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浅谈阅读中的以“读”悟“写”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3-13 11:47
标题: 浅谈阅读中的以“读”悟“写”
浅谈阅读中的以“读”悟“写”

   无论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都有指出“阅读教学要与作文教学密切结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
   阅读中有一项重要的训练任务,那就是书面表达,也就是“写”。要求在阅读后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感,并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然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阅读与作文完全脱节的现象,即上课归上课,作文归作文,“读”与“写”完全脱离。这样势必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误的导向,使学生自然地把阅读和写作看成是互不联系的两回事。在阅读训练中他们自然不会留意课文中的写作特点、文章的布局、以及好词佳句等等。其实,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章取材新颖、语句优美、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大多数都是学生写作的好范文。因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因素。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使读写之间密切结合,相辅相成。经过自己多年的尝试,认为从下面几方面进行读写结合较为理想。
   一、从读优美的词、句引写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要使学生“满腹经论”,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培养造句的能力。用比较式、增减式、换词式等方法引导学生品词句。如教学《林海》一文中的“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一句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这句话把兴安岭当作什么来写?你认为这样的写法好吗?好在哪里?我没有停留于表面的文字分析,而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来感受这句话的绝美意境。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寥寥数语不但勾画出兴安岭的绝美风光,绚丽的色彩,还充分地表达出作者对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待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充分理解这一切后,我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你能运用这种手法描述一种事物吗?由于学生水平不一,所以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水平较高的同学我要求他们不但能说,还应从字里行间渗透出自己的某种情感;水平中等的同学要求他们围绕一个中心,能说几句连贯的话;水平较差的同学能用拟人的手法造一个句。由于给孩子们提供了有效模仿与借鉴的对象,所以这次的练笔效果很好!在此次练笔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拟人的手法,而且学会了如何在记叙中用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3-13 11:48
二、从省略号处联想写
  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回忆或想像。如《小珊迪》的第二段写了小利比告诉那位先生,小珊迪被马车撞倒并轧坏了身子,他悲伤地说:“说不定他会死的、、、、、、”这句话就是情感的触发点。课文虽然省略了故事情节的描写,但是这一空白却正是孩子们推测或想像的空间:他的伤势有多重,他是怎样拖着身子回来的,他又是怎样熬过痛苦的夜晚。我在教学中就抓住了这一情感的触发点,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像小珊迪受伤的情景,使他们有感而发,写出了他们的心声,既加大了阅读的深度,又深化了主题。
   三、从典型的段落导写
  有些课文的段落很典型,描写得很好。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六自然段。这段话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话总写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然后从鸟多、鸟蛋多、鸟类多三个方面具体分述。这种先总的介绍,再分别具体描述的段落对于学写作文的小学生来说,有很强的示范性。于是教学到这里,我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由谈谈读了这段的感受,“思路清楚,条理明确”“让人一目了然”学生说。于是我趁热打铁,现在我想请你们也来试试,观察一下花坛中的菊花。看看菊花的花瓣,花蕊的形状、颜色,用鼻子闻闻花的香味。再以“花坛中的的菊花盛开了,多么美丽啊!”为总起句,按观察的顺序把菊花的形、色、味具体说一说。之后随机指导他们把刚才所说的内容写下来,效果很好。我想此次片断练习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的“例子”,学生有例可仿,事半功倍。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去过的一些风景区或某一个景点,先用概括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景点的最大特点,再试着给大家用具体的语言描述一下。课堂顿时热闹起来:“百花岭的最大特点是山水交融,景色秀丽。”“新区广场最大的特点是广阔美丽,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我们校园的特点是美丽整洁,充满活力、、、、、、”在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表述中,这种总分式的段落表达形式已经在孩子们的心中生了根,作文难关不攻自破。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3-13 11:48
四、从故事的结局延伸
  根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草地夜行》一课结尾含义深刻,可让学生根据草地夜行的情景,想像老红军牺牲后,小红军是怎样走出茫茫草地到达陕北。再以《小红军终于走出了草地》为题进行续写。又例如学习《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后,学生懂得了李白对朋友情谊深厚。我就随机引导启发:李白在什么情况下为老朋友送行?他怎么为老朋友送行?他们在黄鹤楼上怎么想的?会说些什么?看着孤帆远去,李白心情怎样?学生受到启发后驰骋想像,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情景跃然纸上。
  五、从读后感入手
  阅读是读懂文章,作文是思想情感的表达。通过阅读进行写作,有利于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适用已学的知识的重组创新。《小珊迪》课终教师总结谈话:小珊迪虽然有着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他却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悲惨地死去了。你们和小珊迪同龄,你能从他的悲惨遭遇中感受到今天自己的幸福吗?请以《幸福的童年》为题写篇短文,在班会上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所感真实地表达出来。此次练笔也很成功,因为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首先抓住了感触点,接着又有了以生活实际为基础的具体内容,趁热打铁,一气呼成。此次作文虽程度认识参差不齐,但百花齐放,确实为孩子们有感而发。
   可见,教学完一篇课文,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试着让学生写读后感,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认识、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秋天的怀念》、《地震中的父与子》等都是提供孩子们练笔读后感的好文章。
   总之,我们小学的课文,无论是在思想教育方面,还是在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的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使学生及时有效的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在读写之间系上一根纽带,使读写之间互相沟通,绿水长流。
作者: ok唐诗仪    时间: 2015-3-13 13:50
写得好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