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中学阅读论文因材施教来提高中学语文阅读能力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25 12:27
标题: 中学阅读论文因材施教来提高中学语文阅读能力
中学阅读论文因材施教来提高中学语文阅读能力
山西省左权中学  王素英
    美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它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的确,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处在形成时期的中学生,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现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端正阅读态度,提高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感兴趣了,才会产生乐于接触并力求参与其中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鼓励学生质疑。在“问题驱动”下,学生“主动介入”的状态,正是由被动阅读转化为主动阅读的最佳心境。从字斟句酌这些浅层次的阅读,到对作品的内容与思想感情质疑的高层次的阅读,教师适当加以引导,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目、动脑。鼓励学生多疑善问,正是打破传统阅读教学的一个突破口。
    其次,让学生参与阅读教学,当一回小老师。青年学生一般都有强烈的表现欲,适时地给予他们一些表现机会,对推动他们主动阅读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借鉴广东省特级教师钟德赣先生创立的“反刍式”单元教学法,将阅读教学设计为导读、仿读、自读三个层次,其中的自读课则由学生来主持。让他们先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查阅大量相关的资料,弄清重点,突破难点,把导读、仿读课上学到的知识用到解决自读课的实际问题,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另外,强化激励,优化环境,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又一法宝。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创设积极、宽松的课堂气氛,真诚地激励、表扬学生,鼓励人人畅所欲言,让学生品味到阅读的甘甜。当然,老师对那些学生“想领悟而领悟不到,虽经研究而研究不出来的部分”要加以补充、归纳。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平等的态度、亲切的微笑、积极的鼓励和真诚的点拨,加上流畅的语言,定能唤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二、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技能
    感受性阅读是阅读能力和方法的基础。读书,关键是要去“读”。读了才能知道课文中的人物事情理趣,读了才能感觉到文中作者的心为什么如此跳动,读了才能品尝到文章的深邃与空灵,将文章读上两三遍,或者快速阅读全文,或者精读文章的几个片段,或者吟诵精彩的句子。总之,要投入进去,用心去领悟、感受文章的精华,实现读者作者心灵理智的转换,这样,就能使你的思维飘逸起来,你便有了感悟和深思的能力。
  理解性阅读是培养阅读的良好品质、提高阅读品位和阅读能力的必经途径。理解性阅读首先要求整体把握文本,在通读的基础上感知文章写了什么,思路怎样,初步了解文本的内容和表达。然后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深入领会作者表达的观点和情感。还要把各部分的理解进行综合分析,结合作者的思想、时代,联系自己的体验、经历,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沟通。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25 12:27

  比较性阅读是指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借助比较的思维过程而进行的一种积极主动的阅读。理解性阅读主要是读者与作者在“对话”中求同,而比较性阅读不仅要求同,而且要辨异。即便是同类文章,其文体或构思或题材的差异依旧明显,要指导学生不断的分析、咀嚼、鉴赏,在文章中“求同存异”,并在“异中求同”中归纳出某些共性,找出规律性的认识,使学生在辨识中学会整体性比较,形成自己的文学欣赏能力。
  鉴赏性阅读,是指以鉴赏作品的艺术形式为主要目的的阅读。它是在了解读物表达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作品的表现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鉴赏。通过阅读,力求达到情感共鸣和理智领悟的认识高度,逐步培养和提高艺术的审美能力。要真正进入语文的天地,进入胜境,需要鉴赏阅读优美的文学作品,能够从中获得身心的愉悦,更重要的是能够借鉴作者观察事物的角度、认识事物的方法以及谋篇布局的思路,从而找到运用语言准确表达思想的门径,形成自己的写作个性。这样,就要求读者深入到文章的内涵中去,将“读”的思维与作者“写”的思维契合在一起,然后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地诵读课文,声情并茂地美读一番,你定会热血沸腾起来,你的思维也会飘逸起来。
    精练性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的阅读训练方法。阅读一篇文章时,对那些精彩片段、专栏文章、重点章节等要咬文嚼字,细琢细磨,理解它的内涵,认真揣摩它的写法,从中读出作文的必要知识。精读要求细致,可细致并不等于烦琐,精读要求深入,可深入并不等于牵强附会,故作高深。
    创造性阅读通常指“以积累感性语言材料和自然、社会知识为基本目标的语文阅读。这是形成以语感为中心的较高语文能力的最重要的基础”。创造离不开积累,需要一个学习、准备、酝酿、积累的渐进过程,重要的创造成果更需要长期的积累。不积累何以创新?因此,丰富生活阅历和积累阅读感悟是创造性阅读的根,根扎得越深,根系越发达,才能枝叶繁茂,繁花似锦,果实累累。创造性阅读主要运用求异思维,从逆向或反向思考问题,对文本进行反思、审视,发现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创造性阅读是阅读活动的归宿。让阅读活动的根系更深远,让阅读理解的枝干更粗壮,让比较阅读的绿叶更茂密,让鉴赏阅读的鲜花更繁盛,创造阅读的果实才更丰硕。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在这个信息膨胀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方式上已经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但阅读仍是不可替代的。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语言文字可以为你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可以激发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自己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我们也常常发现,一些学生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正是因为他们有了较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和阅读条件,充实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同学中出类拔萃。当然,并非所有的书都“开卷有益”,况且,中学生本身还缺乏明白是非、抵制诱惑的能力,因此,开展课外阅读教学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既要热情地保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又要帮助学生净化阅读内容、规范阅读行为、提高阅读品位,教育学生远离黄色(色情)、灰色(反动)、黑色(暴力)的读物,拒绝“毒品”的诱惑,培养健康的阅读情趣,确保阅读大课堂在光明的快车道上健康平稳的运行。因此,要向学生推荐一些专业性强、阅读品位高的《语文报》《读书》,充满青春气息,瞭望外部世界的《中国青年报》《青年文摘》,弘扬主旋律、歌唱改革的《半月谈》《中华读书》,早有定论的中外名著《平凡的世界》《围城》《复活》等,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感化和熏陶,加强自身文学修养,培养健全的人格。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25 12:27

    2、让学生阅读时做好摘录,写好随感
    许多学生课外阅读并不少,但读完后如过眼烟云,收效甚微,这与他们阅读时动口、动眼不动手,不做摘录有关系。做笔记的过程,就是一个加深理解、加强记忆的过程。有人说:“眼看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即使做最简单的摘录,也需要动动脑筋,以摘录最精彩的地方。至于写随感,那就更要动脑筋了。因此,有了“要做笔记”的愿望,必然会促使你专心阅读。再加上与书籍相比,笔记自然要简明、深刻和概括得多,不仅利于理解,也利于记忆。
   另外,这样做有利于积累资料,使知识“外贮” 。学生经过长期阅读之后,就可以通过笔记积累起符合自己需要的大量资料,弥补头脑记忆的不足。因为用头脑记忆,往往不够准确和持久,难免忘记、记错或记混。如果把资料分门别类保管好,则可以长期为学习及以后所从事的工作服务,只要不丢,就没有“忘记”的问题,在使用之前看一看,这些“外贮”的资料又可转为“内贮”的记忆,使知识的运用得心应手。威廉•李卜克内西在《忆马克思》一文中说:“只要有一点可能,他任何时候总要工作的。就是去散步,他也要带一本笔记簿,并且时时在上面写点什么。”保尔•拉法格在回忆马克思时也说:“他有这么一种习惯,隔一些时候就要重读一次他的笔记和书中做上记号的地方,来巩固他非常强而且精确的记忆。”不少中学生在阅读时,轻信自己的记忆力,懒得动笔,以致到需要运用阅读的收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忘记得一干二净,感到很后悔。还有的中学生笔记记了不少,但不知道定期分类、整理,不知道妥善保存,因此当需要运用时,又因太乱而难以查找,使笔记成了“死材料”。 因此,教师要妥善引导,使学生养成阅读就动笔的好习惯,积少成多,自然会丰富学生的内涵,打下坚实的文化积淀。持之以恒地这样做,学生的语文素养定会大大提高。
   四、强化阅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1、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训练和比赛阅读训练。
    对比阅读训练,是语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对照,培养学生较高阅读能力的有效训练方法之一。对比阅读的方式较多:从训练内容上看,认读字、词,可进行字、词辨形、辨义对照比较;理解词句,可进行调换词语和变换句式对照比较;理解文章结构,可以将不同文体的文章进行对照比较;理解文章的不同写作特色,可将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文章进行对照比较……从训练的形式上看,则有提问对照比较、列表对照比较、修辞对照比较、调换或修改对照比较等。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文章,落实好以上各种对比阅读训练,就能更好地辨别文章内容的好坏、表达的优劣、风格的差异以及文体特色的区别等,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比赛阅读训练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热情。语文教师要落实好比赛阅读训练,须根据学生的年龄实际和心理特点选用不同方式,低年级的中学生可以开展朗读比赛、速读比赛等;高年级的学生除进行限时速读比赛之外,还可以采用读书演讲比赛等方式。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25 12:27

   2、 注重讨论与综合归纳的方法
    讨论,即在语文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共同对一些疑难问题的研讨。讨论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同座位讨论,小组讨论,自由结合讨论,学生与教师研讨等等。这种阅读的训练,有利于师生交流信息,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能起到集思广益、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的作用。
    采用上述方法进行阅读训练,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学生要有一定的准备。如果学生事先没有准备,很可能造成“冷场”局面,从而难以收到预期的实效。二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适当。讨论的问题难易,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并且这些问题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般说来,这些问题应该在所学的知识范围之内,学生经过一番思考能解答为宜。三是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当学生思维和话题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回到所要讨论的问题上来。当讨论无法深入进行时,教师不妨及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新的疑难问题或观点加以讨论(这点特别重要,也较为新颖)。总之,教师事前对讨论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要作好充分的估计和准备,才能保证讨论顺利、有效地进行。
   综合归纳,既是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讨论的问题进行总结,也是教师对学生讨论后的总结评价。有讨论而无总结,学生的阅读效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综合归纳的作用在于教师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这种训练的方式有:列提纲训练,即在阅读后要求学生列出段落层次提纲;画图表训练,即要求学生画出文章内容的结构图;缩写训练,即对某些句、段或全文,要求学生抓住主要内容进行缩写,或对段落、全文概括出段意或中心,总结归纳出某些问题的思考角度的训练,这点颇为重要。如:针对某一个问题,你是从文章的中心这个角度去思考,还是从文章的结构这个角度去思考?你是从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这个角度去思考,还是从作者运用手法这个角度去思考?等等,从而总结归纳出一系列的思考答题规律。
   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方法有很多,但需要强调的是:教师一定依据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