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27 12:34
标题: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摘 要】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环境下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积极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历史兴趣,建立愉悦的表象,优化认知过程,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  初中历史教学  兴趣培养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部动力。有人说,“趣味性是中学历史教材的灵魂”。其实,趣味性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灵魂。那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兴趣呢?应该说方法和手段很多,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等因素精心设计,大胆实践。而传统的历史教学常局限于“一课本,一黑板,一粉笔,一嘴巴”,不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集文字、资料、图片、动画、视频、声音于一体,再经由电脑呈现出来,将历史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多媒体的趣味性有效的呈现出来,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加强理解、增强记忆、发展创新思维,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历史知识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历史教材内容繁多、体系庞杂,历史课的信息容量大,板书提纲多。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通过板书图表或语言表达的方式来讲解历史知识体系复杂的关系的,而限于教学时间和板书篇幅,不可能揭示得淋漓尽致。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在课前将教学所需的板书提纲、知识结构、历史地图、图片、录像等制作好,在讲授过程中适时展示出来。大大节省了讲解、板书、绘图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扩大了课堂信息容量,优化了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9年来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将心得体会写出来,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针对偏僻的农村,学生绝大部分知识来自课堂这一现实,我认为学生的兴趣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运用独特的课堂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所讲的知识感兴趣,或者认为重要,他的注意力就会集中。注意力集中对提高记忆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在导入新课上下功夫。如果导入新颖,一节课学生都会集中注意力,如讲到文艺复兴这节课时,我让学生先在我的思路下从多媒体课件上欣赏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通过此画导入到人文主义的讲解再到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学生的兴趣自然就会被激发起来,当然导入时间不宜过长。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运用历史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是有血有肉、多姿多彩的。它本身就含有构成故事的各种因素,某种程度说故事就是历史,历史就是故事。历史教学不能堆砌许多抽象的概念、名词、不见任何情节和过程。否则会让十几岁的中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中学历史教科书是注意了这一问题的,如人教版小字部分的阅读材料,就是在历史教科书中穿插了大量的故事,改变了枯燥、沉闷、成人化的的讲述,让学生觉得历史有趣,历史有味。在教学中就不能忽视阅读材料的教学,不能采用一句话带过的方式。事实上,这些阅读材料有人物故事,有情节、情景,如大禹三过家门而不人、红军长征小故事、爱迪生发明灯泡,林肯生平等等,无不充满知识性、教育性、生动性、趣味性。教学中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和自己的语言将故事生动地讲述。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27 12:34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选用准确的历史图片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今我们使用的人教版历史教材配有大量的图片材料,还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到更多历史素材和图片,这些图片不仅大大丰富了教材内容,而且起到了再现某一历史事件片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图片,辅之以声像等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场景,使学生“ 身临其境”,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灵感,使学生主动、愉快地接受新知识。当然历史图片被选入课堂之前,对其质量必须经过慎重地研究,因为我们的教学所面对的是十几岁的中学生,科学、准确的历史图片能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内容,表现出文字难以表达的效果,与课文内容相辅相成,能够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增加历史的真实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我在讲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就给学生用多媒体放了三分钟左右的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视频材料,当时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尽然到了我吃惊的地步,学生掌握情况很好。
四、信息技术环境下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材料分析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能力。
比如,在讲解美国独立战争时我就穿插“我们以这些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的应当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通过此段材料我可以给同学们讲解到“合众国”是指什么,“大不列颠王国” 是指什么,此材料出自什么文件,文件是谁起草的,此文件颁布于哪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中,此文件颁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等等。这种做法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能力。在实践中这种做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五、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历史教学中开创丰富多彩的历史教学场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比如,我曾经多次组织九年级历史知识辩论会,开展“世界大战能否避免”“黑奴贸易的赔偿问题”“拿破仑到底是英雄还是魔鬼”等辩论会,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另外,我多次组织学生演历史情境剧,让学生在教室里重现“三角贸易”全过程,让学生在教室里重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查理一世与法国大革命中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的全过程。通过这些历史教学场景的再现既让学生记住了历史知识,又锻炼的学生的胆量和演艺能力。
六、信息技术环境下掌握一些记忆方法与技巧来调动学生兴趣,以此提高记忆历史的效率。
在教学中我尝试运用如下几种方法:
1、歌诀记忆
如记战国七雄及各国的方位可编为: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央)。再比如记忆清朝的皇帝可以记为: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这样学生就可以很轻松有效的记住它。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27 12:34

2、趣味记忆
有趣味的知识学生印象深刻,记得也牢。在教学时联系教材内容,采用讲述历史故事,引用诗、词、对联,编谜语等方法,使学生有一种新奇的感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记忆效果。例如在讲“桂陵之战”时介绍“围魏救赵”; 讲“马陵之战”时叙述“逐日减灶计”; 讲“巨鹿之战”时引用“破釜沉舟”的成语典故;讲“赤壁之战”时朗诵苏轼的《赤壁怀古》等诗篇;讲左宗棠时引用诗歌“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在讲黄埔军校时引用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等等。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营造历史氛围,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比较记忆
有比较,才有鉴别。所谓比较,就是对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异同。例如,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作比较,让学生认识近代中国是如何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在讲完两次世界大战后对它们的背景,开始结束的时间标志,性质,影响,伤亡情况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现代进步意识。在讲到印度民族大起义时,我有通过表格对印度民族大起义和太平天国运动从时间,地点,人物,性质,结果等方面比较,从而了解19世纪中期被压迫民族的反抗斗争。在历史学习中可以说到处处有比较,时时有比较,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4、图表记忆
借助多样化图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维能力。如中国近代史要求掌握的涉及开放通商口岸的条约有5个,开放的通商口岸有20个,可以以长江为横坐标、沿海为纵坐标标注开放城和开放时间。运用地图,让学生看、填、说、比较,一定会取得特别好的效果。再比如讲完三次科技革命后,通过表格和图片列举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总之,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在教学时大家应灵活运用,绝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而应让学生以最便捷的方法理解、巩固所学知识,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