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创新需矮小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2-20 10:43
标题: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创新需矮小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创新
甘肃省临洮县北街小学  石志梅
摘要:本文分析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由此引出了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及实施的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创新教育
信息技术课程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年轻的学科,正处于一个广泛探讨、不断更新与高速发展的阶段,为了培养优秀的跨世纪人材、创新型人才,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课堂效率这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所面对的共同责任。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我国新颁布的课程标准首次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列为中小学的必修课,随同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展开。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依然存在不少实际问题,主要有:(1)目前,由于高考没有信息技术科目,所以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2)地区、学校发展不平衡,在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重点和非重点学校之间的发展及不平衡。(3)资金不足仍严重影响着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4)中小学信息技术师资力量缺乏。(5)教学方法落后。
观念落后、资金不足以及师资缺乏等客观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会逐步得到改善。但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必须通过不断的探索新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才能使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得到更快的发展。而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信息能力的学生,已是我们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责任。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随着教育普及化、知识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要培养和造就大批创造型人才,就须实施创造性素质教育。实践“创新教育”也就成为广大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
1.优越的活动“舞台”
信息技术课程有它独有的特点——不断更新的资讯、实践性强、丰富的多媒体感官刺激等,这一系列极富魅力的因素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这个领域中,信息以惊人的速度更新,能够极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在计算机这个充满幻想的虚拟世界里,学生可以尽情放飞想象的翅膀;计算机是一个合作与沟通贯穿始终的交流平台;计算机世界里充满了声音与色彩的交响、智慧与灵感的碰撞,创新思维的火花随时被激发;信息技术的动手操作往往是创新的必要条件。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信息技术课程与创新教育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互相促进的影响力。
2.课程的精心选择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其优越的“舞台”,但由于各个学校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不统一,硬件与师资条件的差异,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差异很大。有的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渗透艺术教学;有的侧重于应用软件,注重技术与应用方面的教学;还有一部分可能随意性很大,没有走上正轨。
笔者认为,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小学阶段尤其是中低年级的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把重点集中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至于学生要掌握多少技术层面的东西,应该放在次要的位置,要训练学生用少年的思维方式来操作计算机,而不要用计算机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基于以上考虑,我认为类似于“金山画王”、“Authorware”、“Macromedia Flash MX 2004”等这些优秀的软件应该进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高年级可以将“东方网页王”、“我形我速”、“Visual Basic”等这样比较直观但又有一定深度的多媒体与网页制作工具及可视化编程工具纳入教学内容。教学的重心应该落在“学有所用”上,即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制作出自己的作品来。
3.扮好“导演”的角色
有了好的“舞台”与“剧本”,还需要一个优秀的“导演”,才能够演出一台好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属于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教学法还处于探索阶段,这就决定了作为一个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求技术过硬之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路子来。
三、创新教育中的教学方法问题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性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教学模式的主旋律应该与传统教学有明显的区别,它更开放,更人性化,更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以及师生的互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上,我通过自己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
1.信任尊重学生
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接受能力和自学能力永远出乎教师的意料,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能招致学生极其厌烦的回应,教师应当放开手脚,只需要点到为止即可,甚至“心有灵犀不点通”。点到为止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未知世界中自由探索,为学生的创新预留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体验到发现的快乐,更是一种对学生的信任,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2.培养交流习惯
师生的交流非常重要,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更加重要。教师每一节新课的授课时间应该控制在20分钟左右,而学生自由探讨、交流与操作至少需要20分钟的时间,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独特的想法与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习惯,努力创设一种充满了研究氛围的民主的课堂。相互交流是一种能力,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这是对学生创新性人格的一种培养。
3.重视展示环节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学习的成就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时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赏识学生的每一件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展示学生的作品包括展示其操作过程与最终成果,对于被展示者来说,是一种鼓励,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是树立一个目标,是一种鞭策。
教师们必须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评价一堂信息技术课的优劣,绝对不仅仅是看教师教得如何,更重要得是看学生学得如何,看学生是否能够拿出像样的作品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渗透一种“作品意识”,而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正是对这种意识的强化。
4.放手自主作业
为了达到某一特定效果或解决某一问题,也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操作方法。比如让学生用计算机自制一张课程表,并要求学生对表格进行装饰与美化,不限制工具与格式,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上交一份与众不同的答卷。这样的作业对于每个层次的学生来说都是可以完成的,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能力的定位。
5.理清舍得关系
信息技术课程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意思就是说在进行普及性的教学之外,应该选择一个重点,确立一个主攻方向,创出特色,而不应该求“大而全”。有的学校以网页制作为特色,有的学校以程序设计、机器人大赛为特色,有的把重点放在电脑绘画上,集中精力寻求突破。有特色方能有规模,有规模方能有氛围,有氛围方能成气候,相信有舍才会有得,舍小才会获大得。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形势要多样化,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为目的。探索新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信息能力的学生,已成为我们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职责。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