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5-4-19 07:57:37
|
只看该作者
1.有人说“综合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你是如何理解的?
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性,它要求超越学科中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面向完整的生活世界,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不断探究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和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
所以说“综合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我觉得并不是“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因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性要求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因此只有是学生感兴趣的才可以往里装,并且这个主题要能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切身体验,发展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总之,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都可以通过主题活动的方式形成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但比不是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2.在活动中,学生的研究兴趣偏离了主题,你如何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其性质之一的自主性要求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开展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基本理念也要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突出学生主体,就是把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所以在活动展开的过程中,我允许小学生兴趣的转移。允许学生偏离设定的研究方向,去探究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和发掘新的探究题材。但同时我不迁就或放任小学生的兴趣,在尊重他们兴趣的基础上引领她们深入探究和体验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现象及活动。
总之,教师要牢固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兴趣与爱好,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在活动中发展。
3.请你结合实例,谈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性(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生成性)的理解。
综合性:
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超越学科中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面向完整的生活世界,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不断探究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和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
比如《校园小小设计师》主题活动,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把自己最喜欢的校园一角拍成照片或者画成图画,再交流自己为什么喜欢,觉得校园的规划设计还存在哪些问题,提出建议,并和同学一起设计并绘制校园平面规划图。整合美术、数学等各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去探究、实践。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方法目标得到落实,这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所在。如果没有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就失去了它综合的魅力。
总之,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的基本特性,教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充分整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才能把活动的目的落到实处。
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特点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开展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
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实践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活动。比如《家乡污染情况调查》,在活动初期,教师指导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分好小组后,教师给学生一个小组行动计划范例,学生在根据范例,自主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小组分工也根据成员的特长、兴趣自主分工;实施阶段,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实验分析、采访、外出宣传环保知识,活动总结、交流、评价阶段,学生针对活动的过程、结果、方法、经验等进行全面的自主总结、交流、反思。这一系列的活动,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而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反映学生的个性发展内在需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探究性: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在尝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能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积累科学探究的经验,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精神和品格。
尽管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扼杀了孩子的探究欲望和探究意识。综合实践活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比如《我眼中的秋天》这一课中,我放开他们到外面去找秋天,学生纷纷出去找秋天的影子,展示自己带来的树叶、花朵、稻穗、秋天的图画等。学生又重点去探究叶子,这样学生在探究秋天叶子的颜色、形状等活动中,玩出了丰富多彩的儿歌、舞蹈、树叶工艺品、图画、照片摄影等。综合实践活动给每一位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在探究性学习中得到充分展示、发展、提高。
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的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其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在开放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学习,其学习活动的方式与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比如《探究生活中的浪费现象》,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去探究、发现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了解、调查人们对浪费现象的态度,近距离感受每天都会看到、经历的东西,反思如何去改变这种现象,有哪些节约的好方法。从而激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在活动过程中及活动总结阶段,运用档案袋、即时评价、成果展示评价、能力小测试等开放性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开放时评价来发现学生自身潜质,激发后续课程学习的动力。
总之,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放性”的特点,有选择、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走出文本、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融入生活、融入自然,这才是“开放性”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真谛。
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师生双方在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必须注重活动过程中的自主建构和动态生成,处理好课程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学生的研究课题或活动项目产生于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观察、问题的分析。活动的展开将使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思想火花不断迸发,活动目标和主题不断生成。
教学设计并不限制在预定的教学过程中,而是在活动中不断生成新目标、新问题和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种生成性课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主动参与认识和体验将不断加宽加深。比如,在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项专题研讨《争做环保小卫士系列活动——回收废旧电池》的成果展示课上,每个学习小组展示研究成果时,又纷纷提出了质疑,于于是又生成了一系列新的研究主题。
总之,传统学科课程的目标、内容、形式与评价都是封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该课程的开发正实现着教育的封闭性向开放性的转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