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社戏》教学设计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5-2-3 21:39
标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社戏》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社戏》教学设计
湖北省安陆市府城德安初级中学 石庆军
一、教材分析
  课文《社戏》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文化活动为线索,表现了“我”的一段童年生活经历。课文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
二、学情分析
《社戏》虽然写的是童年趣事,而且主人公的年龄与初一学生大体相当,但毕竟年代久远,对于当代少年,尤其是城市少年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既亲切又有隔膜,既容易理解,又会产生出许多奇怪的疑问来。学生的阅读兴趣可能会只集中在故事情节上,而对优美的景物描写、细腻的心理刻画不会很在意。教师应该精讲、少讲,放手让学生去读,去讨论,去领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体会江南水乡文化生活,适当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
   2、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3、情感目标: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又是如何融情人景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结尾对“豆”与“戏”的评价、赞美与前面对“豆”与“戏”的描写。
五、教法、学法
1、情境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以高效的视听效果充分感染学生的心灵。
2、朗读法。在朗读时,采取联想的方法会比较好一些。从《社戏》里小伙伴们的所作所为,联想到自己;如果身处其境,会不会也那样做?在现实生活中,自己和朋友们是不是也做过类似或者更“淘气”、更有意思的事,做这些事,表现了少年朋友们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其次,要学习发现问题,提出质疑。
六、课型:新授
七、教具: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童年是我们最值得珍藏和回忆的美好时光,老师很想知道你童年时,你最喜欢去哪里?最喜欢做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欢快跳跃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读鲁迅先生的《社戏》,看看文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生活的画面。
二、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1、课件播放有关“社戏”的图片
  2、学生介绍有关收集到的“社戏”的知识。
  3、放课文朗读的录音磁带,学生轻声跟读,熟悉课文内容。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5-2-3 21:39


三、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A:学生速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全文内容。(学生的概括大意符合即可)
  B:学生细读课文,指导学生圈点一些重要的词语、句子和段落,以便帮助理清文章情节脉络,把握叙事的详略。
   学生小组阅读,讨论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师生共同努力,得出结论。(媒体演示)1、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2、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3、看社戏前的波折。4、夜航看社戏途中。5、赵庄看社戏。6、看社戏后归航偷豆。7、六一公公送豆。详写3、4、5  略写1、2、4、7
  2、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涵。
  思考:本文课题《社戏》,但真正写社戏的内容又不多,我们是否把标题改为“平桥村一夜”?你同意吗?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在组内发言,说一说自己对这篇课文意图的感悟。然后组内推荐一位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以平等的方式,发表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与理解。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师:认真阅读你认为文中最精彩的部分,读时可先概括这部分内容;其次看看它在整篇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第三,也是最主要的,想想这一部分美在哪里,语言表述上有何特点,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看法。
 (阅读前的指导十分重要,充分体现学习重在掌握学习方法,教书重在“授之于渔”的教学理念。)
 2、学生在个人精读的基础上分组,按写景的与写人的分若干组,相互交流,再全班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概括,得出供学生参考的结论:《社戏》有“三美”:自然美、人性美、情感美。
  多媒体演示——自然美。
  [左右都是碧绿的豆田,河流,淡黑的起伏的远山,朦胧在水气里的月色,水面前“仙山楼阁”般的戏台,“大白鱼”似的航船,无不给人以生命的鲜活,给人以美好的向往。]
  背景音乐:舒缓、抒情的《田野的风》
  A:请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朗读“月夜行船,月下归航”的语段,速度稍慢。其他学生闭目静听,想象其意境,体会其语言的流畅和表现的自然美。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5-2-3 21:39

  B:听后想想,这段写景从哪几个方面,结合着哪些事物来写的,起到了怎样的表达的效果。讨论后齐读,加深体会,再放音乐。
  *多媒体演示——人性美。
  [小伙伴们那善意的嘲笑,偷豆的举动,对付六一公公的幼稚方法,将船划得飞快的英姿,无不体现了孩子们毫不雕饰的纯净之美,体现着人的率真、自由与活力。]
  A:请男生齐读第10节少年朋友们开船的动作描写,圈出动词,揣摩语言的准确。
  B:分角色朗读偷豆时人物鲜明的个性化语言。
  *多媒体演示——情感美。
  [小朋友得到特许来伴“我”钓虾、游戏,母亲再三嘱咐与深夜候船,年幼的陪“我”坐在船中,桂生为“我”找豆浆、舀水,六一公公的嗔怪与送豆,无不洋溢着爱的温情。]
 
五、体验反思:
  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的好戏了。”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

六、课后实践
 学生虽然不大会有在农村看社戏的经历,但在城市中会有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化活动,可以把自己参加过的一次活动的情况写下来,也可以请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谈谈他们是否看过社戏的情景。

十、教学反思:
  学习这一课时学生热烈的反应让我明白,语文课教无定法,教师不适时机的引导,将学生引入童年年代,让学生进入角色,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清楚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合适地指导朗读,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换一种角度去理解和引导学生阅读,在增强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开拓了我们的教学思路。

作者: 肖辉    时间: 2016-3-19 14:20
教学设计很好,加上一点习题就更好了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