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展示材料: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帝国——秦朝。由于统治者征发了繁重的赋税和徭役,公元前209年爆发了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汉朝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政策。汉武帝刘彻首创年号纪年,定公元前140年年号为“建元”,这一年就是“建元元年”。公元9年,西汉灭亡。公元25年,西汉的皇族刘秀称帝,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阅读材料,都使用了哪些表示时间的词汇吗?(请学生上台板演) | 生:1.读材料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在白板上让学生直接画出来,对于不足、不齐、不全的直接让其他同学上台修改。 | 激发起学生兴趣,把学生的情绪带动起来,让学生手动起来,同时也引导学生相互学习,营造出一种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
新课教学 | 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出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和习惯用法:公元、年代、时代、世纪、年号纪年、干支纪年等。下面逐一来看一下。 1.公元纪年:教师边介绍边通过年代尺进行演示:这是现在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的纪年法,以基督教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为公元元年(公元1年),以公元元年为界向前向后分别为公元前与公元后。 根据观察和实践发现概括公元纪年的特点和规律 我的发现一:数字大小与时间早晚的关系 (1)以公元元年为界,向前推算,是公元前某年,数字越 大,时间越早,数字越小,时间越晚。 (2)以公元元年为界,向后推算,是公元 某年,数字越大,时间越晚,数字越小,时间越早。 练一练:时间排序:(1)公元前221年(2)公元前265年(3)公元79年(4)公元1426年, 算一算:(1) BC551年 BC479年 公元元年 (2) 新中国成立 成立__年 2014年 我的发现二:计算时间的方法 (1)两个时间都为公元前或公元后:大数—小数 算一算(2)西汉存在的时间西汉建立 西汉灭亡 BC202年 公元元年 25年 出示 帮助学生理解 概括我的发现二:计算时间的方法 (2)一个公元前、一个公元后的两数相加再减一 练一练:下列事件历时多少时间 (1)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建立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这段封建历史共多少年? (2)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公元220年东汉灭亡。汉朝经历了多少年? 2.世纪和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你能用世纪和年代来表示这个时间吗? 什么是世纪和年代? 特别说明:从“0”年到“19”年没有年代,全部称“初” 观察下列内容,说出观察结果: 1年—100年 1世纪 101——200年 2世纪 ---- — 90年——1000年 10世纪1001年——1100年11世纪---- — 20-29年 二十年代 30-39年 三十年代 40-49年 四十年代 50-59年 五十年代 ---- --- 我的发现三:计算世纪的规律 (一般情况)去掉最后两位再加1 (特殊情况)最后两位是都是0的不加1 我的发现四:计算年代的规律:看十位上的数字 练一练:(1)用世纪和年代来表示 1861年、1990年、公元前2050年、2001年、2013年、公元前25年 (2)请用世纪和年代来表示下列人物的生卒年 刘备(公元161-公元223) 关羽(公元160-公元220) 张飞(公元167—公元221) 此三人都生活在三国时代 3.时代 什么是时代?请列举前面我们学过的时代?说说有什么特征? 4.年号纪年 材料:土尔扈特部明末清初时属于我国蒙古的一部分,康熙帝时期迁徙到伏尔加河下游生活。受沙皇的统治,但他们决不服从。1771年,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一边战斗一边前进,在缺粮挨饿、疾病流行的折磨下,历时半年,历尽千难万险,付出人员减半的巨大牺牲,乾隆帝年间终于踏上了家乡的故土,投入了祖国的怀抱,清朝政府对其作了周到的照顾、妥善的安置 。 康熙、乾隆是他们的名字吗? 康熙、乾隆是他们的? 中国首创年号纪年的是谁? 公元前140年为建元元年,那么建元二年是哪一年? 介绍:中国的年号之最:历时最长,使用最多,历时最短的 5.干支纪年 介绍干支纪年的使用方法 对照六十甲子表,2011年是辛卯年,2014年用干支纪年是?2015呢?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公元哪一年? 6.民国纪年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决定改用公历,但以民国纪年,于是1912年即为民国元年。民国纪年从1912年一直沿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由于历史的原因,今天的台湾及台湾民间还有用民国纪年的。 想一想:(1)民国38年是:公元哪一年? (2)如果你看今年的台湾报纸,它们的时间会是多少? 概括出计算规律: (1)民国 年=公元 年-1912+1 (2)公元 年=民国 年+1912-1 7.年代尺的制作方法 观察年代尺,找出三要素 1.画尺子(立体型或数轴型),标明箭头方向; 2.画刻度(要统一比例); 3.标出时间和相应的事件。 | 请学生在上图中标注出其他四个时间 标注完后请学生观察年代尺,概况数字大小与时间早晚的关系。 学生按照时间的前后顺序排列区分公元前和公元后,完成例题 学生分别计算两道例题病介绍完计算方法后概括: 学生计算第二组题,比较两组题的不同之处。明确公元前后的不同计算方法并进行课中训练 学生观察学习世纪和年代学习世纪、年代与公元纪年的转化方法,并能够得出规律 学生课中练习 学生阅读材料,用笔圈出自己熟悉的皇帝知道年号。阅读课本了解中国的年号之最。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与教师提供的干支纪年表推算时间。 了解民国纪年法的来历,概括计算规律 根据范例制作自己的主要简历 | 用年代尺演示,更形象直观,同时学生的标注也促进学生的直接参与,特别是公元元年之后是公元1年还是公元2年引起不同学生间的关注与冲突,在交流中他们自己解决思维冲突。 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规律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层活动 实际的运用训练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也可以使前面模糊的思维更加清晰。 由实践到规律的小结,遵循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也符合了学生的思维认知规律。 学以致用训练,起到强化巩固作用,让学生动口、动脑又动手。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触动学生的深层思维。 学以致用,检验学习成果。 材料的使用激发学生兴趣,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思维冲突。 与前面公元纪年相结合,学生易于将“建元二年”说成是公元前141年或公元前142年与公元前139年,三个不同的答案可以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进入深层次的思考。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更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 梳理自己的历史学生的积极性较高,通过范例给学生提供了方法的指导。 |
课堂小结 | 教师出示图表请学生将留白的地方补充完整。教师再次归纳,课堂练习巩固。 | 学生补充留白和完成练习 | 通过留白,让学生来总结。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本课的重点、难点,起到巩固复习的作用;同时也使教师了解了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