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教案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3-31 12:09
标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教案 1
【学习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保守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同学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2、自同学字新词。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同学们,每当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今天,让我们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开创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
板书课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
二、抓住“回忆”,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认读生字、生词情况。
3、再读课文,想一想:
按时间顺序,“我”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情?
三、品词析句,感悟“革命者”形象
1、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三局部课文:
划出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
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2、交流讨论:
⑴ 被捕前:
① “局势越来越严重……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这段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
(从“坚决、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中能看出父亲很倔强,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
② “那年春天……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父亲为什么而忙碌?
③ 填空:
被捕前的父亲是一位( )的革命者。
④ 指导朗读。
⑵ 被捕时:
① 读议句子,填空:
被捕时的父亲是一位( )的革命者。
“父亲从容不迫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父亲坚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② 分角色朗读。
⑶ 法庭上:
重点品析“父亲瞅了瞅我们……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一段:
① 从“安宁”、“冷静”两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② 父亲为什么“安宁”、“冷静”?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③ 填空:
法庭上的父亲是一位( )的革命者。
④ 指导朗读。
四、回归整体,提升感情
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再次感受这位坚强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者的英雄气概。
第二课时
一、简介人物,丰富认识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跟随着李大钊的孩子李星华回忆了父亲在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表示。李大钊同志入狱后,备受酷刑,但他始终视死如归、大义凛然。1927年4月28日,在敌人的摧残下,李大钊同志第一个走上了绞刑架,毫无惧色,从容就义。时年38岁。
二、回归文本,感悟“父亲”形象
1、在我们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卓越的革命者,在孩子的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伟大的父亲。课文的字里行间里无不流露出孩子对父亲深深的敬爱。
2、再次朗读课文:
划出写“我”心里感受的句子,想一想:
孩子眼里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3、交流讨论:
引导同学抓住文中的相关语句感受李大钊同志对小朋友的慈祥及在危险面前给予亲人信心与力量的父亲形象。
4、父爱如山:
身为革命者的李大钊不能像寻常的父亲与小朋友共享天伦之乐,但父亲爱国、爱党的情怀却给年幼的孩子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因此,当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年后,孩子李星华回忆起这些往事,仍然如昨日般清晰。
三、感悟写法,课外拓展
1、听老师读第一自然段与后三自然段,说一说:
你听出了什么?
⑴ 内容上:
孩子为父亲的遇难而痛苦,并深深地怀念父亲。
⑵ 写法上:
通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2、文中哪一局部内容也采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
(工友阎振 三被捕前后。)
3、1927年的春天,在局势越来越紧张的时候,李大钊同志每天早出晚归地在干什么?被捕后,他在狱中又是如何与敌人斗争的?这些内容文章中没有写到。请你结合查阅的资料,借鉴“前后照应”的写法,任选一个空白进行补充。
4、交流展示、评价。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3-31 12:09
《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教案 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保守教育。
2、学习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李大钊的孩子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故文章题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本文描写了李大钊同志坚贞不屈,忠于革命的精神。除开头以外,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四局部:
第一局部讲被捕前;第二局部讲被捕;第三局部讲在法庭上;第四局部讲被害后。
【课前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李大钊生平。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到今年的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80周年了,八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我们的党也经历了许许多多的风风雨雨,牺牲了许许多多的中华儿女。今天,我们学习是共产党的开创人之一李大钊同志的动人事迹,大家齐读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
二、检查预习
可以从下列内容检查:
生平、事迹、释题、课文内容、人物分类等。
步骤:
1、生交流怎样预习。
2、生谈预习的内容。
三、自读求知
1、再读课文,提出要求:
⑴ 自由朗读。
⑵ 边读边想边画边标志。
2、同学交流读书收获:
预计同学可能有下列收获:
⑴ 内容方面的理解:
① 通过读有关局势紧张的局部,理解了李大钊忠于革命的精神。
② 通过分析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体会出李大钊冷静镇定,坚贞有屈、忠于革命。
③ 通过读有关于对敌人的言行描写,体会到敌人的凶残、心虚。
④ 通过读亲友的言行,理解亲友的害怕、机智等。
⑵ 写法方面的理解:理解敌人凶残,烘托出李大钊同志的英勇无畏;敌人心虚缘于李大钊同志的勇敢镇定;亲友的害怕烘托出李大钊同志的从容不迫;亲友的机智因为受到了李大钊的影响。
⑶ 随机引导同学:
理解作者的遣词造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自身从课文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方法,大家通过读,知道了课文从李大钊的语言,动作等外表来表示李大钊的沉静着、镇定,坚贞不屈,通过读,知道了文章写敌人的心虚、凶残是为了烘托李大钊同志的英勇无畏,知道了文章写亲友的害怕,突出李大钊的从容,写亲友的机智是因为受到了李大钊的影响。通过读,知道了李大钊之所以坚贞不屈,冷静镇定是因为他忠于革命,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那就是对于革命的信心。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朗读悟情
1、安排朗读:
注意揣测应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
2、同学练习朗读。
3、交流朗读情况:
⑴ 同学们各自选出自身最能读出感情的局部来读:
① 同学自选想读的局部,读时先说明想读哪局部,打算怎样读。
② 抽读。
③ 评议、提高。
⑵ 小组竞赛读:
① 各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做代表,进行朗读竞赛,组内其他成员将自身的体会、感受与之交流,一起研讨应该怎样读好。
② 赛读、评议
③ 综合评价朗读情况
④ 师按参赛同学所选段落逐段指导朗读。
⑶ 练习有感情朗读全文。
三、质疑问难
生提疑难,师生讨论解决。
四、体会写法
理解前后照应的写法:
1、由李大钊牺牲时间引出。
2、师讲解什么是前后照应,引出前后照应,生练读。
3、找出文中其它前后照应的句子。
五、课堂练习,读写课后生词
1、抽读。
2、集体读。
3、练习写。
4、批改。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领悟了课文内容,并且通过有感情朗读,增强了对李大钊同志的敬仰之情,同时还学习了前后照应的写法,这些成果的取得都是同学们自身反复读书的结果,所以今后无论课上课下,同学们都要会读书,读好书,让书籍成为人们飞翔知识天空的翅膀吧!
【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前后照应
紧张:轻、快
凶残:高、狠
镇定:稳、缓
悲哀:低、慢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3-31 12:09
《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教案 3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并实践运用。
2、多种形式交流自学方式及自学收获,同时注意倾听并参与评价。
3、受到生动的革命保守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同学简单叙述如何自学
三、小组交流自学内容,提出不懂问题,讨论解决
四、集中交流学习收获,倾听、评价
1、思想内容。
(重点语句、朗读。)
2、训练重点。
五、阅读与写作
(2篇文章。)
【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1927年4月28日 父亲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