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数学优秀论文利用信息环境构建高效数学教学课堂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5-1-14 22:06
标题:
小学数学优秀论文利用信息环境构建高效数学教学课堂
小学数学优秀论文利用信息环境构建高效数学教学课堂
吴会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一0二团学校
摘要:当今发达的信息环境为小学数学改革提高了优势平台,也推动了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革新,本文从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所应遵循的原则入手,进而对如何在信息环境下使用多媒体及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有效性策略。希望能给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信息环境;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也取得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但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状况来说,教学中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小学数学改革举步维艰,部分小学教师没有重视利用信息环境下的教学优势条件,还在沿用传统教学方法,使小学数学教学陷入高耗低效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被调动起来。二是过度的依赖现代媒体教学,使课堂由原来的“人灌”演变为“电灌”,整堂课充斥着多媒体视频的展示,学生陷入其中,眼花缭乱,不得要领。因此,如何利用信息环境,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摆在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环境也更加发达与繁荣,信息环境对于传统教学课堂的改革起很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进程。小学数学教学从起初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黑板逐渐发展到使用教具与学具来作为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提高效率,直至到今天使用信息化环境参与课堂教学,这一过程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发达、优化,以及教学效率随教学手段的提高而发生的变化。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信息环境下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的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才能提高教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一、小学数学教学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 针对性和实用性原则
众所周知,多媒体以其自身的优势,在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方面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也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特点,例如一些脱离学生生活的视频播放,很难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二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追求华丽动感,加入一些与教学内容不相关的动画,分散了学生对主要教学内容的注意力,降低了教学效果;三是媒体展示过于冗长,学生长时间观看会产生疲劳感,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教学内容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学生兴趣的调动与激发。
(二) 节制性与集约性原则
小学数学部分多媒体教学课堂,因为对教材的重点难点没有做到更好的梳理,多媒体课件展示占据了整个课堂,学生疲于应付观看课件内容,而削弱了师生交流、生生互动、组组互动的环节,这相当于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演变成为媒体“一言堂”,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学生的主动思维得不到激活,重新陷入传统教学中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处境。所以,多媒体的使用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科学设置教学环节,多媒体的使用要有所节制,要与学生的交流合作结合起来。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5-1-14 22:06
(三) 快捷性与高效性原则
快捷便利是多媒体本身固有的特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利用这些特点使课堂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适合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相对发达的特点,节约教学时间,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一定要减少不必要的多媒体展示环节,把繁复的教学内容简化,做到重难点突出,力求教学环节的高效。
二、 信息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在信息环境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向着更化、更有效的方面发展。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信息环境对教学产生的优势,并借助这个平台,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才能使媒体教学更贴近学生,激活学生思维。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一定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创设贴近生活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对情境产生亲近感,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熟悉的生活里都会充满许多数学问题,从而提升他们通过日常观察来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如果多媒体教学不联系生活,只是孤立的展示数学问题,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调动。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该下功夫梳理好教学环节,融入富有生活气息的数学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思考、努力探究。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时,我用视频播放小明在家的生活情境:小明将11个苹果分给包括他自己在内的5个家人。视频播放后,学生清楚的通过生活情境,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在教学“减法”这一节时,我视频展示了李奶去超市买菜的情景:李奶奶到超市买菜,买白菜用了6元,她给售货员10元面值的钱币,售货员应该给李奶奶找零多少钱?这些问题因为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是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积极参与到思考和探究当中。此外,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要注意学生与学生、组与组的互动与交流,可以让学生结合多媒体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使多媒体的使用与学生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
(二)以直观的演示,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的转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在于以其图像、视频、动画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教学,能够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并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完成从旧知到新知的过渡,激发学生去探究、观察、交流、创造的欲望。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5-1-14 22:06
例如在讲授《角的认识》时,我在屏幕上展示一块三角铁,让学生找出三角铁的三个角;展示一个钟表,让学生观察分针与时针所构成的角;出示一个圆规,让学生根据圆规的张合观察夹角的大小;学生们找出各个角以后,然后利用课件光点的闪烁,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各物体中构成角的轮廓。然后把实物退出,屏幕上只剩下各物的几何角。在讲解角的各部分名称时,把锐角、直角、钝角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然后屏幕上闪烁这三种角的顶点和各自的两条边,由直观到抽象地帮助学生归纳出:角都有一个项点和两条直边的规律。再如,笔者教学“分数的意义”这节内容时,首先用多媒体展示12个桔子,然后问学生,这12个桔子平均分,能有多少种分法?每份怎样用分数表示?每份有几个桔子?并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学生们明确了可以将12个桔子分成2份、3份、4份与6份。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观察,使学生理解单位整体“1”的含义与分数的意义。通过多媒体展示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从旧知识中发现了新知识,很顺利地完成了旧知向新知的过渡。课堂民主、探究的氛围浓厚,学生也就学得有兴趣,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
(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真正使课堂变为学生探究的场所
1、反转课堂,让学生养成自学和自我探究的习惯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是教师讲授知识的课堂,随课改新理念的引入,人们认识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广大小学数学教师都在致力于研究如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在一堂课中既要完成知识的传授,又要在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放给学生,课堂就显得比较紧张。因此,为了解决这一教学瓶颈,又引入了反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反转课堂实际上就是将课外与课堂很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学习与探究空间与时间。学生课外可以对新知识进行预习,而课内主是针对学生在课外学习中没有搞清楚的问题进行交流探究。学生在课外没有搞清楚的疑点问题往往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要构建这一教学模式,一是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外预习研究的习惯,一开始教师要加强指导,加大养成教育的力度;二是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课外预习的方法,使学生预习得法、高效;三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环境,如现代网络、学校网站、小学生数学学习网站等这些有效辅助资源。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在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后预习的方法后,放手让学生进行课外预习。学生们通过阅读课本,有不清楚的问题进行网络查询。进入课堂后,教和学生把预习中的问题集中起来,并展开小组讨论、交流。这样课堂真正成了学生提出疑难并通过自主交流合作解决疑难的场所,让学生在交流中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例如学生提出,课本上计算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是通过将圆划分成一个个近似长方形,最后通过拼接成一个大长方形来推导计算公式的,那么有没有其它的方法也可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呢?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最后学生通过用纸板剪一剪、摆一摆,通过将圆切割成三角形、平行四形、梯形的形式并分别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所以,反转课堂实际上扩大了学习自主学习的空间,而课堂是发挥学生集体智慧交流的空间与时间,他们在相互交流、沟通学习中互相启发、补充,从而提高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5-1-14 22:06
2、“微课”视频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突破教学重难点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制作,应该抓住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题制作,也可以根据教材的重难点进行制作。例如笔者结合重难点及学生的情况制作了《百分数的认识》、《三角形内角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微课视频。在现代网络背景下,这些微课的传播渠道是相当广泛的。例如,笔者将微课视频上传校园网、学生家长手机客户端以及学生个人网络空间等。这些微课视频既可以在课堂展示,更可以作为学生课外预习及复习的重点内容。
总之,在信息环境下,多媒体与网络的发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多媒体使用要注重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原则,运用要有所节制与体现重点,“好钢用在刀刃上”。现代网络的使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在小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根据学生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合理设计教学环节,这样才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