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7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别董大》公开课教案及课后反思推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1: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1
一、 作品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原本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溢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二、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规范强调:“语文教学不只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同学人文思想的培养。”“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同学自主评价、研读赏析。本课旨在古诗教学中尝试主题性阅读,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揣测,让同学对古诗的情感体验更为厚实。塑造同学完美人格,提升同学的生命质量。
三、教学目标
(1) 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咀嚼和揣测重点诗句的情味,体验诗人流露出的感情。
(2)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四、教学时数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言
同学们,人生会经常碰到不如意的事情,你自身在学习上或生活中有过失败的经历吗?面对失败,你当时又是抱着怎样的态度呢?
(请同学略说)
是啊!面对困境,有的人怀着一种忧伤,把失望和气馁刻在了人生的底片上,而有的人接纳失败却像捧起一本书,倾注一种自信和智慧的目光去阅读,而后去发明一种新的生活。唐代诗人高适曾这样劝慰朋友——“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啊!下面让我们欣赏高适的《别董大》。(板书课题)
(二)研读与赏析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别董大》这首诗,看看在这首诗中,到底是什么感动了你?(出示古诗《别董大》,同学自由反复诵读全诗)
2、通过刚才的读,大家已经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1)写的是谁在哪里送别谁?
(明确:高适在塞外送别董大)
(2)高适?高适是谁?
(明确:高适是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tiǎo),今天的河北省景县人。因为官至散骑常侍,所以又称高常侍。他的诗大多反映边塞生活,诗情豪放。作品集为《高常侍集》。)
(3)董大?多奇怪的名字啊?谁能说说呢?
(明确: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4)我记得这样的称谓在王维的一首古诗中也出现过?(见机点拔:那首诗是“渭城朝雨浥轻尘……”)
(5)这首诗是《送元二使安西》,这里的“元二”就是?
(明确: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称他为——元二。)
3、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当时分别时的环境。
(1)读了诗以后,你了解到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分别的?看图,想象一下,此情此景,你的感受如何?(同学自由发言)
(明确:荒寒凄凉。)(板书:荒寒凄凉的环境)。
(2)现在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古诗的前两句,读一读。(请同学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失意流落,好友分别,自身就是人生两大憾事,而天空亦不作美呀,细细读读前两句,你觉得那些景物最能反衬出当时的心情的?你能来把它划出来吗?
(明确: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3)黄云?白云、乌云大家听得多了,这里怎么是黄云?你读读诗,猜猜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点拔: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局部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
(4)读这句诗,突出“千里”;再读这句诗,突出“曛”。个别试读,男生试读,女生试读,全班试读。
(5)同学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注意到这只大雁了吗?
大雁在这样的环境中奋力高飞(读重音),它会怎么想,对自身会怎么说?诗人高适也看到了这只雁,他又有什么想法,又有什么感触呢?
(同学说)
(是啊!这假如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它不只仅是在对董大说,其实也在对自身说。
同学们,要知道诗人怀才不遇,将近有30年啊,直到50岁才得了一个“有道科”的官衔。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
4、后两句是高适在临行前对董大说的赠言。
(1)你能从诗中找到根据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是高适对董大说的?
(明确:是从“君”字中看出的,因为“君”在诗中就是您,指董大。)
(2)好友分别,难分难舍,董大的心情一定糟糕到了极点了,而真正的朋友这时候最应该怎么办?
(3)读一读,看诗人是怎样劝慰朋友的?
(4)这两句中哪些词表示出了抚慰与鼓励?
(5)假如你是董大,你会说一些什么呢?(小组说说)
(6)感情升华: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中得到什么启迪?
同学自由讨论赏析
(董大是个人才,但暂时无人赏识,只要他不沉沦,不灰心,振作起来,他就会走出一条阳光大道来的。让我们祝福他吧。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诗人却能勃发出如此高昂的豪情来,确实让人佩服。)(板书:豪情高昂)
(同学读——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再全班读)
(三)对比参读,感悟诗蕴
是啊,人生自古伤离别。送别主题的古诗我们学过的还有很多,老师今天随手也抄了几首,与大家一起欣赏。(出示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看看这些古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1、同学比较,指名汇报。
2、同是送别之诗,这些诗又各有什么特色?自身考虑,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汇报交流。
4、小结:这些古诗,同是写对好友的别情,然而描写的景物不同,抒发的情感也不同。这些诗中,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目相送,有的以酒相送,有的以话相送,说到底诗人是以什么相送?
六、 小结:
古诗词是一尊巨大的,丰富的宝库,可以通过它们穿越时空,了解当时的人事,感受诗人的情怀,学习做人的道理。课下应主大量阅读。
七、板书设计
别董大
唐代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荒寒 凄凉 真挚 深厚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豪情 高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1:12:00 | 只看该作者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2
一、复习《枫桥夜泊》,引入新课。
师:有感情地背诵《枫桥夜泊》。从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通过读,可以获取很多信息。通过读,可以理解诗句大意;通过读,可以想象画面;通过读,可以体会诗人感情。《枫桥夜泊》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运用上节课学习的,我们一起再回到唐朝,和高适一起去送送朋友。
二、齐读课题,简介背景。
齐读课题。
师: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这首是送别诗。
师:你不明白什么?
生:董大是谁?
师简介:董大名叫董庭兰,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琴手,曾经得到宰相房琯的赏识与宠信。据说董庭兰善古琴,当时盛行胡乐,董氏爱到冷落,失意之时,愤而离京,他的好朋友高适给他送行。
三、自读古诗,依据注释自解。
四、指名朗读,适时点拨。
生1:
生2:
师:诗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送别朋友的?看图,去想象一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夕阳亦被染得惨白。天色昏黄,北风狂啸,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此情此景,依依惜别,怎不叫人凄凉悲苦?”
五、想象朗读,体会凄苦。
再读一读前两句,头脑中浮现出那幅画面。
师:此情此景,你的感受如何?
生1:我感到遗憾,为这样一位好艺人远走他乡而遗憾。
生2:我感受到了凄凉,衣锦还乡倒还好,如今却失意流落,晚景凄凉。
生3:我感受到了留恋,一生难发几个好朋友,现在却要各奔东西,真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鼓掌)
师:失意流落,好友分别,自身就是人生两大憾事,而天公亦不作美呀。细细读一读前两句,你觉得哪些景物最能反衬出当时的心情?
生1:我从“北风”一词好像听到了呼呼的狂啸声,刮到我的脸上,吹进我的心里,寒意刺骨。
生2:我从“雁”一词知道是深秋,大雁集合队伍也要远行了。
师:这时,谁也要远行了?
生:董大。
师:雁阵离离,别情凄凄啊!
生3:当时还下着雪,“雪纷纷”。更增添了凄凉的情绪。
生4:我从“黄云”和“白日熏”知道了这是黄昏,我想起了第二课老师教的那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昨天老师教的《秋思》中也有一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师:我真心佩服你。你的记忆力,思维牵引力都很强。你想得很宽,很广,懂得很多,很深刻。我真为我们五一班感到骄傲。
师:是啊,已近黄昏,夕阳西下,北风呼啸,雁阵迁移,大雪纷纷,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啊!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读。
教师范读,同学想象。
六、劝慰好友,振作向前。
师:好友离别,难分难舍。董大的心情一定糟到了极点。而真正的朋友这时候最应该怎么办?
生1:给董大鼓励。
生2:劝导董大。
生3:鼓励董大振作起来。
生4:送给他一句歌词:“擦干眼泪挥挥手,迈开大步向前走。”
生5:我会对他说:“昂起你的头,忘掉以前的一切吧!”
师:读一读《别董大》,看诗人是怎样劝慰朋友的?
指名朗读,(没读好)(评价:要读出高昂的精神,豪壮的气概。)
再读。
谁再来读读。
师:假如是你,你会用什么理由来劝慰董大?
生1:朋友,你是一颗明珠,只是被湮灭在尘土中,拂去那层土,明珠就会发光。
生2:朋友,在你面前的一层薄薄的纸,你只要努力捅开它,就会看到光明大路。
生3:你的琴艺非常高超,现在只是琴弦上沾了灰,擦干净了,同样还会奏出更加美妙的乐曲。
生4:朋友,我想对你说,拨开云雾见青天。天永远是蓝色的,只是暂时被云遮住了。
生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是啊,明珠到哪里都发亮的,这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有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把它送给你们,请你们把它转送给董大,好吗?
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深情地)
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激昂地)
师:假如你是董大,你会说些什么?(小组说说)
生:你的话是一把刀,把我前面的那块布割开了,我看到了美丽的天空,谢谢你!
生:你的话是一盏灯,我的心被你照亮了,谢谢你的良苦用心。
生:你的话是一把火,照亮了我前进的路,你真是我的好朋友!
师: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失落,都会有悲痛,所以在失意时,我们会对他人,对自身说:——生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当我们痛苦时,我们会对自身说:——生再读
师:当我们被老板炒鱿鱼时,我们会对自身说:——生读
师:要让自身能够理直气壮地,慷慨地对自身说这句话,需要有些什么才行?
生:要有真本领,才有勇气。
生:要有真功夫,才有信心。
生:要好好学习,学好知识,才也于对自身这样说。
师:是啊,董大是个人才,他的才干只是暂时无人赏识,只要他不沉沦,不灰心,振作起来,他会走出一条阳光大道来的。所以让我们再次祝福他——  生再读
师:情由景生,但情不能完全被景控制,在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诗人却能勃发出如此高昂雄壮的豪情来,着实让人佩服。谢谢高适,也谢谢同学们。
下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1:12:00 | 只看该作者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3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古诗三首之《别董大》。
【教学理念】设计古诗主题教学,运用诗意语文的构建战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与自我的心灵对话。
【学习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感受诗境。
1、播放歌曲《送别》。师诵读: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是近代著名学者李叔同先生的一首送别之词,从这个旋律之中我们感受着作者浓浓的别愁离绪。(板书:别)
2、送别这种情感自古有之。现在有汽车、飞机等发达的交通工具,便利的通讯方式,但是在古代,因为交通的不方便,所以一旦分离,要想再见上一面就很难了,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于是,古人就把这种种分别的愁思化作了一句句真情的诗。
3、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送别诗,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唐朝,和著名诗人高适一起去送一位好朋友。知道他的好友叫什么吗?(补板书:董大)
4、请大家翻开课本,自身小声地读读古诗,把它读正确、读通顺了。
5、指名读,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6、通过自学,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什么?
(汇报交流,师生一起补充介绍这是高适写给董大的一首送别诗。董大名叫董庭兰,因为在家居老大,所以又叫董大。董大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琴手,可是当时举国上下却盛行胡乐,能欣赏古琴的人并不多。董大倍受冷落,感到心灰意冷,觉得京城再也无法呆下去了,便决定离开。也就在这样的情形下,他碰到好朋友高适。)
过渡:高适又是如何为失意落魄的好友董大送行的呢?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请大家再次回到课本,借助注释,看看能不能自身读懂诗句。
2、你读懂了哪句诗,你就说哪一句。
(教师抓住以下重点词点拨:第一句的“曛” ,第三句的“知己”,第四句的“君”。)
3、指名同学用自身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4、品读前两句。师:诗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送别好朋友的呢?
(1)指名读前两句诗并说理解。
(2)你从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什么?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导同学发现理解这两句诗中涉及到的一些景物——黄云、白日、北风、雁、雪。顺势点到古诗词中的借景抒情——这昏黄一片的天地,这寒冷凄清的境地,就好像是董大遭遇的困难挫折。)
(3)指导感情朗读这前两句诗。读出自身的理解。(结合教师范读)
(4)是啊,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此情此景,你注意到那奋力高飞的大雁了吗?它又有何感受呢?
5、品读后两句。在董大的心里,自身就好像是被北风和大雪包围着的孤独的大雁。面对遭受挫折、怀才不遇的好友董大,诗人高适又是如何抚慰他的呢?
(1)指名读。
(2)听了这样的话语,董大还继续陷入无边无际的忧愁之中吗?这句话有何神奇的的力量,竟然能让处于抑郁悲伤之中的董大精神抖擞地踏上别途呢?
(3)从这真情的话语中,你体会高适对董大的鼓励了吗?高适会对董大怎么说。
(同学自由表达,空虚后两句诗的内涵。)
(4)说得多好,说得多轻松啊!同学们,可是你们终究不是高适,很难体会到他的苦衷阿!(师生补充:好友董大受到冷落,高适送别他,可这时也正是诗人自身失意落魄的时候啊!高适一生无人赏识近30年。这时的高适也到处流浪,陷入贫*的境地之中。《别董大》共有两首,他在第一首中写道:“丈夫贫*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一个穷困潦倒到连买酒的钱都没有的人,在困境面前依然是那么自信,那么乐观!他在鼓励好友董大,同时也在——鼓励着自身!)
(5)面对即将远行的董大,诗人充溢深情地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面对即将远行的董大,诗人满怀豪气地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面对渐渐消失在茫茫风沙之中的好友董大,诗人依然在心底祝福,依然在心底高声呐喊——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6、感受着这样一番肺腑之言,此时此刻,你能想象得到董大又会对诗人高适说些什么呢?
7、是啊,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失落,都会有悲痛。所以:
假如生活中你的好朋友遇到了挫折,我们可以对他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当我们遭受挫折、满怀忧愁时,我们也可以对自身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当我们无处施展自身的才情、伤心落魄时,我们依然会对自身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8、背诵古诗。感受着这对朋友的深情,我们心潮澎湃。现在你能把这首诗背下来么?
(生试背,齐背。提醒注意诵读的节奏与韵律。)
三、对比参读,感悟诗蕴。
是啊,人生自古伤离别。送别主题的古诗我们学过的还有很多,老师今天随手也抄了几首,与大家一起欣赏。(出示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看看这些古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1、生比较,指名汇报。
2、同是送别之诗,这些诗又各有什么特色?自身考虑,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汇报交流。
4、小结:这些古诗,同是写对好友的别情,然而描写的景物不同,抒发的情感也不同。这些诗中,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目相送,有的以酒相送,有的以话相送,说到底诗人是以什么相送?
(板书:以心相送 以情相送)
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心 ,带着这份情来吟诵这四首送别古诗吧。你最喜欢哪一首,就把这一首读给大家听听。
(生配乐深情诵读)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维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本课主要以《别董大》这首诗为主,设计送别诗主题教学。我想,主题不只是一个“话题”,更是一种意境,一种文化。古往今来,离情别意,让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肝肠寸断,留下了千古传唱的不朽之作。送别,已经不只作为一种仪式,一个话题,它已经衍生成为一种“送别文化”。我教学的目标,是要引导同学走近这种文化,感受这种文化。今后还要借助教材,尝试望月诗、登高诗、伤春诗、临水诗、悲秋诗等主题诗歌的教学。
古诗教学尤其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让同学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同是送别之诗,《赠汪伦》是一曲李白汪伦友谊的赞歌,诗风激情浪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则多了一些绵长与悠远,比起李汪的情意,更显深情;《渭城曲》则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质朴而优美;《别董大》则一改离别诗的悲切惜别情调,豁达豪爽地劝慰朋友,体现出挚友豪放洒脱的情怀。引领同学欣赏其中蕴含的别具一格的美,从而使他们兴趣盎然地置身于民族绚烂文化的熔炉之中,从而洗涤心灵、铺垫精神底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06: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