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数学获奖论文信息技术与数学创新意识培养的有效整合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5-1-19 21:33
标题:
小学数学获奖论文信息技术与数学创新意识培养的有效整合
小学数学获奖论文信息技术与数学创新意识培养的有效整合
黄绍平 重庆市合川区隆兴镇龙井完全小学
摘要:信息技术能展示文字、声音、图像、图形运动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难点,激活思维灵活性,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创新意识 有效整合
创新是时代永恒的主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和核心目标。然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于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的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中去。”为此,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创新意识培养进行有效的整合,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当今实施卓越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下面结合自己多年来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实践经验,谈谈几点初浅看法:
一、整合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萌芽创新意识
传统教学的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完成作业这三部分组成。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枯燥无味,没有学习兴趣,何谈以创新。然而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中的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信息融为一体,形象逼真、通俗易懂,突破难点,易于接受,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凡是因为好奇而感兴趣的事情,学生非常愿意进行研究探索,激活思维。所以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是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培养的前提。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的兴趣,就谈不上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掌握,更谈不上知识的创新。给学生创设一个发现问题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其更为重要。促使学生的思维奔放自由。如:教学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辆没有安装车轮的小汽车,让学生分别安装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形状的车轮,并让学生体会会出现什么状况,并追问:坐在这样的车辆里面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回答后教师逐一出示配上音乐动态演示安装不同形状车轮的结果,让学生感知体会。从而让学生设计圆形车轮,引出课题,学生并举出身边圆形的实例,学生从中弄清了汽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和安装位置的道理,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发出一种乐于 “自我需要”的创新求知欲。
二、整合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意识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创新的开始,孩子的天性就是对事物的好奇,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问题质疑,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需求,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疑问是思维涌动的前提,学生有疑问才会积极思考,进而创新。新课标十分强调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获得充分的发展,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首先要让学生产生问题。疑最容易产生问题,而利用多媒体教学,会使学生有更深的体验,更高的兴趣,更能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如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时,先不急着直接运用课件演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是引导学生想:怎样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有没有办法把它转化成我们学习过面积公式的图形?怎么拼?会拼成一个怎样的图形?学生分小组动手剪拼展示,自己探索,学生经过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教师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印证学生探索的结果,学生探索时质疑的问题运用课件得到解答与印证,学生探究知识的创新意识逐步得到培养。又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时,教师制作了配乐课件逐步出示红花16朵,同时在黄花下面出示同样长的线段;然后又随着音乐出示黄花图及相应的线段(暂看不见),并配上画外音:“红花比黄花多9朵”,“黄花有几朵?”,而后,黄花、红花相继消失,只出现线段图。在分析线段图时,又有动画闪动:“同样多的部分”、“比‘多’的部分”,使学生通过动画的演示、学生的观察来启发理解、分析。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的疑难问题灵活地作出反应,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解决了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提出的疑问,从而有效地培养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在课堂上加以应用信息技术,从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参与问题的发现,让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三、整合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激发创新意识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5-1-19 21:33
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形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所以教师需要经常设计答案不唯一、不确定性、一题多解或一题多问的问题,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增强思维的灵活性,捕捉教学过程中学生独特的想法。如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教材30页一题:一张正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首先,要求小组学生合作思考,引导小组动手裁剪,最后经过小组交流,老师引导、启发,学生动手后汇报:发现剪去一个角可能还有3个角、4个角、5个角、6个角等。最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动画一一展示剪去一个角后,还有几个角的过程,学生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和运用课件直观展示等活动,学生思维得到拓展,学生的创新潜能不断提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训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灵活性,数学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四、整合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升创新意识
思维是创新的核心,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形成与理解往往与多媒体、动手的活动分不开。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非常抽象,通过动手操作,也无法理解的问题,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本节学生理解的难点是“如何将圆化方”,利用实物展示等传统教学方法总是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借助多媒体电脑展示一切难点都简单易懂。第一把图16等分,拼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再闪烁拼成的近似平行四边形的上边,突出弯曲感,强调是“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第二把图32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再闪烁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上边与前一条边比较,得出变直了一点。第三把图64等分,拼成的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再闪烁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上边与前一条边比较,得出越来越直,拼成的图形更接近于长方形。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演示,采用逐步逼近的方法,加上教师适时的引导,让学生发现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来越接近长方形。在操作中实施转化,既向学生渗透无限分割思想方法,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一知识先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最后通过配上声音的动态演示,学生印证了探究的结果,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整合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拓展创新意识
新课标指出:“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目标。”是拓展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创新能力施展的场所。因此,教师要坚持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充分发挥综合与实践这一活动,以学生自主学习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数学课中知识是可以教的,但创新意识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是学生做出来的,是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不断亲身经历、不断锻炼、不断积累而形成的。如学习“表内除法”后,将教材96页走进田园的实践活动制作成课件,指导学生量一量菜园的长与宽,根据所收蔬菜的总棵数,经过加工整理数据,计算每框有多少棵。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有效果,是一种高效的现代教学手段。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内容有效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它能化静为动,化复杂为简单,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进行综合处理,使得易于理解和掌握,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创新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成为了发展方向。总之,在数学教学中长期有效整合信息技术来突破数学的教学难点,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从中学到数学知识,尝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的目标,通过有机整合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互动和谐。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富实效,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