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成长课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5-1-2 21:14
标题: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成长课反思
执教者:爱山小学 唐双双

执教时间:2014年12月24日

执教内容:语文五上《圆明园的毁灭》

指导师父:黄群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和毁灭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首尾呼应。题目虽是“毁灭”,但主要写它的辉煌,通过对比,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我教授是第一课时,我将课时目标确定为:1.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学习2—4段,抓重点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3.了解第三段写法,重点学习“对举”的表达方式,并能迁移运用。

这一次的上课经历令我收获颇丰,前辈们智慧和用心值得我学习。经过多次修改和磨课,结合老师们的意见。我将本次成长课反思梳理如下:

课始,我从单元导语入手,直接揭题,指导书写“毁”字,让学生初步感知圆明园的毁灭,从而确定课文的基调。

初读课文中,本课四字词语比较多,我将词语整合并按照“辉煌”和“毁灭”进行分类。再让学生借助两个词语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划分课文段落,再读一读课文,找一找2、3、4段分别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方面,以便于整体感知课文。

在精读圆明园“昔日辉煌”部分里,我详略有别,第二自然段重点指导“众星拱月”,从词语的原意到联系上下文的意思,简单学习。第三自然段是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指导作者的写作方法。为了说明圆明园建筑的多和风格各异,作者用到了举例子,连接词,联想,对举的写作方法。小组合作找方法,老师再加以指导。

“对举”是本课的重点,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①重点指导“对举”

生:我们小组发现,这里的建筑都是对比的。如“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师: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生:我觉得殿堂很宏伟,很大。房子时金子做的,上面有琉璃瓦。亭台楼阁很小巧很精致。

师小结:同样是建筑,但是两种建筑的风格——(完全不同)

【出示: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这样的写法就是对举。

指名读:你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通过声音的轻重快慢表现建筑各自的特色。)

齐读:一个宏伟大气,一个小巧精致,我们一起来读。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5-1-2 21:14
②自主找“对举”句。交流并完成表格:
金碧辉煌的殿堂
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
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民族建筑
西洋景观
③各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对举”的奥秘。如:师生合作读、同桌对读,齐背。
在指导其他写作秘密时,我用了图文欣赏,配乐诵读等方式学习。课文第四段的学习重点是将“对举”迁移运用,学生通过课文和图片的欣赏感受到文物的多、珍贵、各具特色。教师出示有特色的文物,补充形容词。学生在文物资料里筛选出有对举关系的文物。学习第三段的写法,用上“对举”和连接词写一小段话,如果能加上感受则更好。我列举了:白玉马、道光交龙钮宝玺、千手观音、康熙青花龙纹碗、乾隆长颈葫芦瓶、粉青釉浮雕龙纹碗、景泰蓝麒麟、掐丝珐琅双鹤香炉、书法作品、绘画艺术等。同时出示:玲珑剔透、金碧辉煌、晶莹通透、金光闪闪、小巧玲珑、器形巨大、简朴淡雅、奢华大气、古朴自然、瑰丽华美、工笔细描、挥笔速写、雄健洒脱、温婉细腻等词语供学生参考。最后,以大火图片直接结课,为第二课时做铺垫。
    课后,语文学习团队的老师给了我很多的建议:
    1、这节课目标是教学第三自然,特别是教学生对举。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再大胆一些,对2.4段的教学可以再简单一些。比如第二自然段,只要学生能够区分众星拱月的样子就可以的。比如出示两张示意图,选择正确的,再小结即可。
2、“对举”对于小学生比较陌生,在讲对举的概念时,没有讲得很清楚。可以利用“对比”来说。对比是做比较。而对举是举例子,同时突出事情各自特点的。在指导时,教师可以说:“课文就是举了这些一组例子,虽然都是建筑,但是建筑的风格却是不同的。但是对举他们的特点更加突出了。”
3、在磨课阶段,出现过较多的问题。如教师语言,抓不到重点,问题指向性不明,评价语单调等等。在正式上课时有好转,但是说话还是有些快,需要改进。
在磨课阶段,年级组和学习团队的老师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在教学设计的一些环节上经历了很多的智慧碰撞。我也学到了很多,师父告诉我:放手课堂于学生,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所以小练笔环节我们设计成了开放式的选题,让学生自己发挥。沈老师告诉我:教师的评价语不是为了评价而说的,要对学生之后的朗读或者思考有指导性,就是要有提升。所以在设计中我删掉了很多单一的套话,加入了针对性的指导语。杨老师说:课文导入不用复杂,整体感知要到位。所以在磨课阶段,仅导入部分就经历了3次大的修改。随文感知也最后改成了先整体感知,在精读“辉煌部分”。黄老师和方老师说:教师说话要有重点,轻重缓急很重要。所以磨课阶段的所有试教和评课,我都用手机录了下来。同年龄段老师上课,我也去听了,虽然音色不占优势,但是说话的快慢轻重还是可以通过练习改变的。学习团队的陈老师、熊老师也抽空多次来听课,给了我很多的帮助。
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成长。三周时间,智慧、思辨充溢在期间。感谢优秀的人,向老师学习。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