他那可爱的模样,家长对他寄托了全部的期冀。然而,没过多久,家长就开始失望了:人家的小朋友都开始学说话了,已经三岁的爱因斯坦才“咿呀”学语。后来,爱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两岁的玛伽已经能和邻居交谈了,爱因斯坦说起话来却还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看着举止愚钝的爱因斯坦,家长开始忧虑。他们担心他的智能是否会不和常人。直到10岁时,家长才把他送去上学。可是,在学校里,爱因斯坦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讪笑,大家都称他为“笨家伙”。学校要求同学上下课都按军事口令进行,由于爱因斯坦的反应愚钝,经常被教师呵斥、罚站。有的老师甚至指着他的鼻子骂:“这鬼东西真笨,什么课程也跟不上!”一次工艺课上,老师从同学的作品中挑出一张做得很不像样的木凳对大家说:“我想,世界上也许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哄堂大笑中,爱因斯坦红着脸站起来说:“我想,这种凳子是有的!”说着,他从课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凳子,说:“这是我前两次做的,交给您的是第三次做的,虽然还不行,却比这两个强得多!”一口气讲了这么多话,爱因斯坦自身也感到惊讶。老师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
  在讥讽和侮辱中,爱因斯坦慢慢地长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卢伊特波尔德中学。在中学里,他喜爱上了数学课,却对其余那些脱离实际和生活的课不感兴趣。孤独的他开始在书籍中寻找寄托,寻找精神力量。就这样,爱因斯坦在书中结识了阿基米德、牛顿、笛卡尔、歌德、莫扎特……书籍和知识为他开拓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视野开阔了,爱因斯坦头脑里考虑的问题也就多了。一天,他对经常辅导他数学的舅舅说:“假如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间里振动着的电磁波呢?”舅舅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他看了许久,目光中既有赞许,又有担忧。因为他知道,爱因斯坦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同一般,将会引起出其不意的震动。此后,爱因斯坦一直被这个问题苦苦折磨着。1895年秋天,爱因斯坦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报考瑞士苏黎士大学。可是,他却失败了,他的外文不和格。落榜后的他没有气馁,参与了中学补习。一年以后,他获得了中学补习合格证书,并且考入了苏黎士综合工业大学。这时的他,已经在为自身的未来做准备了。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课外阅读和实验室里。教授们看见他读和学习无关书、做和考分无关的试验,非常不满和生气,认为他“游手好闲”。
  爱因斯坦大学毕业时,正赶上经济危机迸发,由于他是犹太人血统,又没有关系,没有钱,所以只好失业在家。为了生活,他只好到处张贴广告,靠讲授物理获得每小时3法郎的生活费。这段失业的时间,给了爱在斯坦很大的协助。在授课过程中,他对保守物理学进行了反思,促成了他对保守学术观点的猛烈冲击。经过高度紧张兴奋的五个星期的奋斗,爱因斯坦写出了9000字的优秀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狭义相对论由此发生。可以说,这是物理学史上的一次决定性的、伟大的宣言,是物理学向前迈进的又一里程碑。
  尽管还有许多人对此表示反对,甚至还有人在报上发表批评文章,但是,爱因斯坦终究还是得到了社会和学术界的重视。在短短的时间里,竟然有15所大学给他授予了博士证书,法国、德国、美国、波兰等许多国家的著名大学也想聘请他做教授。当年被人们称为“笨蛋”,“笨东西”,认为无法成才的爱因斯坦,终于成了全世界公认的、当代最杰出的聪明人物。由“丑小鹅”变为“白昼鹅”,这说明了什么呢?我想,爱因斯坦的话是最好的答案。当许多年轻人缠住他,要他说出胜利的秘诀时,他信笔写下了一个公式:A=X+Y+Z,并解释道:“A表示胜利,X表示勤奋,Y表示正确的方法,那么Z呢,则表示务必少说空话。”许多年来,爱因斯坦的这个神奇的胜利等式一直被人们传颂着。从爱因斯坦的奋斗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正是勤奋、正确的方法和少说空话使爱因斯坦由笨头笨脑变为巨人的。
  可见,一个人不聪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身先泄自身的气。只要你肯为你的目标付出艰辛的劳动,并配合正确的方法,就一定会得到胜利女神的酬劳。许多在事业上有成绩的人,在童年时代、少年时代并不一定能显出锋芒毕露的优势,相反,他们却太平凡,甚至显出愚钝、愚笨的样子,经常要被周围的人讪笑、讥讽。假如因为自身笨就灰心丧气,不再努力,那不是将自身潜在的才气、能力都扼杀在摇篮中了吗?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才干,每一个人在生命的长河中都会找到属于自身的星座。假如你觉得自身笨,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寻找到你自身的星座。正如爱因斯坦对别的事物愚钝,却对物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05:00 | 只看该作者



《科海泛舟》公开课教案三
授课时间第13周星期三2006年5月10日总第59课时授课者
课题作文训练:科海泛舟课型
作文课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激发同学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崇真求是的科学态度;
  2、引导并协助同学深入、全面认识科学,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3、培养同学正确地把科技信息传达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的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重点
目标1、3难点
目标3 
教学准备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一、导入
  同学们中一定有不少都喜欢科学吧,都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第10套的科学节目吧?有谁能给大家讲讲科学的小故事呢?
  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两个讲给大家听听:
  1、《最好的科学老师──大自然》
    (见《教师教学用书》)
  2、《科幻大师,妙想未来》
    (见《优秀教学设计》P146)
  二、训练
  1、说一说:
    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
    开展这项活动,旨在促使同学回忆自身从童年到少年时代如何第一次与科学结缘,从而重新唤醒和提高对科学的兴趣。
    教师对活动的指导,要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同学自由畅谈。只有在自由畅谈中,才干相互启发,让沉睡的记忆重新激活。
    提问:
    你第一次迷上科学是在什么时候?
    是因为一件玩具,一本书,还是一次难忘的活动?
    这对你后来兴趣喜好发生了什么影响?
    儿童对科学发生兴趣的原因有很多,或是在上学路上,或是在玩耍之中,或因花开花落,或因鸟鸣虫唱……教师要启发、协助同学活跃思维,展开思路,让同学谈得有趣,谈出心得。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有的同学来说,可能保存在他记忆中的不是“第一次如何迷上科学”,而是对科学的着迷第一次如何受到挫折,如何被折断了对科学入迷的感情幼芽。对于这种经历无妨也允许、鼓励同学谈一谈,或许在反思中让自身和他人都能受到启迪。
  2、写一写:
    考虑自然的启示。
   ⑴ 齐读书上的资料
   ⑵ 归纳资料显露的科学道理。
   ⑶ 引导写作:
     比较而言,第一则故事更适宜于写科学小品,而第二则故事更适宜于写科学童话。
     注意:对于同学写科学小品、科学童话不能要求过高;对同学作品评价的主要方式应是交流、展览和选择优秀作文在班上朗读。
  3、做一做:
    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
    这项活动,旨在培养同学在科学的大世界中“动口又动手”的习惯和意识,推动同学成为科学技术的推广者和宣传员。
    活动一:查阅资料,为最新科技效果写一篇说明性文字;
    活动二:向他人介绍自身的小发明、小制作。
    指导:
    活动一要注意两个问题:
   ⑴ 要求同学介绍的应是“最新的科技效果”(当然,“最新”是相对而言的);
   ⑵ 要求同学写一篇说明性文字。比较而言,“说明性文字”比“说明文”的写作要求要低一点。因此,不要求每个同学都写成说明文,只要把“最新科技效果”介绍、说明清楚即可,而对于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要求写成较为规范的说明文。
    活动二:指导,教师要鼓励同学大胆地把自身的小发明、小制作展示出来,有必要的话,可以让同学边演示边讲解、介绍(这项活动可以与其他学科老师比方物理、劳技课老师取得联系,邀请他们参与活动,参与评价)。至于写“新闻稿”,可以由发明者、制作者来写,也可以让观众(同学)来写。
  4、评一评:
    科学技术两面观。
    首先,让同学充沛查阅、了解科学技术的“正面功能”和“负面效应”。
    其次,小组讨论,在对科学技术作出全面、辨证认识的基础上,养成同学的人文情感。
    最后,全班交流,可以是各组总结陈说,也可以是小组之间进行激烈的争辩。
三、小结、写作
  科学技术是人类理性精神的最高成绩,它揭开一个个自然之谜,把古人美好的梦想变成了实际。今天,我们也科海泛了一下舟,不知同学们捕捞了多少,何不把你的收获变成大家的享受呢?请同学们就这次活动所牵涉到的故事,道理,感受择其一写出来。
  写作指导:
  科学小品与科普短文。(见《教师教学用书》)
 
  抽一两个同学进行讲述意在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视情况讲一至两个,以激发兴趣。
  教师引导,同学畅谈。
  初写科学说明文,先有依可循,小试牛刀。
  当堂完成,教师巡视指导,优秀的和时交流。
  这一局部要留一些到课外完成。也可形成小的综合实践活动。
  估计这一局部要在第二课时才干进行,而且也要求同学事前准备。
  教师小结,同学作文,教师作适当写作指导。
 
安排作业  相应的资料练习
板书设计  无固定板书。 
教学后记  考勤:教学得失:作业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05:00 | 只看该作者



《科海泛舟》公开课教案四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同学深入、全面地认识科学,激发同学热爱科学的兴趣。
  2、培养同学崇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同学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3、培养同学搜集整理信息、并正确把科技信息传达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
  4、训练同学的文字表达能力,让同学学会写简单的科学小品、科学童话。
二、活动准备
  1、明确活动主题:科海泛舟
  2、将同学分成若干组,围绕“科学”这个主题全方位搜集资料。
  3、教师准备一些科学家的故事,或能讲述,或形成文字资料,以供阅读。
  4、寻找一组较浅显的、适于初中同学阅读的科学童话、科幻小说,以便同学写作时有模仿的例子。
三、活动指导
  1、整体布置:
   ⑴ 让同学明确活动的主体步骤:讲述故事──联系自身──趣味延伸──考虑争辩──发明展示──创新写作。
   ⑵ 将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负责资料的搜集、整合和信息的发布。
   ⑶ 整个活动历时一周,分五课时完成。其中“讲述故事”“联系自身”“趣味延伸”共一课时,“考虑争辩”一课时,“发明展示”一课时,“创新写作”二课时。
  2、具体指导:
   ⑴ 活动一:讲述故事。
     “讲述故事”既讲述科学家的故事,首先是小组内试讲,然后推荐代表上台讲。要求:故事完整、语言流畅并富有感情。
   ⑵ 活动二:联系自身。
     “联系自身”要么讲述自身迷上科学的过程,要么畅谈自身对生活中的科学的感受,先小组内交流,再推荐代表全班交流,要求:真实、可信、表达清晰。
   ⑶ 活动三:趣味延伸。
     “趣味延伸”就是将“我所知道的科学”进行自由汇报,可以是具体的某种生活现象上所含的科学道理,也可以历数科学发明的时间、科学之最等等。
   ⑷ 活动四:考虑争辩。
     “考虑争辩”即围绕“科学(没有)造福于人类”为题展开争辩。将全班分成两大组:正方、反方,然后又切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定一个主辩,两个助辩,争辩时要注意:立场要坚定、资料要翔实,说话要有条有理,紧扣中心。
   ⑸ 活动五:发明展示。
将自身的小发明、小制作进行展示,并简介制作动机、制作资料、制作过程和功用。
   ⑹ 活动六:创新写作。
     只要是与科学有关的故事、道理皆可入文。可以放飞想象,写科学童话、科幻小说,也可以写某科技发明的制作说明,还可以查阅资料,针对某事物或某现象写科学小品文,总之,形式不拘,语言要有科学的严密性,又要活泼生动。
四、活动评价
  同学自主从参与态度、参与面、知识收获等方面进行评价。对在活动中有良好合作精神的小组给予最佳团队奖,对活动中踊跃积极、态度严谨的同学分别给予最佳表达奖、最佳辩手奖、最佳发明奖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05:00 | 只看该作者

《科海泛舟》公开课教案五
【教学目标】
  1、激发同学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崇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2、培养同学在科学追求的进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3、培养同学的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科学小品、科学童话的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搜集整理资料,读科学家的故事,谈与科学结缘的经历,模仿写浅显的科学小品和科学童话。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课外搜集科学家的故事,小组内交流,每个小组推荐1至2篇,在班级交流。
第二课时
  课外先回顾自身第一次迷上科学的故事,或第一次接触奇妙的科学的小故事,第一次发现科学其乐无穷的奥妙的故事。最好用文字记下来。课内先小组交流,选出最好的全班交流。
第三课时
  教师提供科学小品、科学童话等例文。同学范读,听读。课堂上仿写一篇探究科学的作文。
【备课资料】
八项工程有望使青海湖生态环境根本改善
  新华网西宁9月6日电(记者 顾玲)记者日前从青海省有关部门获悉,青海省计划从现在起用八至九年时间,重点实施包括天然草地维护与治理工程在内的八项工程,力图使青海湖地区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据青海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八项工程分别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天然草地维护与治理工程、水土坚持和水源涵养工程、封湖育鱼和裸鲤人工放流工程、自然维护区工程、高效生态畜牧业工程和普氏原羚拯救工程。
 青海湖是我国内陆最大的咸水湖。长期以来,受自然环境演变和人为活动的综合影响,湖区生态环境不时恶化。湖水水位在42年时间里下降了3.6米,湖区沙漠化趋势严重,草场植被破坏严重,青海湖特有的珍稀鱼类裸鲤也由于过度捕捞数量锐减,鸟类栖息地环境恶化。
  从2002年开始,青海省已对青海湖周围的2.77万公顷耕地逐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力争用两至三年的时间将青海湖周边的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还确定2001年至2010年为十年封湖育鱼期,并已通过人工增殖的措施,放流孵化青海湖裸鲤936万尾。


今后,青海还将通过天然草地维护与治理工程,治理中度以上退化草地。湖区的沙化问题将主要通过防沙治沙工程、水土坚持和水源涵养工程解决。对已有沙漠化趋势的地带,通过人工种草、造林和工程固沙等手段进行防治。
  青海省还准备通过自然维护区工程,扩建青海湖国家级自然维护区,新建面积22.67万公顷的天峻舟群野生动物自然维护区,使流域内自然维护区面积达到92.19万公顷。并以青海湖国家级自然维护区为依托,重点实施普氏原羚栖息地恢复、种源基地等建设。
  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日渐“消瘦”,记者日前从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了解到,近25年来,青海湖湖面已萎缩近150平方公里。经卫星遥感丈量,青海湖西岸和北岸陆地相对推进距离分别达到1566.3米和3266.9米,年平均推进距离分别为62.6米和130.6米。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专家表示,青海湖在1975年~2000年的25年间,湖岸总体变化趋势是陆地相对向湖水方向推进,湖岸形体整体萎缩。除此之外,水位下降、沙化、旱化、草原退化等已使青海湖百“病”缠身。如不采取有效的维护措施,长此下去,青海湖不是变成沙湖就会变成死湖。
美丽的青海湖──百“病”缠身
  作为世界生物多样性维护的重要场所,青海湖早在1992年就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拉姆萨尔湿地维护公约中著名的湿地维护区和中国国家级自然维护区。流域总面积2.96万平方公里的青海湖自然维护区,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维系着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生态平安。同时,青海湖孕育了丰富而珍贵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天然的“高原生物基因库”。
  但是,这片抚育了众多生命的美丽湖泊,其自身的生命力却在不时减弱。水位下降、湖面萎缩,沙化、旱化、草原退化已使青海湖百“病”缠身。
  记者近日在青海湖采访时看到,由于湖面萎缩,湖水下降,青海湖岸边裸露的湖床随处可见。在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青海湖下社水文站,一根用于水文观测的标志杆孤零零地立在湖中裸露处。水文站站长杨维忠指着这根标志杆说:“这是2002年立在湖岸线的,如今湖岸线离它已有30多米的距离了。”
  青海湖西北部的乃索麻村,住着一个叫罗桑的藏族老大妈,她说,她从小就住在湖边,在湖边长大,过去湖岸就在离家十来米的地方,但是现在湖岸却离家越来越远,都快看不到了。
  据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所长李凤霞介绍,青海湖在1975年~2000年的25年间,湖岸总体变化趋势是陆地相对向湖水方向推进,湖岸形体整体萎缩,变化较大的湖岸为东岸沙岛和海晏湾地带、北岸沙柳河入湖一带地区、西岸布哈河入湖地带。经卫星遥感丈量,西岸和北岸陆地相对推进距离分别达到1566.3米和3266.9米,年平均推进距离分别为62.6米和130.6米,湖区东岸沙体形似“鸟嘴”侵蚀东岸湖水,近100公里的水体被分离,只有很窄的河道连通湖区,且“鸟嘴”有继续延伸趋势。
  除了湖面萎缩,有资料显示,青海湖正在从单一的高原大湖泊分裂为“一大数小”的湖泊群。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工程师徐维新说,早在20世纪60年代,青海湖北缘就分离出面积达48.9平方公里的尕海湖。后来又分离出沙岛湖和海晏湖两个新湖泊。根据最新的卫星照片显示,在青海湖东北面,又有一个面积达96.7平方公里的湖泊近期已基本从青海湖分离出来。
  昔日的青海湖,曾是西王母“千帐之国”草肥水丰的广袤牧场。但现在青海湖周边退化草地面积已达65.67万公顷,占区域草地总面积的34.9%,并仍以每年3%的速度增加;沙化土地面积已达765平方公里,且每年以10余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生态恶化使青海湖原有的屏障效应日趋弱化。
  据了解,青海湖周围原有78条大小河流,是青海湖的补充水源,但现在多数河流已经枯竭,未枯竭的也水量锐减,注入湖中的总水量比50年前减少60%以上。青海湖水位目前正以每年8厘米至10厘米的速度下降。而水位下降也使青海湖变得越来越咸: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局的勘测标明,1962年青海湖含盐量为12.49克/升,目前已达到16克/升。同时,由于青海湖水体含盐量较高,且钙、镁、氯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不平衡,平均PH值已由过去的9上升到9.2以上,有的水区高达9.5,碱度比海水还要高。青海湖水的盐碱化对水生饵料生物和鱼类的生存和繁衍造成严重威胁。破坏了青海湖鱼鸟共生型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青海湖一直引以自豪的鸟类数量。
 
专家诊断:人为活动、气候暖干是“症结”所在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的开垦活动,使湖畔5万公顷的最好草场毁于一旦;上世纪80年代,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环青海湖一带又有人开垦草原,广种薄收。这种掠夺式经营使湖区生态遭到了空前的破坏。
  专家认为,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恶化是不争的事实,人为因素是造成青海湖地区草场退化以和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而青海湖水位下降、湖面萎缩则主要是由于长期气候暖干、造成湖面蒸发耗水量大于入湖补给水量造成的。
  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局长李其江说,青海湖入湖补给量由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湖面降水三局部组成;耗水量由湖面蒸发量、人为耗水和湖区潜水蒸发量三局部组成。经计算,青海湖湖水补给量1959年至2000年的多年平均值为36.9亿立方米,而耗水量多年平均值为40.5亿立方米,平均每年青海湖水量减少3.6亿立方米。而据测算,上世纪80年代中期,青海湖年亏损水量中,人类耗用水仅占1/5,这说明人类活动对青海湖水位的影响是比较小的。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所长李凤霞说,分析青海湖周围各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发现,随着全球变暖,青海湖湖周也出现了气温升高、降水减少、蒸发量增加等气候变化特征。据观测,1975年至2000年,青海湖湖周气温增幅为每10年0.49℃,其数值明显高于青海全省的平均增幅和全球每10年0.03℃~0.06℃的气温增幅。同时,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青海湖环湖地区降水量也开始出现显著的减少趋势,而进入90年代后蒸发量却出现了显著的增加趋势。由于蒸发量增加、降水量减少,直接导致了青海湖水位下降。
  因此,专家认为,气候暖干化是直接导致湖水水位下降、土地沙漠化、草场退化的原因,而人类活动则加剧了这些变化。同时,水位下降、土地沙漠化、草场退化又反过来促进气候朝暖干化方向发展。
美丽容颜 何日再现?
  专家建议,假如不采取有效维护措施,长此下去,青海湖不是变成沙湖就会变成死湖。 为此,青海省政府从2001年起,启动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工程、天然草地恢复和治理工程等十大工程治理青海湖生态,治理范围涉和到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4个县、23个乡。计划在今后30年内在湖区投入50多亿元,使湖区流域生态发生根本性改变,并建立起良性循环的湖区水体生态系统。
  2003年8月1日,青海省十届人大常委会通过的《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维护条例(草案)》开始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为一个自然维护区制定的法规,标志着青海湖和其流域生态环境维护进入了法制保证新时期。
  目前,青海湖环湖地区已开始退耕还林还草,40多万亩耕地有望恢复草原原本面貌。
  然而,生态环境破坏易,恢复难。青海湖治理工作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现有的维护措施能否让青海湖生存下去,重新回到昨日的美丽?人们仍然不无担忧。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多名院士今年在对青海湖流域进行初步实地考察后提出,青海湖流域是一个大的、综合性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圈”,青海湖治理对中国乃至全球生态变化意义重大。过去人们只注重对青海湖核心区进行治理而忽视了周边大面积的治理,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流域是青海湖重要的来水补给地,周边地区的污染、沙化等问题都会对湖区发生重要影响,所以治理仅仅盯着湖自身是远远不够的。要彻底治理青海湖,必需将整个青海湖流域纳入维护治理范围。
  新华网兰州10月9日电 举世闻名的敦煌月牙泉正面临水位逐年下降所带来的严重威胁。近日,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张明泉教授等专家通过认真研究,提出了防止月牙泉环境退化的三条对策:控制地下水开采量、调整产业用水结构和人工回灌地下水。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它浩瀚缥缈,汹涌澎湃,是大自然赐与青海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宝镜。  
  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藏语叫做“错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
  青海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乍看上去,象一片肥大的白杨树叶。青海湖水平均深约19米多,最大水深为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比两个东岳泰山还要高。由于这里地势高,气候十分凉爽。即使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日平均气温也只有15℃左中,是理想的避暑消夏的胜地。
  青海湖地处青海高原的东北部,这里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环境幽静。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绵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米至5000米之间。举目环顾,犹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紧紧环抱其中。从山下到湖畔,则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而烟波浩淼、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象是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05:00 | 只看该作者

  青海湖的不同的季节里,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节,当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辽阔的草原披上绿装的时候,青海湖畔山青水秀,天高气爽,景色十分绮丽。辽阔起伏的千里草原就象是铺上一层厚厚的绿色的绒毯,那五彩缤纷的野花,把绿色的绒毯点缀的如锦似缎,数不尽的牛羊和膘肥体壮的驄马犹如五彩斑驳的珍珠洒满草原;湖畔大片整齐如画的农田麦浪翻滚,菜花泛金,芳香四溢;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琼浆在轻轻荡漾。而寒冷的冬季,当寒流到来的时候,四周群山和草原变得一片枯黄,有时还要披上一层厚厚的银装。每年11月份,青海湖便开始结冰,浩瀚碧澄的湖面,冰封玉砌,银装素裹,就象一面巨大的宝镜,在阳光下熠熠闪亮,终日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青海湖以盛产湟鱼而闻名,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很值得提和的是,这里产的冰鱼较为著名。每到冰季,青海湖冰封后,人们在冰面钻孔捕鱼,水下的鱼儿,在阳光或灯光的诱惑下便自动跳出冰孔,捕而烹食味道鲜美。
  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和鸟岛都是游览胜地。海心山又称龙驹岛,面积约1平方公里。岛上岩石嶙峋,景色旖旎,自古以产龙驹而闻名。著名的鸟岛位于青海湖西部,在流注湖内的第一大河布哈河和近,它的面积只有0.5平方公里,春夏季节却栖息着10万多只候鸟。为了维护岛上的鸟类资源,这里还设有专门机构,负责鸟类研究和维护工作。
  青海湖岸边有辽阔的天然牧场,有肥沃的大片良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冬季多雪,夏秋多雨,水源充分,雨量充分,对发展畜牧业和农业有着良好的条件。早在遥远的古代,这里就是马、牛、羊等牲畜的重要产地。青海湖一带所产的马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很知名,当时被称为“秦马”。古代名著《诗经》曾描写过“秦马”的雄壮和善驰。以后,隋唐时代,这里产的马经过与“乌孙马”、“血汗马”交配改良,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良马。它不只以神骏善驰而著名,而且以能征惯战而著称。
  据《甘肃经济日报》报道,统计显示,近40年来月牙泉水位累计下降了9-11米,水面积也由1.45万平方米萎缩至0.53万平方米。张明泉等专家认为,造成这一情况的主因是敦煌盆地地下水的超量开采,因此要恢复月牙泉水位,最根本的措施就是下大力气关闭一批开采井,以法律的形式在月牙泉周围一定区域设立地下水禁采区,严控地下水开采量,恢复本地原来的地下水动态平衡。
  其次要调整产业用水结构,节约用水。专家研究发现,农业灌溉占到敦煌总用水量的90%,但若将目前的大水漫灌全部推广成节水灌溉,就可使灌溉用水量减少30%左右。针对此,张明泉教授认为,调整现有用水结构,减水农业用水,发展旅游产业,是恢复敦煌生态平衡、修复月牙泉地下水位的有效措施。  
专家们认为,目前月牙泉已经面临枯竭的危险境地,用别的方法恢复地下水需要一定的时间,但若在月牙泉西边1.5公里的沙湾开挖深1米左右,面积8000-10000平方米的渗坑2个,采取人工回灌地下水的应急措施,就可以保证月牙泉泉水不至于在短期内干涸乃至枯竭。“这只是维护月牙泉水位的短期行为,只能为防止月牙泉枯竭争取更多的时间。”张明泉强调,造成敦煌地区用水紧缺的根本问题还是水资源供不应求,因此应该考虑从祁连山哈尔腾河流域调水来缓解当地用水的紧张局面,恢复生态平衡,稳定月牙泉水位。(完)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古往今来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1994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鸣沙山、月牙泉与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二绝”,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
  鸣沙山,因沙动有声而得名。古称“沙角山”、“神沙山”。山有流沙积聚而成,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最高海拔1715米。其山沙垄相衔,峰如刀刃,远看连绵起伏入虬龙蜿蜒,又似大海中的波涛涌来荡去,甚为壮观。沙粉红、黄、绿、白、黑五色,晶莹闪光不沾一尘。如遇摩擦振动,便会殷殷发声,轻若丝竹,重如雷鸣。故“沙岭晴鸣”为敦煌“八景”之一。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因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积0.88公顷,平均水深3米左右,水质甘冽,清澈如镜。千百年来沙山环泉而不被掩埋,地处干旱沙漠而泉水不浊不涸,实数罕见。泉内星草含芒、铁鱼鼓浪,山色水光相映成趣,风光十分优美。
  鸣沙山、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游人至此,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来泉边漫步,都会驰怀神往,遐思万千,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05:00 | 只看该作者

《科海泛舟》公开课教案六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同学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提高同学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培养同学在科学追求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3、培养同学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培养同学正确地把科技信息传送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的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
  1、培养同学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在交流、演示、争辩中锻炼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同学写作浅显的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活动方案】
一、准备阶段
  1、确定选题:
    本次综合性学习涉和四项内容,分别为“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考虑自然的启示”、“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科学技术两面观”。教师指导同学根据兴趣、特长和学习条件、资源等不同情况,本着自愿的原则自由结合成四个活动小组分别进行,并自选组长。在组长的领导和组织下,制定本小组的活动方案。(用两节课分开进行,选题和方案设计指导一节时,重点:方案要切实可行;同学课后完成方案,然后指导修改,一节时。)
  2、搜集资料,整理资料阶段:
    在组长的组织和协调下,各小组展开活动。在活动中,每个人既要展开独立的研究,又要与本组其他成员和时交流,互相合作,一起探究,形成本小组的研究效果。(活动时间为两个星期。在活动中,同学要将搜集的资料整理存档,以备老师检查,评价使用。)
二、交流展示(一课时)
  1、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选代表在全班展示本组的活动效果。
   ⑴ 第一组:“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
    ① 激情导入:小组主持人讲科学家如何迷上科学的故事。
    ② 自由畅谈:Ⅰ 小组代表谈自身第一次迷上科学的故事。
           Ⅱ 小组代表谈第一次迷上科学是如何受到挫折的。
   ⑵ 第二小组:“考虑自然的启示。”
    ① 展示:投影小组代表编写的科学小品或科学童话。
    ② 点评:教师结合同学的文章进行点评,让同学明确科学小品和科学童话的特点,学会写作科学小品和科学童话。
   ⑶ 第三小组:“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
    ① 交流:小组代表用说明性的文字介绍“最新的科技效果。”
    ② 演示:小组代扮演示并讲解自身的小发明、小制作。
    ③ 老师点评。
   ⑷ 第四小组:“科学技术两面观。”
    ① 争辩:小组代表围绕某一科学技术话题(如核能)进行争辩。
    ② 点评:教师应引导同学了解科学技术的“正面功能”和“负面效应”,引导同学全面认识科学,培养同学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2、各组活动结束后,将每组和每位同学的书面资料收集起来,各组间相互交流,一起提高。
三、活动小结
  1、同学发言:
    谈此次活动的收获。
  2、教师评价:
    既关注过程也关注结果。评价每个同学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行为表示以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和能力的提高(纵向);评价每位同学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取得的效果(横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4 03: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