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8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如何处理幼儿冲突的策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4 19:5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如何处理幼儿冲突的策略
  [摘要] 冲突是儿童早期交往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教师对冲突的处理关系到教学活动的进行及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教师可通过呈现争论等策略处理幼儿的人际冲突,同时更应培养幼儿独立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

  [关键词] 幼儿冲突;应对策略;处理技术

  幼儿冲突是指幼儿自我中心意识强,不顾及别人感情,观点和意图,在活动中因自己的需求与同伴的需求相互矛盾引发争执,产生抵触情绪,或因此而发生争斗的现象称为冲突.幼儿冲突能促进个体变化,适应和发展,有助于提高认知的发展,提高个体与他人合作的能力.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幼儿冲突,本文试作一探讨.
  一、教师应对幼儿冲突的策略
  1、直接指导
  有时教师对幼儿的争执或冲突显得非常在意和关心,他们通常会采取及时的、积极的干预措施以调停冲突,这被称为直接指导技术。例:三个中班小朋友在玩开汽车游戏。聪聪开着“汽车”把乐乐的“汽车”撞翻了。乐乐立刻大声对聪聪说:“不准撞我的汽车”。聪聪没有反应,他再次发动“袭击”。这时,乐乐嚷道:“不准撞我的汽车,我要生气了”。聪聪还是不说话,还招呼壮壮一起去撞。于是,壮壮接受聪聪的“邀请”,也去撞乐乐的车。乐乐看到心爱的车被撞,气愤地拽过壮壮的手臂,闭着眼睛就咬。这时老师走过,看到这情景,便阻止道:“乐乐 ,你在干什么?”乐乐听见后就松开了,低下了头。老师生气地指着壮壮手臂上的牙印,训乐乐:“你看,把人家咬的!”壮壮一言不发。老师又问:“怎么回事?你们说,到底怎么回事?“乐乐和壮壮一声不吭,低着头。过了一会儿,老师又指着壮壮的伤痕对乐乐说:”你看,都咬出血了,他爸爸妈妈看见了多心疼!你想想,要是你被别的小朋友咬成这样,你爸爸妈妈是不是很心疼?“乐乐嗫嚅着说:“是”。老师说:“这就对了,快对壮壮说对不起”。乐乐绞着手,不说话。老师又要求说:“快向壮壮道歉,说对不起”。乐乐停顿了几分钟才抬头对壮壮说:“对不起”。壮壮回答说:“没关系”。老师看到自己的要求被执行了,就温和地对乐乐说:“以后不许咬人了,听见了吗?”乐乐点了点头。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就是运用了直接指导策略,教师通常会根据冲突情境,判定冲突双方谁对谁错,然后提出问题解决的放案让他们遵照执行,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调节时的问话是指向攻击幼儿,围绕被攻击幼儿的受伤程度进行的,方法是通过移情,使攻击幼儿认识到打人是错误的,然后让他通过道歉来弥补过错,取得对方的谅解,事情到此为止,没有再深入下去。这里更多的体现出教师的干预作用,幼儿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故该策略应尽可能避免使用。
  2、呈现争论
  例:咚咚,天天和明明在玩积木。咚咚,天天建城堡,命名修条长长的路。咚咚对明明说:“给我一块长积木。”明明拿起一块积木递给咚咚。天天叫道:“那块积木是我用来修路的”。说完,从咚咚手里夺回了积木。于是,咚咚用脚踢翻天天搭建的道路,还要打天天,这时 老师介入了:“这儿发生了什么事?”天天说:“咚咚弄坏了我的路,他让明明拿我的积木”。咚咚辩解道:“那不是你的积木”。天天说:“我先拿到的”。咚咚抓住积木不肯放,坚定地说:“可我需要它”。老师把这两个男孩分来,说:“咚咚,你能用语言告诉天天你想要什么,而不是用夺的方式吗?”咚咚回答:“我告诉他我想要这块积木。”老师又问:“那他说什么了吗?他告诉过你为什么他不给你吗?”天天马上说:“因为今天我是第一个拿到这块积木的”。老师又对天天说:“当咚咚把积木从你身边拿走时,你感觉如何?你告诉过他那样做使你生气了吗?”天天说:“我要发疯了”。老师表示理解:“是啊,要发疯了。当你感到愤怒时,除了抢夺积木,是否还能用其他的方式?告诉我,你可以怎样做?”天天委屈地说:“我确实已经和他讲过了”。咚咚有些激动:“没有,你只是抢它……?”天天辩解道:“我没有”。此时 老师又插话2了:“咚咚,当天天拿走积木时,你是不是想打他?当你生气的时候,你应该用语言而不是用打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况且,你们两还是好朋友,好朋友是不能打架的,你们为什么不相互说声对不起,然后,你们就可以一起建造一座有道路环绕的城堡2了。看,像这样。天天,你可以把两块稍短一点的积木连在一起。是的,就是这样”。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运用了呈现争论指导策略,她是与双方幼儿对话调节,一步步地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加深彼此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明白了打架是不对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最后,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体谅,并且启发他们用合作的方法建造一座有道路环绕的城堡,还提示幼儿采用“把两块稍短一点的积木连在一起”的变通方式来解决问题,继续游戏,这个案例中,教师关注的是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意在引导幼儿掌握合适的表达情感,解决冲突的方式,体现了他尊重儿童个性,力求公正的观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4-4 19:58:18 | 只看该作者

  二、幼儿自主解决冲突的策略
  在许多人眼里,幼儿是“无能”的,成人需要积极和及时地干预幼儿的冲突。然而,许多研究表明,幼儿有能力独立解决人际冲突而不必借助成人的帮助。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应对冲突情境的策略和方式,并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策略系统。对幼儿来说,自我建构的策略系统较之成人的外部干预和教育更为有效,也更适合他们的实际需要。
  1. 强力维护策略
  强力维护策略是幼儿使用的初级策略,是一种以攻击性行为结束冲突情境的行为方式。实际上这还不能完全称为策略,因为这仅仅是幼儿面临问题情境时采取的一种随意方式,即全力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
  例: 在小班的自由活动时间里,正在自然角玩沙土的曾杰忽然抬头看见吴思远在玩从家里带来的小火车,便马上跑过去,一把抢过小火车。吴思远:“那是我的!”曾杰:“可是我拿到了,我先玩。”吴思远:“我现在还在玩。”曾杰:“等我玩过了还给你。”吴思远:“我现在很想玩。要不我们一起玩吧。”曾杰:“不行,在我手里,我先玩了再说。”说完拿着小火车转身走到一边去玩了。 吴思远向教师“告状”。教师让曾杰把小火车还给吴思远。曾杰看着教师.摇着头说:“我就不。”
  从这一情境可以看出,曾杰想通过“抢”的方式直接从对方手里夺取玩具.即通过强力方式获取(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就是强力维护策略的具体体现。曾杰的言语和行为反映出他缺乏理解同伴(吴思远)此时感受的意识。与此相对应的是吴思远的行为,他尝试通过简单的言语协商方式来达到与曾杰分享玩具的目的,而曾太没有在言语上作出太多反应,转身离开了冲突情境。
  2. 离开情境策略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开始逐步采取离开情境策略。这意味着冲突双方已经意识到自己没有办法解决冲突,从而转身离开冲突情境,这较之强力维护策略是一种进步。
  例: 苏欣正在活动角与同伴玩积木游戏。曾杰走到教师跟前说他想与苏砍一起玩。教师就把他带到苏欣所在的游戏囊。曾杰:“苏欣.我想跟你一起玩。”苏欣:“哦,我正在和刘强玩,昨天我们也在一起玩。你不在时我就跟他玩。”曾杰:“现在我.-进来,三个人也可以玩呀。”苏欣:”你不早点秦。现在不行了。”曾杰怔怔地看着苏欣.然后转身离开了。教师让曾杰再艰苏欣商量,但曾杰没有采纳。
  在这个例子中,曾杰开始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而不是直接加入或去抢夺。当通过语言交流没有达到目的时。他没有进一步采取措施便离开了冲突情境,尽管没有达成解决冲突的目的,但他开始尝试用语言的方式应对冲突情境。同时我们发现,他的语言还非常贫乏.而且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协商态度。离开情境策略的运用使幼儿对同伴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3. 同伴协商策略
  例:在户外场地,曾杰和林刚在玩“加油站”的游戏。曾杰骑着车,而林刚则扮演加油站工作人员。起先,他们玩得很愉快,后来他们互换了角色。然后,林刚骑着车出去了一会儿又返回。曾杰:“加油站关门了。星期一再来。”林刚跑过来从曾杰手中抓过加油泵:“我自己来加。”曾杰:“不行,我在这儿。”林刚(坚持):“我要加油。”曾杰:“我们轮流来。” 林刚:“你想骑我的车?” 曾杰:“是的,但这并不好玩。”(他说完,骑上车溜了一圈返回。)“我要加油。”林刚:“给我。”曾杰:“好的。”加完油给了钱,曾杰骑上车走了。
  从上述对话中可以看出,曾杰和林刚在游戏中产生了冲突,但他们很快通过言语协商的方式解决了问题。尽管在冲突解决的过程中,他们仍不时地表现出对抗和争执,但他们的言语协商过程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最终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幼儿通过与同伴协商,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并在这一过程中重新认识冲突,最终相互理解和妥协。
  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冲突与幼儿的成长相伴随,冲突及解决冲突时获得的经验对幼儿心理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我们教师要尽量地引导幼儿宽容地对待别人,学着去爱别人。因为:播下一种思想,就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永恒的命运。

新光幼儿园 倪凤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22: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