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90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公开课教案(五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8: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的】
  1、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歌词所表达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教学难点】
  揣测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1、安排同学课前查找有关黄河影视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关于黄河的地理知识、悠久的历史文化,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3、老师也收集与黄河相关的资料并准备VCD《黄河颂》。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我们的祖先起源于哪里?
  (生答:黄河)
  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质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广博的胸怀,不屈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学习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二、感性认知
  师生相互交流欣赏搜集到的黄河的影视图像资料。
  小结:通过刚才欣赏的黄河影视图像资料,我们一同感受到了黄河的雄壮、广博,厚重,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黄河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作的歌手,站在高山之巅,面对黄河,唱出了我们心中的颂歌。
  三、朗读交流
  1、同学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师生一起讨论,明确此诗朗读的要求:
  ⑴感情:激越高昂自豪。
  ⑵节奏:较慢抒情地。
  ⑶重音;望、奔、劈、屏障、臂膀、伟大、坚强
  2、播放VCD《黄河颂》,听名家范读。
  3、小组合作,合作朗诵:鼓励同学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激发同学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同学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小结: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黄河颂》,探究黄河的精神。
  四、合作探究
  1、歌词局部可以划分为几个小节?
  提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2、为什么说黄河是摇篮是屏障是臂膀?
  提示:民族发祥地;捍卫国土;伟大力量
  3、全诗从几个角度写黄河?
  提示:自然、地理、历史
  4、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保家卫国。
  5、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神?
  五、再次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配乐诗朗诵。可根据具体情况布置同学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总结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黄河的用她那甘甜的乳汁浦育了中华民族,用她那宽厚的臂膀庇护着神州大地,用她那伟大而坚强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炎黄子孙。黄河,让我们以你为典范,团结进取,为中华民族屹立于强国之林而努力学习。
  【板书】
  1、历史贡献
  2、军事地位
  3、激励作用
  【课后反思】
  由于此诗的创作年代久远,加之抗日的特殊背景,增加了此诗的理解难度,为此我在课前安排同学查找了关于黄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影视图像资料。在课堂的交流中拓展着同学的视野,激发着同学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背景。在与同学明确此诗的朗读要求的情况下,进行朗读交流,从感性上感染同学,在接下来的诵读中同学主动独诵,四人组齐诵,全班齐读,不知不觉上成朗读课,同学从中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赞美之情。合作探究黄河的精神既是文学的,又是理性的;既是语言的,又是人文的。在此基础上再次吟颂黄河,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增强课堂活力是上好语文课的主要条件,要使课堂气氛活跃,就要深入挖掘语文学科自身的两大因素: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我在课文的导语、过渡语、总结语上精心设计,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从而取得较好的课堂艺术效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8:02:00 | 只看该作者

 


 
  新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公开课教案
  【导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⑴深刻感悟九曲黄河的英雄气概。
  ⑵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2、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系统了解黄河的历史与地理。
  ⑵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⑶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
  3、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学习课文。
  ⑵重视运用感悟、联想和探究的学法。
  ⑶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导学思路】
  鉴于作者是借黄河的英雄气概来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所以首先应引导同学从感悟和认识黄河入手,进而引导同学将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相联系,结合本文创作的背景,深刻掌握课文的主旨,最后再通过拓展学习,从更宽广更深刻的层面去理解黄河和中华民族。
  【导学过程】
  一、心理准备
  1、引导同学明确本课所要达到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这些目标既是努力的方向,也是检测的规范。
  2、运用多媒体播放九曲黄河奔腾咆哮的影像画面。
  3、投影展示同学们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图片。
  4、师生一起扼要说说对黄河的观感。
  5、引导同学回顾历史和地理课对黄河的介绍,并了解诗人光未然创作《黄河颂》的经过,从而激发兴趣,启发联想,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悟
  1、导师首先范读课文第1小节的朗诵词局部,并以此节为例,作朗诵方法指导:
  ⑴将第1小节默读1遍,了解大致内容与句式特点。
  ⑵标出节奏、重音和韵脚。
  ⑶轻声试读几遍。
  ⑷大声朗读,音量以能够听清自身的声音为准。
  2、请几位同学朗诵,请全班同学点评。
  3、全班齐读,相互讨论,集体点评。
  4、分角色扮演朗诵,全体起立,配乐朗诵《黄河颂》,导师读朗诵词局部,同学读歌词局部。
  5、自由发言,谈谈朗诵后对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伟大品格的感悟。
  三、自主考虑
  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的第二、第三题,要求同学独立考虑,得出答案,也可就自身学习时的独特感悟和发现进行深入考虑与探索,力求有自身言之成理的认识。
  四、合作探索
  1、诗人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2、课文从哪些方面赞颂了黄河的伟大和坚强?
  3、诗人写黄河的意图是什么?
  4、你认为这首诗中有哪些表示技法值得学习?
  各小组按要求讨论探索,记录要点,踊跃发言后,师生一起明确上述问题的答案。
  明确1:因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把它比作摇篮可以形象确切地表示黄河的历史功绩。黄河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是阻挡外敌入侵、捍卫中华民族的又一道钢铁长城,因此诗人称之为“屏障”。
  明确2:课文是从自然特点、地理优势和民族贡献几方面赞颂黄河的伟大坚强。
  明确3:在诗人笔下,黄河是中华民族英勇豪迈、百折不挠、伟大坚强的象征,因此诗人借赞颂黄河来激发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动员全民族亿万英雄儿女像黄河那样伟大坚强!这是借物抒怀的写法,正像矛盾在《白杨礼赞》中借赞美白杨而赞美抗日军民一样。
  明确4: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示技法主要有:⑴呼告,如“啊,朋友!”有助于明确抒情对象,直接抒发强烈的感情。⑵反复,如“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起到了加强结构,渲染感情,突出主题的作用。⑶比喻拟人,如“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一泻千里,……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等诗句,赋予了黄河无限丰富的生命,使她像母亲一样亲切深情。
  五、拓展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8:02:00 | 只看该作者

  
  新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同学爱国主义情感。
  2、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3、理解歌词大意。
  【教学重点】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溢感情地朗诵课文。
  2、理解歌词大意。
  【教学难点】
  《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内容】
  一、欣赏:让我们静静地听
  1、背景介绍:
  早在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迸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希望通过自身发明的艺术形象反映实际斗争,用以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澎湃的气势,表示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
  (板书课题)
  2、作家作品: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与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停学。1936年抵达上海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二、诵读:让我们朗朗地读
  1、朗读要求:
  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我们朗读诗歌应注意些什么?
  ⑴要注意感情,语音和停顿。歌词与朗颂词之间要有较长的停顿。
  ⑵要读出“赞”“颂”的语气,可以从关键的词、短语式的句、呼告语以和层意来掌握。
  ⑶还有一些动词要重读,如:“掀、奔、劈”读出赞颂之情。
  ⑷文章最后两句充溢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⑸感情要深沉、悲壮。
  2、朗读提示:
  ⑴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局部,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⑵“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示黄河的气势。
  ⑶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标明在歌颂。
  ⑷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溢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朗读练习:
  下面让我们高声地朗读起来,读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⑴同学自由朗读。
  ⑵推荐同学读一读。
  三、品析:让我们细细地品
  1、考虑质疑:
  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我们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下面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认真考虑,通过读诗歌:
  ⑴你读懂了什么?
  ⑵你还有哪些疑问?
  (出示考虑题)
  2、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
  ⑴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⑵“澎湃”、“狂澜”、“宛转”、“屏障”等词语向我们展示了黄河的伟大气势和独特的特征。为什么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
  ⑶标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标明整篇诗歌都在对黄河进行赞颂。为什么在演唱前布置一段朗诵词?
  ⑷作者借对黄河的描绘歌颂,表达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之情。诗歌最后两句为什么重复?
  ⑸诗歌对黄河的赞颂局部,它用“啊,黄河”把它分为了三个层次。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民族的屏障”说它有“千万条铁的臂膀。”
  ⑹这首诗是属于风格豪迈的诗歌,而我们曾经学过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静夜》是属委婉含蓄的。在赞颂黄河之前为什么还要“望”黄河呢?
  ⑺诗歌中黄河的惊涛澎湃的澎湃气势。为什么最后一段要与中华儿女联系上呢?
  ⑻如何掌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师生一起讨论解答)
  3、教师明确:
  ⑴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捍卫黄河,捍卫中国。
  ⑵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是在黄河流域中发生、发展起来的,是黄河养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称它为“摇篮”。这是一个喑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⑶演唱前布置一段朗诵词的目的是引起听众的注意,知道是歌唱黄河的歌。前面的朗诵词交代演唱主题,确定演唱基调,有“引言”的作用。
  ⑷最后两句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溢了战斗的决心。这里用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⑸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诗中类似于此的比喻还有两个“民族的屏障”“千万条铁的臂膀”分别是从黄河的地势特点和自然特点作喻,肯定了黄河的捍卫作用和激励中华民族斗志的作用。
  ⑹在赞颂黄河之前先“望”黄河,是不是先描写,再歌颂﹖作者在歌颂黄河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望”中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章法严谨,为后面的歌颂作了很好地铺垫。
  ⑺联系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诗歌最后道出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⑻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豪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汹涌澎湃的雄伟图画!
  四、颂扬:让我们美美地说
  1、说话练习:
  学习黄河的伟大与坚强,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抗争,这确实是作者的心声,读到这,我们都会热血沸腾,并将捍卫祖国作为至高的誓言,下面让我们以“作者写黄河,就是写”的格式面对黄河说一句心中的誓言,以此颂扬伟大的黄河吧。
  例如:
  ⑴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儿女因为你而骄傲自豪!
  ⑵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的苦难史就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⑶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河!
  ⑷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以她不朽的流淌,构筑成中华民族的主动脉。
  2、一起赞颂:
  我们永远以黄河为自豪,让我们再来一起朗读诗歌,一起赞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3、课堂小结:(激昂、深情地):同学们,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侮。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典范,学习它的伟大坚强,为使我们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身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8:02:00 | 只看该作者

  
  新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同学爱国主义情感。
  2、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3、理解歌词大意。
  【教学重点】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溢感情地朗诵课文。
  2、理解歌词大意。
  【教学难点】
  《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内容】
  一、欣赏:让我们静静地听
  1、背景介绍:
  早在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迸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希望通过自身发明的艺术形象反映实际斗争,用以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澎湃的气势,表示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
  (板书课题)
  2、作家作品: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与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停学。1936年抵达上海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二、诵读:让我们朗朗地读
  1、朗读要求:
  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我们朗读诗歌应注意些什么?
  ⑴要注意感情,语音和停顿。歌词与朗颂词之间要有较长的停顿。
  ⑵要读出“赞”“颂”的语气,可以从关键的词、短语式的句、呼告语以和层意来掌握。
  ⑶还有一些动词要重读,如:“掀、奔、劈”读出赞颂之情。
  ⑷文章最后两句充溢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⑸感情要深沉、悲壮。
  2、朗读提示:
  ⑴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局部,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⑵“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示黄河的气势。
  ⑶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标明在歌颂。
  ⑷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溢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朗读练习:
  下面让我们高声地朗读起来,读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⑴同学自由朗读。
  ⑵推荐同学读一读。
  三、品析:让我们细细地品
  1、考虑质疑:
  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我们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下面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认真考虑,通过读诗歌:
  ⑴你读懂了什么?
  ⑵你还有哪些疑问?
  (出示考虑题)
  2、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
  ⑴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⑵“澎湃”、“狂澜”、“宛转”、“屏障”等词语向我们展示了黄河的伟大气势和独特的特征。为什么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
  ⑶标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标明整篇诗歌都在对黄河进行赞颂。为什么在演唱前布置一段朗诵词?
  ⑷作者借对黄河的描绘歌颂,表达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之情。诗歌最后两句为什么重复?
  ⑸诗歌对黄河的赞颂局部,它用“啊,黄河”把它分为了三个层次。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民族的屏障”说它有“千万条铁的臂膀。”
  ⑹这首诗是属于风格豪迈的诗歌,而我们曾经学过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静夜》是属委婉含蓄的。在赞颂黄河之前为什么还要“望”黄河呢?
  ⑺诗歌中黄河的惊涛澎湃的澎湃气势。为什么最后一段要与中华儿女联系上呢?
  ⑻如何掌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师生一起讨论解答)
  3、教师明确:
  ⑴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捍卫黄河,捍卫中国。
  ⑵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是在黄河流域中发生、发展起来的,是黄河养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称它为“摇篮”。这是一个喑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⑶演唱前布置一段朗诵词的目的是引起听众的注意,知道是歌唱黄河的歌。前面的朗诵词交代演唱主题,确定演唱基调,有“引言”的作用。
  ⑷最后两句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溢了战斗的决心。这里用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⑸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诗中类似于此的比喻还有两个“民族的屏障”“千万条铁的臂膀”分别是从黄河的地势特点和自然特点作喻,肯定了黄河的捍卫作用和激励中华民族斗志的作用。
  ⑹在赞颂黄河之前先“望”黄河,是不是先描写,再歌颂﹖作者在歌颂黄河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望”中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章法严谨,为后面的歌颂作了很好地铺垫。
  ⑺联系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诗歌最后道出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⑻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豪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汹涌澎湃的雄伟图画!
  四、颂扬:让我们美美地说
  1、说话练习:
  学习黄河的伟大与坚强,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抗争,这确实是作者的心声,读到这,我们都会热血沸腾,并将捍卫祖国作为至高的誓言,下面让我们以“作者写黄河,就是写”的格式面对黄河说一句心中的誓言,以此颂扬伟大的黄河吧。
  例如:
  ⑴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儿女因为你而骄傲自豪!
  ⑵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的苦难史就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⑶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河!
  ⑷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以她不朽的流淌,构筑成中华民族的主动脉。
  2、一起赞颂:
  我们永远以黄河为自豪,让我们再来一起朗读诗歌,一起赞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3、课堂小结:(激昂、深情地):同学们,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侮。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典范,学习它的伟大坚强,为使我们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身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8:02:00 | 只看该作者

  
  新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培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对诗歌的朗读训练。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课前准备】
  1、教师:
  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课件。
  2、同学:
  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黄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捍卫黄河就是捍卫全中国。先请欣赏一首革命歌曲《捍卫黄河》。这首歌写于1939年,当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中华大地。抗日战争也正在激烈地进行,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面对波涛激荡的河水、坚强勇敢的战士,胸中的激情顿时奔涌而出。与冼星海创作了大型民族交响乐《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篇章组成:《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捍卫黄河》《怒吼吧,黄河》由刚才地歌词可知,捍卫黄河就是捍卫全中国;那对黄河的歌颂就是对我们中华民族、对我们伟大祖国的歌颂。
  下面就让我们放声朗读,体味其中的爱国热情。
  二、初读
  1、同学自由朗读3分钟。
  2、请两位同学示范朗读,大家评议。
  3、两人小组合作,一人朗读,一人评议。
  三、整体感知
  1、整首诗可分为“序曲一主体一尾声”三个局部,能找出主体局部的起止吗?
  2、标题是“颂黄河”,“歌颂黄河”的内容有标志吗?从那几个方面进行歌颂?
  3、“歌颂黄河”之前的内容可用一个什么字领起?都“望”到些什么景象?
  和板书:
  四、再读,放朗诵词,同学齐读歌词
  五、质疑探究
  1、摇篮、屏障。
  2、铁的臂膀。
  六、小组合作配乐朗读
  刚才我们分析了课文,并对疑难问题进行了探究,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分小组上台来进行一轮朗诵竞赛。听清规则:将全班分为甲、乙两组,1234为甲组,5678为乙组,评分规范有三个:
  1、是否准确流利(包括成员间配合是否默契)
  2、是否感情充分(感觉要到位)
  3、形式要新颖:
  先由小组代表给自身小组评分(10分为满分),老师可给小组适当加分(3分以内)。
  七、安排继续观看《黄河大合唱》其他篇章
  八、结束语
  今天我们学了《黄河颂》这首诗,也学到了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能发扬这种精神,克服一切困难,掌握好身手,为祖国的振兴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教学反思】
  应该说这节课整体来说比较胜利,这也是我在课改方面做的一次尝试。整节课以各种朗读贯穿,加强了朗读能力的训练,同学情绪调动较好。前四个环节达到预期效果,特别到了第五个环节,大家经过讨论后,局面较为热烈,纷纷提问,积极作答,实现了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形成了一个高潮。第六个环节大家也比较踊跃,甲乙两组集体观念都很强,能在短短四分钟商议后,上台以各种形式进行朗诵,互相评议也比较客观。我们都深深体会到分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
  但这节课缺点也很多:
  首先,最大的毛病就是延长了近10分钟,究其原因,主要是容量太大,对同学估计缺乏。
  比方在第三环节,虽对如何引导已作充沛准备,但未考虑到同学在回答前的思索犹疑过程。由于整个板书全是引导同学自身说出,并且中间交叉朗读,这一块花的时间较多,比预期要多出四、五分钟。以后在设计讲解课文局部要充沛留出给同学思索研讨的时间。
  再如小组间合作进行配乐诗朗诵时,由于时间关系,把全班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多达30人,在商议协调过程中必定出现困难。甚至站在台上还在商讨朗读形式。虽说最后效果尚可,但也浪费了将五分钟时间。改进方法:以后小组合作人数不可过多,应限制在6~12人,可选其中准备较充沛的两组上台展示,其他小组可继续准备,留待下节课再表示。这就大大缩减了小组间商议协调的时间,并做到人人参与,让其他小组也能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利于下次展示的改进。
  其次,对主题的挖掘还不够深入,整节课虽扣住了黄河精神,反复朗读体味爱国热情。但具体什么是黄河精神还显得比较笼统。如能在结束词前花5分钟时间继续追问这些问题:历史上、实际中哪些人具备黄河精神?他们都成绩了什么业绩?作为中同学,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发扬黄河精神?最后水到渠成,引导作结,就将显得比较完美了。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将不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课堂效率,将课改进行得更加深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4 03: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