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认识分米、毫米”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24 09:5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场:

    一、回顾再现,以旧引新

    1.课前师生进行“说话接龙”游戏。教师说出一个物体名称,要求学生说出长度(或厚度)要短(或薄)的物品,引出“测量”概念。

    2.师生回顾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米、厘米),学生说出所知的其他长度单位(毫米、千米)。

    二、参与活动,学习新知

    第一部分:认识毫米

    1.认识毫米

    师:估一估这个回形针有多长?(学生估数)把你估的数记在心里,怎样才能知道我们估得对不对?用厘米做单位实际测量。

    (巡视时进行测量方法指导:要用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测量物体的一端,然后对齐直尺读出另一端的刻度是多少。)

    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想法。

   (集体交流,测量结果是在2~3厘米之间。)

    师:曲别针比2厘米长一些,比3厘米短一些,也就是说不能用整厘米来表示,怎么办呢?这就产生了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课件演示:厘米尺)这是一把厘米尺,为了便于大家看清楚,把这一段直尺放大了。你能找到1厘米吗?

    生1:0到1之间就1厘米。

    师:还有吗?

    生2:4到5之间也是1厘米。

    生3:2到3之间也是1厘米。

    师:观察刻度线0~1之间,你看到了什么?

    生4:有短的竖线。

    生5:还有长一点的竖线。

    生6:有格子。

    师:格子的大小怎样?

    生(齐):差不多一样吧,一样大,一样宽。

    师:一格一格地指一指。这些刻度线把1厘米的长度平均分成了这样的小格,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格?

    生(指着课件一起数):10个小格。

    师:其中这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课件演示:认识1毫米)

    (师与生问答:两小格是多长?5小格呢?7毫米有几小格?10毫米是哪到哪?18毫米呢?)

    2.认识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拿出自己的直尺,找到1厘米,用铅笔尖指着数一数,看1厘米里有几个1毫米?

    生1:都是10小格,就是10毫米。

    生2:我知道了6—7之间也是10毫米。

    生3:1厘米中有10个小格。

    生4:20个小格就是2厘米。

    生5:50毫米就是5厘米。

    师:从大家汇报的结果来看,无论哪一段1厘米里都有10个1毫米,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1:10毫米就是1厘米。

    生2:1厘米是1毫米的10倍。(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3.感知毫米

    教师先后让学生用手势比划1毫米,用1毫米的视线范围观察四周,找1毫米的物体。

    师(出示1毫米实物标本):在同学们的眼里,有这么多物体和1毫米接近,说明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现在,你想对1毫米说些什么?

    生1:1毫米呀1毫米,你怎么这么小!

    生2:你可太难比划啦。

    生3:你可真小呀!

    生4:你就像一条小缝。

    师: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生1:大米。

    生2:缝衣针。

    师:同学们都选择了一些相对较小的物体,某一地区降水量的大小就是用“毫米”作单位表示的。其实用“毫米”作单位不仅仅要考虑物体本身的长短、粗细等,还与测量的要求有关。

    3.测量实践(略)。

    第二部分:认识分米

    1.认识分米

    师:同桌合作,用直尺来测量课桌到底有多长?

    (提出合作要求:一个同学用直尺量,另一个同学帮助数。巡视时进行测量方法指导。)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测量的?

    生:……

    师(小结):可以用15厘米为一段去测量,可以用18厘米为一段去测量,还可以用10厘米为一段去测量。看来,测量课桌的长度,需要一个比厘米大,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为了便于推算,规定10厘米长的线段为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2.认识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说一说你的画法。

生:……

    3.感知分米

    用手势比划1分米

    师:用手势比划出1分米,放到直尺上量一量是1分米吗?(引导利用直尺上去比划;反复比划1分米,逐步递增1分米的表象)

    找生活中1分米的物体(略)

    4.认识分米和米的关系

师:拿出软尺,估计有多长?大概几分米?数一数有几分米?你知道了什么?

生:……

    三、梳理知识,解决问题

    1.完善板书,进行总结

    2.基础性练习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完成课本练习题)

    3.拓展性练习:这是四个同学测量纸箱的长度后交流的情景,说说你的想法。

    4.实践性练习:选一样教室里的物品,先估一估再测量,并把测量方法和结果找人交流。

    四、课外延伸,联系生活

    推荐课后任务单(丁丁的数学日记、实物标本、选择实物进行测量、多少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评课

    长度与面积、重量、体积等一样,是用于刻划物体属性的基本尺度之一。小学阶段测量往往是和长度联系在一起的。认识毫米、分米是在学生认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的深入学习。学生在学习厘米和米的时候,已经体会到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所以本节课学生体验性学习的目标在于揭示“毫米、分米”知识发生的过程,即厘米和米在“精细”刻划物体的长度时的不足。设计者通过“说话接龙”的游戏方式,让学生进行了深刻的体验性学习,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体会到毫米、分米知识发生的必要性,同时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可谓匠心独运。

    接着,设计者“深入”地通过学生的估测、实测等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充分感受“长一些”、“短一些”,自然而贴切地引出“毫米”的知识,并及时地结合刻度尺,让学生比划、数小格、寻找生活中的1毫米等途径,引导和帮助学生揭示出厘米和毫米的关系。同时,设计者又“浅出”地通过测量课桌的长度来引出“分米”的学习,在学生经历认识毫米的活动基础上,增加了让学生画一画的环节,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与生活之间建立了必然的有机联系。这样的处理,不论从教学时间的安排,还是教学活动地设计,学生的体验是充分的,知识的产生是自然的,教学的实效是明显的。

    从整体的教学设计中我们深感设计者对“合作探究学习”得心应手的运用。首先合作的问题是有价值的,主题与任务是明确的;其次,活动的开展在过程性评价与反思中既有预设的,也有生成的,既是关注过程的,也是关注结果的;第三,活动的开展不是放任的,教师在巡视中注重对学生测量的方法、思维的关键点的及时掌控、引导和启发。

最后,教学设计中充分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精心设计反思性练习,关注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完成课本练习的基础上,设计了拓展性练习和实践性练习题目,及时地将实现数学对生活的反哺,将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构建了有效的练习情境,不仅回答了为什么、是什么的问题,还回答了怎么办的问题。学生不仅学到了解释性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探究性的知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18: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