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 | | | 出示《蒙娜丽莎》问:(1)谁的作品?(2)你觉得这幅画画得怎样?(3)你愿意出多少价钱购买? 引:这幅达·芬奇的画被珍藏在法国卢浮宫,是33万藏品中“镇馆之宝”,不仅因为它是达·芬奇的画作,还因为它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流传至今少有的画作。 问:(4)那么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怎样一场运动? | (1)达·芬奇。 (2)可能一:不怎么样。可以肯定学生确实看看不怎么的。 可能二:很美,可让学生谈谈哪里美,肯定他们的审美能力。 (3)学生出价,现场竞拍。 (4)设问但不用回答,主要是引入课题。 | (1)问从最简单的问题切入 (2)问在于拉近学生的距离,走进学生真实的体验 (3)问在于激趣和引发好奇,导出该画的历史价值在于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画作,从而导入新课“文艺复兴运动” | | 引:关于文艺复兴运动,我们先看看书本是如何介绍的。 (1)朗读阅读卡内容 抓住最后一句最关键的解释“它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名,实际上是通过文艺创作宣扬人性解放的思想” (2)文艺复兴运动宣扬的这种思想被称作“人文主义”思想,对人文主义第一段第二句给出了具体的解说。人文主义反对什么而又肯定什么? (3)在此基础上给出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总体概述。 | (1)朗读阅读卡内容,圈划最后一句 (2)“人文主义”反对天主教会宣扬的思想,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 (3)学生填写空白处,并进行相关摘录。 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的 ,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它以复兴古 、 文化为名,通过文艺创作,宣扬 主义思想(即这种思想反对宗教神权的精神束缚,肯定 的作用) | 对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学生的了解很少甚至是零,那么利用书本的相关表述,进行历史事件的解读,培养学生理解消化内容的能力,不乏为最便捷的方式,也是对文本资源的有效利用。 教材对文艺复兴运动的阐述是比较分散的,通过具体解读,理解消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填空的形式,和摘录的形式,形成对文艺复兴总体的认识。 | | 引:前面介绍《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代表作,这幅画作也带有浓浓的人文主义气息。我们再一次来欣赏它 (1)教材中的观点⒉用了哪些词语形容画像中的妇女? (2)我们同时也来欣赏一幅文艺复兴运动之前的人物画。教材6-8中间的人被绑在?他们面部流露出的是什么样的表情? 引:从中世纪的镶嵌画到蒙娜丽莎的画作反映的是当时人们试图突破中世纪神权精神束缚的伟大尝试,舒展了一种人性之美。 | (1)炯炯有神、恬静端庄、青春活力、口角含着微笑…… (2)手脚被绑在十字架上,耷拉着头,表情痛苦哀伤 | 通过与中世纪镶嵌画的对比,解读蒙娜丽莎的微笑背后释放的人文主义气息。他诠释的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中世纪神权束缚的抗争。 欣赏画作不在于画有多美,或是因为它是谁的作品,而更应该关注画作背后传递出的时代气息。 | | 引:达·芬奇除了名画《蒙娜丽莎》外,《最后的晚餐》也是其代表作。那么在文艺复兴运动中,除了绘画还有哪些领域得到了发展?又出现了哪些代表人物及作品?请同学们快速搜索文中内容,找出有效信息。 但丁:他被认为意大利最伟大的诗人,联系教材中的称法。最著名的诗作《神曲》长达一万四千余行,号称了解欧洲中世纪文化的百科全书。(可略讲) 米开朗基罗:重点抓住《大卫》的雕塑作品,补充内容:雕像高5.5米,重5.5吨,大卫是以色列的第二位国王。其实这是一尊全身全裸像,文艺复兴时期全裸像很多,这不意味是黄色,而是艺术,是人文思潮的体现。(可略讲) 莎士比亚:《从罗密欧与朱丽叶》为切入口,学生比较感兴趣,然后再介绍他其他的代表作。(可详细) 问:文艺复兴这场运动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 (1)学生快速阅读并提取相关信息。请同学回答,如有不完整互相补充。 (3)如何看待大卫像是全身全裸像,学生可发表个人见解。 (4)学生可以讲一讲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 (5)请学生先脱离开课本思考一下影响,通过板书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记录,再比对教材的分析,看哪些同学们也思考到了,哪些我们比教材思考分析得还深入,哪些我们需要借鉴书本的分析。 |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并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文艺复兴这几位人物的介绍,如果用单一的形式介绍,肯定枯燥乏味,应该有每位人物介绍的侧重点和寻找学生的兴趣点,而几位人物间也应该有详略,同时还应该突出这些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气息。 通过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照本宣科,同时通过与教材分析的比对,把这个问题的思考变得饱满,同时又在这样的活动中加深对这个问题的印象。 | | 达·芬奇耗时12年才完成了这样一幅画。这幅画背后的奥秘至今令人津津乐道。 为什么画作上的蒙娜丽莎没有眉毛和睫毛? 人们通过研究发现,蒙娜丽莎的画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很多数字密码,如右眼中有LV字样,是达·芬奇名字的缩写,在这幅画作中还隐藏了多少达·芬奇密码? | 学生可以猜一猜 (2)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让学生在书本空白处自制一个连线题,内容包括人物及其作品也可加进人物身份。 | 利用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这一心理特点,引出一些关于蒙娜丽莎画后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课后通过网络等渠道去关注去思考,这是否可以说是对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 | 今天我们主要去了解了一下这场文艺复兴运动,同学们利用所提到的重要人物以及他们的重要贡献自制一道连线题写于课本空白处。 | | 利用自制连线题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整合知识的能力,加深对这些知识的印象,同时也符合对这些知识点考察的要求。 |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利用“初看蒙娜丽莎、再看蒙娜丽莎、回味蒙娜丽莎”串联整课内容,设计新颖。初看目的在于引发好奇,导入新课。再看目的在于通过与中世纪绘画的对比,深刻理解文艺复兴的人文内涵并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那些人和哪些事。回味目的在于课堂的延伸,激发学生对达·芬奇该画作的好奇并尝试探秘,这不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发扬吗?这样使整堂课立意更高。 同时教学设计还抓住了另外的两个点,一个是注重对文本内容的解读。比如文艺复兴运动含义的解读,有效地抓住文本,通过分解、理解和再次整合,让学生明晰对该现象的认知和理解。另一个是在人物介绍过程中捕捉学生的兴趣点,以兴趣点为切入点再带动其他内容。如讲到莎士比亚时,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为切入。 感觉缺憾是对于文艺复兴原因的探究,本设计未能体现。其实这个问题是值得探讨的,但是又是理解的难点,新编订的教材有意略去了对于这部分的论述,只交代了简单的背景。我觉得这可以放在本单元复习时,梳理知识结构体系时交代,这样各章节之间的关联性就更强,也能比较好地导出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