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初中信息技术优秀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优化基础课堂教学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27 20:31
标题:
初中信息技术优秀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优化基础课堂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优秀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优化基础课堂教学
摘要: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教学也不例外,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从而使学生的乐学落到实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同时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在认识和操作时还会出现一些误区,盲目使用和不当使用信息技术不仅不能优化教育教学,有可能还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这一模式只有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整合
一、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培养思维能力,包括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批判性、灵活性等。传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描述性的文字和补充说明性的图形、图表,而多媒体信息符号不仅有文字,还包含图形、动画、图象、声音、视频等其他媒体信息,形成一种多媒体信息形态的结合体,具有表现形式丰富、生动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良好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为掌握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和认知环境。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有助于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课堂教学形式化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真正地理解并掌握知识,进而领悟精神和思想方法,必须要经历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传统的文字教材及其辅导材料都是以线性结构来组织学科知识结构,顺序性很强,学生一般只能在教师的教授下获得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而多媒体教材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用网状非线性结构组织管理信息的,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生可以观看教师演示或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从动态中观察、探索、归纳,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这对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素养是大有裨益的。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教师如何设计问题,选择问题就成为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
(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学生交流和训练
学习需要交流,这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为学生学习不仅需要听,而且更需要自己做和说。一堂好课,应该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课,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讨论、交流而取得对知识本质共识的课。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运转状态,知识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交流反馈,学生自己主动建构方式而获得。
学生在交流中获得的初步概念与技能,只有通过深化和熟练,才能切实掌握和应用,训练就是使之深化、熟练的基本环节。通过训练一是有助于排除非本质特性的干扰、容易混淆情况的干扰和复杂图形背景的干扰,同时还可提高新旧知识的可分辨性;二是扩大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应用的范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三是摆脱了"示范--模仿--练习"的习题训练单一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灵活转换、举一反三的能力,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而计算机所具有的交互性强、运算速度快、图文音象并茂、及时反馈结果等优势,正好帮助教师完成学生交流和训练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27 20:31
(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有助于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
课堂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教育的特殊要求。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潜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五)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学校图书室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教师还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页一页的翻,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查询下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丰富了教学内容。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的出现,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同时,计算机软件又实现了替代教师的部分工作职能,如:出题、评定等,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六)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每个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师,更应该积极的推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教学课堂,这样利人又利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就要求教师有相当的计算机使用技能,计算机使用技能的高低是新一代评价个人文化素质的标准。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各地各级的优秀教师云集在这个空间中,他们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支援。通过网络交流,我们可以学习到他们新的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证明,经常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他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总是走在最前列的。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结合起来,有机统一在一个时空平台上,借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教学,要应用于教学,使之既能增加教学良性效应,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比如在观念的更新、整合的手段及整合的能力等方面,呈现出来的问题也很多。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复杂性来看,这一过程是对教师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并使之与课程进行整合能力的考验,提高了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27 20:31
(一)教师是实施“整合”的主体,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是实施“整合”的主体,但现在有些教师由于在观念和自身对信息技术能力的掌握不够,不能很好地成为整合的主体。比如有的教师认为麻烦或怕麻烦不愿意使用信息技术,还有的教师因为自身信息技术能力不够,导致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流畅地使用信息技术。那么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有怎样的实际表现呢?首先,要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其次,要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现在有很多学校都购置了计算机、建立了多媒体教室,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根据所教学科内容在互联网上用IE浏览器查阅教育教学资料、制作CAI课件对所教学科进行有效整合。教育的信息化一个重要方面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作为主体的教师就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电脑知识和有关的操作技能,因此教师应成为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者、自觉应用者和主动适应者,积极学习、自觉应用信息技术,并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主动适应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消除畏惧感,逐步树立学习―→应用-→适应信息技术的信心,形成终身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
(二)教师要充分了解教学目标及学科特点,不断提高教学整合的手段与能力。
课程整合就是将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应用到课程中,使课堂教学从传统的教科书、讲义、粉笔和黑板中解脱出来,对教师而言,则是走向现代教学的开端。但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也并非轻而易举。现在有些教师对所教的学科教学目标虽然了解,但对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去突破教学中用语言无法描述的情景、用信息技术帮助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较好在完成教学目标不能很好地把握。所以说课程整合不仅要求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手段,本学科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还须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注意积累,想方设法获取各种有用的信息。另外,教师还要不断提高对相关信息的整合能力,能够创造性地策划、处理和加工所获得的信息,如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撰写课件脚本,同时能从实际出发,考虑利用信息的最有效方式,体现崭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要能经常根据获取的教育教学的最新信息,组织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策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经常处于“否定之否定”的状态,对于特别适合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媒体辅助教学的课程内容。比如美术、音乐课中的欣赏课等,要及时纳入到课件制作的范围,并尽可能地制作成相关的课件用于教学,达到提高教学的目的。
(三)教育的信息化教师最终要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培养。
注重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是教师面对教育信息化要注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面向信息社会的人才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就是信息能力,它是信息社会中每一个人赖以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是进入信息社会的通行证,是实现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教育信息化应将每一位学生的信息能力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在信息化社会里,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地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就会有被信息淹没的危险。比如有的学生在网络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时,收集了大量的信息,面对这些信息却不知道从何处开始,不知道哪些信息对自己学习有用处;出现不同的观点时哪些信息是对的哪些又是不对的;找到了自己所需要信息该怎样进一步处理;导致不能在这节课中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教师应注重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引导和指点学生能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在多种收集信息的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新信息,达到收集信息的终极目的。教育的信息化就是要求教师最终要着眼于学生这些信息素质的培养。让其转化成为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只有这样,此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才可以加快提高 学生的信息素养。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27 20:32
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点意见
随着科学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手段走进课堂。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已经被很多教师所采用,它对克服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但我们也发现不少教师在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时, 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甚至走入了一些误区。
(一)不要只一味追求信息技术的“技术含量”,而忽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 而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重在其“实用价值”,并非其技术含量的高低。比如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中, 用一般powerpoint 等简单软件即可完成的课件就没有必要非要采用其他更高级的软件, 只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即可以。也可以发挥网络的优势, 使资源共享。但在实际应用中, 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 特别是一些课件的评比, 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认为软件越高级、会的人越少越好, 把教学课件搞成信息技术成果展览。其实这偏离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初衷。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毕竟只起辅助作用, 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要认真钻研心理学、教育学知识, 运用最科学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去教书育人, 刻苦钻研业务,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准。教师教学理念、思想的现代化, 要远胜过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所以,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仅对教师的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的应用水平提出了挑战, 同时, 对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难想像,一个教育思想落后、业务水平低下的教师使用信息技术, 对提高课堂实效会有什么效果。
(二)忌滥用信息技术, 忽略与学科的整合
所谓整合就是根据学科教学需要, 充分发挥以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媒体的工具性功能, 使其有机地融入学科教学中,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由于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 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课型都能使用信息技术去辅助教学。现实授课中有的教师过多地依赖信息技术, 特别是公开课, 简直成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天下, 也不管课堂内容是否有必要使用信息技术, 更不顾信息技术的出现是否在恰当的时机, 一味地追求信息技术的效应, 结果事与愿违。还有很多的时候实际上没有必要使用信息技术, 用了反而多余, 使学生感觉教师是在演戏, 无形中教师扮演了“解说员”的角色。此外,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 由于信息技术的声、光、电的综合刺激, 学生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也容易使身心疲倦。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 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与效益, 其展示的知识内容必须与教学内容和课型相适应, 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所以, 信息技术在和学科教学的整合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多媒体信息技术, (1)是界面制作要平和自然, 切忌花、艳、乱; (2)是一定要适时适度, 切忌频繁滥用, 否则其结果必然事与愿违。2. 要根据课型选择多媒体信息技术。新授课中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复习课则可选择信息技术来扩大容量, 浓缩教学内容, 建立系统的科学认知体系, 强化重难点。3.要做到授课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统一。要根据授课的内容而定,要和内容有机地结合, 该用则用, 不该用就不要勉强。使用时力求做到“五度”:时间上有宽度, 活动上有广度, 气氛上有热度, 内容上有深度, 结果上有效度。
(三)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不能颠倒教与学的“主导”和“主体”关系
从目前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看, 制作的教学课件无非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而制作的课件, 另一种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而制作的课件。从应用的数量看, 前者无疑居多, 但这类课件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 实际应用中往往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用这样的课件进行课堂教学,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就会减少, 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因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就难以发挥。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 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 这一点是永恒不变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辅助工具, 为教学注入了活力, 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 但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性, 决不能由过去的“人灌”变为现在的“电灌”。如果信息技术的演示代替了学生的主动思考, 一堂课下来看似什么都有, 学生的实际收获却不多, 这正是课堂教学的大忌。作为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 使信息技术发挥最佳教学功能, 同时要从人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关系入手, 探讨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 使信息技术在教师的驾驶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27 20:32
(四)不能过分夸大信息技术的效果, 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 有些教师把信息技术看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 过多地追求和利用信息技术的使用功能, 无形中摒弃了传统的一些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并不意味着摒弃传统的东西, 以往的传统教学手段也有其优越的一面, 在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时, 不应忽视传统的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师板书逐渐被计算机投影代替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时的常见现象, 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在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 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不记笔记, 问其原因, 比较一致的回答是“来不及”,因为信息的转化非常快, 不少学生记了笔记就耽误了听课。教学中不少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时, 为了扩大课堂的容量, 把本来准备板书的内容都事先输在了微机里, 上课时直接投影显示出来, 这样做看似节省了时间, 但却忽略了学生的接受和记录, 其效果事与愿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和粉笔, 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 黑板即时重现力强, 随写随看, 可以较好地控制课堂节奏, 内容也可以方便地增删, 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有时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 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 却往往无法加到板书中去而生出许多遗憾。此外, 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学生抬头一看, 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使用信息技术是为了辅助教学, 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惟一途径和手段, 教学中不能为了信息技术而去使用信息技术, 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 合理地综合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 包括传统媒体, 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综合功能, 取得最佳效果。
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我们只有适时、适度地把握好应用的各个环节, 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 不至于走入误区。
我们知道,教学内容是繁多的,信息技术手段更是不断更新的,因此,“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这一模式的内容是丰富的,意义是深刻的,作用是巨大的。它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成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过程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