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研究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5-1-9 21:23
标题: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研究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研究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它集知识性、技能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于一体,有明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点。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着重培养的是学生获取信息技术的能力,与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各科知识的能力。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的结合。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各科知识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以及所具有的优势,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当中。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整合 优势 问题
21世纪人类正以惊人的速度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促进学校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和个性化。这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面对这种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生存环境,中小教师如何学与教关系到新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教育能否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能否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接轨的大课题。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的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快,信息化的程度已成为现代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志。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步伐也明显在加快,为了促进中小学校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和许多学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力图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在新的世纪里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许多中小学校都开始建立自己的校园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视屏影像,超越时空局限的优势和模拟再现的优越功能,正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走进了教学,它带来了教学的大变革。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有多样的呈现方式,真实直观有效地模拟实验,是其它传统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其逼真模拟的强刺激效应能有效缓解和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信息技术是教师教学演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协作、信息获取、科学探究的工具。但是,必须明确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只起辅助教学作用,使用恰当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当会限制学生的思考,难以挖掘学生的潜能,也不能培养出高智慧的创新人才,更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火爆”应用,我们务必要明确: 1、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只起辅助教学作用。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方法的现代化,远远胜过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因为在信息化社会中,创造潜在价值的最关键因素主要不是设备和工具,而是从事创造知识与智慧价值的人,是依赖于他们的知识经验和创造力。这就说明教师要培育和开发高智慧的学生。2、多媒体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或教材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不是所有课都能用多媒体教学。 3、笔者认为任何一节课,若没有开启学生的思考力,,那肯定是一节失败的课。因此,多媒体在制作和使用时必须把握时机,不能限制学生的思考。 4、当前,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有两种形式:一是以教师“教”为中心的课件,一是围绕学生“学”为中心的课件,实质上往往强调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是永恒不变的。现代信息技术是现代教学的辅助工具,为现代化学教学注入了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但绝不能把多媒体看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灵丹妙药。
对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它并非是为了取代教师,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觉正确、有效、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继承传统教学优点,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不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特别是渗透与培养创新潜能,使“教”与“学”在信息技术下有机融合,这样就使老师在教学中不只是关注多媒体放映即“教”,而是把一部分精力放在课上关注学生方面,更了解学生心思,增多与学生的沟通机会。加入传统的教学优势,使教师认识到与学生相处的乐趣,从而加强教师的责任意识。教学相长,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提高师德培养,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中华民族在本世纪内“可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预言”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首先,可以肯定,在课堂上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5-1-9 21:24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的场所,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最主要的途径,运用现代的教育技术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理解知识的过程,相当于增强了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的内容的接受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运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将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花较多的时间写板书,特别是上课时写例题,画图用的时间特别的多,教师累,学生也觉得繁杂。但如果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的话,过程就很清楚,只需提前将课本制作的文本、公式、图片、等演示出来就行,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学生容易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力的教学实践中,要遵循六个原则。
教育信息理论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主导——主题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网络及核心网络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的运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环节和教学要素,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育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改。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美国在教育信息化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十分重视发展网络教育应用。他说:“为了将信息时代的威力带进我们的全部学校,要求到2000年使每间教室和图书馆联通国际互联网(lnternet);确保每一位儿童能够用到现代多媒体网络;给所有的教师以培训,要求他们能像使用黑板那样自如的使用网络,并且增加高质量内容的使用。”基于此在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力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遵循以下原则:
1、普遍性原则
普遍性原则,即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具有普遍性。
2、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即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力培养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
3、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即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必须考虑个体发展的客观规律。由于个体之间在兴趣、爱好、观念、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等方面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所以在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力培养过程中,要尽可能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来引导和促进不同个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4、基础性原则
基础性原则即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背景。提倡创新并不是否定知识的传承,创新是建立在知识传承的基础上的。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5-1-9 21:24
5、活动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即要注意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力(包括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熟练、批判性的评价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生成信息的能力、信息免疫的能力等)。
6、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即在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运用激励性评价原则。
第三、以研兴师,可以选就一批高素质的老师观念是行动的灵魂,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运用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条件。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会有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及理论修养,不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要有与时俱进、创新业绩的不懈追求,才能永葆教育者的青春。
1 教师的角色观。教师应该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由教学中的主体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
2学生观。传统教学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新课程倡导把学生看成发展的,完整的,独立意义的人,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
3、教材观。传统教学视教材为“圣经”,唯教材是从,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教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教学观。传统教学是教师对学生的单独培养活动,新教学观提倡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第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意识。不断训练学生发散和收敛思维,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运用学科特点,唤起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1、现代教育技术的直观性,为学生创设情景,增加表象积累。
2、现代化技术的交互性,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交流提供机会。
3、现代化技术,为学生拓展知识,拓展视野提供了媒介。扩大了课堂的信息容量,优化了课堂教学,打破了课内外、学科之间、空间的局限,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实现了合作式和发展式教育,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目前正处于发展推广之中,这对于 我们每一位老师来说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只有不断的努力进取,不断学习,将多媒体辅助教学灵活地、有效地用在数学教学当中,营造更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才能提高数学的成绩。同时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信息社会学习的需要!
问题:
在我们的学校虽然有了教学网络,由于信息技术人员缺乏,,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很多设想难以实现,使得课件的制作与开发都有一定难处,教师不能全力投入到试验研究中去。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