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造并优化语言学习环境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因缺乏语言学习氛围,往往出现学生在课堂上死气沉沉,英语开口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创造语言学习环境及氛围,让学生通过课件、录像材料、VCD等方式增大信息容量,感受异国文化,把英语课本上的抽象的语言符号知识与相关材料、语言背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变成活生生的语言,增强课堂效果,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例如:在讲授外研版英语第四册Great Scientists (Module4)一课时,笔者课前备课时在网络上搜索到了袁隆平的照片,袁隆平事迹介绍,袁隆平进行科学研究时的照片,并将这些图片和材料制作成Power Point演示文稿。在讲该课前,用课件导入,在学生看课件的同时,讲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袁隆平对我国和世界农业作出的巨大贡献,让学生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新知识,很自然地过渡到正文。在课文学完时,可将该课件重播,让学生看课件讲讲袁隆平的生平及研究杂交水稻的事迹,使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课后还可以从网络上找一些和教材相关的材料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从而达到横向拓展教材的目的。又如,在讲A Trip Along The Three Georges (Module 5)内容时,让学生分成小组,上网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学起课文来也轻松愉快。
二、优化教学效果,突破难点
优化教学过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组织教学的重要一环。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制成生动、活泼的视听画面,形象、直观地展示某些教材中的难点内容,从而降低难度,使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使教学重点明确、突出,达到教学目的。这时候,教学内容可以是新授课,也可以是复习课或练习课。例如,在讲授 Interne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Module 6 高一册)时,如果只通过课本讲授,学生很难理解那些抽象的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实物和课件进行讲解,既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
三、综合利用感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
人是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和感觉等完成对事物的认知过程的。如果教师仅仅以单一的声音和文字信息刺激学生,既枯燥又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为了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教师可利用Power Point、authorware、flash、dreamweaver等工具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并配以优美的音乐,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身等多种器官,使人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高人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解决能力,利用计算机创造出千变万化、随心所欲的动画,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掌握这门语言的热情,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能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提高学生的听力口语水平
利用多媒体进行听说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常说,兴趣是第一良师。兴趣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大的内趋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多媒体能以图、文、声、像并茂的方式展示语言材料,以多样的方法刺激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并消除学生听力口语练习时的紧张情绪和焦虑感,增强学习效果。再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网站上为英语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如电影、音乐等,在英语课堂上老师可利用计算机给学生下载、演播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有趣精彩的原版英文影片片段,如《双城记》、《白雪公主》、《唐老鸭与米老鼠》等,以提高听力,并可以设置静音让学生配音。在让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的同时又了解了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等知识,收到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学生还可以以电子邮件的方式运用英语与世界各地的朋友进行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把它作为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五、教学资料完备,便于保存共享
网络上存储着专家、教师和计算机人员共同开发的大量数据、资料、教学软件等,它是一个大型的资源库,一个信息的海洋,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大量课本上无法企及的教学资源,这些都将会成为我们的教学财富,网络还为我们和全国各地的同行交流、促进提供了一个平台,我们可以互相学习,做到资源共享。学生与教师也可以在不同的时空范围内交流学习。
总而言之,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渗透到了英语教学与教研的各个层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科学技术方面来强化自己,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需要,综合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特点,积极探索,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定能把课讲好、讲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探究相关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信息素养,使之更好地应对信息化社会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