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5-4-4 19:57:19
|
只看该作者
二、科学组织游戏活动,建立良好规则。
1、利用区域环境、渗透规则
“环境是可以说话的”、“环境是我们的第三位老师”。可见,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它可以诱发幼儿的积极行为。因此,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使他们在任何一个角落都有所收获,这对幼儿自主地形成规则意识大有作用。
区域活动既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同时也是教师所组织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因而,区域活动规则的制订应该是由教师和幼儿来共同完成,偏废某一方都是不妥的。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师幼共同制订活动规则的三种有效方法:1、在讨论中共同商讨,2、在试误中逐步形成,3、在活动前明确规则。同时,在区域游戏中,我们通常会采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幼儿了解游戏中的各项规则,例如规则暗示法、图示张贴法、情境熏陶法等。例如:在阅读区边上放一张醒目的“爱护图书”的标记;在建构区的合理范围内铺上地垫等。
2、依靠区域游戏、加强规则
在区域活动中,常常将社会性区域分开来,幼儿在玩这些区域的时候就好像是一个真实的模拟,能更贴近生活实际。在这些区域里,教师也更应该帮助幼儿了解一些社会中真实的规则,例如在超市内有何规则?买卖物品有何规则?我们常去的小吃店又有何规则?在这些区域活动中幼儿所掌握的规则能帮助幼儿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规则,做一名文明的小市民,对其踏入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除此之外,在幼儿的游戏中,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很多地方需要他们来进行自主选择的,有了规则的约束,在按照自己制定的规则来进行游戏时,如果幼儿的游戏愿望与区角环境有冲突时,他们便会学习约束自己,与同伴协商,运用智慧争取等,这便能帮助幼儿逐渐学习调整个体行为。教师和幼儿两方面双管齐下,不偏颇任何一方,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其规则意识的培养做好奠基。
3、依托自主游戏、深入规则
自主游戏的根本在于幼儿自主自发自我的天性表现,满足在现实社会中得不到满足的需要,从而丰富和完善幼儿的人格。在游戏中,幼儿主动和同伴交往,逐渐了解自己、熟悉他人,自由联合、相互作用,从中学习掌握生活的行为准则,理解社会和人的相互联系,形成社会交往的基本技能,实现个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就如福禄贝尔所言,游戏中能使幼儿学会尊重别人、了解规则、体验快乐。
三、抓住生活活动契机,培养日常规则
所谓“一日生活皆教育的课堂”,教师留意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的契机也是一项基本的业务技能,因此,教师于与幼儿相处的点滴中,用一双慧眼随时留意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的契机,也是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的表现。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蕴含着诸多的教育契机,只要我们大家做个有心人,抓住这些机会,随时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则教育,将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一日活动中,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利用一些儿歌等方式来进行规则的训练,如在幼儿用餐之前可以和幼儿一起朗诵古诗《悯农》,用古诗的方式来教育影响幼儿要爱惜粮食,不撒饭菜。午休时,利用一些小儿歌,如“小被子,一铺好,大家都来睡午觉。不说话,不吵闹,眼睛一闭睡着了。天天午睡身体好,看谁个子长得高”,一边帮幼儿盖好被子,并用动作和眼神提醒幼儿午休的正确姿势和午休的要求,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同时也可以使幼儿在安静的状态下安然入睡。诸如此类的方法有很多,喝水、入厕、游戏等等,在幼儿的各项活动中,教师都可以即使来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
总之,我们可以于细节处、于必要处、于偶然处抓住教育的契机和切入点,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
幼儿期的孩子们,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自主的空间、自发的探索、自由的思维驰骋,过多的、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规则定会束缚住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这也是我们当前一直强调掉的自主性,遵守规则和自主活动室辩证统一的,过于强调规则,幼儿势必会太死,失去自主发展的空间;但是过分强调自主,没有规则可循,幼儿便会显得无拘无束,教育也没有相应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注重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幼儿的自主发展,让幼儿能在一个合理的规则下全面发展。
新光幼儿园 钱小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