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从初一入学开始,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毅力、兴趣、智力水平及内在潜力来划分学生层次。把学生划分为 A、B、C 三个层次。A 层次的学生基本功扎实,学习主动,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接受能力强,并有超前的学习愿望。B 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可是接受能力稍微差,基础不扎实。但有一定的能力和潜力,需要老师扶一把,给以一定的督促和辅导。C 层次的学生学习不自觉基础差。而且思维反映慢,在学习上有障碍,缺少家庭辅导条件,需要教师时刻关心和督促。然后把这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编排成若干小组,并设 A 层次的学生为组长,每位组长负责 B 和 C 层次的学生各一到两名,负责他们作业的监督和检查,课文的背诵,疑问的解答等。但这样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发展情况随时调整,这样分层设组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英语水平就会大踏步的提高。
课堂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消化,因此课堂操练也要分层,因为课堂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教师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学生掌握英语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学来完成的,教师必须把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去操练。而操练又包含听、说、读、写四种形式,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合理安排呢?以口头对话练习为例,鼓励 A 层学生脱离课本,自由交谈,进行自编对话,以 Pairwork 和 Groupwork 为主要形式;对于 B 层学生,我则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口语训练,给他们足够的表演的机会;鼓励C层次的学生敢于开口讲英语,让他们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在课堂上不同层次的提问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满足学生取得成功的愿望,这也是激发学生情感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材重点、难点、惑点、特点和关键,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爱好、兴趣和特点,有步骤、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挑战性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调动起学生兴奋、好奇的情绪和急于解决问题的愿望。做到对 A 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 B 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 C 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与浅讲多练,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 A、B 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 A、B 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注重层次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课堂教学形式也要灵活多样,积极引发各层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