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Google Earth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5-1-27 22:09
标题: Google Earth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Google Earth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卢彦凝   丹东市第五中学
摘  要: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Google Earth以其强大的地理信息展示功能和可视化效果,越来越成为广大地理教师的宠儿和助手。本文立足于地理课堂,选取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利用Google Earth的常用功能进一步丰富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并以地理课堂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为主线,即从“课堂导入”、“案列探究”、“知识拓展”和“评价检测”等环节对其应用加以说明。
关键词:Google Earth;初中地理教学;课堂应用实例
一、 Google Earth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通过文献检索,发现目前国内在应用领域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宏观的角度,通过介绍Google Earth的主要功能来体现其在地理教学的应用[1-3];二是通过列举实例,秦福来结合Google Earth具体功能,从高中地理教学层面,分别列举了区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地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实例[4];杨修志则从天气与气候、聚落及土地利用类型、地球运动及地质地貌和海陆分布等方面列举了应用实例[5];胡久龙从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和构建开放式地理课堂等方面,结合案例说明了Google Earth的作用[6];张雪松等以“长江”一课为例,详细说明了如何基于Google Earth平台建立数据的操作过程[7];张鹏选取“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一课,探讨了基于Google Earth软件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过程[8]。
可见,目前Google Earth应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案例还不多。本文以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为视角,列举初中地理教学实例,结合Google Earth的基本功能来说明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二、 Google Earth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应用实例
(一) 课堂导入
    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疆域”一课时,笔者在上课伊始便展示了我国的遥感影像图,学生顿时眼前一亮,议论纷纷。为了解学情,我问道:“哪位同学能指出中国的范围?”,先后上来了三名同学均未准确指出我国范围,发现学生不知道我国最南端位于何处,由此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
(二) 案例探究
新课程理念之一即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即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用身边的事例或生活中的现象,因此笔者结合所在城市目前的热点话题——“丹东新区建设”,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地理问题。同时,也符合了课程标准的要求“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及活动建议“收集资料,讨论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更加落实了乡土地理中关于“利用图文资料说明家乡主要地理事物的变迁及其原因”的课程标准。
此外,教材中类似的活动题,让学生扮演“土地医生及规划师”,对不同土地利用现状提出合理建议。该内容虽然体现出鼓励学生参与的意愿,并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方式,但笔者认为,该活动距离本校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可采用家乡的案例将其替换,同样也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5-1-27 22:09

笔者利用Google Earth 软件中“历史地图”功能,截取丹东新区某地2005年-2013年的遥感影像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下列四幅遥感影像图图,发现其中反映出的地理信息,归纳地理问题。
【教学过程】
1、        展示学生搜集的问题,并简要分析各自观点所代表的不同立场,由其中的环境问题引入案例讨论。
2、        展示丹东新区某地2005年-2013年的遥感影像图,并介绍基本情况。
3、        观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
①说出新区2005-2013年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过程。
    ②图示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哪些?会带来哪些问题或后果?又该如何解决?
③总结你们对新区耕地被占的看法。支持?反对?
4、        各小组派代表,表述本组观点。注意:学生在表述时,教师可引导其从不
同角度或立场(当地农民、新区居民、政府官员、环境学家等)来谈,并将学生所说列于黑板。
5、        对于小组间的不同观点,可适时根据角色进行辩论或辨析。
6、        师生共同总结,认识到耕地的可贵,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Google Earth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学生通过对该案例的讨论、分析,不仅认识了丹东新区土地利用的演变过程,感受到了Google Earth带来的真实体验,更加体会到了“地理就是生活”的真谛。
(三)        知识拓展
    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日本”一课时,教材提供一个活动题“应对地震,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虽然教材给出了日本传统民居和防震演习的照片,但笔者认为教师应在这一方面进行拓展介绍。因此利用Google Earth的“街景模式”,截取了东京江户区的两幅景观图。
在图6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的很多高楼窗户上会有一个红色的倒三角符号(图中箭头所指处),此窗户是可以全天从外面打开的,是灾难发生时的救援窗口。学生感慨,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确应向日本学习,学生由此对日本的认识也不再是片面的。
同时观察图7,我们发现日本的电线相当密集,犹如蜘蛛网一般,让学生对比家乡的情况,学生很自然地想到,这主要是由于日本多地震的缘故。
通过“街景模式”的展示,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见识,学生如同在东京街道旅游一般的感受也极大的激发了学习兴趣。
(四)        评价检测
待学完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后,笔者运用Google Earth 软件中的地球城市夜景模式,获取了一张我国城市夜景图,以此检验学生对本册教材内容的学习和应用情况。
学生观察此图,笔者问“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学生首先想到的是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进一步追问学生“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会有哪些?”学生若将之前所学的中国地形特点、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分布、人口的分布特点、交通以及主要工业城市及工业区的分布等方面内容结合起来分析,说明其对中国地理总论部分的学习相当到位,并具备了综合分析的能力。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