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有效整合初探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5-1-3 21:01
标题: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有效整合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有效整合初探
广西天峨县实验小学  易凤英

内容摘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都应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目前,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整合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叠加,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达到数学教学各要素的丰富和谐,使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改变信息资源与传播渠道等实现数学教学的突破与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其显现的优势是突出的:不但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而且延伸和拓宽了教学时空维度,化难为易,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可以促使学生兴趣的激发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向往,并从中获得快乐和享受,历来是我们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孜孜以求的。然而兴趣和动机有赖于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而引起,小学生尤其如此。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信息的载体和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多媒体计算机以其特有的感染力,通过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例如,上《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时,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运用语言的描述来完成的,学生只有感性地认识,而并不理解为什么正方形就是特殊的长方形,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就克服了这个缺点:在教学中可以先做出一个长和宽都很明显的长方形,然后用动画逐渐将长缩短,一直到长和宽相等,这时让学生知道这是一个长方形,但它的长和宽都相等,由于特殊,给它起个名字叫“正方形”。由此课件动态演示将正方形的形成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学生一看演示过程就明白了,学生个个都很投入,这样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从而激发他们去发现知识,去探究知识。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5-1-3 21:01

二、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可以促使教学重点的突破
一般说来,小学生的记忆力普遍较强,而理解知识的能力就稍微欠缺。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满足于让学生死记一些知识点,而不关注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其促使教学重点的突破,学生们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尤其对那些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为了帮助学生从抽象思维记忆转向形象思维记忆并切实掌握知识点的规律和内涵,促使教学重点的突破,在实际教学中,就要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学的同时,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以其较强的刺激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属性、规律和内涵,促使他们了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例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的立体图形,老师板书很难细致的描述出来,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图像演示,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立体空间知识领悟能力,促使立体图形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重点、难点,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否能巧妙地突破,是这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在教学内容中,有一些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思维障碍,若用常规的教学手段教学,不易向学生表述清楚。而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它无疑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内容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如教学“认识秒”这一节中,学生认识“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走一大格是5秒”与“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为此,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秒针从12开始运动,走一小格闪烁一次,并配以滴答声,突出一秒时间,强化学生的无意注意,便于学生感知这一运动过程。通过以上演示,就如电影中的慢镜头,非常清晰地反映了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走几小格就是几秒。让学生认识到“1分=60秒”也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所在,为了更直观的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也为了更好的突破这一难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伴着“嘀哒”声,钟面上秒针走了60小格,分针同时走了一小格。这样就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1分=60秒,很好地突破了难点。
三、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可以促使理解记忆的增强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他们对静止物象的感知反应慢,印象差,而对处于动态的物象感知反应快,印象深。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可以发挥在教学过程中动像和静像有机结合的优势。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在具体操作上,可运用定格、慢放、加速、重复等手段,增,删,变,调。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来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使动像和静像交替出现,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促使了理解记忆的增强。显示动像和静像时,还应因材施教。低年级学生的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占优势,主要显示动像。而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有意记忆的能力较强,已不满足于仅提供形象直观的动态材料,应适当增多一些起诱导作用且有抽象色彩的图像,这样才能促使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5-1-3 21:01

四、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可以促使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养成
小学数学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获得了生机,使得许多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使得我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科学合理,使得我们有机会觅得更好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最佳方案,从而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促使学生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养成。
五、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可以促使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信息技术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能提供丰富、直观、形象的想象条件,利于学生质疑问难、大胆假设,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发展他们的假设推断能力,从而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四年级《问题解决》中的鸡兔同笼题,运用媒体出示8个圆形和22个小长方形,说明鸡、兔的头被藏在了圆形后面,而它们的每一只脚却藏在了长方形里。首先让学生说说题意,然后启发学生独立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交流想出列表法与假设法的方法,由于在低年级时已经初步学会用有序的列表法,所以重点探究假设法。让学生通过用圆片、牙签把摆出自己的思维,形象地表示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结果,借助所摆出的图形数学建模,抽象出数学解题过程,学生通过假设全是鸡或假设全是兔子学会列出式子,计算出结果。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教学媒体形象的演示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时又有学生进行假设,若所有的鸡都单腿独立,而所有的兔子都双腿站立,则总腿数只有原来的一半,即11条。但因总头数保持不变,且这时鸡的头数等于鸡的腿数,于是用11—8=3,得到兔子单腿站立数,即为兔子头数,剩下的鸡就是30只。这种富有想象力的思路显得新颖独特,别出心裁。使学生在尝试、探索、合作的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小学数学的合作探究教学,有助于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探索,多渠道地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