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找骆驼》公开课教案附习题和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3-29 23:26
标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找骆驼》公开课教案附习题和反思

《找骆驼》公开课教案之一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同学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考虑。
  2.朗读课文,培养同学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提出要求
  1.设疑导入。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协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俺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要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俺们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同学用自身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圈画有关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研究问题,合作探究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老人非常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
  (3)这些详细的情况老人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迪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一起归纳整理。
  4.重点段阅读指导。认真阅读老人最后说的一段话,解决下列问题:
  (1)读一读,议一议: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
  (2)填一填,说一说:(出示)
  因为老人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人又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人还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身的理解用自身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
  (3)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启发同学考虑理解,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
  5.启发同学考虑: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鼓励同学畅所欲言,可从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考虑方面来说,可从老人乐于助人方面来说,也可从自身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来谈。)
  6.教师小结。
  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考虑的典范。
  四、再读课文,创新扮演
  1.朗读课文,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给文中的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
  (启发指导同学抓住人物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补充。)
  2.小组合作讨论补充的提示语,并练习分角色朗读。引导同学注意人物语言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如“是的”“不错”“对极了”等,积累运用语言。
  3.各小组根据补充的提示语进行创新扮演汇报。
  4.师生一起评议,指出优点及缺乏。
  五、拓展运用,练习说写
  任选其中一项练习说一说,写一写。
  1.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老人会说些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留心观察、认真考虑的经历、亲身体验?假如有,试着举例说一说;假如没有,请你以后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3-29 23:26

《找骆驼》公开课教案之二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的事。说明遇到问题只有仔细观察,认真考虑作出正确判断,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文开头先写一个商人因为找不着走失的骆驼而着急,就向一位老人打听骆驼的下落。
  接着写老人一一说出了丢失骆驼的特点,商人以为是老人把骆驼藏起来了,然后老人说出自身是怎么知道这只骆驼的特点的。
  最后写商人在老人的指点下找到了骆驼。
  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条理十分清楚。其中三、四节是文章的重点。三段中老人说的话共有6句。2—5句写出老人观察、思维、判断的过程。2句写老人根据骆驼的脚印,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3—4句写老人根据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知道骆驼驮的一定是蜜和米;5句写老人根据骆驼啃过的树叶,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
  老人通过仔细观察,从一些不为人们注意的现象中,经过动脑筋考虑,对这些现象作认真的分析,判断出那只骆驼的三个特点,并根据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协助同学理解老人怎么会做出正确判断的。
  教学要求:
  1.从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这件事中,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进行分析和判断,才干得出正确的结论。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忿忿、详细、究竟、不紧不慢”等词语的意思,用“详细”造句。
  3.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
  教法设计:
  本文是一篇训练同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教材,教学时可采用逆推法。从结果动身,推导出老人观察、思维、判断的过程,从而培养同学逆向思维的能力。
  课前准备:幻灯片、图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重点理解第三自然段。懂得只有遇事仔细观察,认真考虑,正确判断,才干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因果关系的句式几种不同表达方法。
  第三课时:总结课文,处置课后作业,练习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生字词
  2.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讲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问:商人最后找到骆驼了吗?从课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2.引读第四段
  问:“果然”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3.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问:商人丢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
  板书:左脚有点跛
  左驮蜜右驮米
  缺了一颗牙齿
  问:老人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吗?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
  引读“对话局部”
  问:在对话局部,哪几句是老人问的?哪几句是商人说的?
  指名分角色朗读
  问:假如在这局部内容中加上“商人问”、“老人说”好不好?
  指名分角色朗读(加上提示语)
  问:哪种写法好?为什么?
  师:(两人说话时,没有第三人,可省略提示语,在本课中省略提示语使文章语言简洁,对话紧凑,更能表达商人急切心情)
  问:从对话中看看商人说话的语气有什么变化?(着急—高兴—生气)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忿忿”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4.学习第三自然段
  问: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有这些特点呢?
  读读、划划、议议
  问:老人说的话共有几句?哪几句是说老人怎么知道骆驼的特点的?
  板书:看见
  又看见
  还看见
  幻灯:出示一句
  (1)刚才俺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问:这句话写什么?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脚印右深左浅
  出示脚印图片
  观察、考虑、讨论:
  为什么脚印深浅不同?与脚跛有什么关系?(可找同学做脚跛走路的动作,体会一下。)
  问:老人怎样从脚印深浅得出左脚跛的结论的?
  板书:仔细观察——认真考虑——得出结论
  问:这句话的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练习:加上“因为……所以……”说这句话。
  问:假如先说结果,后说原因该怎样说?
  幻灯:
  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幻灯:
  (2)俺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俺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自学讨论:(方法同上句)
  板书:左有蜜右有米
  用“因为……所以……”说话
  填空: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那是因为__。
  幻灯:
  (3)俺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分组讨论:
  这句话写什么?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树叶的牙齿印
  出示树叶图片
  观察:图片上的牙齿印与一般的有什么不同?
  问:从这个现象中老人想到什么?说明什么?
  句式练习:(同上)
  小结:从这三句话中,俺们可以知道,老人通过仔细观察,认真考虑,得出结论,知道了骆驼的三个特点。
  问:后来,老人怎样指点商人的?
  师:老人前面说的是骆驼的特点,后面说这只骆驼往哪儿去了,在这两个问题之间作者用什么词把它们连接起来的?(至于)
  讨论:老人为什么让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假如根据漏落在地上的米和蜜、骆驼啃过的树叶能不能找到骆驼?为什么?(虽然三个条件都可以作为找到骆驼的线索,但最可靠的条件是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理解“不紧不慢”,读出语气)
  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观察插图,叙述图意。
  (四)朗读全文。
  提问: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检查字词。
  (二)处置课后作业2、3题。
  (三)指导造句。
  详细
  1.理解“详细”这个词的意思(细密完备)
  2.找出课文中的原句
  3.练习词语搭配


  4.练习造句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举例说明“只有仔细观察、认真考虑,才干做出正确判断”。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3-29 23:26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干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件:骆驼在沙漠上走的片断。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俺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自由读)
  3、按自然段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此时的心情怎样?你现在就是这个商人,你会怎么做?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4、具体学习课文。
  (1)当商人问老人的时候,他们说了什么呢?同桌同学分角色读(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读。
  假如你是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随机指导老人的话,与商人越来越紧张、急切的语气)
  (2)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你这位商人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3)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请你自身读读第10自然段。
  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为什么对情况知道得这样清楚呢?谁能为在座的商人解释解释。
  (4)结果怎样,齐读第11自然段。
  5、小结。
  (1)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根据同学情况点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失、这、左、右、应、该6个字。
  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教学重点:掌握该字再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学难点:左、右两个字“横、撇”写时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7课。板书课题
  2、回忆课文写的是什么事?告诉俺们什么道理?
  (二)复习词语(课件演示)
  走失这时候左右应该
  (三)出示生字
  失这左右应该
  (四)学习生字
  1、仔细观察哪些字有一样的地方?(课件)
  失、左、右是独体字。
  这、应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结构特点是什么?
  该是左右结构的字。
  2、先学习3个独体字。
  (1)失:你想怎样记住它?写时注意什么呢?(汇报)
  老师想和同学们比比,看谁写得好,愿意吗?(师生同写)
  组词
  (2)出示左、右两个字
  这两个字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学,看看你想怎么学。
  同学汇报。
  区别“左、右”两个字“横”写时的不同。
  左字横短,右字横长。
  指导书写:左:横在横中线往上一点的地方起笔,稍向上倾斜,要写得短些。撇起笔在竖中线上,要写得舒展些,工字写得偏右些。
  右:横同样在横中线往上一点的地方起笔,要写得长一些,撇起笔在竖中线上,口字写得扁一些。
  生练写。
  (3)接着学习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出示这,指读。
  你有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远——这进——这过——这(课件演示)
  写时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还要注意什么?
  指导书写:先写文,点起笔在竖中线上,横在竖中线稍微往左一点的地方起笔。注意“文”字的捺变成了长点,要穿过横中线和竖中线的交点。再写走之旁,点起笔比文字的起笔稍微低一些,横折折撇起笔在横中线上,捺要包住文字,写得长一些。
  (4)下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应(指读)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想怎样学这个字。
  汇报。
  座——应
  (课件演示)点点撇的位置,两个横的长度。
  指导书写:丶起笔在竖中线上横不要写太长,丿要舒展些,第一个点起笔在横中线上,第二个点起笔在竖中线上,丿穿过横中线,横比上面的横稍长一些。
  (5)出示“孩”,这个字认识吗?
  看看它发生了什么变化。孩——该,这是俺们要学习的最后一个字,齐读。
  写时注意什么?(课件演示)两个点的位置。
  你想用什么方法写这个字?(分割法)
  讠写在分割线。
  指导书写:用分割法来写。在左右半格中间打分割线。丶起笔在竖中线往左一点的地方,横折提起笔在左分割线上,在同讠的点起笔位置对齐的地方起笔,横长一些,稍超越右分割线。撇折到竖中线上顿笔写折,第一个丿长些,第二个丿短些,丶收笔在右分割线上。
  (6)组词。用“应该”造句。
  (五)齐读6个生字,觉得哪个字不好写,再写1个。
  (六)写字书1、2题。
  (七)课外读物《蜜蜂引路》一文。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3-29 23:26

《找骆驼》公开课教案之四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区别多音字;理解“走失、哄、详细、至于”等词,能区别“走失”和“丢失”的不同意思。
  2、能仿造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认识4种不同的对话形式。
  3、初步学预习课文提出不同的问题。
  4、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干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段是教材的重点。老人是根据哪些现象来判断骆驼的特点的,要引导同学通过阅读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读懂老人的话,学会观察——思维——判断的方法,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课时布置3教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准备
  1、揭示课题
  ①今天俺们学习13课,齐读课题《找骆驼》。“骆驼”两个字有什什么不同和相同?
  ②《找骆驼》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单元的重点学习目标是什么?请大家读单元提示。
  2、指导读懂学习提示
  ①这单元学习的重点目标是什么?
  ②可以提些什么问题?
  ③学会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有什么好处?
  3、指导预习课文
  要求:
  ①读通课文不理解的词在书上做上记号,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检查预习情况、
  4、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将谁在找骆?找到了没有?
  课文主要讲什么?
  第二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复习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讲读课文1——9自然段。
  ①轻声读课文,考虑,商人走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然后完成下面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讨论后得出结论:商人走失的骆驼左脚有点跛;左边驼着蜜,右边驼着米;缺了一棵牙。
  ③骆驼的这些特点是谁对谁说的?在课文的哪一局部?(1——9)
  ④指名读课文1——9自然段考虑:这时商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着急————生气)
  ⑤商人开始为什么着急?引读第一自然段1——2句(找了好多地方没找到)
  “走失”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换成丢失?为什么?
  区别“走失”和“丢失”的意思
  ⑥课文从什么地方看出他们着急?(从赶上和谈话中省略提示愈)
  ⑦出示小黑板:
  1、╳╳说:“………”
  2、“…………╳╳说“…………”
  3、“…………:╳╳说:”………………“
  4、“………………”
  这儿要注意讲情对话的4钟形式试读商人的话
  ⑧“忿忿“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生气了?商人忿忿的说了些什么话?
  “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商人认为是老人哄他,把骆驼藏起来了?
  指导有感情读商人作后说的话。再分角色读。
  ⑨小结:这一段主要写商人和老人的对话从“是的、不错、对极了”中看出老人不只知道骆驼的特点,而且还说的十分真确,所以商人认为老人哄他,把骆驼藏起来了。
  ⑩过度:那么老人有没有看到骆驼?为什么对商人走失的骆驼的这样清楚呢?请大家读老人不紧不慢的话。
  3、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考虑:
  ①老人有没有看到骆驼?从哪儿看出?
  ②老人为什么对老人走失的骆驼知道的那么详细?
  对上米那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后,完成下面的练习:
  老人知道骆驼的脚有点跛,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知道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这米,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知道骆驼缺了一棵牙,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以上练习后,出示两张树叶的形状图
  请大家区别一下,这两张树叶哪张是商人的骆驼啃过的并说明理由。
  ③这一些都是老人看见后,经过自身的分析,才得出的结论。这是第一个方面接着又分析了第二个方面,——应该这样去找骆驼。
  ④出示句子:至于骆驼究竟望哪儿去了,应该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⑤齐读
  ⑥从第一方面到第二方面用哪个词连接的?(至于——)讲清至于的用法。
  除了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到骆驼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第三课时
1、教学过程
  商人听了老人的话,是怎样去找的呢?俺们来学最后一段。
  2、学习最后一段
  默读课文,考虑:商人听了老人的话是怎样去找的?
  “指点“是什么意思?老人指点商人什么?(引导启发遇到困难,不要着急,要多动脑筋,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一定会找的方法)
  “果然“是什么意思?
  商人开始找不到骆驼,现在依照老人的指点找的了骆驼,这时他会怎么想?
  这篇课文告诉俺们什么道理?
  当俺们遇到困难时,要仔细观察,善于动脑子、分析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分角色朗读课文
  2、全文总结
  联系生活实际谈;生活中碰到困难时,有没有象老人那样去解决?
板书设计:
看见    脚印左深右浅    左脚跛
又看见   左蜜右米      左驮蜜右驮米
还看见   叶上留有牙齿印   缺一颗牙齿
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3-29 23:26

《找骆驼》公开课教案之五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2、学习老人是如何观察事物。考虑问题的。
  重点难点
  弄清老人为什么能协助商人找回骆驼;理解重点词句。
  课时布置:l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俺们来学习《找骆驼》这课。
  (板书课题、齐读。)
  师:看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自悟
  出示自学提纲:(课件)
  (1)自由读课文,读懂每段话的意思。
  (2)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老人根据什么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4)提出学不懂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2、你理解了哪个新词?
  (指名答,师生评议。)
  3、讨论提纲3题。
  老人的依据:脚印右深左浅——左脚跛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
  叶的牙齿印——缺牙齿
  四、再读课文,品评人物品质
  你觉得那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1、自读,领悟情感。
  2、指读,交流。(引导:丢骆驼的商人当时心情怎样?老人说话时“不紧不慢”应是怎样的语气?)
  3、老师随机范读。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总结
  1、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认真仔细观察,遇事要动脑筋分析、判断。)
  2、以前的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你怎么做的?假如没做胜利,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安排作业:
  1、熟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板书设计:
    6 找骆驼
脚印右深左浅——左脚破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
树叶上齿印——缺牙齿
(仔细观察  分析判断)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3-29 23:26

《找骆驼》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之一
  一、揭题。
  今天俺们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谁找骆驼?(商人、老人)
  商人的骆驼怎么啦?(走失)“走失”与“丢失”有什么区别?(走失:走着,走着,没了!)
  骆驼走失了,商人很着急,这时候看见一位老人,商人怎么样?(赶上去问)
  俺是老人,你是商人!俺们扮演。(评议、朗读)
  二、定向。
  老人看见过骆驼吗?老人知道骆驼的样子吗?俺们自身来学懂这篇课文。
  三、自学。
  第一台阶:
  1.自学课文,划下描写骆驼“样子”的词句。
  2.交流:说说骆驼的样子。
  3.说样子。
  (1)左脚跛。(什么叫跛?)
  (2)左驮蜜,右驮米。(什么叫驮?)
  (3)缺了一颗牙齿。
  刚才说得对不对?商人听了高兴吗?
  俺当老人,你们当商人,俺们扮演一次。
  评价:“对!不错!对极了!”的程度念出来没有?
  当老人说了“不知道”后,商人怎么说?
  (“忿忿”怎么念?研究“哄”、“详细”的意思)
  第二台阶:
  说说,练练
  1.用“因为……所以……”句式讲话。(例:因为老人看见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所以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2.老人之所以……是因为他观察得仔细,判断得正确。
  第三台阶:
  分析,朗读
  1.能把老人怎么想的语句划出来吗?
  (同学答:“课文里没有。”老师要求同学考虑)
  2.破——浅?跛——晃——左蜜右米
  3.树叶被缺了一颗牙的骆驼咬过该是什么样子?(研究、画、分析。)
  4.读,俺们学着老人的口气说话——什么口气?
  (1)“不紧不慢”地读
  (2)“至于”干什么用?(连续上下文,顺着……)
  (3)找到没有?哪个词说明找到了?(果然)
  “照”——可换词吗?(可以,换“按”)
  “指点”是指什么?
  “一路”与哪个词有关系。(走失)
  四、指点。
  为什么顺着脚印去找?
  另外两条线索为什么不可靠?(同学讨论)
  五、俺们又不去找骆驼,干吗学?
  编者意图是给俺们一些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差别作业。
  1.课后填空,抄词。
  2.表情朗读。
  选做题:扮演“找到骆驼后——”。
  七、扮演。
板书:   判断      分析     观察
    左脚破            脚印右深左浅
    左驮蜜右驮米         路左边有蜜,右边有米
   缺了一颗牙齿         齿印
           顺着脚印去找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3-29 23:26

《找骆驼》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之二
  设计理念:
  积极倡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质疑探究,让同学“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
  教学目标:
  1、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才干得出正确的结论。
  2、练习用因果句式说话。
  3、初步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以及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骆驼。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知道老人想出的找骆驼的方法好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俺们来学习一篇发人深思的课文。(点击课件课题)一起读。
  二、检查预习
  1、前两天,俺们预习了这篇课文,你们回家读了好多遍是吗?那么,你都读懂了些什么呢?(同学交流)
  随机出示(课件):骆驼
  商人老人
  2、原来,读能让俺们读懂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你们还有没有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呢?(同学质疑)
  3、小结:刚才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只要俺们读读课文就可以弄清楚;有的俺们在学习课文时也能迎刃而解;还有的与课文关系不是很密切的俺们在下节课再讨论。你们想想,这篇课文有没有值得俺们一起研究的问题呢?
  4、俺们来看刚才这张关系图,你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了吗?
  出示:老人是怎么指点商人的?
  5、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俺们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的方法,请大家快速朗读课文,把这句话用“____”划出来。
  出示:至于骆驼究竟往哪儿去了,你应该顺着它的脚印去找。
  6、齐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里有没有值得研究的问题?
  三、直奔重点段,引导同学探究。
  1、出示本节课研究的问题:
  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骆驼?
  2、是啊,这两天老师也一直在想这两个问题,既然老人没有亲眼看见过骆驼,他是怎么知道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他为什么要指点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呢?要研究这两个问题,俺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读:看来,你已经尝到了读的甜头;划:不动笔墨不读书;讨论:人多智慧多。)下面俺们就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学习第10自然段,可以独立考虑,也可以合作商量,甚至可以跨越小组进行讨论。
  3、同学自学讨论。
  4、交流,反馈。
  ①老人观察到了什么?书上是怎么说的?
  随机出示:看见脚印右深左浅
  又看见路左有蜜右有米
  还看见树叶留有齿印
  ②集体朗读老人看见的情况。
  ③这里为什么用上“看见”、“又看见”、“还看见”呢?
  出示:仔细观察
  ④老人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呢?
  出示:得出结论
  ⑤根据回答依次出示:左脚跛
  左驮蜜右驮米
  缺一颗牙
  ⑥用“因为……所以……”“……那是因为……”的句式说说老人根据观察到的这些情况得出怎样的结论。
  ⑦老人从“仔细观察”到“得出结论”,中间还需要有一个考虑、分析的过程。(出示:考虑分析)现在请大家学着老人的样也来考虑分析一下,看看老人是怎样一步一步想过来的?
  ⑧交流,结合扮演左脚跛怎么走路;观察图片掉落的蜜和米;区分树叶哪一片是骆驼啃过的。
  ⑨师生对读老人分析判断的话。
  小结:老人经过仔细观察、认真考虑分析,才得出正确的结论。那么,老人看到的情况有三个,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呢?
  ⑩朗读老人不紧不慢说的话。
  四、想象说话
  老人指点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现在商人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假如你就是这位商人,在回来的路上又碰到了这位老人,你会说些什么呢?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3-29 23:26

《找骆驼》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之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并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式补充完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能用因果倒装句式正确地把老人的推理过程说清楚。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听写生字。
  2、学习课文1—9自然段。
  (1)商人之所以要去找骆驼,那是因为——同学接说(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
  (2)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心里非常着急。这时候他看见前面有位老人在走,就连忙打招呼,请大家学着老人的样子招呼招呼看。
  (3)商人和老人开始一问一答,谈得挺好的。可是,商人怎么突然“忿忿”地说起话来?
  (4)老人详细地说出了骆驼的哪些情况?用自身的话说说。
  (5)老人不只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还知道骆驼的右边驮着米,左边驮着蜜,而且连骆驼的嘴里缺了一颗牙都知道,老人知道的情况可真够“详细”的。当老人说出骆驼的这些情况时,商人怎么说?
  (6)正当商人充溢希望的时候,老人却说不知道骆驼往哪儿去了,难怪商人要“忿忿”地说起话来。谁会用“忿忿”的语气读读商人说的话。
  3、学习课文第10自然段。
  (1)(过渡)是老人把商人的骆驼藏起来了吗?别说藏,其实老人连骆驼的影子都没见过。为了向商人说明这是怎么回事,老人讲了一段话。现在俺们就来学习这一段话。
  (2)“不紧不慢”的“紧”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不紧不慢的速度读读老人的话?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给句子编号,看看这段话一共有几句?
  (3)默读老人说的6句话,考虑哪几句话是说明老人知道骆驼详细情况的原因的。
  (4)第二至第五句都是说明原因的,可以分为一层。
  第一层就是第一句,请大家读一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5)第二层是重点。默读,边读边考虑:老人为什么会知道骆驼的详细情况?
  从哪里看出老人的观察很仔细?他到底“看见”了些什么?请用——划下来。
  读划下来的内容,体会“还“、”又“的用法。
  小结:这有深有浅的脚印,星星点点的米、蜜和树叶上留着的牙印(出示图),一般人是不会注意到的。你看,连正在寻找骆驼的商人自身都没有注意到。可是老人都看见了。可见,老人的观察是很仔细的。
  (过渡)但是光靠仔细观察就能知道骆驼的情况了吗?老人到底是怎么想的,课文中没有具体写,这就是俺们要特别注意学懂的地方。
  老人看到右深左浅的脚印,怎么想?
  看见路的右边有米,左边有蜜,又怎么想?
  这两片树叶(出示图),哪一片是缺了牙的骆驼啃过的?为什么?
  用“因为看见……所以知道……”的句式说说老人为什么能知道骆驼详细情况的原因。
  (6)第二层讲的是原因,第三层将骆驼该怎样去找,说的不是同一内容,而是另外起了个头,中间用什么词把这两个内容连起来?
  (7)朗读这段话。
  4、作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3-29 23:26

《找骆驼》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之二
  一、导入:
  1、齐读课题:上节课,通过课文的初步学习,俺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同学质疑:商人究竟走失了一只什么样的骆驼?商人最后又是怎样找到骆驼的?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1—8小节:
  1、听教师朗读课文,同学考虑:商人走失的骆驼到底有什么特点?
  板书:左脚跛左边驮蜜,右边驮米缺一颗牙齿
  2、从课文中哪个地方最容易找到这些特点?(1—8小节)
  你能分清哪几句是老人问的,哪几句是商人说的吗?
  1)分角色朗读:同桌练习——指名扮演
  引导评议为什么读得好(读出了语气的变化)
  2)再读课文,创新扮演:
  要求:(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给文中的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如:“谁说”或“谁怎样地说”。
  (读一读)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
  3)交流朗读,同学点评。
  4)刚才俺们用两种方法来朗读了对话局部,你认为提示语还是不加好呢?为什么?(两人说话时,没有第三人,可省略提示语,在本课中省略提示语使文章语言简洁,对话紧凑,更能表达商人急切心情)
  4、集体朗读1—8小节
  (二)学习课文9、10小节
  1、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有这些特点的呢?
  2、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10小节,找出有关句子。(同学交流)
  3、读了这些句子,觉得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教师板书:看见……知道……;看见……想……;看见……知道……
  4、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有这些特点的呢?你能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吗?
  师:假如先说结果,后说原因呢?你能用上这样的句式说说吗?
  出示: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那是因为___________。
  老人知道骆驼少了一颗牙齿,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5、老人是怎么得出结论的?
  板书:看见知道仔细观察——认真考虑——得出结论
  6、教师小结:
  这有深有浅的脚印,星星点点的米、蜜和树叶上留着的牙印,一般人是不会注意到的。你看,连正在寻找骆驼的商人自身都没有注意到。可是老人都看见了。可见,老人的观察是很仔细的。正因为老人仔细观察,认真考虑,才知道了骆驼的三个特点。
  7、师:老人前面说的是骆驼的特点,后面说这只骆驼往哪儿去了,这两个问题之间是用什么词连接起来的?(至于)
  读读老人的最后一句话,同学可以质疑:老人为什么让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假如根据漏落在地上的米和蜜、骆驼啃过的树叶能不能找到骆驼?为什么?
  让俺们学着老人,用“不紧不慢”的语气向商人作解释和指点。
  (三)学习课文11小节。
  1、商人找到骆驼了吗?从哪里看出来?
  2、“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
  3、启发同学考虑:学到这里,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鼓励同学畅所欲言,可从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考虑方面来说,可从老人乐于助人方面来说,也可从自身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来谈。)
  三、小结以及拓展:
  1、小结: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考虑的典范。
  2、说一说:在老人的指点下,商人终于找回了骆驼。第二次,商人再见老人,心情怎样,心里会怎样想,又会说些什么?
  3、读全文:让俺们带着自身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小作家:
  出示《蜜蜂引路》的前半段,让同学根据想象以及课文中所学的句式续写文章的段落。
  “当列宁看见许多蜂蜜时,他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看见蜜蜂飞回园子时,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看见园子旁边有所房子,所以他知道:__________________。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3-29 23:26

《找骆驼》习题精选
一、画去括号内使用不正确的字
(详祥)细 蜂(蜜密) 脚(印映) 究(竞竟)
二、多音字组词
 


三、按课文内容填表
骆驼的特征
老人的根据
左脚有点跛
左边驮蜜,右边驮米
缺一颗牙齿
四、给下面一段对话加上合适的标点
 老人说 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
是的
是不是左边驮着蜜 右边驮着米
不错
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
对极了 您看见它往哪儿去了
老人说 那可不知道
五、阅读答题
                    蒲公英
  蒲公英的叶从根部长出,边缘呈羽状分裂,几片叶子中间,伸出长长的花轴,花轴顶端便是淡黄色的小花。蒲公英的花,乍看只是一朵,其实何止一朵?当你蹲下仔细观察,便会发现,那淡黄的小花是由许多小花朵构成的一个花亭。每一个花朵下,长着一个很小的果,每个果上,冒出一撮又长又密的冠毛。一个个小果结成一团,就像一个毛茸茸的圆球,真是逗人喜爱。
1、作者是依照__________顺序观察蒲公英的,重点写了蒲公英的_________。
 2、运用以上观察方法,有顺序地观察一种植物,并有顺序、有重点地写一段话。
 六、词语接龙
英——英雄——雄伟——伟大——大方——方法——
细——细心——心跳——
果——
参考答案:
一、详、蜜、印、竟
二、(略)
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
四、:“?”“。”“,?”“。”“?”“!?”:“。”
  五、1、由下而上,由远及近叶、花、果2、(略)
  六、(略)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3-29 23:27

课后反思
  今天,复习了《找骆驼》这篇课后,让俺想起了上次学校教研活动开课时的情况。再看课文,俺想起上次开课的种种。
  《找骆驼》一课写了一位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的事,说明遇到问题只有仔细观察,认真考虑作出正确判断,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上课的过程中,有许多值得研讨的地方,希望与各位老师指正。
  1、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但合作效果不佳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沛发挥同学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同学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同学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同学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这一课时中,俺抓住教学难点,即“老人为什么会这么详细地知道商人的骆驼的情况”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但由于时间匆促,问题答案的得出并不是全体同学一起讨论的结果。从课后的练习中可以看出,少数中等生和差生并未参与讨论,致使练习错误较多。
  2、重视同学说的训练
  《语文课程规范》的“课程目标”中规定:“中年级的同学要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身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说话是写话基础,而三年级又是从说到写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时期,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俺很注重同学说的训练。在这一课时中,俺重点抓住老人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之间这个因果关系来进行说话训练,通过“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形式既加深同学对课文的理解,又积累了语言。
  3、缺少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发明性的过程。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协助同学阅读,老师对课文的解读,不能代替同学的阅读与理解。同样阅读一个句子、一段课文,同学和教师的感受很可能迥然有别。教师一眼带过的词语,在同学眼里或许很难记住;教师不厌其烦地分析的句子,同学也可能“嗤之以鼻”,不以为然。在课后,各位老师的评课中都体现出了这一点。王老师说:“这一课就是要让同学读,分角色读、小组读、全班读。在读中就会体会课文中所用的语气词,体会老人的仔细观察和认真考虑。”
  从上课的效果来看,俺还存在许多问题。看来经验缺乏制约了俺的课堂教学,以后要多多向其他老师学习。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3-29 23:27

《找骆驼》课后反思之二
  上了一次教研课,感受颇深:
  1、重视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沛发挥同学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同学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同学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同学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这一课时中,俺抓住教学难点,即“老人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而不是顺着米和蜜或树叶去找”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由于抓住了合作的时机,所以同学有效的参于了合作学习。
  2、重视同学说的训练
  《语文课程规范》的“课程目标”中规定:“中年级的同学要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身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说话是写话基础,而三年级又是从说到写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时期,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俺很注重同学说的训练。在这一课时中,俺重点抓住老人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之间这个因果关系来进行说话训练,通过“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形式既加深同学对课文的理解,又积累了语言。
  3、缺少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发明性的过程。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协助同学阅读,老师对课文的解读,不能代替同学的阅读与理解。同样阅读一个句子、一段课文,同学和教师的感受很可能迥然有别。教师一眼带过的词语,在同学眼里或许很难记住;教师不厌其烦地分析的句子,同学也可能“嗤之以鼻”,不以为然。
  因此《语文课程规范》要求“阅读是同学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珍视同学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减少对同学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个性阅读的意义还在于:让同学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用自身的头脑去考虑,倾听不同的声音,见识各种各样的观念。而俺在实际操作中却忽视了这一点,以致在理解课文前半局部时气氛比较沉闷。这与平时自身不太注重有着莫大的关系。同学与文本进行对话,思想发生碰撞,自然会发生一些个人体验。当然,同学的个性阅读得出的结论有时难免有不大幼稚或不够完善的地方。对于体验中的局限性,俺不要轻易否定,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给予同学犯错误的权利,让同学意识到“与其重复一句正确的话,还不如试着说一句错误的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3-29 23:27

 
《找骆驼》第二课时课后反思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同学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同学对语文资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语文课程规范》强调,“应尊重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俺在教学《找骆驼》一课时,为了体现对同学独特体验的尊重,俺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运用正确的评价
  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俺就可以快乐两个月。”赞美可以让平凡的生活变成美妙的音乐,可以激发人的自豪感和上进心,因此,在课堂上俺尽量少批评,多赞美,但这并不是说不加辨析地肯定与赞扬。比方说:在辨析走失和丢失两词,当有同学把这两个词说混用时。
  师:走失和丢失一样吗?
  生:差不多。
  师:是的,这两词都有不见了的意思,但真的一样吗?
  生:俺知道走失是人或家禽走着走着不见了的意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俺是从词语手册上看来的。
  师:你真会学习呀!那谁能说说丢失的意思吗?
  (没人回答)
  师:那俺们先来做一组练习吧!
  出示练习,同学一起完成。
  师:其时你们已经会用这两个词了,那谁来说说用时,有什么特点?
  生:走失是指会走的不见了,丢失是指东西不见了。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二、注重朗读。
  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在《语文课程规范》精神的引导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讲,同学听,教师问、同学答的现象,正在向“同学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协作者、组织者的新型教学关系转变。以培养同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走向语文教学的前台。
  在教学《找骆驼》一课时,俺注重同学的读。
  在教学第一小段时,请同学轻声读,并想一想你能从中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懂的要问大家?读后交流。
  生1:俺读懂了商人丢了骆驼。
  生2:俺读懂了它心里很着急。
  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生2:找了好多地方看出来的。
  生3:还可以从着急、赶上去问可以看出来。
  师:你们看得真仔细,那谁能读出商人的着急呢?(指名读,自身读,齐读)
  而在教学第2——9自然段时,分角色朗读,有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指名读等。
  更有趣的是教学第十自然段时,同学学用不紧不慢的语气读老人话时,同学的那副少年老成的样子,真是让人佩服同学们的发明力和模仿力。
  三、学习交流和总结
  俺们每个学期都要作总结。学习、生活、工作需要交流思想、沟通情感,还要善于总结,这也是同学适应未来社会必备能力,俺们应充沛关注这种能力的生成。比方在引导同学该怎样朗读时,先指名同学读,然后大家一起评价后再指名读,全体各自读。在朗读的过程中,给同学相互交流的机会,交流完之后还给予了自练的机会。在课将终了时,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什么?有同学说:“遇事不要太急了,否则会像商人那样错怪老人的。”有同学说:“要仔细观察。”有同学说:“观察时还要动动脑筋。”……
  疑问:
  1、同学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学”的权力还给同学,把“读”的任务派给同学,把“说”的机会让给同学,把“创”的使命交给同学,一切交给同学了,老师的调控限度该如何掌握。
  2、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发明性的过程。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协助同学阅读,老师对课文的解读,不能代替同学的阅读与理解。同样阅读一个句子、一段课文,同学和教师的感受很可能迥然有别。教师一眼带过的词语,在同学眼里或许很难记住;教师不厌其烦地分析的句子,同学也可能“嗤之以鼻”,不以为然。尊重个性,那又如何照顾全体呢?设计课的时候,又该如何去掌握?
  雏鸭学走路,只会在形式上模仿,想领会语文教学的真正精神,不知方向在哪?
  ◆[2006-02-03]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3-29 23:27

评《找骆驼》
  1、重视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沛发挥同学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同学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同学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同学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这一课时中,俺抓住教学难点,即“老人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而不是顺着米和蜜或树叶去找”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由于抓住了合作的时机,所以同学有效的参于了合作学习。
  2、重视同学说的训练
  《语文课程规范》的“课程目标”中规定:“中年级的同学要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身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说话是写话基础,而三年级又是从说到写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时期,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俺很注重同学说的训练。在这一课时中,俺重点抓住老人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之间这个因果关系来进行说话训练,通过“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形式既加深同学对课文的理解,又积累了语言。
  3、缺少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发明性的过程。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协助同学阅读,老师对课文的解读,不能代替同学的阅读与理解。同样阅读一个句子、一段课文,同学和教师的感受很可能迥然有别。教师一眼带过的词语,在同学眼里或许很难记住;教师不厌其烦地分析的句子,同学也可能“嗤之以鼻”,不以为然。
  因此《语文课程规范》要求“阅读是同学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珍视同学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减少对同学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个性阅读的意义还在于:让同学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用自身的头脑去考虑,倾听不同的声音,见识各种各样的观念。而俺在实际操作中却忽视了这一点,以致在理解课文前半局部时气氛比较沉闷。这与平时自身不太注重有着莫大的关系。同学与文本进行对话,思想发生碰撞,自然会发生一些个人体验。当然,同学的个性阅读得出的结论有时难免有不大幼稚或不够完善的地方。对于体验中的局限性,俺不要轻易否定,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给予同学犯错误的权利,让同学意识到“与其重复一句正确的话,还不如试着说一句错误的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3-29 23:27

《找骆驼》预习解析
  ●重点生字
  忿:fèn
  生气,恨:忿恨。忿怒。忿詈(因愤怒而骂)。不忿(不服气,不平)。气不忿(看到不平的事,心中不服气)。忿忿不平。
  笔画数:8;部首:心;
  造句:不要再为这些事忿忿不平了。
  啃:kěn
  一点一点地咬下来:啃啮。啃噬。啃骨头。啃玉米。
  笔画数:11;部首:口;
  造句:天天早晨起来啃干面包,胃怎么能好。
  驮:(驮)tuó
  用背负载:驮运。驮着两袋米。
  笔画数:6;部首:马;
  造句:老马驮着小马蹚过了河。
  ●重点词语
  忿忿(fènfèn):同“愤愤”,很生气的样子。
  指点(zhǐdiǎn):指出来使人知道。
  商人(shāngrén):贩卖商品从中取利的人。
  ●学习目标
  1?认识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仔细观察与认真考虑的习惯。
  ●课文重点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却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准确判断出骆驼的特征,指点商人找回了骆驼。
  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是一位商人丢失了一只骆驼,经过是一位老人具体地描述了这只骆驼的特征以及是如何知道这些特征的,结果商人根据老人的指点找回了骆驼。
  故事引人入胜是因为采用了悬念手法。文章开头并不急于讲明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特点的,而是讲老人十分详尽地描述骆驼的特征,使读者感到十分惊讶,迫不及待地往下读。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同学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到在学习和生活中既要仔细观察,又要善于考虑。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什么老人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这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是为什么骆驼左脚脚印浅就能判断左脚有点跛;看树叶的牙齿印,怎么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